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在福鼎市大元当育苗场经过4年时间的苗种繁育,总结出一套成熟的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包括繁育地点选择、育苗前准备、饵料培养、亲贝选择及培育、催产、苗种培育、苗种包装与运输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商品鳜鱼养殖面积在增加,优质鳜鱼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从鳜鱼苗种培育水泥池条件、放养密度、饵料鱼配套放养密度、苗种消毒、病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水泥池培育鳜鱼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无害化鸭粪培育南方大口鲇苗种饵料鱼。结果表明: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变化因素,提前3~4d,采用3~5d为周期性投施无害化鸭粪培育滤食性饵料鱼,每667m2投放饵料鱼苗80万~100万尾,培育成活率达78%。饵料鱼苗规格达1cm左右时,饲喂南方大口鲇,2cm南方大口鲇苗种经22~25d培育,规格达8cm,成活率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4.
李公顺 《农技服务》2012,29(2):194+204
从苗种培育、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饵料鱼来源、饵料鱼投饲、日常管理和鱼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鳜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大连沿海捕获的松江鲈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松江鲈鱼亲鱼培育与繁殖技术研究,介绍了松江鲈鱼亲鱼培育和繁殖的关键技术,包括雌雄鉴别、亲鱼培育、催产与孵化、胚胎发育与苗种培育,提出了亲鱼培育与产卵新方法,实现了受精卵规模化孵化的突破,解决了苗种饵料需求,为大规模生产苗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并结合生产实践对泥鳅苗种培育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池塘消毒、肥水培育、苗种投放、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培育管理、鳅苗培育期敌害生物防控7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地貌黔西南州泥鳅养殖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裂壶藻为饵料强化剂,设置不同的裂壶藻强化剂使用量及强化时间,研究其对繁育期牙鲆苗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强化密度为450个/mL,卤幼强化密度为150个/mL.当轮虫强化剂使用量为0.09 g/L,强化时间12 h,卤幼饵料强化剂使用量为0.10 g/L、强化时间20 h时,牙鲆苗种的发育、驯化情况最好,存活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通过对强化持续期的对比发现,强化饵料投喂20 d时牙鲆苗种变态存活率趋于稳定,无白化、病害发生,个体生长均匀、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最适生长曲线拟合模型及筛选出最适开口饵料,为泥鳅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丰年虫、轮虫、水蚯蚓、蛋黄、豆浆和鳗鱼料为开口饵料,培育泥鳅苗种20 d后比较其对泥鳅苗种存活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培育20 d泥鳅苗种的体长数据进行生长曲线拟合与回归分析.[结果]以不同开口饵料培育20 d后,泥鳅苗种的存活率排序为:丰年虫组>轮虫组>水蚯蚓组>蛋黄组>鳗鱼料组>豆浆组,各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丰年虫组的存活率最高,为52.7%,豆浆组的最低,仅为10.3%.在生长性能方面,也以丰年虫组泥鳅苗种的生长速率最快,豆浆组的生长速率最慢.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泥鳅苗种的生长曲线,但Logistic模型拟合获得的生长拐点日龄比Gompertz和Bertallanffy模型的拟合结果略晚,且从拟合度(R2)来看,Bertallanff模型的R2更接近于1.000,即Bertallanffy模型更适合用于拟合泥鳅茁种的生长曲线.[结论]以丰年虫为开口饵料能够显著提高泥鳅苗种培育存活率和生长速度,若兼顾养殖成本,则以轮虫更适合作为泥鳅苗种的开口饵料.Bertallanffy模型更适合用于拟合泥鳅苗种的生长曲线,拟合得出的泥鳅苗种生长拐点在7~10日龄.  相似文献   

11.
将杂交鲶分为夏花阶段、鱼种阶段和成鱼3个阶段进行养殖,每个阶段投喂不同的饵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蚯蚓是杂交鲶苗种阶段最好的饵料,其成活率高,体质强,增重快;其次为小鱼虾。杂交鲶鱼种长到7 cm后,可以对其进行转食驯化,一般经过10 d左右驯食,杂交鲶可以投食人工配合饲料,但其培育效果差于纯动物性饵料培育。用小鱼虾投喂养殖杂交鲶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等都明显高于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相似文献   

12.
泥鳅是一种养殖前景巨大的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其市场需求量和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其苗种成活率不高,制约着泥鳅养殖业的发展。综述了泥鳅繁殖中雌雄比、催产素剂量及配比使用、影响泥鳅繁殖生长的重要因素及泥鳅苗种培育中食性及饵料选择,以期为泥鳅的繁殖生长、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家鱼苗种食性变化特征,采用生物适口饵料选择性培育、不同品种茬口衔接养殖等新技术,改家鱼苗种单季养殖为双季养殖,提高水面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苗种品质,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的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选择4种开口饵料,分别为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蛋黄、轮虫+小型枝角类和鱼苗专用开口配合饲料。通过15 d的投喂实验,选出最适口的开口饵料。实验表明,经过15 d的投喂以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最为适合,其平均体长为8.759 mm,平均体重为0.050 3 g,成活率为94%,蛋白含量21.65%,脂肪含量1.57%。其次为轮虫+小型枝角类组,蛋黄和鱼苗配合饲料不适合作为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苗种培育分为三个环节,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鱼流水池暂养适宜面积约为12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采用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喂;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放养密度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放养密度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第一阶段适宜网箱面积20~25 m2,放养密度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16.
二、海胆的苗种生产 在我国开发规模化海胆人工育苗与养殖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因此,国内很少建有专门的海胆育苗室。由于海胆浮游幼体阶段所使用的设备及其培育方法与海参基本相同,而匍匐变态之后稚海胆阶段所使用的设施与培育方法则与稚鲍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可利用现有的海参或贝类的育苗系统进行苗种生产。海胆幼体的饵料培育包括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海胆浮游幼体阶段的饵料有牟氏角毛藻、纤细角毛藻、角刺藻等。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物饵料是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海水鱼类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生物饵料的摄食,不同种类及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苗,对于生物饵料的种类、质量、数量、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18.
4月气温上升,但变幅较大,水温极不稳定。多数常温性鱼类、水生动物在4~5月进行繁殖,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产卵设施、产卵巢、孵化设施、苗种培育池的消毒清整、饵料生物的培养等。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苗种培育过程中按要求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饵料是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海水鱼类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生物饵料的摄食,不同种类及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苗,对于生物饵料的种类、质量、数量、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20.
对胭脂鱼仔幼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生活习性进行了描述,探讨了胭脂鱼苗种的不同培育方法,其培育成活率为55.2%~97.4%;采用水蚯蚓、鳗鱼饵料、鱼虾蚌肉、动物肝脏及豆制品等多种饵料喂养胭脂鱼鱼种,其综合饵料系数为4.3~5.6,日均增长长度为0.87~1.01mm,日均增长体重为0.09~0.45g, 全长与全长/体高的关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