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紫薯花青素和纳米二氧化钛掺入聚乙烯醇中,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备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以紫薯花青素主要成分之一的矢车菊素衡量薄膜中紫薯花青素的释放规律,研究了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向含水食品模拟液、酸性食品模拟液、亲酯性食品模拟液和油性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规律,并基于Fickian+一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对比4种食品模拟液,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的扩散系数和释放比,在油性食品模拟液中最高,扩散系数分别达到5×10~(-11),1.29×10~(-13) cm~2/s,释放比分别达到0.966和0.357,然后依次为亲酯性食品模拟液和酸性食品模拟液,在含水食品模拟液中的扩散系数和释放比最低,扩散系数分别为1.34×10~(-11),0.85×10~(-13) cm~2/s,释放比分别降至0.25和0.121。聚乙烯醇活性薄膜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向4种食品模拟液中的释放规律能够用Fickian+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表征,且拟合精度R~2均达到0.98以上。通过Fickian+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的4种食品模拟液中矢车菊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的释放曲线整体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先快速上升后逐渐平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聚乳酸/茶多酚(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为药物载体,研究该薄膜材料中茶多酚的体外释放规律及释放前后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茶多酚体外累积释放率的测定结果表明,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中茶多酚的体外释放规律为前期释放速率快、中后期释放速率慢,并且释放速率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增大,累积释放率也逐渐增大。SEM结果显示,释放72 h后的PLA/TP复合纳米膜的纤维体积发生溶胀,纤维直径增大,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3.
改性抗菌聚乙烯醇包装薄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新型的食品抗菌包装薄膜,以聚乙烯醇(PVA)为基膜,添加季铵盐壳聚糖,茶多酚,丙酸钙/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几种抗菌剂制备成改性抗菌PVA薄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2%季铵盐壳聚糖,0.5%茶多酚,1.5%丙酸钙/0.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均不同程度减小了PVA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加入0.5%茶多酚减小了薄膜的抗拉强度,其他抗菌剂则增大了薄膜的抗拉强度;所有抗菌剂均增加了薄膜的摩擦系数、雾度,降低了其透光率;提高了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溶胀率和溶解率;改变了PVA薄膜的颜色;几种抗菌剂改性PVA薄膜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产生了较好的抑菌效果。经研究,改性后的PVA薄膜具有较好的包装和抑菌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型活性食品包装。  相似文献   

4.
茶多酚改性对聚乙烯醇膜吸湿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含不同质量分数茶多酚的聚乙烯醇膜的吸湿特性和抗氧化活性。通过等温吸湿实验研究了含不同质量分数茶多酚(0%、0.5%、1%、1.5%、2%)的聚乙烯醇膜的吸湿特性,并基于常用的等温吸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表征;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分析了薄膜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含不同质量分数茶多酚的聚乙烯醇膜均具有吸湿性,其等温吸湿曲线整体变化趋势相似,属于Ⅱ型等温吸湿曲线;薄膜的平衡含水率随水分活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当水分活度大于0.6时,其平衡含水率增加幅度增大;茶多酚对聚乙烯醇膜的改性增加了其疏水性,在相同水分活度条件下,薄膜的吸湿性能随薄膜中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但5 种聚乙烯醇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AB等温吸湿模型对薄膜吸湿性能的拟合效果最好,R2≥0.996;茶多酚对聚乙烯醇膜的改性使其具有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薄膜中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1),表明经茶多酚改性后的聚乙烯醇膜的抗氧化性能随薄膜中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经茶多酚改性的聚乙烯醇膜具有吸湿和抗氧化功能,预示其作为塑料复合薄膜内层或中间层应用于湿度敏感型、含高脂肪等干燥易氧化食品包装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考察了平衡时间、温度对BCTMP纸页中甲醇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的初始释放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与温度呈指数关系,据此建立了甲醇向空气中释放的经验模型:CMethanol=()0.00028t+0.00341.e0.05991T,验证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BCTMP纸页中甲醇的初始释放量(R2)=0.994。根据模型预测了不同温度下达到国家室内甲醇浓度限值50mg/m3所需的时间,如室温20℃下需要4d。  相似文献   

6.
