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草酚酮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多存于百合科山慈姑属和秋水仙属的某些植物中。秋水仙在古代用于治疗痛风,从其球茎和种子中分离出秋水仙碱(Colchicine),可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在动物实验中对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但出于毒性大而无实用价值。后来发现在该植物中另一种生物碱叫秋水仙胺(Demecolcin),同样有抗肿瘤作用,而毒性仅为秋水仙碱的1/30~1/40,曾用于临床,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在我国从云南丽江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了秋水仙中主要活性成分秋水仙碱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秋水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碱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典型代表,能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临床用以治疗癌症,在农业上秋水仙碱广泛用于多倍体植物的育种。主要是从欧洲产秋水仙ColchicumautumnaleL .植物中获得。丽江山慈菇IphigeniaindicaKun thetBenth又名草贝母、土贝母、假贝母、山慈姑和益辟坚,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四川和云南中部及西北部。主要生于海拔190 0~330 0m的草地、沟边及松林中的酸性沙壤土及红土地带。Santa....  相似文献   

4.
秋水仙硷(Ⅰ)的几种衍生物如N-去乙酰基秋水仙硷(Ⅱ)、N-去羰秋水仙硷(Ⅲ)和酚性衍生物3-去甲秋水仙硷(Ⅳ)、2-去年秋水仙硷(Ⅴ)提示有抗肿瘤性质。最近(Ⅱ)已进入临床后期试验,这些衍生物的毒性可能低于(Ⅰ),而效力相当,甚至更佳。又(Ⅳ)和(Ⅴ)是(Ⅰ)的代谢产物。 (Ⅰ)及其衍生物包括1-去甲秋水仙硷(Ⅵ)的全分离方法未见有报道。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 本刊1984年2期16页吴启凡同志提出:“光慈姑内含有毒物质秋水仙硷,如不及时纠正,则可能发生医疗中毒事故。”据调查,目前川贝母的混淆品多为①益辟坚亦称山慈姑,西南一带又称土贝母、光姑子: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Iphigenia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2)
目的:建立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与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秋水仙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秋水仙药材中秋水仙碱的提取分离及对秋水仙碱进行质量控制。方法:用0.03mol/L的盐酸乙醇溶液提取药材。色谱柱:Waters MS C18(4.6×250mm);流动相: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353nm;流速:1.0ml/min。结果:能很好的将秋水仙碱分离出来,秋水仙碱在0.074~0.444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57%,RSD为4.58%。结论:本文使用用乙醇做提取溶剂,无毒性;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秋水仙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我国抗肿瘤中草药成分结构改造的研究概况,从构效关系研究中,找到了活性高、毒性低的新抗肿瘤药物。其中,秋水仙酰胺、去甲地蝥素已投入生产;异靛甲、羟基斑蝥胺、石石蒜内胺盐已鉴定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秋水仙风湿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水仙风湿滴丸为维药经典方,由秋水仙,司卡摩尼亚脂,西红花,番泻叶,诃子,盒果藤,巴旦仁7味药组成,具有开通阻滞,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关节骨痛,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本品原以生粉入药应用于临床,服用量大,为降低服用剂量,提高疗效,将处方药物经提取,喷雾干燥成浸膏粉,并制成滴丸。本文对秋水仙风湿滴丸的成型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以期成为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维药复方。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约旦产短叶秋水仙(拟)Colchicum brachyphyllum Boiss.&Haussk.ex Boiss.中分离得到了9个秋水仙碱类化合物,其中(+)-demecolcinone(9)是首个天然存在的右旋秋水仙碱类,另1个新化合物为(-)-2,3-二脱甲基秋水仙胺(8),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抗菌活性及γ-氨基丁酸型A(GABAA)受体的变构调控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列宁格勒纺织与轻工学院(литлп)合成的离子交换纤维上,进行了阿托品、秋水仙胺和秋水仙碱的吸附研究。使用在литлп,以含羧基的聚丙烯腈纤维和对-苯乙烯磺酸盐聚合物为基础制得的磺基阳离子交换剂时,得到了最好的结果。研究用H~+型纤维进行。阿托品的定量测定按苏联药典第十版、秋水仙胺和秋水仙碱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痛风克冲剂对痛风大鼠前列腺素E2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观察痛风克冲剂对痛风大鼠前列腺素(PG)E2及其踝关节肿胀程度的改善情况,探讨痛风克冲剂对痛风的治疗机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痛风克组、秋水仙组、别嘌呤组、丙磺舒组。连续灌胃7d后测各组大鼠PGE2及其踝关节肿胀程度。结果:痛风克组与秋水仙组可明显降低大鼠PGE2及踝关节肿胀程度(P<0.05),且两组疗效相近(P>0.01),并优于别嘌呤组和丙磺舒组(P<0.05)。结论:痛风克冲剂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PGE2,从而达到抗炎、消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等植物是一个重要的、并且仍然被利用的药物来源。而新的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为那些有药用意义的植物的有控制的生产,从而免去大规模的植物培植和收获提供了可能性。各个实验室迄今所得的结果表明植物细胞培养有下述优点: 1.化合物的产量比之能从天然植物分离的要高; 2.加入适当的前体能生物合成具有更好药理性质的类似物; 3.能够获得通常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的有重要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4.能将容易得到的天然产物经生物转换成更有价值的药物; 5.能开发出含固相植物细胞或固相植物酶的生物反应器。为了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来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选择和处理适当的细胞品系,以使它们能以最佳的速度进行所需的反应。这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秋水仙药材中秋水仙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ix ODS-H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28∶72),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秋水仙碱在2.5~1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37%,RSD为1.06%。结论该法测定准确、可控,可用于秋水仙药材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苏润江片中秋水仙的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出苏润江片中秋水仙的最佳醇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进行考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固定提取次数,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以秋水仙总碱含量为指标评价,筛选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确定的秋水仙提取工艺条件为6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小时。  相似文献   

