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D941大孔树脂对茶多糖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性质,通过吸附等温线测定及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得出该树脂对茶多糖的吸附等温方程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树脂对茶多糖的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上样液浓度为2.5~5.5mg/ml之间树脂吸附茶多糖符合Langmuir模型;而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即1.5~5.5mg/ml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ΔGm<0,焓变ΔHm<0;树脂对茶多糖的平衡吸附量为16.5mg/g。实验结果表明D941大孔树脂适于茶多糖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大孔树脂吸附桦褐孔菌多糖色素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及最佳工艺条件,本实验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透析制备桦褐孔菌多糖,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筛选色素吸附率及多糖保留率评分最高的大孔树脂,研究其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性,并优化该大孔树脂在动态吸附桦褐孔菌多糖色素中的径高比、吸附时间、上样量以及洗脱流速,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实验筛选的17个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大孔树脂HPD-500最为适宜,其吸附色素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过程中受颗粒内扩散与液膜扩散的影响;并且吸附过程符合热力学Freundlich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其中吸附焓变>0为吸热反应,吉布斯自由能<0为自发反应,吸附熵变>0为熵增反应。HPD-500吸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径高比1:10,吸附时间1 h,上样量10 mg,洗脱流速1.5 mL/min。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的色素吸附率为83.15%,多糖保留率为78.89%,多糖纯度由20.40%提升至56.52%。HPD-500大孔树脂具有吸附桦褐孔菌多糖中色素、提高多糖纯度的能力,本文为桦褐孔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树脂对灵芝多糖色素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树脂极性、离子型、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等特征,研究比较了八种大孔吸附树脂和四种离子交换树脂对灵芝多糖溶液脱色性能的影响,得出色素主要为阴离子型分子,同时还有少量的非极性和弱极性分子,比表面>180m2/g,孔径>20nm的大孔吸附树脂和功能基团-NH2阴离子交换树脂为适宜脱色树脂,筛选出D392阴离子交换树脂为较好的吸附灵芝多糖色素树脂,从不同温度,不同树脂用量下研究静态脱色工艺,进一步研究得出色素类型粗略含量和适宜的pH,最终确定D392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灵芝多糖色素的静态工艺.  相似文献   

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紫苏粕多糖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比较了DM301、DM130、NKA-9、NKA-Ⅱ、H103、ADS-17、D101、X-5 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紫苏粕多糖提取液的脱蛋白和脱色效果的影响。在静态吸附试验的基础上,筛选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D101树脂对紫苏粕多糖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和色素的吸附最多,表明其脱蛋白和脱色效果最好,且多糖的回收率最高,因此D101树脂最适于紫苏粕多糖的纯化。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LS-305、LS-610B、SP-207、HP-20和DM-21五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色素的吸附容量。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大孔树脂进行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拟二阶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较好地拟合吸附热力学过程,吸附速率主要由颗粒内扩散控制。LS-610B 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脱色效果和较低的蛋白质损失率,该树脂对发酵液脱色的适宜参数为:流速2 BV/h,溶液处理量为10 BV,上柱液pH 值为6.0。对发酵液中色素的脱色率约81%,蛋白质损失率约3%。  相似文献   

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选择AB-8型大孔树脂对花生壳总黄酮进行吸附,研究了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采用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 3种常用的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形成吸附等温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力学函数计算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焓变ΔH、熵变ΔS和自由能变ΔG。结果表明:该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可靠地反映吸附过程,20、25、30、35、40℃5个温度下的特征参数n值都大于1,表明吸附是优惠吸附;吸附过程中焓变ΔH大于0且与温度无关、熵变ΔS大于0和自由能变ΔG小于0,表明吸附是由熵推动的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7.
紫果西番莲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脱除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脱色试验,考察几种常见脱色剂和大孔树脂对西番莲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常见脱色剂中双氧水氧化法脱色效果最佳,可快速的吸附色素物质,脱色1 h后,脱色率达60%以上。硅胶、硅藻土、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4种脱色剂对西番莲果皮SDF脱色效果不明显,脱色率不高于20%。5种大孔树脂对西番莲果皮SDF的脱色效果差异较大,阴离子树脂D301R的脱色作用最为明显,4 h后脱色率达到稳定,此时的脱色率为60.65%,另外四种树脂的脱色效果较差。在综合考虑脱色率,多糖保留率,蛋白脱除率的基础上,大孔树脂普遍高于常规脱色剂的脱色评价指数(≤50%)。大孔树脂中,阴离子树脂D301R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茶多糖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研究了7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对茶多糖溶液中的色素脱除的影响,筛选出3种树脂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DA201C、大孔弱碱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G和D315,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发现,采用树脂D315,在pH=45,T=55℃下,茶多糖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8982%,多糖保留率为6486%,蛋白质去除率9395%。茶叶中的色素可能主要以带负电荷的非极性小分子色素为主。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大孔树脂对糖蜜色素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本文采用静态法考察了5种树脂对甘蔗糖蜜的脱色及再生特性。结果表明,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750具有最高的脱色性能和较好的再生性能。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D750对100 m L IU560约13500,锤度约12°Bx的糖浆脱色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树脂用量10 g、时间6 h、温度60℃和糖蜜p H7.04,此时脱色率为86.90%。进一步地吸附性能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D750对甘蔗糖蜜脱色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脱色过程的吸附动力学符合颗粒扩散模型,扩散速率常数为0.09 min-1。  相似文献   

