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气相色谱对特香型4类(X1~X4)年份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所有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共检测定量出30种风味物质。运用挥发性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来计算4个年份类别的特香型白酒的综合得分,得分顺序为X1>X2>X3>X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X1、X2类年份白酒之间差异较大,X3、X4类年份白酒样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与X1、X2类别的年份白酒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感官品评大体一致,说明主成分分析能较好鉴别特香型年份类别白酒。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白茶在储存过程中,较短年限时,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比较小,变化不大,但储藏时间较长时,均呈下降趋势;白茶中儿茶素组分均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为主,含量较高,茶叶陈放两年后,儿茶素总量下降的速度显著,陈20年白茶儿茶素组分及其总量含量极少;陈年白茶黄酮含量均比当年白茶的黄酮含量高,陈20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白茶在储存过程中,较短年限时,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比较小,变化不大,但储藏时间较长时,均呈下降趋势;白茶中儿茶素组分均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为主,含量较高,茶叶陈放两年后,儿茶素总量下降的速度显著,陈20年白茶儿茶素组分及其总量含量极少;陈年白茶黄酮含量均比当年白茶的黄酮含量高,陈20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   相似文献   

4.
不同贮藏年份武夷水仙茶主要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武夷水仙茶主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测定了10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武夷水仙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分析了感官品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类.结果 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咖啡碱...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5?批广东湛江徐闻产区不同年份高良姜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通过保留指数法验证辅助定性,以及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各组分相对含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各年份高良姜挥发油组成相似,指标性成分1,8-桉叶素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各类组分中烯萜类和氧化物类物质相对含量呈现前4?a持续上升,第5年下降的趋势;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呈现前3?a上升,第4、5年逐渐下降的趋势;酮类、酯类、醛类等相对含量逐年增加。徐闻产区的高良姜挥发油组成稳定,以4?a生的挥发油品质较佳。提前或逾期采收所得的高良姜挥发姜油品质皆会下降。同时选择25?个主要特征性成分建立指纹图谱,并通过3?批市售样品进行验证该指纹图谱稳定性好,相似度高,重复性好,可为高良姜采收期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沱茶的品质和特征性成分。方法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感官审评、Lab颜色模型等方法,比较分析供试沱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干茶色泽和感官品质,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明确不同沱茶的特征化学物质组成。结果 云岭沱茶的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沱茶,其汤色亮度和叶底嫩度优于其他沱茶,下关沱茶以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较高,而茶黄素含量较低为特征,山城沱茶以茶红素含量较高,而水浸出物、咖啡碱、没食子酸含量较低为特征,云岭沱茶以茶黄素、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咖啡碱含量较高,而茶红素、茶褐素、儿茶素含量较低为特征,与沱茶感官审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的生化成分有茶多酚、咖啡碱、没食子酸、茶黄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结论 不同类型沱茶生化成分的含量与组成特征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延莎  张红城  董捷 《食品科学》2011,32(20):191-19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5个省(安徽、吉林、河北、河南、甘肃)37个蜂胶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测出49种化合物,包括醇、酯、醛以及萜烯类化合物;对37个蜂胶样品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不同地域的蜂胶进行一定的区分,其中甘肃省的蜂胶样品与其他4省的差别最大,而河南、河北和安徽3省的蜂胶样品未能区分开。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份干红葡萄酒香气物质分析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博然  李华 《食品科学》2006,27(10):487-492
