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青海省成年居民膳食铝的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5—2020年青海省7类共499份主要含铝食品的铝含量数据,以及《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的方法,评估青海省不同年龄-性别组成年居民的铝暴露水平及潜在风险。结果 7类主要含铝食品铝的平均含量为72.210 mg/kg,最大值为1 220.000 mg/kg。总检出率为77.96%(389/499),总超标率为19.72%(57/289)。其中,即食海蜇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00.00%(11/11)、90.91%(10/11)。青海省成年居民铝的平均每日暴露量为0.080 mg/(kg·d),占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的27.86%,谷物及其制品对青海省成年居民膳食铝暴露的贡献率最高,达88.07%。不同年龄-性别组成年居民以≥60岁年龄组女性每日铝暴露量最高,平均为0.086 mg/(kg·d),占PTWI的30.05%。各年龄-性别组成年居民膳食铝中位暴露量(铝含量取P50)和平均暴露量(铝含量取均值)占PTWI百分比均<1。结论 青海省成年居民膳食铝摄入的健康风险较低,谷物及其制品为主要贡献食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谷类辅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情况并评估婴幼儿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暴露风险。方法 在我国6省共采集了360份市售谷类辅食样品,包括米粉类183份、饼干类91份、面条类67份、其他类19份,检测每份样品中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含量。分别采用点评估和简单分布评估方法估计3岁以下婴幼儿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急性和慢性暴露风险。结果 谷类辅食DON检出率为60.3%(217/360),平均含量为116.3 μg/kg,最大值为1 198.7 μg/kg;面条类DON平均含量最高(342.7 μg/kg),其次为饼干类(173.0 μg/kg),米粉类最低(12.0 μg/kg)。3岁以下婴幼儿食用面条类辅食的DON急性暴露量可能超过成组急性参考剂量(ARfD)。食用谷类辅食的婴幼儿DON平均暴露量为0.27 μg/(kg·d),其中7.3%(243/3 320)的个体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暴露量超过成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不同年龄组谷类辅食食用者DON平均暴露量分别为0~<1岁0.22 μg/(kg·d)、1~<2岁0.31 μg/(kg·d)、2~<3岁0.37 μg/(kg·d)。面条类辅食对DON平均暴露量的贡献率最高,达77.8%。结论 在当前谷类辅食DON污染水平下,3岁以下婴幼儿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暴露量可能存在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梧州市居民通过小作坊土榨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膳食暴露风险,随机抽取梧州市3区、4县小作坊生产散装土榨花生油共496份,检测其AFB1含量,应用点评估方法评估梧州市居民的土榨花生油AFB1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496份土榨花生油中,AFB1检出率为40.3%,含量在0.12~109.00 μg/kg之间,平均含量为3.63 μg/kg,超标率为4.64%,居民平均AFB1膳食暴露量为1.67 ng/(kg·d),平均暴露限值(MOE)为240;男性居民平均AFB1膳食暴露量低于女性居民,城市居民低于农村居民,AFB1对女性居民造成的风险高于男性居民,对农村居民造成的风险高于城市居民。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梧州市居民通过土榨花生油摄入AFB1潜在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8—2021年重庆市9类共2 780份食品中铬含量监测数据,结合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2018年重庆市膳食调查数据(3 d 24 h膳食回顾法),采用蒙特卡罗模拟估计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水平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重庆市各类食物中铬平均含量范围为0.013 9~0.126 3 mg/kg,总体检出率为40.6%。铬平均含量以水产品及其制品最高,其次是特殊膳食用食品、叶菜类蔬菜和大米。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每日平均暴露量范围为0.683~2.117 μg/kg·BW,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膳食暴露水平(P95)范围为1.165~3.597 μg/kg·BW。各年龄组人群的铬每日平均暴露量随年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1~6岁人群的铬每日平均暴露量最高,60岁以上人群最低;男性铬平均暴露量高于女性;城市地区人群的铬平均暴露量高于农村地区。谷物及其制品对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的贡献率最高,达39.31%~49.13%,其次为蔬菜、肉及肉制品。各年龄、性别、地区组人群膳食中铬每日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占每日耐受摄入量(TDI)的比例均低于1。结论 重庆市居民膳食中铬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谷物及其制品、蔬菜、肉及肉制品是膳食中铬摄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梁馨予 《中国油脂》2022,47(1):131-136
