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究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的香气差异,选取在黄山地区广泛种植的9 个茶树品种鲜叶,以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制成红茶,其中有性系茶树品种‘祁门槠叶种’为加工祁门红茶的当家品种,其余8 个均为无性系良种,分别是‘翠绿1号’、‘凫早2号’、‘皖茶4号’、‘舒茶早’、‘皖茶91’、‘中茶108’、‘浙农117’和‘浙农139’。感官审评结果显示,9 个品种红茶香气类型均为甜香型,其中‘祁门槠叶种’红茶具有典型的“祁门香”,花香明显;‘皖茶4号’红茶香气甜香为主,稍带花香,其余品种红茶甜香明显,而花香显著低于‘祁门槠叶种’和‘皖茶4号’红茶。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6 个高峰度化合物被鉴定,利用阈值共计算出21 个气味活度值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皖茶4号’红茶香气显著有别于其他品种红茶;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E)-β-紫罗酮、芳樟醇、β-月桂烯、香叶醇、己醛、壬醛和庚醛7 个化合物在组间的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可能是影响‘祁门槠叶种’红茶香气显著有别于其他品种红茶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品种红茶香气差异化合物及“祁门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红茶和单丛茶为试验材料,采用HS-SPME-GC-MS方法,比较分析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加工的红茶和单丛茶中挥发性成分差异,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红茶和单丛茶的特征性成分,为深入了解茶树品种特性和加工工艺对香气轮廓的影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萜醇是鸿雁12号(HY12)、大叶奇兰10号(QL10)、岭头单丛(LT)和乌叶单丛(WY)中最丰富的挥发性成分。萜醇和芳香醛是HY12和QL10的主体挥发性成分。萜烯、烃类、萜酮和脂肪酮是构成LT和WY的主体挥发性成分,吲哚可区分LT和WY香型。PLS-DA进一步证实,遗传背景相似且加工工艺相同的WY和LT香气轮廓略有差异;遗传背景不同但加工工艺相同的QL10和HY12香气轮廓不同。因此,相同的加工工艺其主体挥发性成分相同,但茶树品种的遗传背景决定茶叶香气轮廓。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黑龙江和辽宁3个产地的4个稻谷品种为试材,建立“鸟枪法”磷脂组学鉴别我国不同地区和品种的稻谷。利用“鸟枪法”质谱技术鉴定稻谷中磷脂种类,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品种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稻谷中磷脂种类达67种,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和溶血磷脂酰甘油,不同品种稻谷中磷脂含量存在差异。结合PLS-DA的方法可以区分4个稻谷品种,确定不同品种磷脂差异的贡献组分,可实现不同稻谷品种间磷脂特征的差异分析。因此,“鸟枪法”质谱结合PLS-DA分析,可以快速鉴定稻谷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红枣浆游离态酚酸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不同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植物乳杆菌)对红枣浆进行发酵,并对发酵后红枣浆的游离态酚酸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乳酸菌发酵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红枣浆中的游离态酚酸总量、DPPH自由基清除力及FRAP抗氧化能力。其中,植物乳杆菌在发酵红枣浆的过程中,其提高红枣浆中游离态酚酸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菌种,发酵24 h后红枣浆中游离态酚酸总量、DPPH自由基清除力、FRAP抗氧化能力与未发酵前相比分别增加了41.7%、139.3%、53.8%,水杨酸、4-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含量增加了22.8%~121.1%。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元素分析的冬枣产地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产地间差异性元素进行产地判别的可行性,测定了不同产地冬枣样本中10种元素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了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Fisher判别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冬枣中Mg、B、Mn、Fe、Zn元素存在显著差异,是具有产地特征的指纹元素。R型系统聚类分析也证实B、Mn、Fe和Zn元素具有共同特征。基于产地特征元素和Q型聚类、Fisher判别和PLS-DA建立的冬枣产地鉴别模型正确率均高于基于全部元素的分析结果,其中利用特征元素建立的PLS-DA模型鉴别正确率最高,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正确率均为94.0%,Q型聚类模型的判别能力最差,最高的判别正确率为84.06%。本研究证实了产地间差异性元素是有效的产地判别因子,具有监督模式的Fisher判别和PLS-DA算法准确率远高于无监督模式的系统聚类法,更适于产地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红花椒(陕西韩城、四川汉源、四川茂汶、甘肃武都)和青花椒(云南昭通、贵州关岭、四川金阳、四川汉源、重庆江津)9 大主产地的80 个样品中21 个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红花椒和青花椒中无机元素进行综合评价,PCA和PLS-DA将80 个花椒聚为9组,PLS-DA分类效果更佳,并能将红花椒和青花椒有效区分,从元素组成角度揭示了红花椒和青花椒的亲缘关系和地域分布特征。研究证明多元素分析结合PLS-DA可作为一种花椒品种和产地识别的有效工具,对于产地溯源和品种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8):248-253
