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南瓜蛋白(CUS)体外对人胰腺癌细胞CFPAC-1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南瓜蛋白对CFPA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0.031 25、0.062 5、0.125、0.25、0.5、1及2 μmol·L-1)南瓜蛋白作用不同时间(24、48及72 h)后,南瓜蛋白对胰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1 μmol·L-1南瓜蛋白作用72 h后,电镜下可见明显凋亡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延缓;不同浓度(0、0.062 5、0.25及1 μmol·L-1)南瓜蛋白作用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3±0.37)%、(19.26±1.49)%、(37.13±2.07)%及(55.64±2.9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bcl-2蛋白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南瓜蛋白对人胰腺癌细胞CFPAC-1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南瓜蛋白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陈志强  揭晓  莫曾南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2022-2025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前列腺增生间质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测定姜黄素抑制间质细胞的增殖效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技术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10,20,40 μmol·L-1浓度的姜黄素对增生间质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TUNEL结果:与阴性组相比,10,20,40 μmol·L-1浓度的姜黄素可以诱导间质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依次为(20.52±2.52)%,(48.33±0.75)%,(84.60±0.57)%(P<0.01)。RT-PCR结果:姜黄素作用于间质细胞24 h,Bcl-2/Bax mRNA的水平下降(P<0.05)。流式细胞检测发现姜黄素可以诱导人前列腺增生间质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10,20,40 μmol·L-1浓度的姜黄素组细胞G1期分别为(59.3±4.9)%,(65.2±5.1)%和(71.0±4.7)%。结论:姜黄素可以诱导人良性前列腺增生间质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改变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抑制作用的活性,并确定其有效活性部位。 方法: 通过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SRB)与流式细胞术以细胞密度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250,125,62.5,31.25,15.6 mg·L-1(流式细胞术药物浓度为62.5 mg·L-1),检测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甲醇部位)对结肠癌细胞 HCT116药物作用24 h后的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以IC50和总凋亡率作为指标衡量其各分离部位抑制肿瘤的活性效能。 结果: 石油醚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IC50 68.7 mg·L-1,总凋亡率为(43.4±1.1)%;乙酸乙酯部位:IC5043.7 mg·L-1, 总凋亡率为(56.2±0.9)%;甲醇部位:IC5059.6 mg·L-1,总凋亡率为(46.7±3.1)%。 结论: 新疆阿魏树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毒性作用较强并能促进其大量凋亡,初步确定为新疆阿魏树脂抗肿瘤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脂质体(aloe emodin liposomes,AE-L)在体外对耐药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对顺铂(DDP)的耐药性。方法:采用MTT检测方法得出AE-L的无毒细胞浓度、低毒细胞浓度以及空脂质体(empty liposomes,E-L)的无毒浓度;再以E-L无毒浓度做对照组,分别测出AE-L无毒细胞浓度组、低毒细胞浓度组耐药细胞逆转倍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各组细胞内顺铂浓度。结果:AE-L无细胞毒浓度组(2.0 mg·L-1)使A549/DDP细胞对DDP的IC50由16.81 mg·L-1降至5.86 mg·L-1;低细胞毒浓度(7.0 mg·L-1)组的IC50降至4.34 mg·L-1;2组均明显提高DDP在A549/DDP细胞内的浓度。结论:AE-L能部分逆转A549/DDP细胞的多药耐药(MDR),其机制与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娜  杨莉  唐嘉薇  李晓玫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222-2226
目的:探讨加入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GF)能否改善马兜铃酸-Ⅰ(AA-Ⅰ)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在正常培养组(对照组)、AA-Ⅰ(10 mg·L-1)刺激组(AA组)和不同时机加入EGF处理组之间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用倒置显微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台盼蓝染色后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Ⅰ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增强,AA-Ⅰ(10 mg·L-1)刺激24,48 h后对存活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可见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减少31.4%和87.4%,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达对照的1.32倍和3.73倍(均P<0.05)。EGF(20 μg·L-1)刺激24 h后细胞数达对照组的1.36倍(P<0.05),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9.7%,S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增高2.9%和6.7%,表明EGF具有促进细胞周期的作用。与AA-Ⅰ组相比,无论预先(preEGF)、同时(EGF)或刺激后(postEGF)加入EGF,AA-Ⅰ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也未能明显改善其导致的细胞周期异常。