10.
HZ816大孔树脂对番茄红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HZ816对番茄红素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并对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模型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HZ816大孔吸附树脂对番茄红素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及Kannan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阻力及颗粒内扩散阻力的共同影响. 其等温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热力学参数吸附焓变AH<0、吸附自由能变AG<0、吸附熵变△S>0,表明番茄红素在HZ816吸附树脂上的吸附为熵驱动的放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态吸附法对9种大孔树脂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了HPD500大孔树脂对黑果枸杞多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深入探讨了HPD500大孔树脂对黑果枸杞多酚的吸附机理、动态纯化工艺,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HPD500树脂纯化黑果枸杞多酚较为理想,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模型控制。Langmuir方程在考察温度范围内能很好地描述HPD500大孔树脂对黑果枸杞多酚的吸附热力学行为,ΔH<0、ΔG<0、ΔS<0说明吸附过程自发放热且熵减。HPD500大孔树脂动态纯化黑果枸杞多酚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将0.8 mg/mL的黑果枸杞粗提液以2.4 BV/h流速上样8 BV量,6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以2.4 BV/h流速洗脱,用量6 BV,总多酚纯度较纯化前提高2.36倍。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黑果枸杞多酚有较强的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 50分别为1.3090、0.0708 mg/mL。该研究为黑果枸杞进一步开发利用、拉长其产业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6种大孔吸附树脂和2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银杏果多糖溶液色素脱除的影响,筛选出3种树脂: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1号、D900和非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DA-201C。通过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果多糖中的色素可能以带负电荷的非极性小分子色素为主,在采用脱色1号树脂,pH值为4.5,温度为25℃,上柱速度为1.5mL/min,上样浓度为选择4 mg/mL,柱容量为2BV的条件下,多糖的脱色率为82.37%,多糖保留率为79.12%,蛋白去除率为88.39%。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孔树脂技术脱除蜂蜜中有害物质后,可实现对废弃蜂蜜资源的再利用。以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 fural,5-HMF)含量超标蜂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LSI-3型大孔树脂对蜂蜜中5-HMF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质,考察大孔树脂脱除蜂蜜中5-HMF机理。结果表明: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能够可靠描述LSI-3树脂吸附5-HMF过程,吸附过程中焓变ΔH 0,自由能变ΔG 0,熵变ΔS 0,说明LSI-3树脂对蜂蜜中5-HMF属于物理吸附,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进行,且水分子不容易将5-HMF从树脂上解析;此外,拟二级速率方程适合描述5-HMF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规律,Weber-Morris动力学模型证明该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研究结果为大孔树脂处理5-HMF超标蜂蜜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枸杞为原料提取枸杞多糖,采用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多糖提取液中色素脱除技术进行研究。在静态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色素脱除效果最佳的树脂。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清除率为指标,衡量树脂脱色效果。结果表明:D318树脂脱除色素的效果最佳,样液质量浓度3mg/mL、树脂用量3g/25mL、pH7、处理3h时D318树脂的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清除率分别为67.32%、85.49%和58.76%。  相似文献   

15.
树脂对菊糖液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9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大孔吸附树脂对菊糖脱色效果的影响。从中选出了3种树脂D301-G、DA201-B、DA201-C,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发现D301-G离子交换树脂在T=25℃,pH=3.5时效果最好,菊糖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98.05%,总糖保留率为78.05%,蛋白质去除率90.12%。  相似文献   

16.
卡拉胶作为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亲水凝胶,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提取过程中色素的溶出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文中采用大孔树脂D301和D315对麒麟菜卡拉胶进行脱色研究,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为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2种大孔树脂的脱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孔树脂D301的脱色效果优于D315,最佳脱色条件为温度50℃、p H 9.0、树脂用量为0.12 g/m L、脱色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的脱色率达48.44%,多糖保留率则为84.30%。所采用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为工业生产中卡拉胶脱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离子交换树脂对大豆糖蜜上清液脱盐脱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串联,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大豆糖蜜上清液进行脱盐脱色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脱盐脱色条件为: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和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体积比为1∶2,流速为2.6 BV/h,大豆糖蜜上清液体积分数30%,pH 7,处理温度室温。在此条件下,处理2.0 BV大豆糖蜜上清液,脱盐率为94.89%,脱色率为88.70%,大豆低聚糖含量提高20.80%;001×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1 mol/L的HCl解吸再生,D301-G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采用1 mol/L的NaOH解吸再生后,串联树脂柱可以重复使用9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制糖过程产生的焦糖色素非糖分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大孔树脂SD300静态吸附焦糖色素溶液的优化工艺条件是色素溶液锤度1.2~1.8°Bx、操作温度80℃、树脂粒径30~60目、吸附时间1h,此时脱色率为57.8%;大孔树脂SD300对焦糖色素溶液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9.
以苦荞黄酮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研究其在大孔树脂DM-2上的吸附特性。使用一级和二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得出该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内扩散模型的研究证明了吸附的控制步骤是内扩散步骤。对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则采用了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更好的拟合该过程。由Van't Hoff方程得到的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通过该试验得到的结果对苦荞黄酮的进一步纯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吸附-解吸试验,比较6种不同的大孔吸附树脂对大枣多糖提取液的脱色效果。在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LSA-800B树脂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大枣多糖色素的最佳参数为:室温(约20℃),上样液pH值3~4,吸附流速2.0mL/min,在该条件下对大枣多糖提取液中色素的吸附率可达91.2%,用70%乙醇溶液作为解吸剂,20℃、解吸流速1.0mL/min时,多糖损失率为6.0%。使用LSA-800B大孔吸附树脂对大枣多糖脱色可以获得更高的脱色率以及更低的多糖损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