比较研究了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几种制备技术对山苍子油的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效果,考察了不同制备技术对微胶囊的收率、包埋率、释放率的影响。SEM(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观测了山苍子油(LCEO)微胶囊的表面形态,IR(Infrared Spectrum)检测了上述技术对山苍子油的包埋效果,得出了喷雾干燥法对山苍子油的包合率要好于冷冻干燥法、饱和水溶液法及研磨法。研究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按照零级模型、一级模型、Higuchi模型分别对山苍子油微胶囊的释放进行拟合,获得了合适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研磨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零级模型,饱和水溶液法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更符合一级模型。喷雾法制备的微胶囊对山苍子油的保护效果最好,可为工业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鲜茶叶为材料,比较研究茶多酚超声波提取和传统有机溶剂提取两种工艺对茶多酚提取率和品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超声波法具有省时、成本低、操作简便、提取率高、氧化损耗小、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提高产品品质和收率,提取效果优于传统有机溶剂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茶叶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茶多酚超声波提取和传统有机溶剂提取两种工艺及其对茶多酚提取率和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超声波法具有省时、成本低、操作简便、提取率高、氧化损耗小、产品纯度高等优点,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收率,提取的效果优于传统有机溶剂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VC作为食品功能性成分模型,利用热诱导使其封装于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凝胶内,通过静态释放实验和动力学分析,探讨释放介质pH值、温度、载药量、释放液离子浓度对WPI凝胶中VC释放特性的影响,并建立VC在WPI凝胶中释放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VC在WPI凝胶中累计释放分数的变化与蔗糖的动力学模型不同,不遵循已有的Korsmeyer-Peppas模型X=Kt~n,而遵循本研究建立的修正模型:X=Kt~ne~(-k’t),且相关系数R2在0.95~0.99之间。VC的释放速率,随pH值、温度以及释放液离子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大,随载药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研究表明,WPI凝胶具有环境应答性,以其为载体的VC释放过程受环境的pH值、温度、释放液离子浓度等因素影响。因此,通过调节释放体系的pH值、温度、载药量、释放液离子浓度可以达到控制VC释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对胰α-淀粉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茶茶多酚对胰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非连续测定和作图法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对胰α-淀粉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为0.82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性非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为1.08mg/mL。  相似文献   

11.
李晓燕  方健  周韵致 《食品科学》2017,38(17):132-137
研究添加同一质量分数壳聚糖(chitosan,CS)、纳米壳聚糖(chitosan nanoparticles,NCS)改性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膜的性能,利用色差仪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探究其光学性能;利用透气性测试仪与透湿性测试仪测试共混膜透气性能与透湿性能;通过等温吸湿实验研究了PVA膜、PVA/CS共混膜、PVA/NCS共混膜的吸湿性能,并将常见的等温吸湿曲线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仪对3种膜的结构与结晶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S的加入会使PVA膜对中波紫外线的屏蔽作用增强,NCS的加入会使屏蔽效果更加明显;CS或NCS的加入会使PVA透气性能减弱,透湿性能增强;3种共混膜的等温吸湿曲线与GAB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R~20.98);FT-IR结果表明,PVA/CS、PVA/NCS共混均匀且共混材料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DSC结果表明,加入CS或NCS之后PVA分子的结晶速率变慢,结晶度下降,分子结晶的吸热焓值增加。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在钙交联果胶/壳聚糖复合膜中的缓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制备了果胶/壳聚糖复合膜和钙交联的果胶/壳聚糖复合膜,研究不同配比对膜溶胀性的影响以及茶多酚在钙交联复合膜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果胶/壳聚糖膜随着配比的不同,溶胀率随之变化,溶胀率最小的膜是果胶与壳聚糖之比为1:0.5,2 h的溶胀率为9.5。钙交联果胶/壳聚糖膜的溶胀率与钙含量有关,适量的钙交联使膜的溶胀率降低,其最小溶胀率在6 h只有2.1,过量的钙会导致膜的溶胀率增大。茶多酚在交联膜中的缓释规律与溶胀率一致,释放率随着钙交联度的增加而减少,但过量的钙使得释放率变大,可通过调节钙用量来控制茶多酚的释放率;茶多酚释放率随着茶多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pH=3的溶液中释放速率大于pH=9的溶液。  相似文献   

13.
