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对小学生营养饮食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抽取某小学3、4、5年级中的各1个班级共126名小学生,设为干预组,另选取同校同级但不同班的3个班级的122名小学生,设为对照组。干预组学生开展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干预时间为12个月,而对照组学生则不加以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膳食指南知识、平衡膳食与膳食宝塔知识、合理营养相关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干预组学生饮食行为优良率、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学生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但组间贫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可提高小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改变其不良饮食行为,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研究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一般营养状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四川友谊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一般营养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以上差别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营养状态较差,与活动少、进食量低、机体高炎症状态等有关,可根据患者的营养情况适当补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病情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分为2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采取自主饮食方式;研究组50例,实施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2组病情恢复效果、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状态、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病情恢复总有效率(86.00%)比对照组(68.00%)高,营养不良发生率(6.00%)比对照组(2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转铁蛋白(treansferrin, TF)、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均比对照组高,改良定量主观综合营养整体评估表(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MQSGA)、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the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再入院率(22.00%)、病死率(4.00%)比对照组(40.00%、18.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膳食营养处方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衰中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预防营养不良发生,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及病死风险,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膳食营养搭配方案对散打运动员身体机制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02名散打运动员纳入研究,采取自身对照法,开展对比分析。即对比散打运动员采用膳食营养搭配方案前、后的身体机制、训练指标改善率、对膳食营养方案的满意度、情绪状态差异。结果运动员经膳食干预4周后各项身体机制指标变化状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运动员训练指标改善率高于干预前(P<0.05);运动员对膳食营养方案的满意度为99.02%;散打运动员膳食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运动员干预4周后30 m冲刺速度、左膝屈曲、右膝屈曲以及深蹲重复做最大数量(one-repetition maximum,1RM)指标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依据训练类型设计膳食营养搭配方案的应用,可改善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制,提高其各项运动指标,增强训练效果,且有助于缓解运动员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营养与压疮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营养干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压疮总发生例数10例,占比20.41%;对照组护理后压疮总发生例数35例,占比71.24%。两组在压疮发生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评估指标对比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压疮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营养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改善患者各项营养状态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对肾病综合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与相关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一年中接诊的68例肾病综合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对研究组中的患者实施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中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后患者的营养水平。结果: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研究组中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2%,对照组中总有效率则是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体重、机体转铁蛋白以及血清中的白蛋白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改善的幅度大。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比较发现,营养指导与饮食控制可以有效地改善肾病综合症患者的营养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膳食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90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血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每日给予膳食干预并口服鱼油补充剂胶囊1000mg进行营养强化,对照组只给予膳食干预,试验周期为12w。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用MoCA得分评定)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两组受试者经膳食干预后血清TC、TG、LDL-C数值均下降,血清H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受试者胆固醇数值低于对照组受试者胆固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受试者MoCA得分降低,与之前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注意(P0.05)及延迟回忆(P0.01)方面得分降低,与之前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受试者MoCA得分增加,与之前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在抽象及延迟回忆方面得分增加,与之前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膳食干预可以降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胆固醇水平,进一步进行营养强化可以在降低血胆固醇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存在吞咽障碍的卒中患者采取饮食营养干预,分析其干预后营养状况。方法 :在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这个时期中我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收治的存在吞咽障碍的卒中患者中选取60展开研究组,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强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结果 :进行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两组患者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研究组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实施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结合饮食营养干预,有利于患者正常的营养补给,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个性化口腔护理对舌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7例舌癌患者, 患者均进行舌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n=42)于术后进行个性化口腔护理, 研究组患者(n=45)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2组患者入院与出院时的各项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淋巴结转移、3年和5年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入院时与出院时2组患者的体重水平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入院时患者的氮平衡、前白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但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上述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8.57%), 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35.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7.14%), 而5年生存率(7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2.38%), 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个性化口腔护理可有助于改善舌癌患者的术后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 对降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意义,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粗纤维食物结合肠营养支持对老龄直肠癌患者术后便秘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龄直肠癌患者94例, 患者均经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 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术后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n=46)采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而研究组(n=48)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粗纤维食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排便次数及时间以及排便状况。结果 手术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前清蛋白(prealbumin, 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F)等各营养相关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排便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每周排便次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研究组患者出现排便费力、粪质坚硬、腹胀、排便时血压不平稳、排便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状况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于高龄直肠癌患者, 粗纤维食物结合肠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排便状况, 预防术后便秘效果好,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膳食调整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脂糖代谢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200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UFA组和常规组, 每组100例, 常规组给予常规膳食干预, MUF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膳食调整MUFA干预, 比较2组膳食营养、血糖、血脂、母婴结局。结果 MUFA组和常规组干预后脂肪及其供能比、MUFA及其供能比明显低于干预前, MUFA组脂肪及其供能比、MUFA及其供能比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UFA组和常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BG)、糖基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ion hemoglobin, HbA1c)、三酰甘油(three acylglycerol, TG)、胆固醇(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明显低于干预前, MUFA组干预后FBG、2hPBG、HbA1c、TG、TC、LDL-C明显低于常规组, MUFA组干预后HDL-C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UFA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膳食调整MUFA可有效改善GDM患者膳食营养、脂糖代谢紊乱状态,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母婴结局, 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9例,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41)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n=48)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也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高蛋白低脂肪饮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100例正常家庭中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调查2组人群膳食营养状况。 结果 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身体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群[(26.95±3.02) vs. (25.26±3.39) kg/m2, P<0.01]; 肥胖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群(32.00% vs. 18.00%, P<0.05)。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谷物、油脂类、禽肉类、豆类、盐摄入量较正常人群增高(P<0.05), 而乳类、蔬菜类、鱼虾类、蛋类、水果摄入量较正常人群降低(P<0.05)。通过对比糖尿病患者推荐摄入量发现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谷物、油脂类、禽肉类、豆类、盐摄入量超量, 而乳类、蔬菜类、鱼虾类、蛋类、水果摄入量不足。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热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量高于正常人群, 而蛋白质摄入量低于正常人群(P<0.05)。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焦虑自我评分、抑郁自我评分高于正常人群(P<0.05)。焦虑自我评分、抑郁自我评分与热量、蛋白质、脂肪摄入正相关, 与蛋白质摄入负相关(P<0.05)。结论 重庆市失独家庭中糖尿病患者热量摄入较多,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盐摄入较多, 而蛋白质摄入偏少, 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饮食教育和心理健康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患者热能和蛋白质摄入与营养不良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膳食记录和24h回顾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运用主观综合评价、身体测量和生化检测等方面对在我院血液透析的72名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SGA评价营养正常39例,占54.2%。营养不良33例,占45.8%。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27例,占37.5%;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3%。营养状态正常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相比较,在年龄、透析时间、体重指数、上臂中围、标准体重每日蛋白质摄入、血浆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相比较除上述差异外与每日标准体重能量摄入、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透析时间、每日能量与蛋白质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单纯肠外营养(TPN组)7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7d,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lgA)、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免疫学指标(LYM、lgA、lgA及lgG)较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指导对孕妇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常规查体和因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住院治疗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组进行饮食指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将住院治疗的GDM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分别记录3组孕期的体重值,计算其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孕前及孕中BMI值经分析,研究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后及产前BMI值经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后△BMI经统计学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经统计学比较分析,研究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饮食指导可以使孕妇体重增长更为合理,有益于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