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一般需立即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少数需手术治疗。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需要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我们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长远 《山东医药》2012,52(22):51-53
目的观察双腔导尿管联合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高龄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9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年龄70~86岁,平均76.5岁。采用16号双腔导尿管和胸腔引流管相结合的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利用双腔导尿管的调节作用,使胸腔引流管的侧孔在胸腔内保持最适宜的2~3 cm的长度。结果本组患者自发性气胸均治愈,发生并发症34例(切口渗液18例,引流不畅6例,心功能衰竭4例,切口感染3例,引流管脱出1例,血胸1例,脓胸1例)。结论双腔导尿管联合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高龄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0年1月~2007年1月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9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方法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治疗自发性气胸及胸腔积液,除病因治疗外,胸腔穿刺术亦为常规方法之一.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即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持续闭式引流术,治疗113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创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突然破裂而引起的胸腔积气,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特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急诊,若诊治不及时,可致死亡。故我院呼吸内科对肺压缩20%以上,症状较重的张力性和交通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缓解胸腔压力,重建胸腔负压状态,促进肺生理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气胸常规的治疗方法有胸腔穿刺抽气术,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硅胶管闭式引流术,胸膜粘连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两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结合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6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气胸治疗的有效手段,术前置管部位的选择尤为重要,临床上通常首选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管。我们采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对照在常规部位与腋下三角区置管治疗气胸的临床资料并加以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骅  张民  刘琨  李泽  张鲲  王业亚  董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42-1243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张力性气胸的主要治疗方法,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是促进肺复张,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状态消灭残腔,逐步恢复肺的生理功能。多年来我院呼吸内科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取得满意的效果(见下图),现就其在应用中的一些体会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住的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15 min和术后1 d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缓解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祝斌  汪政文  金柱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11-10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作用。方法对5例自发性气胸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5例中有3例需要加用电动负压吸引(6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只能适合单纯闭合性气胸,效果不佳时需加用电动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11.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通过与其他两种常用气胸治疗方法的比较来观察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采用胸腔穿刺或粗管闭式引流或细管闭式引流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气胸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各自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胸腔穿刺治疗组有效率为62.5%;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有效率为92.5%;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组有效率为81.4%。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双腔气囊导尿管与硅胶胸腔引流管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两组除闭式引流外余治疗相同.比较其手术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堵管、脱管及1年内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气肿、胸痛、止痛药的使用、管口感染、胸腔积液及遗留瘢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双腔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取材方便,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善菊  武继玲 《山东医药》2004,44(27):80-80
自发性气胸是胸科常见急症,常需急行胸腔闭式引流。2001年8月至2003年8月.我们对10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用于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 9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B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C组:一次性带针胸管引流术。结果 A、C组复张成功率相同,且均高于B组,堵管例数A、C组相同,且均低于B组,切口感染数、皮下气肿数B、C组相同,且均低于A组。结论一次性带针胸管引流术有较多优越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前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有传统的外科切开置粗管,其切口大,容易切口感染、切口疼痛不敢深呼吸影响肺复张,患者往往难以接受。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胸式引流术,又较贵。而我们采用自制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治疗胸膜腔疾病3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观察使用膀胱造瘘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其他两种常用胸腔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用膀胱造瘘管、粗硅胶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分别埘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膀胱造瘘管治疗组有效率为95.4%;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均显著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50.0%;粗硅胶管组不良反应则高于膀胱造瘘管组和中心静脉导管。结论膀胱造瘘管用作气胸胸腔闭式引流优于粗硅胶管和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7.
应用动静脉留置针治疗局限性气胸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3年开始就采用动静脉留置针治疗局限性气胸,较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胸壁穿刺套管闭式引流治疗气胸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泰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60-660
目的探讨Ⅰ型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方法对48例交通性、张力性和症状较重的闭合性或复发性气胸患者,用套管针穿刺,置入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48例气胸患者均痊愈,有效率100%。结论套管针穿刺,Ⅰ型硅胶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交通性、张力性、症状较重的闭合性及复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在气胸与胸腔积液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腔穿刺术是胸腔积液与气胸的传统治疗方法,近年来,该常规操作方法已经逐渐被更新,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等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与胸腔积液的方法正在逐渐的普及,其应用的优越性也被临床医务人员认可,现将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作一对比。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留置针在胸腔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胸、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传统采用钢质胸腔穿刺针或金属套管针,易损伤肋间神经、血管及复张的肺脏。受静脉置管术及闭式引流术的启发,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动静脉留置针替代金属胸穿针对18例气胸、20例胸腔积液、5例液气胸行胸腔穿刺术,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