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AME24/20中两步法ELISA试剂工作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缩短FAME24/2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在FAME用户软件中编制好实验步骤,指定洗液的洗板单元和试剂的分配单元,改进酶标板进板方式和顺序,对ELISA两步法试剂的工作表进行优化。[结果]编制出2个能在53min内完成15个酶标板进板的工作表。[结论]优化设计两步法ELISA试剂的工作表,可以充分利用FAME24/20的仪器资源,并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证据之一,检测HBsAg是采供血机构筛选献血员、防止HBV经输血传播的重要措施。目前采供血机构普遍采用酶标记免疫检测技术(ELISA)法,但ELISA技术对低水平存在的血清HBsAg难以进行有效检测,可能导致HBsAg阳性献血员的漏检。我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1200份已通过二次ELIS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清标本进行TRFIA检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在我国采供血机构及大型医院的酶免实验室中应用相当普遍,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与洗板步骤相关的故障报警比较常见,现将几年来FAME洗板过程中常见报警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FAME酶联免疫处理系统洗站容器的替代办法。方法:通过外接洗液桶的办法替代FAME酶联免疫处理系统固化的洗站。结果:替换使用1 a后系统工作正常且无吐板现象。结论:洗液桶外接方法适用于替代FAME酶联免疫处理系统洗站容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做HBsAg时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方法ELISA法。结果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标本处理、溶血、加样时间、洗板不当、显色等因素都影响HBsAg的检测结果。结论用ELISA法检测HBsAg首选灵敏度适中合格的试剂盒,其次标本处理得当、加样时间适中,严格每一步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HBsAg酶免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与核酸检测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进口超敏与国产HBsAg试剂对59例阳性淘汰的献血者进行回访检测,并用巢式PCR和乙肝三系指标对HB-sAg进行验证。结果:59例召回标本共检测出HBsAg阳性35例,其中进口超敏试剂34例,国产试剂21例;59例标本HBV-DNA检测,有29例DNA阳性,阳性率为49.2%。结论:目前市售的HBsAg酶免检测试剂均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假阳性,进口超敏试剂质量优于国产试剂,作为采供血机构,为确保输血安全,应探索建立酶免技术与核酸诊断相结合的新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提高血液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朱美娟 《职业与健康》2010,26(3):274-275
目的分析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BsAg时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以便加以控制。方法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BsAg(ELISA法),对2次检测结果阴阳性不同的352份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各种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试剂盒质量占1.42%,标本处理占3.69%,溶血占0.28%,加样针堵塞和清洗不全占84.94%,洗板不当占9.38%,显色剂放置时间过久等因素都影响HBsAg的检测结果。结论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ELISA法检测HBsAg时,出现假阳性原因占比例最高的为加样针堵塞和钢针清洗不干净。应针对各种因素,做好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结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TRFIA)分别对4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LISA法测定40例弱阳性标本,经TRFIA法定量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当检测HBsAg为弱阳性时,应进行复查确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胶体金试纸条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方法学评价,探讨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期提高HBsAg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同时检测400份血清标本中的HBsAg,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阳性的20份标本做倍比稀释,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法高。结论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均为测定HBsAg的可靠方法。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但灵敏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酶联兔疫吸附试验(ELISA)已在临床普遍开展并广泛应用,各种型号的全自动酶标仪不断出现,是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之后临床检验工作自动化程度的又一次提高。我院应用FAME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对献血者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抗-HBe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常规ELISA法检测血HBV标志物。筛选出173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抗-HBc阳性)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入选标本作HBsAg和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66例(38.2%)血清HBsAg呈低值弱阳性,其中浓度在0.5ng/ml以下者40例(23.1%)、0.5ng/ml-2.0ng/ml者22例(12.8%)。(2)在66例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6例(24.2%);107例HBs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3例(12.1%)。HBVDNA定量值均在10^2copies/ml-10^4copies/ml之间。结论用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而可能存在低水平复制的病毒感染,临床需发展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样品混杂血球或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干扰影响及消除措施。方法:使用两种试剂盒设置不同的洗板程序,以HBsAg阴性血清作稀释模拟制备的含不同浓度血球的溶血与不溶血标本做实验。