葡萄酒香气物质是决定葡萄酒的风格及质量的重要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我国不同原产地域葡萄酒香气成分对葡萄酒质量的感官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对葡萄酒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原产地域不同红色酿酒品种所酿造的不同年份的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3个单品种2001年份的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干红和1997、1994年份的蛇龙珠干红香气物质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分离出36、31、32、32和30个峰,鉴定出36、31、31、31和29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为100.00%、100.00%、99.97%、99.74%和99.66%。它们主要是脂肪羧酸、脂肪醇、芳香醇、低级脂肪酸、脂肪酮、杂环类(呋喃类、噻吩类)、醚类等。在相同酿造工艺处理条件下,不同单品种干红葡萄酒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种类相似,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差异较为显著,从而构成各类不同品种葡萄酒独特香气和风格。2001年、1997年和1994年三个不同年份的蛇龙珠干红在大罐陈酿过程中,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7种。其中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成分有25个。表明陈酿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较为平缓。香气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酯类由低→高→较低,醇类由高→低→最高,羧酸类、酮类及杂环类都呈现出由高→低逐渐转化的趋势,醚类化合物由低→高→较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紫香椿的挥发性成分及风味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不同种源表型为紫色的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提取并进行条件优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主成分分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及风味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HS-SPME技术的最佳萃取条件为65 μm PDMS/DVB的萃取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鉴别不同储存年份的六堡茶,并找出其化学组分差异,为鉴别不同储存年份六堡茶提供快速无损的方法。通过采集5个不同年份六堡茶的红外光谱,利用一阶导数重构红外图谱,建立主成分分析鉴别模型,并提取出模型的载荷因子。结果表明:样本在主成分空间中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年份六堡茶的鉴别。载荷因子分析显示,5个年份六堡茶化学组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茶多酚、咖啡碱及氨基酸3类物质成分含量的不同。本法可以快速、无损地鉴别不同年份的六堡茶,并且能反映不同年份六堡茶主要成分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发花砖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茯砖茶、发花白茶砖及发花红茶砖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感官上,3种发花砖茶均有典型"菌花香",但茯砖茶菌花香中带木香,且略带泥土气,发花白茶砖菌花香中带清香,发花红茶砖菌花香中带花香、甜香。3种发花砖茶中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成分,以醛类、醇类、酮类及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27种挥发性成分为呈香物质。基于OAV值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鉴定了3种发花砖茶中15种特征香气成分。其中,茯砖茶以具有青气和木香属性的己醛、壬醛、(E,E)-2,4-壬二烯醛、(E,E)-2,4-庚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3,5-辛二烯-2-酮、甲基庚烯酮、β-紫罗兰酮和氧化芳樟醇Ⅰ为特征香气成分;发花白茶砖以具有清香属性的苯乙醛为特征香气成分;发花红茶砖以具有蘑菇香、泥土气属性的1-辛烯-3-醇,具有花香属性的樟醇、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甜木香的雪松醇为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生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194-202
贮藏时间是影响普洱生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香气成分又是构成普洱生茶品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以同厂家、同批号、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生茶(7542)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同时结合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普洱生茶在贮藏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普洱生茶样中共检测到74种香气成分;(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醇和酸类呈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酚类、甲氧基苯类和其他呈增加趋势,酮和醛类无明显变化规律,酯类保持稳定;(3)经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将16种香气(反-芳樟醇氧化物、乙基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二氢猕猴桃内酯、柠檬烯、4-异丙基甲苯、4-乙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3,4-二甲氧基甲苯、1,2,3-三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4-乙基-2-甲氧基苯酚、4-乙基-1,2-二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筛选为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生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4)上述特征性香气成分可将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生茶很好地分类聚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青毛茶加工工艺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福鼎大白群体种为原料,采用不同揉捻程度和干燥方式加工成青毛茶,按相同渥堆和干燥方式加工成青砖茶散茶。分析青砖茶散茶的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及挥发性成分变化。结果 随着揉捻程度加重,青砖茶散茶水浸出物含量、多酚和儿茶素保留量、茶红素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增加,感官品质显著降低。晒干茶样和烘干茶样陈香纯正、滋味醇和,感官品质优于炒干茶样。炒干茶样水浸出物、多酚、儿茶素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及酚氨比较高,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和种类(39.51, 49种)低于晒干茶样(59.74, 82种)和烘干茶样(62.01, 71种)。结论 青毛茶揉捻程度和干燥方式对青砖茶品质有显著影响,轻揉或不揉捻有利于青砖茶品质的形成,青毛茶采用烘干或晒干方式制成的青砖茶香味纯正,品质更好。为促进青砖茶安全高效生产及品质稳定,建议生产上采用烘干方式加工青毛茶。  相似文献   

14.
