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待科学与信仰的方式可以有五种。第一,作为问题的科学与信仰。科学与信仰原本是为着解决同题的,如今它们本身却成了问题,它们的问题不在它们本身,而在于人本身。第二,作为生活之条件与基础的科学与信仰。我们特殊的存在状态与性质决定了科学与信仰的必然性;人类的精神性力量又使科学与信仰成为可能。第三,作为社会存在的科学与信仰。是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运动使信仰没有了存在的地盘;科学本身的宿命又推进了这一进程。科学与信仰原本属于不同的领域,一当把它们置于同一个语境下的时候,便发生了悖论。第四,作为中国问题的科学与信仰。就信仰的类型看,有宗教信仰和杜会信仰;就具体文化传统说,汉语文化没有宗教信仰,但并非没有意义支撑。第五,走向生活世界的人文生态学也许是救治信仰危机的可能道路。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信仰问题与生俱来,其植根于人类面对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状况及对主体有限性的超越性想象,指向对终极意义的求索。作为“人学”的文学一直对此情有独钟,以最鲜活的生命方式描述和表达着人类信仰,寻找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支点,而文论界对此鲜有论述。本文从此角度立论,提出伴随人类主客体关系的发展,文学中人类信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对神灵的信仰——对人类自身的信仰——信仰危机。反思这一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当代寻找合理的意义建构方式,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习俗中涵载的大量具有原始思维特点的观念及信仰形式,带有的不成文程式化的法约性效力,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生存体悟,至今仍能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道德情操的养成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在理顺社会秩序,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其他方式、方法和渠道不可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为人类提供了追求价值的动力和目标,具有一种精神家园的意义。历史上,信仰与理性由"对立"到"统一"再到"分离",到现代社会,由于过于强调理性,而忽视了信仰的作用,导致信仰失落,人类失去精神家园。如何重建信仰是当代人急需解决的难题。马克思主义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最高价值理想,树立了唯物主义的理想信仰,为人类找到了新的精神家园和信仰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5.
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信仰文化现象。在这个信仰文化系统中,人与神之间的有效互动无论是对"神的世界"还是对"人的世界"都是一种调节秩序的过程,同时维持着这个信仰体系的存在和社会秩序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6.
信仰一旦形成,便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继续存在,人们遵循古老的信仰方式继续生活,因为信仰就包含了许多历史的信息,对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从信仰的产生,信仰的内函以及信仰与现代的生态保护之间的接洽之处和对现代生态保护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一方面确定了人类认识的界限,把认识论中的问题规定为人类的认识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物自体",即人类如何来不断突破认识的原有界限;另一方面在本体论中则从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逐渐转向追问世界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自他之后认识论才真正成为挑战人类知识极限的精神奥林匹克;本体论才真正成为思考人类存在意义的信仰之维.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消费生活"开始成为主导;一方面是"温饱生活"逐步淡出。伴随生活的变化,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也开始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主张消费生活,享受消费生活,成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宗教。而我们的消费生活宗教信仰,是由"信仰广告"来引领和确证的。信仰广告已经成为今天中国人消费生活信仰的"历史导向"(华丽外衣)。中国人在现代消费生活里所以信仰广告,不仅与人类对传播的"本质信仰"相关,也与我们市场的"高度繁荣"和"过度竞争"有关。要想在丰富度和竞争度极高的市场中不迷失方向,信赖和信仰广告,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帝王朝拜泰山退居次要地位,而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成为最重要的泰山信仰载体。那些来朝拜泰山的民众都是有所“求”而来,他们希望“避祸趋福”、“扬善抑恶”,香客的祸福善恶观念反映了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与对幸福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社会公正的善良愿望,这与儒家知识分子对于地方社会秩序的关注是一致的。民众祸福善恶观念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与文化规范着民众的心理结构与大众信仰心态,并且成为民众祸福善恶的具体内核。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从民众信仰心态来考虑,很难分析出民间文化作为一种独立文化的存在,民间文化与儒家等三教文化只不过是一元文化下的不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以观念价值形态存在的社会文化,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存在之求生存和求意义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信仰危机成为社会转型期困扰中国大众的一个焦点问题。信仰异化是信仰危机的非理性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变迁是信仰异化形成的社会经济因素;多元文化的冲撞是信仰异化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寻求发展的焦虑与紧张是信仰异化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