16.
US 20070166415 A1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可以用以下方法获得:将三尖杉属植物的茎、叶、根、果皮经细胞悬浮培养或组织培养和次级培养;也可以从含有HHT的植物材料或培养细胞或植物组织经溶媒提取、分离、精制得到;还可以从提取过的三尖杉属植物的残渣中经半合成方法获得。此外,HHT还可以与其他植物成分如:贯众素、麦冬素、苦参碱和靛玉红合并使用,能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从车前属种子分离的油能治疗静脉曲张和痔瘘,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将从生长在波兰的三种植物的种子分离的油用石油醚提取,用气-质联用仪测定其所含的脂肪酸。植物甾醇用与洋地黄皂甙沉淀的方法测定。以下是从大车前、中型车前和长叶车前种子分离的油的含量和理化性质,分别为:含量(%)8.2,9.6,5.0;n_D~(21),1.4762,  相似文献   

18.
川白芷多倍体诱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菲  刘建存 《中药材》1999,22(12):611-612
在培养瓶中对叶轴外植体分化的早期不定芽,采取秋水仙液诱导处理,发现小苗在外部形态和显微特征上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染色体数目也发生了变异,说明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植物抗肿瘤筛选中,发现某些植物蛋白质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尤以糖蛋白和多肽。根据同科属植物常具有相似成分和功能的特性,对本省有抗肿瘤活性的植物蛋白质的资源作一简介。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植物蛋白质,目前可从种子植物余个科的某些植物中提得,尤其在豆科植物种子中更为富含。据报道从红车轴草Trifoliumpratensr、果实水提取液中提得变性蛋白质,能阻止肉瘤—48的生长。从菜豆(phaseolus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瓶中对叶轴外植体分化的早期不定芽,采取秋水仙液诱导处理,发现小苗在外部形态和显微特征上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染色体数目也发生了变异,说明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