结论:AA-Ⅰ(10 mg·L-1)能够显著抑制损伤后存活HK-2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外源性EGF(20 μg·L-1)能够明显促进正常细胞增殖,但不同时机加入EGF均不能改善AA-Ⅰ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国产两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单剂量(1 000 mg)、多剂量(1 000 mg·d-1×7d)试验各选20例受试者,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对照口服药物,采用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判定两制剂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单剂量时,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2.329±0.486)及(2.308±0.502)mg·L-1;tmax分别为(3.700±0.571)及(3.600±0.940)h;t1/2分别为(7.484±2.612)及(7.724±2.799)h;AUC0~t分别为(13.387±3.394)及(13.589±2.917)mg·h·L-1;AUC0~∞分别为(18.575±3.841)及(19.069±3.792)mg·h·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98.10±8.90)%。多剂量时,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876±0.545)及(2.111±0.630)mg·L-1;ρmin分别为(0.212±0.047)及(0.227±0.054)mg·L-1;tmax分别为(4.100±0.912)及(3.750±0.716)h;t1/2分别为(11.477±3.851)及(13.529±4.067)h;AUCss分别为(15.137±2.749)及(15.855±3.322)mg·h·L-1;ρav分别为(0.631±0.114)及(0.661±0.138)mg·L-1;DF分别为(2.609±0.644)%及(2.812±0.645)%;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98.00±22.7)%。结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5F)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F不同药物浓度组(0,8,32,128 mg·L-1)作用不同时间处理细胞。噻唑蓝比色法检测5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给药组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关系;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给药组部分细胞呈典型的凋亡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在32 mg·L-1浓度作用下,12 h即出现“凋亡峰”,其峰值达(12.48±1.29)%;RT-PCR检测发现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活性检测显示,其活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5F浓度达到128 mg·L-1时,其活性为对照组的3.52倍。结论5F可显著地抑制HPF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升高caspase-3活性,并呈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caspase-3活性,促进caspase-3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使细胞内caspase-3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的药动学。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2名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每日一次,每次400 mg。应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据随行测定的aPTT-血浆浓度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求出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以及达稳态时间、稳态浓度、累积比和波动系数。结果依据aPTT结果计算D-聚甘酯血浆浓度,在0.05~10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7);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L-1,回收率在91.48%~105.67%之间,日内、日间RSD小于13%。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于给药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442±0.067) mg·L-1,达稳态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10.602±1.605) mg·h·L-1,累积比R为1.261±0.031,波动系数FI为1.554±0.061。首次与末次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41±0.107)和(1.401±0.125) mg·L-1;t1/2β-分别为(18.934±1.760)和(19.977±1.098) h;tmax分别为(1.039±0.096)和(0.969±0.109)h;V/F分别为(202.167±19.187)和(160.220±22.274) L;CL分别为(33.553±5.038)和(24.807±3.875) L·h-1。首次给药后AUC0~∞为(12.195±1.912) mg·h·L-1,末次给药后AUC0~τ为(10.602±1.605) mg·h·L-1。结论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体内无蓄积。受试者服药期间除发生aPTT延长正常的药理效应外,未发现其它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每日1次给药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盐酸地尔硫控释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并评价这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单剂量(180 mg)、多剂量(180 mg·d-1×6 d)试验各选20例受试者,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对照口服药物,采用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地尔硫的浓度。结果单剂量时,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0.8±25.0)及(89.0±25.6) μg·L-1;tmax分别为(5.75±2.02)及(6.00±2.55) h;t1/2分别为(11.44±1.41)及(10.80±1.44) h;AUC0~t分别为(1 635.6±355.7)及(1610.5±311.7) μg·h·L-1;AUC0~∞分别为(1681.1±356.9)及(1 648.8±312.1)μg·h·L-1;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100.0±17.1)%。多剂量时,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77.6±47.0)及(164.3±36.8) μg·L-1;cmin分别为(44.3±16.3)及(40.3±14.7) μg·L-1;tmax分别为(3.88±2.21)及(3.73±2.20) h;t1/2分别为(10.27±3.05)及(10.73±2.72) h;AUCSS分别为(2 328.9±637.3)及(2168.8±544.5) μg·h·L-1;cav分别为(97.0±26.6)及(90.4±22.7) μg·L-1;DF分别为(142.9±32.3)及(139.5±31.3)%;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为(94.6±12.3)%。结论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0.