对广西玉林市居民通过小作坊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B;(AFB;)进行膳食暴露及风险评估,并提出要求。按不同区域,不同性别,城市、农村,年龄/城乡/性别进行分组,结合广西居民膳食B模式数据,采用点评估模型计算暴露量,采用BMDL;为400 ng/(kg·d)计算暴露限值(MOE)。结果发现,广西玉林市小作坊花生油AFB;检出率为59%,超标率为18.6%,含量范围为0.05~243.00μg/kg,平均含量为16.91μg/kg,极显著高于预包装花生油的平均含量(P<0.01)。全市小作坊花生油的AFB;平均暴露量为7.76 ng/(kg·d),MOE为52,各组平均日膳食暴露MOE均介于200~25之间。以各组MOE进行AFB;暴露风险评估,发现6个县市区域中XY(MOE 27)、BL(MOE 37)风险最高,农村(MOE 46)风险高于城市(MOE 73),女性(MOE 49)风险高于男性(MOE 55),6~11岁人群(MOE 41~25)风险>12~14岁人群风险(MOE 70~37)>15岁以上人群风险(MOE 85~44)。广西玉林市居民通过小作坊花生油摄入AFB;潜在健康风险较高,应该引起较高的公共卫生关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铝污染状况,评估陕西省居民膳食中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3—2015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8类食品共计666份,按照食品中铝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合陕西省开展的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中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陕西省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陕西省居民全人群膳食中铝平均每日摄入量为0.154 9 mg/kg BW,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以18~59岁女性摄入量最高,为0.178 5 mg/kg BW。当食物中铝含量取P97.5数值时,膳食中铝摄入量最高的人群是2~7岁儿童。各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平均暴露量(铝含量数据采用平均值)安全限值(MOS值)均1,偏高暴露量(铝含量数据采用P97.5数值)MOS值均1。2~7岁和8~12岁儿童膳食中铝摄入贡献率较高的食品是油炸食品和焙烤食品,其他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贡献率前3位的食品均是油炸食品、凉皮和淀粉制品。结论陕西省居民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偏高暴露量已超过最新的健康指导值。女性和儿童是暴露量较高的人群,油炸食品是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摄入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哈尔滨郊区池塘养殖鱼类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及食用安全性。方法 以4种养殖鱼类(鲤、鲢、鲶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了49份鱼类样品的背肌、腹肌、肝脏、皮和鳃中HCHs和DDTs的残留水平,并对其可食部分进行致癌与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 HCHs和DDTs在鱼体各组织中残留量分别为0.299~12.881 μg/kg和0.012~1.439 μg/kg,均低于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的限量标准(DDTs≤500 μg/kg和HCHs≤100 μg/kg)。在背肌、腹肌和皮中,HCHs和DDTs残留量最高的均是鲶,鲢最低,而且背肌残留水平高于腹肌,HCHs的残留量大于DDTs。鱼体中残留的HCHs异构体组成以γ-六六六为主,贡献率在80.24%~95.82%,其次是α-六六六。食用该养殖鱼类导致的HCHs和DDTs每日摄入量分别为3.433~10.751 ng/(kg·d)和0.213~1.420 ng/(kg·d),均低于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 RfD),致癌风险指数(carcinogenic risk index, CRI)在10-7~10-5,存在一定的潜在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指数(non-carcinogenic hazard index, HI)均小于1,在可接受水平。结论 尽管HCHs和DDTs已被禁用多年,仍可在养殖鱼类体内检测到,但其残留水平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对人群无明显的食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8.
三唑磷在稻米中的残留及其加工影响与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喷药、室内模拟加工和气相色谱检测的方法,研究三唑磷在稻米中的残留,蒸煮的影响及其膳食暴露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唑磷在稻米中的残留量与喷药剂量、次数和间隔期有关,如在推荐剂量时,三唑磷在糙米和精米中的残留量范围分别是0.020~0.214mg/kg和0.007~0.074mg/kg;而1.5倍剂量时,分别为0.041~1.404mg/kg和0.01~0.075mg/kg。淘洗、电饭煲、微波炉和高压锅蒸煮能够降低稻米中三唑磷残留量,与糙米原料的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蒸煮方式间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p>0.05)。一般是低龄人的膳食风险商高于年龄大的,男性膳食风险商范围为2.71%~68.24%,而女性为2.55%~71.67%。考虑到淘洗和蒸煮因素,风险商降低6.6%~34.1%。糙米中三唑磷残留量高于精米的,各处理间隔期为60d时的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0.05mg/kg)。淘洗和蒸煮能够降低稻米中三唑磷残留量。通过稻米膳食摄入三唑磷的风险商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食品中铝的污染现状,对当地居民膳食中铝暴露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对2010—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主要含铝添加剂食品的铝残留量进行分析,结合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食物消费量数据,按照性别-年龄组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居民膳食中铝摄入量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 本次评估主要的含铝添加剂食品9类共1 083份,其中铝的检出率为69.44%(752/1 083),铝残留量均值为142.81 mg/kg,含量范围为2.50~2 950.00 mg/kg;全人群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摄入量为0.692 mg/kg BW,低于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2 mg/kg BW),高食物消费量人群膳食中铝每周摄入量为4.868 mg/kg BW,是PTWI的2.43倍;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摄入量均未超过PTWI,但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平均铝摄入量随年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粉条、油条中含铝添加剂超标现象严重,膨化食品、发酵面制品中存在含铝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现象。