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原料,选用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在0.05 MPa的压强下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处理后的果实取出晾干后在温度为4℃、RH 90%~95%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冷害发病率和冷害指数及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浓度为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能有效提高杏果实SOD、APX的活性,减缓杏果实冷藏期间POD和CAT活性的下降,抑制H_2O_2含量和O_2~-·产生速率的增长,显著降低杏果实冷害发病率和冷害指数。说明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减轻杏果实冷害与防止果实冷藏期间的氧化伤害,清除自由基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发生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赛买提’杏果实为实验材料,用0.9 mg/L EBR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自然晾干后置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贮藏48 h,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后于相同条件贮藏,定期取样测定EBR处理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EBR处理可显著提高杏果实接种前期H2O2含量(P<0.05),显著提高杏果实接种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接种后期过氧化氢酶的活力(P<0.05),明显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有效降低丙二醛的含量、细胞膜渗透率和发病率的上升,显著抑制杏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大。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EBR处理能较好地维持杏果实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在贮藏过程中结构的完整性。说明EBR处理抑制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发生与调控其活性氧代谢和维持其细胞器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24-EBR)对杏果实抗病性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于0.05 MPa的压力下,用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对绿熟期的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处理后的杏果实放置24 h后损伤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置于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90%~9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的活性及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并统计果实的发病率及病斑直径。结果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能显著提高杏果实PAL、C4H、4-CL的活性和木质素、总酚的含量,在贮藏后期增加类黄酮含量,降低杏果实损伤接种的病害发生率及病斑直径。说明24-表油菜素内酯有可能通过诱导杏果实苯丙烷代谢增强来提高果实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仔姜冷害的防控效果及可能机制,以'竹根姜'为实验材料,采用外源EBR溶液浸泡30 min,晾干后置于4℃环境下贮藏25 d.定期分析冷害指数、硬度、相对电导率、H2O2含量、丙二醛含量、总酚含量、活性氧及酚类代谢相关酶活力等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游玉明  汤洁  胡凯  杨彬  张美霞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3):284-288,294
为延长仔姜保藏期,探讨了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低温贮藏仔姜品质的影响。将仔姜分别采用5、10 μmol/L EBR溶液浸泡30 min,以蒸馏水为对照,在4 ℃下低温贮藏25 d,定期监测其冷害发病率、色泽、VC、姜辣素、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EBR处理显著抑制了仔姜在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病率的上升(P<0.05),维持良好的色泽,并保持较高的VC、姜辣素、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水平。贮藏结束时,10 μmol/L EBR处理组的冷害发病率仅为对照的38.4%(P<0.05),而姜辣素、总黄酮、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高出对照的27.6%、25.0%和40.8%(P<0.05),VC、可溶性糖分别为对照的1.71和2.50倍(P<0.05)。EBR处理可提高仔姜在低温贮藏下的耐冷性和贮藏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EBR能提高果实粒质量与纵横径,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0.6 mg·L-1EBR在提高果实品质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同时3个浓度的EBR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SOD、POD、CAT活性,并降低果实MDA含量。在果实香气方面,醇类和醛类是果实中重要香气类别,但不同浓度EBR处理的果实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含量并无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叶面喷施0.6mg·L-1EBR对果实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将葡萄果实经5 μmol/L EBR溶液处理12 h后刺伤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然后置于25 ℃下贮藏60 h。结果显示:EBR处理有效抑制了葡萄采后灰霉病的发生和病斑直径的扩展,与单一接种病原菌和EBR处理相比,先用EBR处理后接种B. cinerea葡萄果实展现出更强、更快的抗病反应,表现为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抗病相关酶活力及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0.05),H2O2积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提高,同时VvCHI、VvGNS和VvPAL-like抗病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体外实验发现,EBR处理可显著抑制B. cinerea孢子的萌发,但对芽管伸长长度没有显著影响。