结果:上海某试剂盒在RBC含量0.36&#215;1012/L~7.22&#215;1012/L(无溶血)系列检样中洗板6次(试盒设置)者所测8个检样全部出现假阳性,吸光值A在0.214~3.288间;增加洗板至12次则假阳性全部消除。北京某试剂盒洗板5次(试盒设置)在RBC含量0.37&#215;1012/L~7.34&#215;1012/L(无溶血)、HGB含量19g/L-232g/L(溶血)两系列检样中未出现阳性;当洗板10次时,含血球无溶血标本洗10次A值明显低于洗5次者(P〈0.01)。结论:血球或溶血标本对ELISA检测HBsAg有干扰并可能导致假阳性,适当增加洗板次数可消除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金标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三种方法测定HBsAg的可靠性及优缺点。方法通过对1500名体检及临床标本用三种方法检测HBsAg,对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进行对比。结果三种方法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方面酶联免疫法最低,金标法其次,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最高。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操作简便,可用于自动化分析,适用于大量标本的定性检测,如大量人群的乙肝筛查;金标法检测HBsAg操作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用于单份标本的定性测定,适用于急诊、社区诊所及家庭化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HBsAg动态检测范围广、试剂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最有发展前途,但对实验室条件和操作人员条件要求高,适用于HBsAg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与酶联免疫(EI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的分析。方法采用GICA和EIA法,对铁路系统体检人群3116份血清标本同时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GICA试条法检出111例阳性者,用EIA法检测全部为阳性;而用EIA法检出113例阳性同时用GICA法检钡9有2例阴性。结论GICA法与EIA法检测HBsAg比较,GICA法方法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体检及献血员的HBsAg筛选实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避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BsAg假阳性的发生。方法对TRFIA法检测HBsAg结果为弱阳性的30份标本,全部用ELISA复核检测,复查ELISA为阳性的发阳性报告;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者,用PCR法再次复查,阴性者发阴性报告。结果TRFIA法检测HBsAg的假阳性占总检测标本的百分比为0.191%(16/8372),而用PCR法再次复查后假阳性占总检测标本百分比降至0.179%(15/8372)。结论TRFIA法检测HBsAg假阳性偶有发生,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用ELISA法复检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泾源县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及HBeAg阳性情况,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泾源县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sAg、HBeAg检测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共检验3216名从业人员,检出HBsAg阳性68人,阳性检出率为2.1%。检出伴有HBeAg阳性的38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55.88%,占总检验人数的1.18%。结论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检查及管理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使其自我防护能力得到提高,大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永海  静香芝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04-1705
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感染的重要监测指标,HBsAg检测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而在ELISA检测HBsAg中,有时出现一块检测板上血液标本孔的A值均较高的现象(大多数A值≥0.060),即出现ELISA检测的“花板”现象,标本的阳性率很高(每板89份标本中有10~20份阳性结果),且大多数阳性标本都出现弱阳性结果(0.080≤A值≥0.200),导致结果难以判断。笔者对此作了如下探讨。1材料与方法1.1标本附属医院留取的HBsAg金标法检测HBsAg为阴性的血标本89份。1.2试剂与仪器HBsAg的ELI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体金试免疫层析试验(GI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检测250份标本中的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强阳性的10份标本做倍比稀释,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灵敏度高。结论:两种方法皆是检测HBsAg的良好方法,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的偶然误差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出现偶然误差的机率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对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血清标本,用ELISA首次测定后,对其阳性标本再用ELISA方法复测和用胶体金纸条法检测,部分标本再用另外两种ELISA试剂检测,并对其中7例标本进行了确认试验。结果共检测16944例,首次单孔测试阳性883例,复查后确定其中阳性846例,假阳性率为4.1%,用胶体金法对这846例进行测试,假阴性率为8.03%,结论:对ELISA检测方法,阳性者确有必要进行复孔测试,若用胶体金法复测可节约成本和时间,但单独的胶体金法只适合于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HBsAg筛查中使用超敏HBsAg ELISA的意义。方法:使用一种进口超敏HBsAg试剂和两种国产HBsAg试剂对8692例无偿献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使用不同区域的三套巢式PCR和检测乙肝三系其他指标对HBsAg结果进行验证。结果:8692例标本中共检测出HBsAg阳性48例,其中HepanostikaHBsAg ELISA试剂32例,英科新创HBsAg ELISA试剂22例,科华HBsAg ELISA试剂14例,对8692例标本进行HBV-DNA测定,有40例获得a表位基因,其中13例为三种HBsAg ELISA试剂检测均阳性8,例为三种HBsAg ELISA试剂检测均阴性8,例为Hepanos-tikaHBsAg ELISA试剂检测阳性。结论:HBsAg超敏试剂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V输血风险,但也存在一定漏检风险,现有的检测策略需要提高目前使用的ELISA试剂的检测能力,并通过核酸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建立酶免技术与核酸诊断相结合的新的血液检测模式,切实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