各性别-年龄组高消费量人群铝的暴露风险较大,相关部门需加强含铝添加剂超范围、超标使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明烟草生产投入品溴氰菊酯的安全性。方法在烟草上使用7.5 g.ai/hm~2(商品量300 m/hm~2)和12.5 g.ai/hm~2(商品量500 mL/hm~2)2.5%溴氰菊酯乳油,使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初烤烟叶中的溴氰菊酯残留量,并应用农药残留风险的评估方法分析溴氰菊酯在烟草上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药后20 d初烤烟叶中溴氰菊酯残留量低于1 mg/kg(0.89~0.94 mg/kg),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溴氰菊酯残留量无显著累积性;溴氰菊酯最终残留量为1 mg/kg时,安全性达到375倍,农药长期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R)为0.98(R1),R值越小,说明安全性越高。结论溴氰菊酯最终残留量小于1 mg/kg时,溴氰菊酯对吸烟人群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武汉市面制品中铝污染现状, 并评估武汉居民的铝暴露情况。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法采集武汉市面制食品共307件, 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其中铝的含量, 并结合2002年中国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结果, 评估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量。结果 307件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均值为235.4 mg/kg, 总检出率为55.7%, 总超标率为44.6%, 5类样品中铝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武汉市面制食品中铝的平均膳食暴露量为 3.63 mg/(kg?bw), 面制食品铝暴露量的P90值为11.5 mg/(kg?bw), 均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制定的铝每周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ted weekly intake, PTWI)。结论 武汉市面制食品中铝暴露量存在安全隐患,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该类食物中含铝添加剂滥用行为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南宁市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状况,并评估居民的铝暴露情况,为今后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按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南宁市场早餐供应点及大型超市出售的六类面制食品共101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参考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面及其制品的摄入量,评估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量。结果南宁市面制食品铝含量的均值为336.7 mg/kg,对面制食品的铝平均暴露量为每人每周1.41 mg;南宁市面制食品铝含量的P90值为977.1 mg/kg,对面制食品铝暴露量的P90值为每人每周4.10 mg。南宁市居民的铝平均暴露量相当于FAO/WHO推荐的暂定每周容许摄入量(PTWI)的70.5%,而以面制食品铝P90含量计算的南宁市居民的铝暴露量相当于FAO/WHO推荐的PTWI的205%。结论目前南宁市居民面制食品的铝暴露量存在安全隐患,这主要与FAO/WHO降低铝的PTWI有关,但关键是需要切实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降低面制食品中铝含量。  相似文献   

13.
对市场中210个饼干样品进行苯甲酸及其钠盐含量用HPLC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检测数据采用膳食暴露评估方法,评估城市居民的膳食风险。结果显示,婴儿(6~12个月)膳食暴露量为12.25~31.62μg/kg bw·d,其97.5/99百分位值的膳食暴露量为73.99~195.62μg/kg bw·d,建议婴儿(6~12个月)少量食用或食用不含苯甲酸的婴儿饼干。对于1~3岁的幼儿其膳食暴露量为10.25~13.25μg/kg bw·d,在97.5/99百分位值的膳食暴露量为105.24~139.10μg/kg bw·d,食用此类食品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对于3岁以上人群食用此类食品的风险比1~3岁幼儿更小,风险程度更低。另外,饼干中威化和酥性类饼干中苯甲酸的残留水平相对于其他类饼干含量略高,而发酵和韧性类的饼干中苯甲酸的含量相稍低;同时显示江苏产的产品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南方某市液态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污染水平及量化该市居民AFM1急性膳 食摄入风险,为其液态乳安全生产、消费及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基于不同品种奶源采集的379 份液态乳样品, 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构建基于Monte Carlo模拟法的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AFM1膳食摄入风险进行概率评 估。