交联PVP对茶多酚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交联PVP处理铁观音茶叶水 ,在交联度为 0 .5 %、用量为 7g/L、30℃下处理 30min时 ,茶多酚的吸附率为 66 83%。分析吸附机理认为 ,交联PVP上的活性吸附中心与茶多酚形成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14.
唐智鹏  陈晨伟  谢晶 《食品与机械》2018,34(7):106-110,120
将纳米二氧化钛掺入聚乙烯醇中,通过溶液流延法制备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钛(0.0%,0.5%,1.0%,3.0%,5.0%,7.0%)的聚乙烯醇活性薄膜。研究了经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后聚乙烯醇薄膜的吸湿特性和抗菌性能。通过等温吸湿特性试验研究薄膜的吸湿特性,并基于GAB等温吸湿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表征;分别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试验分析薄膜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能赋予聚乙烯醇薄膜优秀的疏水性能,随着薄膜中纳米二氧化钛含量的增加,薄膜的吸湿特性逐渐降低,且当环境相对湿度为11%,33%,57%,75%,84%时,含有7%纳米二氧化钛的聚乙烯醇薄膜相对于纯聚乙烯醇薄膜的平衡含水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53%,3.97%,4.10%,7.20%,10.70%(P0.05);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纳米二氧化钛的聚乙烯醇活性薄膜的吸湿特性能够用GAB等温吸湿模型进行拟合,且模型的拟合度R~2均达到0.99以上。通过GAB等温吸湿模型拟合的6种聚乙烯醇活性薄膜吸湿曲线整体变化趋势相似,属于Ⅱ型等温吸湿曲线;经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后的聚乙烯醇薄膜具备了抗菌性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菌落的OD_(595)增长趋势随着薄膜中纳米二氧化钛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经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聚乙烯醇薄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抗菌性能,预示着其在食品包装贮藏过程中会起到有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用茶叶多酚氧化酶生物传感器测定茶多酚(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盔  刘仲华 《食品科学》2006,27(7):95-98
从鲜茶叶中提取多酚氧化酶,与氧电极偶合制成酶传感器,以焦性没食字酸子酸为底物,研究了激活剂浓度、缓冲介质、体系pH、操作温度等对响应性能的影响,测得对茶多酚响应的酶动力学方程为R(mV/S)=17.35C/(3.058+C)(C:g/L),米氏常数为3.06g/L,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5~9.4g/L,用于茶叶样品与茶多酚制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的相符。从而为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建立了一种生物传感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溶胀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化学改性的含羧基的聚乙烯醇、胶原为原料,经物理交联,即反复冻融法制备了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的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pH敏感性及pH溶胀-消胀特性,并利用数学方程拟合的方法计算其平衡溶胀比,尽量减少了因样品溶胀不足或测量误差导致平衡溶胀比估算的不准确性,使所得数据更加科学准确。结果显示:制备的胶原-聚乙烯醇水凝胶具有很快的溶胀速率,如胶原含量为9.09%的4号水凝胶可在100min内达到90%的平衡溶胀率,且随着胶原含量的增加,溶胀速率随之加快;电解质可降低其平衡溶胀比;有一定的pH敏感性和pH溶胀-消胀特性,胶原含量的增加可使水凝胶的pH溶胀-消胀特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壳聚糖和茶多酚对罗非鱼冷藏保鲜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本文以罗非鱼为原料,比较壳聚糖和茶多酚对罗非鱼冷藏保鲜的效果.以感官评分、细菌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鲜度指标(K值)等作为质量指标,测定罗非鱼在4℃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茶多酚和壳聚糖处理的罗非鱼再进行冷藏,罗非鱼的感官评分值下降缓慢,细菌总教、TVB-N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