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多酶协同制备低聚异麦芽糖(IMOs)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建立了以玉米淀粉为底物,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以α-葡萄糖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同时糖化转苷制备IMOs的基本工艺。通过优化液化程度、糖化转苷过程作用温度和p H、糖化阶段α-葡萄糖转苷酶、普鲁兰酶和β-淀粉酶的添加量,形成了快速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最优工艺如下:以25%(w/v)玉米淀粉为底物,液化还原糖含量(DE值)为20~30,糖化转苷温度为55℃,p H6.0,α-葡萄糖苷酶添加量为500~1000 U/g、普鲁兰酶添加量为0.9 U/g、β-淀粉酶添加量为500 U/g。结果表明:反应15 h可得到异麦芽二糖、异麦芽三糖和潘糖之和为49.09%的低聚异麦芽糖浆。本研究所建新工艺可以淀粉为原料快速高效制备IMOs,其有效组分明显高于现有生产工艺,制备周期也较现有生产工艺缩短70%以上,研究结果对现有IMOs生产技术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真菌α-淀粉酶酶量、β-淀粉酶酶量、普鲁兰酶酶量、糖化转苷温度、糖化转苷pH、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6个因素为自变量,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之和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中的糖化和转苷工艺.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模型预测以及响应面分析.优化后工艺:温度为41.9℃,pH 5.45,α-淀粉酶酶量为30.60 U/g(淀粉)、β-淀粉酶酶量为1.04U/g(淀粉)、普鲁兰酶酶量为1.10 U/g(淀粉)和α-转移葡萄糖苷酶酶量为0.48 U/g(淀粉).经试验验证,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以及异麦芽三糖总和为0.417 2 g/g(淀粉),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8%.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碎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碎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以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籼米淀粉液化液DE值为12,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1.0U/(g淀粉),糖化转苷p H5.0、糖化转苷温度55℃、糖化转苷时间36h,在此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为(37.86±0.31)%,达到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的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橡子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以期提高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以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橡子粉的工艺条件。最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以DE值13%为最佳液化指标,液化时间31 min、液化温度95℃、液化p H6.6、酶添加量13 U/g,结合生产实际最佳条件下的DE值为12.91%;继而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以普鲁兰酶、β-淀粉酶糖化橡子粉液化液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添加量25 U/g、β-淀粉酶添加量130 U/g、温度60℃、时间10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糖化转苷后的(IG2+P+IG3)含量为36.11%±0.17%;转苷工艺过程的α-葡萄糖转苷酶最佳添加量为1.5 U/g,最佳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之和为36.27%±0.18%。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含低聚异麦芽糖的传统麦芽糖食品制备进行研究,分析传统麦芽糖制备过程中麦芽淀粉酶活性和糖化温度对糖化过程的影响,确定合适的糖化条件。结果表明,在糖化过程中添加适量α-葡萄糖苷酶,可将糖化液中的麦芽糖、葡萄糖、麦芽三糖总量由187.2 g/kg降至79.9 g/kg,同时生成总量为85.1 g/kg的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通过在传统麦芽糖制备过程中添加α-葡萄糖苷酶,催化糖化液中的麦芽糖、葡萄糖、麦芽三糖等转化成低聚异麦芽糖,能够提升传统麦芽糖食品的健康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甘薯渣为原料,低聚异麦芽糖含量为指标,结合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酶解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多重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佳液化DE值和DE值在整个工艺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设计并应用SPSS软件对其数据分析对液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甘薯渣淀粉为原料制备低聚异麦芽糖时,最佳液化DE值为17,液化时底物浓度为15%、加酶量为0.15%、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7.