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采集的379 份液态乳样品中,AFM1检 出率为19.79%(共75 份),污染平均值为0.19 μg/kg,最高污染水平为0.62 μg/kg。5 种不同品种的乳样中AFM1污 染平均值依次为样品D(0.22 μg/kg)>样品A(0.21 μg/kg)>样品C(0.20 μg/kg)>样品E(0.18 μg/kg)>样品B (0.13 μg/kg)。运用@Risk软件对不同液态乳中AFM1污染水平检测值进行Pareto、Expon、Laplace等分布拟合, 运用赤池信息量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Chi-Squared、Anderson-Darling和Kolmogorov-Smirnov 5 种统计方法进 行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液态乳样品中AFM1污染分布均符合Pareto分布,分别记为Risk Pareto(2.661 5, 0.029)、Risk Pareto(3.765 2,0.029)、Risk Pareto(3.370 8,0.029)、Risk Pareto(2.854 6,0.029)和Risk Pareto(2.423 5,0.029)。基于Monte Carlo模拟和Bootstrap抽样技术,根据液态乳AFM1污染分布特征,结合相关 的暴露参数,用@Risk软件进行模拟,当迭代次数为10 000 次时,通过饮用不同品种液态乳对AFM1日暴露量的平 均值依次为0.000 23、0.000 20、0.000 21、0.000 22、0.000 25 μg/(kg·d),第99百分位数的AFM1暴露量分别为 0.000 82、0.000 49、0.000 57、0.000 73、0.000 97 μg/(kg·d)。根据暴露评估模型,分别用联合暴露边界比和危 害指数表征不同人群通过饮用液态乳暴露AFM1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不同人群通过饮用不同品种液态乳 暴露AFM1的致癌风险值均显著大于100,而当每日耐受摄入量为0.005 μg/(kg·d)时,非致癌风险危害指数均大 于1,说明针对同一奶源液态乳,虽然不同人群之间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评估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人群通过 饮用液态乳摄入AFM1对健康的风险很小。本研究可为液态乳质量安全监管和今后系统开展液态乳质量安全风险评 估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的状况,并对居民来源于面制食品的铝摄入状况进行暴露评估。方法:2009年从广东省21个地市的超市、食杂店、集贸市场等随机采集面包、馒头、包子以及油饼油条类食品共840份,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测定其中的铝含量。将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调查人群按照不同的年龄、性别分成10组,分别计算面制食品消费量平均值和第97.5百分位数(P97.5)情况下各组人群铝的摄入情况。结果:面制食品中铝平均含量为210.30mg/kg,调查人群来自面制食品的平均铝摄入量0.10mg/(d.bw),为每日可耐受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的0.73倍,从总体上看,2002年广东省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人群来源于面制食品的铝摄入水平是安全的。面制食品消费量为第97.5百分位数的情况下,调查人群总的铝摄入量为0.61mg/(d.bw),为ADI的4.35倍,各组的铝摄入量平均值和第97.5百分位数铝摄入量分别为ADI的0.61—2.49倍、3.05—14.78倍,超出ADI倍数最高者为组1的2—7岁少年儿童。结论:需要关注广东省居民膳食铝食用安全情况,尤其是对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在此基础上,尚需要纳入其它含铝高的食物调研,进行更加精细和全面的膳食铝健康危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南宁市区几种常见面制食品中铝的含量,探寻铝污染食品的影响因素,为监管部门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南宁市区酒店、学校和街头零售摊位随机抽取油条28份、糕点32份和膨化食品10份样品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 3类常见面制食品铝含量范围为42.8 ~ 120 6 mg/kg,平均含量为336.7 mg/kg.油条中90%的样品铝含量在320~120 6 mg/kg之间;3类面制食品铝的总体超标率为60.0%,油条、糕点、膨化食品铝超标率分别为92.9%、46.9%、10.0%;酒店、学校和街头零售摊位的油条糕点类面制食品中铝超标率分别为65.8%(25/38)、53.8% (7/13)、100.0%(9/9),现做现卖的油条糕点类面制食品比定型包装的膨化食品的铝超标率高.结论 南宁市面制食品中铝超标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食品中铝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膳食中铝暴露的风险。方法对2009—2013年广西检测的部分食品中铝含量进行分析,结合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的食物消费量数据,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铝暴露量。结果 2009—2013年共检测食品样品10类5 679份,铝含量的平均值为132.17 mg/kg,检出率为73.01%(4 146/5 679),超标率为29.51%(1 676/5 679)。其中以海蜇、紫菜干(海带干)、油条3种食品的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且铝的平均含量也是极高。油条样品中铝含量的均数和中位数均最高,分别超过国家残留量标准的3.8倍和3倍。10类居民膳食中铝平均每周摄入量为0.426 mg/kg BW,低于JECFA制定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馒头、海蜇、油条和油饼高消费量人群的每周铝摄入量分别是PTWI的3.07、2.40、2.23和1.23倍。结论广西监测的油条、紫菜、海蜇等食品中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平均膳食摄入铝的量虽然低于PTWI,但高消费量人群铝的暴露风险较大,仍需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科学合理使用含铝添加剂的技术指导,以降低居民膳食中铝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