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彩会  牟德华 《食品科学》2017,38(10):264-271
以姜黄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离子液体[BMIM]PF_6结合酶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的工艺进行优化。以离子液体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液料比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姜黄挥发油含量为响应值,优化得到姜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添加量体积分数18%、纤维素酶添加量质量分数1.4%、液料比10∶1(mL/g)、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姜黄挥发油含量为5.0 mL/g。将水蒸气蒸馏和离子液体酶2种方法制得的姜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分别鉴定出48种和53种组分,主要为倍半萜烯类物质,占相对含量的74.49%和84.57%。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离子液体酶法获得的姜黄挥发油组分也有所增加。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姜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相同,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别。其中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芳姜黄酮、姜黄新酮和1-(1,5-二甲基-4-己烯-1-基)-4-甲基苯的相对含量为42.86%、13.71%和7.22%;离子液体酶法分别为39.37%、15.02%和9.12%。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促进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超声波促进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研究超声波功率、料液比、纤维素酶添加量、胰蛋白酶添加量、纤维素酶酶解时间及胰蛋白酶酶解时间对红花籽油得率影响。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超声波功率120 W、纤维素酶添加量150 U/g、胰蛋白酶添加量100 U/g、纤维素酶酶解时间5 h、胰蛋白酶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红花籽油得率可达86.74%。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龙眼多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寅  王强  钟葵 《食品科学》2011,32(2):79-83
对纤维素酶法提取龙眼果肉多糖(ELP)的工艺进行研究。以新鲜龙眼果肉为原料,考察不同酶种类对龙眼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选择纤维素酶用于酶法提取实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影响龙眼多糖得率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即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液料比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龙眼多糖得率的工艺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液料比;确定纤维素酶解龙眼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2%、液料比6:1(mL/g)、酶解温度45.0℃、酶解时间187.0min。在此最佳条件下,纤维素酶法提取龙眼多糖的得率为(12.23 ± 0.15)mg/g。本研究采用纤维素酶解提取工艺,相对于传统热水浸提法可显著提高龙眼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4.
水酶法提取翅果树种子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翅果树种子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翅果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翅果油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水酶法提取翅果树种子油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翅果油出油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液料比、酶解温度;水酶法提取翅果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4.5 mL/g,酶解温度50℃,纤维素酶添加量1.7%,酶解时间4.3 h.在此条件下,提取二次总出油率为31.12%,提取率达93.12%.所建立的数学回归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翅果油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和全因子试验设计,探究单一酶和复合酶用于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效果,优选确定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酶制剂为纤维素酶。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法水解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酶解温度50 ℃、pH 4.8、酶解时间2.5 h、料液比1∶4(g/mL),该条件下的得油率为33.95%,提取率为50.67%。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7.22%,其中油酸含量达50.31%,亚油酸含量达到36.64%,亚麻酸含量为0.27%。  相似文献   

6.
赵玮  王大为  李倩 《食品科学》2010,31(24):206-209
采用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并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液料比5:1(mL/g)、复合酶用量2.5%、酶解时间7h、pH6.0,复合酶种类为纤维素酶和α- 淀粉酶,添加质量比为4:3。在此条件下,玉米胚芽油提取率为89%。气相色谱对玉米胚芽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3.46% 及40.22%。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稻壳多糖的微波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纤维素酶添加量、微波功率及料液比3个因素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稻壳多糖的提取工艺,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稻壳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00%,料液比1∶29(g∶mL),微波功率560W,微波时间2min,在此条件下稻壳多糖的实际得率达1.127%。  相似文献   

8.
酶辅助火麻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麻脱脂粕为原料,对酶法辅助蛋白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酶的种类、酶的添加量、提取温度、原料粒径、液料比和提取时间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酶法辅助火麻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180μm、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0%、提取温度50℃、液料比6∶1(mL/g)、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2次,提取率可达41.6%±0.8%,蛋白质含量为75.9%±0.8%。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104-111
采用离子液体([BMIM]pH6)辅助乙醇法提取山楂红色素,以离子液体用量、液料比、提取时间、溶液pH及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吸光度为响应值,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自变量进行筛选;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红色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测定山楂红色素的成分组成。山楂红色素提取的最优条件:离子液体用量为15%,液料比为4.3mL/g,提取时间为59min,溶液pH为1.1,提取温度为60℃,并由此条件得到的吸光度为1.279。UPLC-MS测得花青素类花色苷和花翠素类花色苷,分别占总花色苷量的76.17%和18.98%。  相似文献   

10.
黄瓜皮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可作为天然食品着色剂和生物活性成分食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以及超声时间对黄瓜皮中色素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纤维素酶添加量对黄瓜皮色素提取量的影响最重要,乙醇体积分数次之,其次为料液比,最后为超声时间,最优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8%、料液比1∶90(g/mL)、乙醇体积分数90%、超声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从黄瓜皮中提取得到的3种色素含量最大,分别为137.83、69.52、76.54 mg/g。  相似文献   