李方方  顾世芬  陈汇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5):1181-1184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复方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000mg/他唑巴坦500mg复方制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头孢哌酮和他唑巴坦浓度,并用DAS1.0程序处理药-时数据。结果头孢哌酮的ρmax为(194.94±40.04)mg·L-1,t1/2β为(2.23±0.41)h,AUC0-∞为(364.41±71.77)mg·h·L-1,AUC0-8为(326.73±62.84)mg·h·L-1,CLs为(5.76±1.2)L·h-1;他唑巴坦的ρmax为(26.58±4.07)mg·L-1,t1/2β为(0.87±0.12)h,AUC0-∞为(18.89±4.23)mg·h·L-1,AUC0-3为(16.91±4.43)mg·h·L-1,CLs为(27.80±6.6)L·h-1。结论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000mg/他唑巴坦500mg复方制剂,头孢哌酮和他唑巴坦均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接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HCT8/V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结肠癌HCT8/V多药耐药细胞常规培养,5%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MTT法检测HCT8/V细胞对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耐药细胞内长春新碱(VCR)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分析健脾解毒方对5-氟尿嘧啶(5-Fu)诱导的HCT8/V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健脾解毒方能增加HCT8/V细胞对VCR、顺铂(DDP)、5-Fu、吡柔比星(THP)4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4种化疗药的IC50分别从( 191.08±18.18 )mg·L-1下降到(90.13±6.33 )mg·L-1;(290.79±28.38) mg·L-1下降到(22.16±1.82) mg·L-1;(23.12±1.99) mg·L-1下降到(9.88±0.86 )mg·L-1;(26.40±2.92) mg·L-1下降到(19.41±1.48) mg·L-1;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作用HCT8/V细胞48 h后细胞内V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健脾解毒方能提高5-Fu诱导的HCT8/V细胞的凋亡率,使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增加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逆转HCT8/V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甘草查尔酮B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甘草查尔酮B(licochalcone B)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0)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5 000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MTT染色法检测甘草查尔酮B(5,7.5,10,12.5,15 mg·L-1)作用24 h后,对B16F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1×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甘草查尔酮B(7.5,15mg·L-1)作用24 h后,Hoee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5×105个/瓶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甘草查尔酮B(5,7.5,10,12.5 mg·L-1)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 mRNA表达;荧光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aspase-9)和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相对活性.结果:甘草查尔酮B能有效抑制B16F0细胞增殖,作用24 h后对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011.3 mg·L-1,在5~15 mg·L-1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特征,随甘草查尔酮B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甘草查尔酮B(10,12.5 mg·L-1)能明显下调Bcl-2/Bax,上调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其中7.5 mg·L-1甘草查尔酮B引起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程度较12.5 mg·L-1高.结论:甘草查尔酮B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调控的凋亡通路诱导B16F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口服片剂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方法 选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注射时间60 min)及200 mg口服片剂;另选1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 注射时间分别为60及90 min。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及尿药浓度。结果 左氧氟沙星200 mg注射液与200 mg口服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06±0.32),(2.50±0.39) mg·L-1;AUC分别为(17.79±1.62),(17.02±1.79) mg·h·L-1;t1/2β分别为(5.60±0.31),(5.73±0.48) h;48 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72.58±8.66)%和(71.50±6.75)%。经计算口服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03±9.3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 注射时间分别为60及90 min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63±0.59),(4.21±0.66)mg·L-1;AUC分别为(29.17±2.66),(29.04±3.76) mg·h·L-1;t1/2β分别为(6.05±0.30),(5.96±0.48)h;48 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74.50±9.32)%和(77.68±8.86)%。两组中的主要参数经配对t检验除c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00 mg左氧氟沙星片剂的口服吸收良好,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03±9.35)%;给予相同剂量左氧氟沙星300 mg而注射时间不同(60及90min)的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因此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4.