探讨无机元素结合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在柚子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im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对我国5种柚子(沙田柚、玉环柚、脆香甜柚、琯溪蜜柚和梁平柚)共计67份柚果肉样品的17种元素含量测定。柚果肉中Cd、Pb、As、Hg均未检出,Ca、K、Fe、Mg、Mn等有益元素含量丰富; PLS-DA可将5种柚子区分,其前3个主因子(F1-F3)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9. 065%,F2与B、V相关,F3与Mg、Mn相关,其余均与F1相关。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7种元素聚为四大类,说明了各个元素的内在联系。无机元素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够对我国5种柚子品种进行有效区分,该研究为我国柚子品种特性比较、种质资源调查及其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龙井茶干茶L1值(亮度值)与b1值(黄蓝色度值)分别达到38.20和19.35,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产地的扁形绿茶,大方茶茶汤L3值最高。大方茶和湄潭翠芽平均水浸出物总量超过48.00%,显著(P<0.05)高于孝感龙剑茶、龙井茶及竹叶青茶。湄潭翠芽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最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孝感龙剑茶最高。基于各品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了5个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值筛选到11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干茶E1(综合色差值)、干茶a1(红绿色度值)、干茶b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汤a3、茶汤b3、茶汤L3、茶汤E3,可作为区分5个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加热处理方式对泡椒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检测分析经煮制、蒸制、炒制和微波加热泡椒样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 利用GC-IMS技术从对照组和处理组泡椒样品中共检测出120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酯类、醇类、烃类、醛类、酸类和酮类为泡椒中的主要贡献物质,其相对含量占比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相对含量的91.76%;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15种可作为区分不同处理泡椒样品中影响VOCs差异性的最关键特征性变量。结论 GC-IMS技术有效地区分出了不同加热处理之后泡椒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性,基于OPLS-DA可全面、客观地对不同热处理泡椒样品进行区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对我国甘肃、贵州、四川、云南、山西5个苦荞主要产地样品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OAV值进行OPLS-DA分析,比较了不同苦荞品种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个产地25个苦荞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63种,包括:醇类13种、醛类12种、酮类8种、酯类3种、呋喃类2种、烷烃6种、烯烃5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4种。其中,醇类和醛类为苦荞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特别是壬醛(OAV:246.4~536.4)、反式-2-壬烯醛(OAV:114.2~625.8)、苯乙烯(OAV:13.5~103.9)3种化合物的OAV值相对较高,对苦荞的整体风味的形成有较大的贡献。同时,经OPLS-DA分析发现:5个产地的苦荞样品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其中四川、云南、贵州的相互聚拢程度较大可合并为一类,甘肃、山西分别为一类。结合VIP值分析共筛选出8种不同产地苦荞样品中的重要差异性化合物,分别为苯乙烯、2-十一酮、1-壬醇、1-辛烯-3-醇、壬醛、十二醛、萘、庚醛。本研究为区分不同产地苦荞品种间的挥...  相似文献   

11.
Yang  Yao  Wei  Sang  Mengjie  Zhou  Guixing  Re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0,75(1):C9-C13
ABSTRACT:  Eleven cultivars of celery, belonging to 2 speci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ir phenolic compound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Major phenolic acids identified in the extracts of these celeries were caffeic acid,  p -coumaric acid, and ferulic acid, while the identified flavonoids were apigenin, luteolin, and kaempferol.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 were measured using a Folin–Ciocalteu assay and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was estimated by the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 and 2, 2'-azino-bis (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ABTS·+) methods. Apigenin was the major flavonoid in these samples and the most abundant phenolic acid was  p- coumaric acid. Many of the investigated cultivars had high levels of phenolics and exhibited high antioxidant capacity. Among these 11 cultivars, Shengjie celery ha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whereas Tropica had the lowest.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total phenolic acids, or total phenolics wa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2.