甘薯渣残留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淀粉生产副产物薯渣为原料,通过液化、糖化、转苷等工序将薯渣中残留淀粉转化为低聚异麦芽糖(IMO)。研究结果显示,液化DE值控制为20%左右有利于液化工艺控制及后续糖化、转苷反应;β-淀粉酶的添加可加快转苷反应进程且有利于提高IMO得率;糖化、转苷同时进行对IMO得率没有影响,且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转苷酶的添加量对IMO的最终得率和成分组成影响显著。添加300 U/gβ-淀粉酶和30 U/gα-葡萄糖转苷酶,60℃糖化转苷反应2 h左右,糖浆中IMO含量可达最高值。以新鲜薯渣为原料生产IMO时,在得率相同的条件下可减少一半的β-淀粉酶添加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加酶挤压技术处理玉米淀粉,以挤出产物制备低聚异麦芽糖。以异麦芽糖(IG2)、潘糖(P)、异麦芽三糖(IG3)含量之和作为低聚异麦芽糖产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相关参数,确定最优的加酶挤压工艺(挤压过程中挤压温度为95℃,挤压物料含水量为45%,挤压加酶量为0.8%)。通过上述参数进行试验所得的低聚异麦芽糖产量最高可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9.
多酶协同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进行了多酶协同制备低异麦芽糖研究,考察了各种α-葡萄糖转苷酶的转苷反应能力,探讨了麦芽糖生成酶及其配合方式以及配合方式以及糖化转苷反应方式对低聚异麦芽糖生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制的低聚麦芽浆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总含量达40%,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10.
以稻米为原料,以耐高温α - 淀粉酶为液化酶,以真菌淀粉酶和普鲁兰酶两种糖化酶协同糖化,研究稻米高纯度麦芽糖浆制取技术。结果表明:控制液化值为14 左右,糖化时真菌淀粉酶和普鲁兰酶用量分别为0.6FAU/g 干米淀粉和0.3PUN/g 干米淀粉,糖化时间控制在18h 左右、糖化温度59℃、糖化pH5.5,可以制得麦芽糖含量85% 以上的超高麦芽糖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与乳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壳聚糖相关的酶及生产。乳果糖又称乳蔗糖,是在蔗糖分子的葡萄糖残基上接一个半乳糖残基构成的三糖,是在蔗糖、乳糖共存下,由节杆菌K-1乳糖苷酶的果糖基转移反应所生产的;异麦芽低聚糖是指含有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异麦芽四糖和泮糖等具有α~1,6键的分支低聚麦芽糖的混合物,异麦芽低聚糖是以淀粉为原料,经α-淀粉酶、β-淀粉酶或真菌α-淀粉酶的糖化作用生成麦芽糖后,在α-葡萄糖苷酶的转移反应下生成的;壳聚糖是甲壳动物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甲壳素(几丁质)经碱处理脱乙酰基而成的链状阳离子型多糖,壳寡糖是用壳聚糖酶水解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低聚异麦芽糖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种集营养、保健、疗效于一体的功能性低聚糖,在医药、食品、饲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其产量猛增,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低聚异麦芽糖主要以淀粉或含淀粉的各类粮食为原料,经多酶协同作用制备而成。主要对低聚异麦芽糖制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米制取低聚异麦芽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为原料制取低聚异麦芽糖浆,考察了pH值,糖化酶用量,转苷酶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其三种主要功效成分(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生成的影响;并对糖化转苷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制取低聚异麦芽糖浆的最佳糖化转苷工艺条件.按最优条件实验制得的低聚异麦芽糖的三种主要功效成分与总糖的百分比为异麦芽糖14.43%,潘糖18.15%,异麦芽三糖5.61%,合计为38.19%.  相似文献   

14.
