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山苍子提油后的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山苍子蛋白,以浸提p H、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考察因素,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山苍子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了山苍子蛋白的起泡性、乳化能力、持水能力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在碱液pH 11、料液比1∶15、浸提温度35℃、浸提时间60 min时,山苍子蛋白的提取率达到31. 03%,粗蛋白提取物中蛋白质含量为75%。山苍子蛋白等电点在4. 0左右,酸性pH范围溶解性较低,中性至碱性p H范围溶解性较高,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在偏碱性pH范围较高,山苍子蛋白持水力在温度低于60℃时高于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2.
胡麻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胡麻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采用碱溶酸沉原理研究胡麻分离蛋白提取工艺。分别讨论料液比、浸提液pH值、浸提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蛋白提取率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3、碱提液pH值9.5、时间60、温度60℃,在此条件下,胡麻分离蛋白提取率为42%,纯度达89.37%。  相似文献   

3.
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油茶籽粕的基本组分进行测定,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油茶籽粕蛋白,在测定等电点基础上探讨油茶籽粕粉碎粒度、浸提液pH 值、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油茶籽粕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pH10、浸提时间80min、浸提温度45℃和粉碎粒度80 目,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57.8%。  相似文献   

4.
以猕猴桃籽粕为原料,研究碱提酸沉法提取猕猴桃籽粕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猕猴桃籽粕粉碎度、料液比、浸提液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沉淀蛋白的等电点。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液pH10.0,提取温度50℃,籽粕粉碎度80目,料液比1∶12,浸提时间80min;提取液在pH4.3条件下沉淀蛋白效果最佳,蛋白提取率为63.7%,纯度为65.1%。  相似文献   

5.
以脱脂猕猴桃籽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碱提酸沉法提取脱脂猕猴桃籽粕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提取猕猴桃籽蛋白质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浸提液pH9,浸提温度35℃,浸提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87.08%。经测定,所得产品蛋白质泡沫稳定性为6.33%,起泡性49%,乳化性21.18%,持水性4.1,等电点pI4.2。  相似文献   

6.
棉籽蛋白两步法提取及其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碱酶两步法提取棉籽粕中的蛋白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碱提棉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5,温度60℃,时间90 min,料液比1∶18。再用碱性蛋白酶对残渣进一步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酶提棉籽蛋白的最适条件为:加酶量240 U/g,pH10.5,温度60℃,时间90 min,料液比1∶10。两步提取可使棉籽蛋白提取率达到88.77%。另外,对所提棉籽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和乳化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籽蛋白功能性质一般。  相似文献   

7.
以脱壳后经超临界CO2萃取脱脂的牡丹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提取牡丹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的牡丹籽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籽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浸提p H 9.25,提取温度53.32℃,提取时间68.74 min,且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p H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蛋白质提取率为62.95%,提取的牡丹籽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68.06%;牡丹籽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其吸水性、吸油性、持水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却不如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8.
以冷榨核桃粕为原料,研究核桃粕中蛋白提取工艺及优化。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核桃粕中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确定核桃粕蛋白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响应面法较正交试验更好的对核桃粕中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各因素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碱溶pH值>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150 W时,核桃粕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48 ℃、液料比25∶1(mL/g)、碱溶pH 8.7,pH 5.0时进行沉淀,此条件下核桃粕蛋白质的提取率达69.6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叶籽蛋白工艺中茶叶籽粕粒度、料液比、提取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得出影响茶叶籽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频率;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茶叶籽粕粒度60目,提取pH9.5,料液比1∶14,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1.5h,超声频率35 kHz;在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茶叶籽蛋白的提取率为89.01%,蛋白质的含量为76%.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的水浸法和碱溶酸沉法同时提取皂素和蛋白质的工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工艺简单可行;水浸法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1,pH11,提取时间8h,提取温度80℃,提取率最高可达36.38%;碱溶酸沉法提取提取油茶籽粕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pH10,浸提时间130min,浸提温度60℃,提取率最高可达48.59%。  相似文献   