苟小锋  曹炜  索志荣 《食品科学》2004,25(10):254-258
以中国产荞麦蜜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其中的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咖啡酸、丁香酸、p-香豆酸、绿原酸、阿魏酸和鞣花酸等8种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中国荞麦蜜中含有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等五种酚酸,其含量分别为没食子酸为461μg/100g蜂蜜,p-香豆酸为150μg/100g蜂蜜,咖啡酸为79μg/100g蜂蜜,原儿茶酸为30μg/100g蜂蜜,阿魏酸为39μg/100g蜂蜜。本文还对荞麦蜜酚酸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荞麦蜜酚酸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谷胱甘肽与6种酚酸(丁香酸、香草酸、没食子酸、咖啡酸、芥子酸、阿魏酸)的抗氧化活性及联合抗氧化作用,以ABTS+·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还原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抗氧化指标,测定了谷胱甘肽与酚酸单独和联合作用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协同系数(SE)分析两者是否能协同抗氧化。结果表明,在四个抗氧化实验中,酚酸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与丁香酸和香草酸均存在拮抗作用,与没食子酸仅在还原力实验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0.05)。谷胱甘肽与阿魏酸无协同作用,与芥子酸仅在DPPH·清除实验中存在协同。而谷胱甘肽与咖啡酸在ABTS+·、DPPH·和还原力实验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抗氧化作用,其SE分别为1.21、2.20和1.29,为最具潜力的协同抗氧化组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15种非浓缩还原(NFC)苹果汁的多酚组成、抗氧化能力及二者相关性,研究多酚组成对抗氧化能力的贡献,为果汁生产企业在原料果选择方面提供借鉴。方法:制备15个品种的NFC苹果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和体外抗氧化试验分析多酚组成和抗氧化能力(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单因素方差和相关性分析处理试验结果。结果:NFC苹果汁中,单体酚以绿原酸含量最高,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低;大类多酚有原花青素、酚酸和黄酮类3种,其中酚酸含量最高(102~331μg/mL),黄酮含量最低(5~30μg/mL)。不同品种苹果中,“乔纳金”苹果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为89.1%,“秋香”苹果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为92.6%。结论:原花青素大类物质是NFC苹果汁体外抗氧化能力的主要贡献者,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种单体酚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更多地依赖于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酸碱水解,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制备枳椇果梗4种不同类型酚酸———游离酚酸(SFPA)、酯型酚酸(SEPA)、糖苷型酚酸(SGPA)、不溶性结合型酚酸(ISPA)。对各部分酚酸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确定其紫外吸收特性;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酚酸含量,采用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Fe3+还原法对不同类型酚酸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枳椇果梗不同类型酚酸均有特征紫外吸收;不同类型酚酸的总酚含量大小依次为:不溶性结合型酚酸﹥酯型酚酸﹥游离酚酸﹥糖苷型酚酸,不溶性结合型酚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类酚酸;在3种抗氧化体系中,不溶性结合型酚酸也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火龙果果皮、果肉中的酚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以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游离型酚酸(FPA)、可溶共价结合型酚酸(HPA)和束缚型酚酸(BPA)组分与含量,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火龙果中酚酸含量顺序为:红肉果肉 > 白肉果肉 > 白肉果皮 > 红肉果皮。火龙果果肉中酚酸主要以HPA形式存在,果皮中酚酸的主要存在形式为BPA。没食子酸是红肉火龙果中的主要酚酸(1700.70 μg/g干重);原儿茶酸是白肉火龙果中主要酚酸(1877.50 μg/g干重)。红肉果皮的BPA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2206.37 mg/L),红肉果肉的HPA还原能力最强(A700=0.82),白肉果皮的HPA对羟自由基抑制能力最强(77.50 U/mL)。酚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与酚酸的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羟自由基抑制能力与酚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Methanol extract subfractions of the edible white jelly mushroom (Tremella fuciformis), were assessed for the following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inhibitory activity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oxidation. Among the subfractions tested, the chloroform subfraction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with the highest total phenolic content (66.31 μg CAE/mg extract) and flavonoids content (5.12 μg QE/mg extract). The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the chloroform subfraction was 7.89 μmol trolox/mg extract, which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subfractions. This subfraction also showed the highest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inhibitory activity of LDL oxidation. In addition, the chloroform subfraction demonstrate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through inhibition of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in RAW 264.7 cells. Major phenolic acids from the mushroom extract were identified as 4‐hydroxybenzoic acid (323 mg/kg dry weight of mushroom), gentisic acid (174 mg/kg dry weight of mushroom), and 4‐coumaric acid (30 mg/kg dry weight of mushroom).  相似文献   

18.
对没食子酸、咖啡酸、原儿茶酸、香草酸、阿魏酸5种酚酸类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研究。通过分子几何构型优化和能量计算,获得几种化合物分子的优化结构、前线轨道能级、O-H解离焓(BDE)和电离势(IP)。结果表明5种酚酸化合物抗氧化性能基本都源于分子中酚羟基的脱氢能力及苯环上邻、对位取代基的影响。在非极性溶剂中,5种酚酸的抗氧化活性为:咖啡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原儿茶酸>香草酸;在极性溶剂中,5种酚酸的抗氧化活性为: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香草酸。计算结果与实际抗氧化性能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超声提取樱桃籽中抗氧化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樱桃籽清除DPPH自由基物质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W、液料体积质量比30 mL/g、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的原液,其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1.13±0.48) mg/g,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显著的清除DPPH及羟基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沈妍  叶兴乾 《食品科学》2012,33(15):38-42
通过研究温州蜜蜂柑、椪柑两个常见柑橘品种贮藏期间类黄酮、酚酸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评价其采后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贮藏60d后温州蜜柑较好地保持了抗坏血酸含量,而椪柑损失较大。类黄酮类物质较稳定,温州蜜柑中黄烷酮含量贮藏后有所增加,椪柑中则呈缓慢下降趋势,2种柑橘中酚酸类物质贮藏后都有所增加。总酚含量在贮藏前期呈下降趋势,贮藏后期温州蜜柑中总酚含量增加而在椪柑中进一步下降。抗氧化能力与抗坏血酸的变化趋势类似。与椪柑相比,贮藏期间温州蜜柑能更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品质及酚类物质,从而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