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7,(3):13-16
从液滴和界面膜性质等方面介绍了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同时介绍了破坏乳状液稳定性的最新研究,并展望了今后破乳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状液,降低了稻米油的提取率。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提取率,以破乳率为指标,研究最佳乳状液破乳技术。首先优化了酶法提取稻米油的破乳时间及破乳温度,在此基础上,比较调节pH破乳法、CaCl2破乳法和乙醇破乳法的破乳效果,研究最佳破乳条件下乳状液粒径、Zeta电位的变化并观察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稻米油乳状液最佳破乳工艺条件为采用调节pH破乳法,调节乳状液pH至7,60℃下300 r/min搅拌60 min。在最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93.15%。经过破乳的乳状液油滴表面的蛋白膜被破坏,油滴之间发生聚集,平均粒径增大,Zeta电位降低。  相似文献   

3.
乙醇冷浴辅助酶法提取大豆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向大豆酶解脱磷液(游离油、乳状液和水解液)中加入乙醇冷浴破乳,应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方法对乙醇冷浴破乳条件进行优化。优化范围为:冷浴温度-30~-40℃,乙醇与脱磷酶解液体积比1∶(0.75~1.25),乙醇体积分数70%~90%,冷浴时间25~45 min。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良好,R2=0.952 1。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最优响应结果为:冷浴温度-34℃,乙醇与脱磷酶解液体积比1∶1.06,乙醇体积分数81%,冷浴时间36 min。在最优条件下,大豆油得率达到(91.25±0.61)%。  相似文献   

4.
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乳状液的破乳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的主要破乳方法,重点对国内外在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酶法破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论述和比较了各类破乳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展望了其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破乳方式对粗酶水相提取大豆油过程形成的乳状液回收油品质影响和所得水解蛋白风味,分别对等电点法、添加CaCl2法、Alcalase酶法、加热破乳方式回收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以溶剂浸提油为对照样。结果表明,各破乳方式所得油的色泽、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碘值均低于溶剂浸提油,破乳油中,等电点法破乳油酸价最高,达0.83 mg/g,其次是加热破乳油,CaCl2和Alcalase酶法破乳油的酸价最低,仅为0.52 mg/g;加热破乳油过氧化值高于其他破乳油,达0.85 μg/g,CaCl2和Alcalase酶法破乳油的过氧化值最低,仅为0.62 μg/g。各破乳油色泽、皂化值和碘值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破乳油脂肪酸组成与溶剂浸提油相同,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均在84%以上,符合国际法典委员会推荐的食用油标准。因此,破乳油的品质均优于溶剂浸提油,而CaCl2和Alcalase酶法破乳油的品质最好。粗酶水解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原料大豆相近,尽管仍具有苦味,但苦味值低于Alcalase酶解蛋白,因此粗酶水解蛋白仍然保持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醇冷浴破乳法对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和水解液进行破乳研究,确定乙醇冷浴破乳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酶解液与乙醇体积比1∶1,冷浴温度-30℃,冷浴时间30min。对常温乙醇破乳、冷冻解冻破乳、乙醇冷浴破乳3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乙醇冷浴破乳法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破乳率(93.64%)和游离油得率(88.79%)。通过显微切片观察可知,对乳状液进行常温乙醇破乳和冷冻解冻破乳后,仍有一小部分油滴存在于油水界面间剩余的黏稠物中不能被释放;而采用乙醇冷浴破乳可使起乳化作用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沉淀,油水界面已经不存在黏稠物,几乎达到完全破乳。此外,与乳状液相比,水解液中的脂肪球暴露的更多,且彼此靠的更近,这说明水解液中脂肪球更易于聚集成油滴而被释放。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提油率,采用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并联合化学破乳法对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破乳研究。通过单素试验并结合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得出酶法破乳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0.9:1.0(mL/g)、酶添加量3 078U/g、pH 10.4、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2.5h,验证实验得破乳率为88.39%。酶解破乳后调节pH对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当酶解破乳后调节pH至4.5时,破乳率增至95.47%。  相似文献   