以鄂茶10号一芽二三叶嫩度原料加工青砖茶, 优化渥堆工艺参数。方法 以鄂茶10号一芽二三叶嫩度的绿毛茶为原料, 选用茶坯含水量、渥堆湿度和渥堆温度, 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 通过对不同处理加工的青砖茶进行感官审评、色差测定以及儿茶素组分、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分析, 获得优质青砖茶渥堆条件。结果 渥堆参数设置为茶坯含水量40%左右, 渥堆温度45~50℃, 渥堆湿度70%~80%时, 所加工的青砖茶干茶色泽棕褐、汤色红明、滋味甜醇、陈香较高、感官品质较好。茶坯含水量低和发酵温度低不利于青砖茶陈醇品质的形成。渥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组分等涩味物质含量大幅降低, 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呈色呈味物质大量形成是其滋味醇和、汤色红明的重要物质基础。结论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一芽二三叶青砖茶渥堆工艺参数为: 茶坯含水量40%左右, 渥堆温度45~50℃, 渥堆湿度70%~80%。使用该工艺参数所制黑茶外形条索紧细, 色泽红褐, 陈香较高, 滋味甜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黑茶中的香气成分,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冰岛普洱生茶、静真普洱茯茶、湖南茯茶、陕西茯茶的香气物质进行了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冰岛普洱生茶和陕西茯茶香气成分较多,分别为129和127种,静真普洱茯茶、湖南茯茶稍低,分别为77和69种;茶香气总量大小为:冰岛普洱生茶﹥静真普洱茯茶﹥陕西茯茶﹥湖南茯茶,分别为:170.51、154.51、84.10、56.13μg/g;从成分种类上看,冰岛普洱生茶和静真普洱茯茶中醇类和醛类含量较高,陕西和湖南茯茶中各种成分含量相差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绿茶在不同储存条件香气成分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茶叶存储条件为常温(自然保存)、冷藏(5 ℃)、冷冻(?18 ℃), 在3个不同储存条件下,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GC/QTOFMS)的方法测定茶叶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 并进行数据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结果 绿茶在3种储存条件下, 挥发性香气物质具有差异性。其中短链碳氢化合物含量大小分别为冷冻>冷藏>常温, 长链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为冷藏>冷冻>常温, 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大小分别为冷藏≈冷冻>常温。结论 从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来看, 冷藏条件要优于冷冻和常温条件, 常温对保持茶叶挥发性香气成分较为不利, 本研究可为绿茶的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含量以及饮茶地区居民饮茶摄入的稀土暴露水平。方法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含量,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暴露水平。结果砖茶中稀土含量为4.09~8.01 mg/kg,绿茶中稀土含量为0.53~1.42 mg/kg,砖茶中稀土含量远高于绿茶。鄂东南地区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元素主要为Ce、La、Nd、Y和Sc 5种,在砖茶和绿茶中这5种稀土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2.60%(4.51/5.46)和88.12%(0.89/1.01)。结论饮用绿茶的稀土平均暴露量和最大暴露量分别为0.05和0.17μg/kg BW,饮用砖茶的稀土平均暴露量和最大暴露量分别为0.27和0.91μg/kg BW,均小于目前提出的稀土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市售山西老陈醋(SAV)的品质差异,对不同陈酿年份山西老陈醋样品(陈酿1年(SAV1-1~SAV1-3)、陈酿3年(SAV3-1~SAV3-3)、陈酿5年(SAV5-1~SAV5-3)、陈酿6年(SAV6-1~SAV6-3)、陈酿8年(SAV8-1~SAV8-3)、陈酿10年(SAV10-1~SAV10-3))的理化指标、风味及功能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陈酿年份越高,山西老陈醋中的pH、总酸、总酯、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态氮、有机酸、大部分氨基酸及总多酚、总黄酮、川芎嗪和乙偶姻等功能物质含量越高,陈酿10年SAV的总酸、总酯、还原糖及氨基酸态氮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8.40 g/100 mL、3.64 g/100 mL、3.91 g/100 mL、0.54 g/100 mL,其中有12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0.5 mg/mL,SAV10-2样品中有机酸总量最高,为7.02 g/100 mL。总多酚、总黄酮、川芎嗪均在陈酿8年的醋样中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197.96 mg/100 mL、172.04 mg/100 g、96.89 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不同陈化时间普洱茶的挥发性组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测定18个普洱茶挥发性物质。结果从18个普洱茶中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4种甲氧基酚类、11种醛类、15种醇类、13种酮类、4种酯类、2种呋喃类、2种含N化合物、35种碳氢化合物及2种其他类物质。陈化时间短(4年)的普洱生茶中醇类(31.01%)和碳氢化合物(22.92%)含量高,甲氧基酚类化合物含量低(1.3%),具有明显的晒青毛茶香气特征。陈化时间长(≥25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聚成一类,这类普洱陈茶甲氧基酚类化合物含量高(7.52%~39.17%),且不同陈化时间的普洱茶样本之间香气特征相似,仅通过香气无法推断其陈化时间。结论本研究为消费者正确认识和收藏普洱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