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肝胆手术中超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23例肝脏疾病、45例术前估计处理困难的胆囊病变)进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并在术中超声指导下进行治疗性操作。结果:术中超声检查发现2例胆总管小结石和1例Mirrizi综合征,后者及1例多发性肝囊肿中转开腹。余66例均在术中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对肝囊肿实施囊肿开窗术,对肝脓肿实施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对肝脏不明原因的占位病变实施肝肿块切除活检术、肝穿刺活检术,对孤立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术,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实施毁损(微波和注射无水酒精)和门静脉插管化疗,对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胆囊粗蒂息肉行胆囊切除术。结论:腹腔镜术中超声具有快速、可重复、准确性高等特点,在肝胆疾病的腹腔镜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年4月-2013年10月完成的7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pure laparoscopic resection,PLR)组(47例)和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组(31例),并对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LR组:3例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腹;2例转为手助腹腔镜技术下完成;术后4例胆漏发生,给予抗炎治疗及充分引流后愈合;7例术后出现少量渗血,给予止血、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围手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患者;OH组术后2例胆漏发生,给予抗炎治疗及充分引流后愈合;3例术后出现少量渗血,给予止血、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及充分引流后痊愈;1例切口感染,给予勤换药等对症处理后愈合,围手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死亡患者。PLR组与OH组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应用表明,腹腔镜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能够达到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万淑琴  王淑芳 《山东医药》2011,51(4):115-115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因其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血运极其丰富,肝切除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我科自2009年3月以来采用单一腹主动脉阻断无血切肝术治疗38例不同部位的肝肿瘤患者,并与单纯肝门阻断切除术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上世纪90年代以来腹腔镜手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临床疗效〔1〕。但由于肝脏血运丰富,术中出血问题仍然是一大难题。有研究显示,阻断第一肝门血流可有效地降低术中出血量,但该方法可能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对肝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2〕。本研究分析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对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区域血流阻断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游离阻断需切除肝脏的肝动脉或其分支、门静脉或其属支及回流的肝静脉后切除肝叶。结果 72例肝叶切除患者中,1例45天出院,1例32天出院,其余均在15~20天出院。结论区域血流阻断可以控制肝脏切除手术中的出血量,保留不予切除肝脏的血运,术中、术后均对肝功能损害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4例肝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8例,肝转移癌1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局灶性肝细胞脂肪变性1例,肝血管瘤3例。结果 14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其中8例行腹腔镜辅助肝部分切除术,6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左肝外叶切除3例,左半肝切除1例,肝局部切除10例。手术时间62~276 min,平均124.2 min。术中出血量40~550 ml,平均155.7 ml,住院时间8~15 d,平均10.8 d。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原发性肝癌随访5~25个月,在随访超过1年的4例中,1例肿瘤复发后死亡,3例健在,1 a生存率为3/4。结论在掌握好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肝切除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关晓东  李坚  潘海燕 《山东医药》2007,47(36):100-101
经腹腔镜行肝癌切除术27例。其中10例行规则性肝叶切除,包括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7例、肝方叶切除2例,17例进行不规则性肝叶切除。7例由于术中出血(5例)或局部解剖困难(2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术中肝门阻断时间15—117min,平均54min;手术时间150—360min,平均240min。标本切缘距肿瘤边缘0.1—4.7em,平均1.1cm。2例术后出现腹水和肝性脑病。术后随访1.1—4.7a,8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死亡,4例复发患者分别进行了原位肝移植、肝右叶切除、射频消融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2a生存率64%。认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实用、安全、有效。对位于肝脏边缘、肝脏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可进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经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探索许红兵萧荫祺李虎城杜国盛涂向群1993年4月以来我们在开展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展了25例经腹腔镜先天性肝囊肿切除与开窗术(简称腹腔镜肝囊肿切除开窗术),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及多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结果观察组在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腹水发生率为4.3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7.39%、胆漏发生率为6.52%,观察组腹水发生率为2.1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35%,胆漏发生率为2.17%,两组腹水、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为(489.32±230.14)ml与实际切除肝体积(489.36±230.09)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前安全评估,定位关键解剖部位,实时导航手术,利于术中精细操作,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杂性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81例复杂胆囊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66例,萎缩胆囊炎14例,Mirizzi综合征1例。所有腹腔镜手术在使用吸引器刮吸分离与超声刀切割相结合下完成。手术历时1.5~3 h不等。结果 79例LC手术成功完成,手术中1例肝总管损伤在腔镜下缝合修补,1例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术前怀疑Mirizzi综合征,手术中确诊中转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复杂性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成功的关健是术前对病例进行认真讨论,术中使用吸引器与超声刀解剖Calot三角,胆囊切除采取顺行与逆行结合,全部切除与部分切除相结合,有效地避免术中大出血和胆管损伤,使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变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赵永  李继东 《山东医药》2005,45(14):38-38
白1997年以来,我们共完成腹腔镜下多病灶联合切除手术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胆囊结石患者,男10例。女26例;年龄23~70岁,平均40岁。其中胆囊结石并肝囊肿10例、并慢性阑尾炎12例、卵巢囊肿8例、阑尾术后腹腔粘连3例、宫外孕3例。  相似文献   