仙慈丹有效部位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仙慈丹(XCD)有效部位对肺癌细胞A549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XCD有效部位为XCD水提滤液通过AB-8型大孔树脂柱收集80%乙醇洗脱液所得,得率为0.90%.体外培养A549细胞至对数期,分别以质量浓度为5,10,15,25,50,100,200 mg·L-1的仙慈丹有效部位作用,应用MTT法测定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进而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运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及PI单染流式细胞术测定XCD有效部位对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结果:通过MTT实验,经过统计计算得出XCD有效部位在对A549作用24,48,72 h后的IC50分别为136.550,56.671,55.322 mg·L-1;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XCD作用下A549在24,48,72 h的凋亡率分别为(17.98 ±0.11)%,(23.34 ±0.23)%,(29.54±0.78)%;XCD作用A549细胞24 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S期,在48 h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XCD有效部位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调节细胞周期抑制A549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SK-N-SH细胞,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苦参碱(0.5,1.0,2.0 g·L-1)作用24,48,72 h后 SK-N-S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 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果: 苦参碱对 SK-N-SH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0.5,1.0,2.0 g·L-1苦参碱作用24,48,72 h后SK-N-SH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9.06±3.17)%,(30.18±3.02)%,(38.55±6.12)%;(45.12±4.02)%,(60.45±5.51)%,(71.38±7.91)%;(58.91±4.36)%,(73.44±8.17)%,(88.37±4.57)%。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及各浓度组凋亡率分别为(2.45±0.49)%,(12.56±2.21)%,(19.44±4.32)%,(30.12±3.35)%,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组的凋亡率均显著性增高(P<0.0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苦参碱作用SK-N-SH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苦参碱可显著上调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1,P<0.01)。 结论: 苦参碱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与其阻滞细胞周期和激活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进而诱导产生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纳米雄黄混悬液诱导Siha细胞凋亡及对HPV16E6/E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射流法制备纳米雄黄混悬液,应用不同质量浓度(6.25,12.5,25,50 mg.L-1)的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于Siha细胞不同时间(12,24,48,72 h),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不同质量浓度的纳米雄黄混悬液处理组)和对照组(不加药物的细胞)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RT-PCR方法检测HPV16E6和E7的表达。结果:纳米雄黄混悬液25~50 mg.L-1处理Siha细胞48,72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增加,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电镜显示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凋亡细胞DNA Ladder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细胞凋亡率与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呈明显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且细胞呈G0-G1期阻滞。RT-PCR检测显示随着纳米雄黄混悬液作用浓度的增加,HPV16E6和E7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结论:纳米雄黄混悬液对于Siha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PV16E6和E7致瘤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陆益红  张玫  孟群  张正行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2):1730-1732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家兔血浆样品中盐酸多奈哌齐对映体,并用于口服给药后的立体选择性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中加入内标L-酒石酸布托菲诺并经碱化后以异丙醇-正己烷(3∶97)提取血浆样品,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70 cm×50μm),以25 mmol·L-1的磷酸-三乙胺(pH 2.5)为运行缓冲液,25 g·L-1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进样电压为-20kV,进样时间为15 s,运行电压为-20 kV,对家兔血浆样品中盐酸多奈哌齐对映体进行测定。并用3P97程序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测得血浆样品中多奈哌齐两对映体在0.1~5 mg·L-1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家兔口服30 mg·kg-1盐酸多奈哌齐后两对映体在家兔体内均符合二房室模型,经统计学t检验,两对映体的ρmax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UC0-48及AUC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对映体的tmax,t1/2,MRT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对映体的家兔体内代谢过程存在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桦酸(BA)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磺酰罗丹明B(SRB)方法测定BA对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显微镜观察BxPC-3形态变化,用划痕法检测BxPC-3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A对BxPC-3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BA在体外明显抑制BxPC-3细胞的增殖,IC50为16.54 mg.L-1,BA在5 mg.L-1时即能抑制细胞的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BA可将BxPC-3细胞阻滞于G0期;Hoechst33342-PI双染显示,当BA质量浓度提高到20 mg.L-1以上,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Western blot的结果说明,随着BA浓度的递增,Bax表达逐渐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少,Bcl-2/Bax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BA具有明显抑制BxPC-3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人胰腺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