通过菌种选育 ,筛选出葡萄糖苷转移酶活力较高的菌株 9株 ,经复筛后 ,取酶活力高的菌株 ,酶活力为 795u/g,通过紫外线对其孢子悬浮液进行照射处理 ,酶活力提高到1 30 2 u/g。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产酶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较佳培养基组合为麸皮 8% ,玉米粉 2 % ,豆粕 0 .5% ,磷酸氢二钾 1 % ,葡萄糖苷转移酶的发酵活力单位达到 1 872 u/g。另外对提高低聚异麦芽糖浆中低聚异麦芽糖的含量进行研究 ,将 50 %低聚异麦芽糖浆中葡萄糖除去 ,葡萄糖除去率平均达 95%以上 ,低聚异麦芽糖含量达 90 %以上。并将高含量的低聚异麦芽糖应用于葡萄酒、黄酒 ,开发出低聚异麦芽糖保健黄酒 ,口味醇厚 ,甜度较低 ,改善了新工艺黄酒的品质。另外 ,根据酒类向低酒精度发展的趋势 ,在黄酒和葡萄酒中加入高含量低聚异麦芽糖 ,解决了黄酒和葡萄酒降度时口味淡泊的问题 ,成功地开发出低酒精度低聚异麦芽糖黄酒和葡萄酒 ,酒的成本不增加 ,稳定性好 ,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和乳清蛋白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抗原性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方法 乳清蛋白(WPI)-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后, 对WPI-低聚异麦芽糖及WPI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的抗原性变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糖基化后乳清蛋白中精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显著降低。经过模拟胃液消化, 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降低到1 μg/mL以下, 乳清蛋白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42.83 μg/mL,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到15.66 μg/mL。结论 经过模拟胃消化,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比乳清蛋白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低; 在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 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比乳清蛋白更容易受到胃蛋白酶酶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利用酶制剂进行高麦芽糖浆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和均匀实验法。选用耐高温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普鲁兰酶分别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液化和糖化。结果:得到的液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浆质量分数40%,pH值6.3,耐高温α-淀粉酶用量106U/g淀粉,液化温度94℃,液化时间10min;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化液pH值5.3,β-淀粉酶用量70.81DP°/g淀粉,普鲁兰酶用量0.808PUN/g淀粉,糖化时间48h,糖化温度50℃;所得糖化液中其麦芽糖含量达68.29%。结论:以马铃薯为原料制备的高麦芽糖浆产品达到标准要求,该试验结果为马铃薯高麦芽糖浆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下一步对马铃薯淀粉糖化液的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麦芽糖浆加工中的糖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β-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普鲁兰酶组成复合糖化剂,以糖化结束后糖化液中的麦芽糖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β-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普鲁兰酶及糖化时间对糖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β-淀粉酶添加量为0.8kg/t干物质,真菌α-淀粉酶添加量为0.6kg/t干物质,普鲁兰酶添加量为0.8kg/t干物质的条件下糖化50min,糖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叶红玲  杜先锋 《食品科学》2010,31(20):15-19
以碎米为原料,采用全酶法制备超高麦芽糖浆。以麦芽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耐高温α- 淀粉酶、大麦β- 淀粉酶、普鲁兰酶的添加量和糖化结束DE 值4 个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工艺为3 种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20、0.50、1.05kg/t 原料,糖化结束DE 值控制在48% 左右。选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制备的麦芽糖浆中各糖组分含量,以峰面积外标法得出样品中麦芽糖含量为70.7%,符合超高麦芽糖标准。  相似文献   

19.
我国麦芽糖产量近年来增长很快。但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各地发展也不平衡。为了优化工艺.提高麦芽糖产率.必须抓住液化、糖化这两个关键技术。采取较低液化DE值、液化控制五个_标准、液化后灭酶、糖化时采甩真菌淀粉酶,大麦-β淀粉酶与普鲁兰酶复合反应等措施,提高麦芽糖含量。为了规范操作.提高水平。文章中提出了主要工艺参数和注意事项,以供麦芽糖生产和科研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以冬枣、食醋、果葡糖浆、低聚异麦芽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研制生产多功能冬枣醋饮品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试验确定的原料最佳配比为:果葡糖浆10%~15%,低聚异麦芽糖5%-10%,蜂蜜1%~5%。复合酶制剂配比为:果胶酶0.035%,淀粉酶0.012%,明胶0.02%,硅溶胶0.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