11.
以绿豆浆、超微绿豆粉和鲜牛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凝固型绿豆酸奶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可用于绿豆酸奶的发酵,最佳制备工艺为添加绿豆浆30%、超微绿豆粉6%、白砂糖8%、稳定剂0.10%,接种常规酸奶发酵剂4.0%、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剂1.5%,40 ℃发酵5 h。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制成的绿豆酸奶风味独特、口感良好,感官评分为28.2分。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紫甘蓝中花色苷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甘蓝为研究对象,以花色苷提取率为考察目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紫甘蓝中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花色苷的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40%、温度41℃、料液比1∶36(g/mL)时,紫甘蓝花色苷提取率最高。在此试验条件下花色苷含量为13.92 mg/g。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紫甘蓝花色苷提取物还原能力较强,能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当花色苷浓度为150 mg/mL时,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达到97%,表明所提取紫甘蓝花色苷具有较强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直接进样法,通过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技术,对兼香型白酒风味成分进行质谱、保留指数和嗅闻3种方法的定性分析,利用气相色谱-三内标法测定每种化合物在酒中的含量,并结合气味活度值和香气强度值评价其主要成分对总体风味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共检出55种化合物,其中鉴定结构的有54种,占兼香型白酒总风味成分的98.18%;气味活度值及香气强度值分析表明,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为兼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鸡腿菇多糖液态发酵工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并对鸡腿菇多糖的抗氧化 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玉米粉3%,蔗糖3%,黄豆饼粉0.2%,酵母膏0.2%,装液量90 mL/250 mL,转速160 r/min,25 ℃ 条件下发酵6 d。 在此最佳条件下,鸡腿菇菌丝体生物量为3.2 g/100 mL,胞外多糖产量为2.9 g/L。 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 2 mg/mL鸡腿菇胞内多糖(IPS)和胞外多糖(EPS)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5.1%和47.4%;质量浓度为8 mg/mL鸡腿菇胞内菌丝 多糖和胞外多糖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52.2%和44.1%、对NO·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5.1%和48.1%、对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27.2% 和38.2%;还原力(OD700 nm值)分别达到0.52和0.78,对亚铁离子(Fe2+)诱发的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分别为25.2%和37.1%。 试验 证明鸡腿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食醋澄清度,改善食醋品质,选用皂土、硅藻土、壳聚糖3种澄清剂对食醋进行单一和复合澄清处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浊度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软件研究复合澄清剂配比、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食醋澄清效果的影响,优化澄清条件。结果显示,复合澄清剂澄清食醋的最佳条件为壳聚糖与硅藻土配比1∶1(g∶g),处理温度31 ℃,处理时间2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食醋浊度的实际值为1.45 NTU,比原醋降低了98.89%。与预测值1.41 NTU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后的食醋外观呈红棕色,色泽鲜明,澄清,酸味柔和,且澄清速度快、透明度高,食醋理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研究山西老陈醋和食醋浓缩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和血糖的调节功能,评价食醋浓缩物取代山西老陈醋发挥保健功能的可行性。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血脂模型,模型鼠每天灌胃高、低剂量山西老陈醋(4、1 mL/(kg·bw·d))和食醋浓缩物(16、4 mL/(kg·bw·d)),进行小鼠体重、附睾脂肪质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对比分析,评估其降血脂的功效;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小鼠调节血糖的能力。结果表明:山西老陈醋和食醋浓缩物均降低高血脂小鼠的体重、附睾脂肪质量及脂肪系数,改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且食醋浓缩物的效果要优于山西老陈醋。同时,食醋浓缩物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而山西老陈醋对此效果并不明显,说明食醋浓缩物具有优于山西老陈醋的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和血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微生物发酵法产阿魏酸酯酶以及释放阿魏酸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阿魏酸酯酶的微生物来源、理化性质及阿魏酸酯酶分子克隆专利,同时对释放阿魏酸的生产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行简单总结,为探讨新产品的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山西老陈醋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在510nm处测定山西老陈醋中的总黄酮,结果显示,该方法在20min内测定稳定,在中性条件下山西老陈醋中总黄酮的提取量最大,其含量为1525.30m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5%(n=6),加标回收率在93.60%~97.65%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良好、准确度较高,可作为山西老陈醋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西老陈醋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方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对GB/T19777-2013法中山西老陈醋总黄酮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按照此标准测定总黄酮含量为283.4mg/100 g的山西老陈醋,取包含因子k=2(包含概率为95%),扩展不确定度为11.3 mg/100 g,其计算结果可表示为(283.4±11.3)mg/100 g。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绘制标准曲线的过程中的移取、定容过程。结论在实际检测工作中,要确保绘制标准曲线过程中容量瓶、移液管的容量准确和移取、定容操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代谢通路分析,对山西老陈醋对大鼠机体代谢组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予山西老陈醋后,大鼠的血清和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发生明显变化,其中α-葡萄糖、β-葡萄糖、乳酸、柠檬酸、苹果酸、脂质和马尿酸等代谢物含量变化较大。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山西老陈醋能显著影响大鼠机体的酮体合成与降解、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和丁酸甲酯代谢,这些影响主要与能量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山西老陈醋对大鼠正常机体代谢物的影响,为其抗疲劳、降糖、降脂等保健作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