11.
研究赤霞珠葡萄皮渣中酚类物质提取和抗氧化性,为其资源化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总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以VC为参照测定提取液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力和铁离子还原力。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赤霞珠葡萄籽中单宁和酚类物质提取率高于葡萄皮,最适条件为:料液比1∶15(g/mL)、乙醇浓度60%、70℃提取60 min,总酚提取率10.21%。提取液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力均高于VC溶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浓度为20μg/mL的提取液对DPPH自由的清除率可达95%。说明酚类提取液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筛选抗氧化肽的快速、准确和重复性高的测定方法,利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谷胱甘肽对文献报道中常用的7种生物化学体外抗氧化实验进行筛选,对筛选后的方法在采用不同试验人员进行验证,而后对验证重复性比较好的方法再用合成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肽568 (Pro-Phe-Thr-Arg-Asn-Tyr-Tyr-Val-Arg-Ala-Val-Leu-HisLeu)、肽580(Trp-Asn-Trp-Ala-Asp)、肽567(Val-Tyr-Gln-Phe-Leu)和肽467(Pro-His-Cys-Lys-Arg-Met)进行确认,数据处理采用origin8.0和SPSS15.0进行。结果表明:常用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这两种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最佳,清除DPPH·和SOD可以作为抗氧化肽初步筛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冻干猕猴桃感官质量,该文研究果葡糖浆(F42)在猕猴桃片冷冻干燥前渗糖处理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果葡糖浆浓度、渗糖处理时间和温度是影响冻干猕猴桃片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试验从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渗糖处理时间为12h、温度为20℃、果葡糖浆浓度为45%的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表面无返砂结晶现象,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14.
Hebei Huatai Paper Co., Ltd.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on December 31, 2009.Hebei Huatai Paper is formerly known as Norske Skog Hebei  相似文献   

15.
郭楠楠  张岩  李永波  张涛  张雅伦  周巍  王红 《食品科学》2019,40(14):346-351
为定量分析市售杏仁露中杏仁源性成分和掺假花生源性成分的含量,本研究基于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技术建立准确的检测方法。从杏仁、花生的植物组织提取核酸后,建立植物源性成分质量(M)与DNA拷贝数(C)之间的线性关系。ddPCR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杏仁、花生的质量和DNA含量、DNA含量和DNA拷贝数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以DNA含量为中间值换算得出公式:M杏仁=0.13C+1.24,M花生=0.081C-0.63。通过已知混合比例的两物种掺假模型验证该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并对市售的12 个杏仁露样品进行检测。研究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能达到精准定量。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可有效甄别杏仁露中的花生源性成分为无意沾染或有意掺杂,在杏仁露中杏仁和花生含量的定量检测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为植物蛋白饮料的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邢琳  杨爱芹 《丝绸》2020,57(3):71-76
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文化融合,各地出现了多种阶段性、地域性服饰风格。为了还原河北地区在北朝时期的女性服饰体系,从而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文章以河北磁县东魏、北齐皇室墓葬中出土的壁画、陶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物对比、结构可行性分析等方法,揭示这一时期河北女子服饰款式特征。研究表明:东魏北齐时期河北地区"汉化胡服"较为流行,曾出现过15种女子服饰款式和5种首服样式,为梳理河北地区地方服饰发展脉络及华北地区服饰文化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轻型羽绒服兼具了保暖、轻便、时尚等多重性能,以轻型羽绒服的钻绒问题作为切入点,调研了当前轻型羽绒服的缝制工艺,分析了含绒量、面辅料及制作工艺对轻型羽绒服防钻绒性的影响,从面料结构设计、缝制工艺、充绒工艺及缝制手法等方面给出了轻型羽绒服防钻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欧李为原料,分别对欧李进行水浴和超声波预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pH值示差法、福林酚法分别测定不同预处理对欧李酒色调、色度、花色苷含量、多酚含量的影响,采用DPPH法和ABTS法研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对应的欧李酒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欧李酒在发酵过程中,色度、色调均呈下降趋势,发酵第12天时水浴组和超声波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波组和水浴组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酚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酵第12天时超声波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88%以上,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欧李酒中的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9.
HPLC-ICP-MS法测定富硒小麦中硒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检测富硒小麦中4种硒形态分析方法。使用微波辅助酶萃取富硒小麦中亚硒酸盐(SeIV)、硒酸盐(SeVI)、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胱氨酸(SeCys2),采用Hamilton PRP X-100色谱柱,以6 mmol/L柠檬酸为流动相,pH=5.0,在9 min内可完全分离4种硒形态。SeCys2、SeIV、SeMet、SeVI的检出限分别为0.23、0.15、0.30、0.16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以富硒小麦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SeCys2、SeIV、SeMet、SeVI的回收率在93.7%~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6.6%(n=6)。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富硒小麦中硒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法检测功能性饮料和口服液中的牛磺酸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衍生产物,其中色谱配有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器波长设为254 nm。选用C18色谱柱进行产物分离,流动相选用乙酸钠水溶液-乙腈(30∶70,体积比)等度洗脱,柱温设为25℃,样品进样量为5μL。检测结果表明牛磺酸浓度为5μg/mL~50μg/L时,牛磺酸衍生物峰面积对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衍生温度35℃,衍生时间35 min,衍生剂用量300μL,衍生溶液pH 9.5时,衍生物峰面积达到最大。在此试验条件下6组重复性试验衍生物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4%,重复性较好。对功能性饮料和口服液中牛磺酸进行检测,测量值与标识值误差在-10.0%~+10.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0%~108.0%,样品平行测试的偏差小于3.0%,此种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