结论:EBR处理主要是通过敏化反应机制诱导提高葡萄果实的抗病性,从而减轻灰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处理对‘白凤’桃果实采后软腐病发生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桃果实先用不同浓度(0、1、5、10 μmol/L)EBR溶液浸泡10 min后接种匍枝根霉,后在(20±1)℃下贮藏60 h。结果表明:5 μmol/L的EBR处理能最显著抑制桃果实病斑直径和发病率的上升(P<0.05),同时保持桃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与仅接种匍枝根霉的对照组相比,EBR处理能提高Ca2+-ATPase、H+-ATPase、琥珀酸脱氢酶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延缓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含量的下降,抑制一磷酸腺苷含量的上升,从而维持较高的能荷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r=-0.939,P<0.01)和EBR处理组(r=-0.962,P<0.01)桃果实的发病率和能荷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EBR处理抑制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的发生与其维持较高的能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油菜素内酯对豇豆冷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处理对豇豆冷害现象的控制,将豇豆分别用0.5、1、2、4、8μmol/L BR溶液浸泡10 min后沥干,用0.03 mm厚度的PE保鲜膜包装后置于4℃冷库中贮藏,每2 d测定豇豆的感官评分和冷害率,通过此研究发现1μmol/L BR处理效果最佳;然后将豇豆用1μmol/L BR溶液浸泡10 min后沥干、用0.03 mm厚度的PE保鲜膜包装后置于4℃冷库中贮藏,每2 d测定与成熟衰老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 BR处理能够延缓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CAT)活性,保鲜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外源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GA_3)处理对采后番茄果实抗冷性的影响。以绿熟期的浙粉702番茄果实为试材,室温下经0、0.2、0.5和1 m M GA_3水溶液处理30 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分别在贮藏第0、3、7、14、21和28 d时取样,于室温下放置3 d后测定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以确定适宜的GA3浓度,并观察此浓度GA3处理后番茄果实微观结构变化,测定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离子渗透率以及细胞膜磷脂相关酶: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脂氧合酶(lipoxidase,LOX)和细胞壁降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外源0.5 m M GA_3处理能有效减轻番茄果实的冷害症状、保护细胞的微观结构、抑制MDA含量和离子渗透率的增加以及PLC、PLD、LOX和PG活性的增强,从而提高采后番茄果实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2.
以绿熟期杏果为材料,分析了热风干制和自然晒制过程中己糖激酶、果糖激酶、蔗糖相关酶活性及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干制过程中关键酶调控糖代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果糖、葡萄糖、蔗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在干制前分别为33.52%、47.25%、45.22%,干制后分别平均为9.70%、28.24%、54.16%,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干制条件下杏果中蔗糖的积累主要来源于己糖的转化。干制期间杏果中分解类酶活性(NI、SSs、AI)降低,且与果糖、葡萄糖呈正相关,分解类酶的调控以NI和AI为主。蔗糖合成类酶(SPS、SSs)在蔗糖代谢中起到辅助调控作用且热风40~50℃温度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其活性,使蔗糖含量及蔗糖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增大。果糖激酶和己糖激酶也在干制前期略有升高,高活性的果糖激酶和己糖激酶利于增加果实中己糖的消耗,为蔗糖的积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云峰  郑瑞生 《食品科学》2010,31(10):321-325
研究冷害对茄子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阐明冷害温度下茄子果实品质劣变的规律。茄子采后分别于冷害温度[(40 ± 1)℃,简称4℃]和非冷害温度[(13 ± 1)℃,简称13℃]贮藏10d,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组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4℃条件下茄子果实在第4 天表面出现轻微褐变,随后日趋严重,而在13℃条件下的果实10d 内未发生冷害症状。冷害会加速茄子采后失重率和膜透性的上升,促进叶绿素、可滴定酸(TA)和VC 含量下降,促进贮藏中、后期(4~10d)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可见,冷害会促进茄子采后贮藏品质的劣变,降低茄子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鲜食糯玉米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垦糯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贮藏温度(5℃、15℃、25℃)下的鲜食玉米在48h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下降主要是由蔗糖引起的(5℃下降97%、15℃下降98%、25℃下降94%);低温可以延缓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与15℃和25℃相比,5℃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最小(5℃下降34%、15℃下降49%、25℃下降55%),是鲜食玉米贮藏的理想温度。  相似文献   

16.
将绿熟期青梅用30℃热风分别处理24、48h后,与无处理果实一起,在青梅冷害发生临界温度5℃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青梅的乙烯生成量、呼吸速率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加热预处理对减轻青梅冷害的效果及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0℃-48h处理虽然在减轻冷害方面表现出一定效果,但该处理果实的硬度下降较快,外观颜色的黄化进展也明显快于30℃-24h处理和对照,且贮藏后期腐烂较严重,果实的贮藏期只有36d;30℃-24h加热预处理可有效抑制青梅冷害的发生,其它贮藏品质指标也较好,果实的贮藏期可达到50d,比无处理果延长了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