12.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下称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目前其组织学表现已明确,但对其血供来源及治疗方法尚有争议。本文对肝血管瘤的血供研究现状及介入性治疗进展加以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1 肝血管瘤的血供研究 1.1 研究方法 肝血管瘤血供研究方法较多,角度层次不同,各有优劣。主要有术中肝动脉、门静脉捕管造影和/或肝脏染色,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手术切除标本血管铸型等。术中肝动脉、门静脉插管造影和肝脏染色,可分别观察血管瘤与肝动脉、门静脉的关系,直观、清晰。股动脉插管肝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1年2月至1993年8月用日本Model-HS-15M型微波刀行肝脏手术16例。它是近年来用于肝脏手术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止血好,可不阻断肝门,简化手术操作,提高安全性,扩大了肝切除的适应症,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用它进行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新的脂肪肝诊断方法,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对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63例患者的肝脏通过电视腹腔镜进行观察,并对肝脏进行图像采集,然后在脏肝表面切取小块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检查与腹腔镜下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诊断脂肪肝与病理诊断脂肪肝符合率达90.48%。认为电视腹腔镜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一种新的、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腹腔镜多种胆管手术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拓宽腹腔镜胆道手术的应用范围,先后设计并开展了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0例,经腹腔镜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0例,免气腹装置辅助的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以及经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手术并发症。作者重点介绍了这些手术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肝切除术经历了不同的手术发展阶段,目前认为精准肝切除是新的肝脏外科理念。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不能满足精确术前评估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及肝内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并进行虚拟手术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对行肝切除手术患者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据此进行术前评估,观察三维重建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南阳市第一  相似文献   

17.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多房棘球蚴病的首选方法,难以根治性切除的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可行包括姑息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肝脏移植、单纯药物治疗、射频微波消融术等治疗手段。本文就肝多房棘球蚴病综合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 ,多采取手术治疗。然而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创伤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1 0 %~ 2 0 % ) [1]。近年来为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一些学者提出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概念 ,使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自2 0 0 1年以来 ,我院分别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和无金属残留 LA治疗阑尾炎各 2 8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治疗阑尾炎的最佳手术方式。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在我院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术、传统LA和无金属残留 LA的阑尾炎患者各 2 8例。男 5 2…  相似文献   

19.
肝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手术,这得益于手术出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回顾了20年来肝切除术中止血技术的进展和应用。综合得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首要条件,术中的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切除、切缝手段、降低中心静脉压以及适时适当的局部应用外用止血药物和材料是肝脏手术中控制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多房棘球蚴病的首选方法,难以根治性切除的晚期肝多房棘球蚴病可行包括姑息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肝脏移植、单纯药物治疗、射频微波消融术等治疗手段。本文就肝多房棘球蚴病综合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