8.
以水剂法提取花生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使用2709碱性蛋白酶对其进行破乳研究。结果表明:2709碱性蛋白酶最佳破乳条件为料水比1∶1,加酶量(以乳状液质量为基准)0.5%,酶解时间60 min,温度55℃,pH 8.5;在此条件下,破乳率达到90%以上。在优化的酶解条件下,研究破乳过程破乳率与蛋白质水解度变化的相关性,并采用图像颗粒分析系统对破乳过程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发现,随着酶解的进行,破乳率与蛋白质水解度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油滴颗粒数逐渐减少,平均粒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水酶法提取菜籽油中破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桂英  袁永俊 《食品科技》2006,31(3):101-103
油菜籽经机械破碎与酶解处理后,油脂分子从菜籽细胞内分散到水相中,形成乳化液。通过对不同破乳方法及因素的试验研究,论证其破乳的效果及其对菜油质量的影响,为水酶法制油工艺的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水酶法提取花生油过程中乳状液形成的相关机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水酶法工业化应用中的破乳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和对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中蛋白实验的系统研究,得到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中蛋白的动力学模型为:R=(18.294 0E0+0.273 4ρ0)exp(-0.256 2DH),式中:E0为初始蛋白酶质量浓度,ρ0为初始底物质量浓度,DH为水解度。通过数学推导和对大豆蛋白酶解反应过程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失活的系统研究,得到膨化大豆蛋白的酶解反应过程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失活的动力学常数K=4.920 4 min-1。通过拟合实验证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证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生物解离技术提取的大豆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55、65、75、85、95?℃)对乳状液的稳定性及相关机理的影响。通过ζ-电位、粒径分布、显微镜观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的测定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乳状液ζ-电位和粒径明显增大;乳状液黏度下降速率逐渐加快;热处理温度低时,乳状液蛋白的亚基分布几乎没有差别,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85?℃时亚基分子质量增大,在温度为95?℃时亚基分子质量增大更明显。乳状液经热处理后其蛋白质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增加,且这种变化趋势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明显。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蛋白的荧光强度降低,发生了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13.
A pre-extraction enzyme treatment of copra meal was incorporated into a rural wet copra oil extraction proces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by the enzyme treatment. The enzymes used in the study were combinations of a protease from Aspergillus niger, a cellulase/hemicellulase preparation from Trichoderma reseei, and α-amylase from A oryzae and a pectinase from A niger (all were crude preparations). Finely milled copra meal samples were mixed with water and the enzymes and incubated at 37°C for 6 h or more.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meal was extracted using a water flotation technique. Yield increases of about 50%, relative to experimental controls, were observed,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enzyme-assisted oil extraction methods to improve upon traditional copra processing. © 1997 SCI.  相似文献   

14.
对水酶法制得的大豆乳状液的微波破乳工艺进行研究,考察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强度、pH值及乳状液体积分数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得出微波破乳最佳条件为微波作用时间49s、微波强度700W、pH4.66、乳状液体积分数82%,经验证实验可知在最优微波破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到75.88%。微波破乳是一种可应用于水酶法制取大豆油脂生产的非常有效的破乳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水酶法提油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介绍水酶法提取植物油多种工艺方法及有关工艺影响因素,总结水酶法提油特点,对水酶法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并就水酶法提油机理进行讨论,且对水酶法常出现乳状液问题,讨论破乳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拓宽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的综合应用,有效解决破乳困难问题,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以乳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流变学性质和喷雾干燥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热稳定性、表面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5种复合壁材对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前,CMC-MD为壁材的混合乳液的黏度最高,为39.18 mPa·s,且乳化性较好,粒径分布向较小粒径方向移动至0.6~2.0 μm。CMC-MD复合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最高,达到90.3%,热稳定性最好,结构变化起始温度最高,为98.3℃。扫描电镜图(SEM)显示不同壁材包埋的微胶囊呈现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颗粒直径有一定的差异,以CMC-MD为壁材的微胶囊大小均一,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说明CMC-MD能够作为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的壁材,制备出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包埋率、热稳定性及表面微观结构,对于生物解离乳状液加工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以不同酶解时间(1、2、3?h)、不同酶添加量(1%、2%)生物解离大豆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乳状液中乳滴聚集机制、结构特征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通过乳状液中蛋白水解度、显微镜观察、Zeta电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荧光色谱等指标的测定发现:经过蛋白酶酶解,乳状液中蛋白水解度在7%左右;生物解离使乳状液蛋白被酶解成分子质量较小的肽段,乳状液油脂与蛋白之间的亲和力降低,乳滴出现聚集,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SDS-PAGE条带上出现了由二硫键引起的大分子质量的蛋白聚集体;另外,乳状液荧光光谱中,乳状液相对于相同酶解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可能是由磷脂的存在、蛋白质-油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蛋白质聚集体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