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蛋白质的需求,人们对寻找新的蛋白质资源越来越感兴趣。近年来,食用菌已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途的新型蛋白质来源,不仅蛋白含量高,而且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理活性(抗氧化、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但是,目前有关食用菌蛋白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蛋白质的提取及功能活性鉴定,对其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食用菌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食用菌蛋白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健康肉制品更符合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食用菌在功能性多糖、蛋白质和生物活性化合物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改善肉制品营养状况的理想选择。本文综述近几年食用菌作为动物脂肪、动物蛋白质和盐类(食盐、磷酸盐和亚硝酸盐)替代物、风味添加剂和天然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食用菌在肉制品中应用的发展方向,为健康和“清洁标签”等新型肉制品的研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发酵液中功能性成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发酵技术得到工业化大规模的应用,人们对于食用菌发酵液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食用菌发酵液及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萜类化合物、多酚类、核酸等功能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功效。对食用菌发酵液及其中功能性成分蛋白质、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核酸及多酚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分析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功能性研究、增产辅助成分,为今后保健产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微冻贮藏条件下的五种野生食用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研究在微冻贮藏期间其水分、脂质和蛋白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必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农药残留,根据国标方法测定水分、脂质和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五种野生食用菌农药残留未检出,钙、镁和铁等必须矿物元素含量丰富,但铅、镉、汞和砷等有毒元素微量超标;在微冻贮藏过程中,水分、脂质和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野生食用菌存在重金属和有毒元素超标的安全隐患;微冻贮藏虽不能完全抑制野生食用菌的营养流失,但可有效保持其品质并延长可食用期。  相似文献   

5.
红菇(Russula)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真菌,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多酚、黄酮等营养物质及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抑菌等生物活性。此外,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食用菌进行发酵加工可有效提高其营养物质含量或转化衍生出新的功能活性物质。目前,食用菌发酵加工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食用菌红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营养成分分析进行综述,并重点强调了红菇活性成分的功能特性,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癌等。同时,综述食用菌发酵加工应用和产品开发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红菇在功能食品领域的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竹荪属食用菌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荪属(Dictyophora)含有很多高档的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欢迎。竹荪属食用菌通常生长在竹林中,产量较低,十分稀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棘托竹荪是我国常见的竹荪属食用菌。近年来,有关竹荪属食用菌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使消费者和研究学者对竹荪属食用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从竹荪属食用菌营养成分含量及挥发性成分研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活性成分功能研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研究、深加工技术研究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等方面概述了竹荪属食用菌的国内研究进展。指出了现今竹荪属食用菌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野生食用菌研究开发浅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20多年来我国野生食用菌的研发情况,重点从野生食用菌资源及分布、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目前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菌根食用真菌因其独特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在食用菌占据重要地位。菌根食用菌除了营养价值,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作用,并且在生态安全、生态系统稳定、环境修复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研究潜力,菌根食用菌的非食用价值成为菌根菌研究的另一热点。本文从菌根食用真菌的资源、食药价值、生态安全、环境修复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营养方式下不同食用菌品种基本营养成分的区别,采用常规理化检测方法检测不同品种食用菌中总糖、蛋白质、脂肪、总酸、膳食纤维、灰分、钠元素含量、水分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营养方式下不同品种食用菌营养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样品主成分得分图和聚类谱系图分析不同营养方式对食用菌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腐菌、共生菌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草腐菌、雪莲菌和虫草菌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方式与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已经证实多种食用菌具有降血糖作用.综述食用菌降血糖活性的研究进展,对食用菌可能存在的降血糖成分(多糖、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及降血糖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食用菌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肉类及肉制品是人类日常饮食中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食用营养和健康的肉制品已成为人们健康饮食的消费观念。然而, 由于肉制品供应难以满足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过量摄入红肉可能导致的健康隐患以及肉类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问题, 新型肉类替代品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中, 食用菌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 其菌丝体的营养成分与子实体相近, 且栽培消耗的资源少。因此, 将食用菌菌丝体应用于肉制品中极具开发潜力。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 主要介绍了当前典型工业栽培食用菌(双孢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菌丝的性质特点和营养价值, 重点综述了食用菌菌丝蛋白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并分析了目前食用菌菌丝体在肉制品中应用的阻碍因素, 为食用菌菌丝体肉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肖星凝  袁娅  廖霞  王丽颖  石芳  明建 《食品与机械》2016,32(11):207-211
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最重要的活性之一就是抗氧化活性。食用菌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萜类和硒类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食用菌抗氧化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进一步发掘和利用食用菌的食药用价值,扩大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多糖的特性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多糖具有多方面的活性功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食用菌多糖的组成、结构、提取和分离纯化研究以及当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对今后食用菌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麦角甾醇是食用菌中的功能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降脂、防癌、免疫调节等功效, 在食品、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食用菌麦角甾醇的提取方法、测定方法、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了食用菌麦角甾醇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前景做了展望,以期对食用菌麦角甾醇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食用菌等生鲜食品速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就速冻食用菌等生鲜食品加工技术的方法、设备、冻结与冻藏工艺进行综述,并对食用菌等生鲜食品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关注的新焦点。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食药用真菌应用发酵工程的原理生产逐渐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本文综述了大型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历史、发酵的工艺与特点。大型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应用包括:制备液体菌种用于食药用真菌栽培、将发酵产物提取后用于制备保健食品和药品、代谢产物生产食品或饲料蛋白、制备保健美容化妆品、培育食药用真菌子实体等。食药用真菌利用深层发酵法生产食用菌菌丝体或者其代谢产物都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其生产效率远远大于农业栽培法,此外,深层培养能够更方便有效地从发酵液中提取其代谢产物。因此,深层培养将成为现代食药用真菌生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彭娜  赵鹏  柴新义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20):421-429
利用微生物源进行生物技术的食品防腐和保鲜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其中食(药)用真菌产生的抑菌效果凸显了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等方面蕴含的应用潜力。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相比,利用食(药)用真菌抑菌活性物质的生物防腐和保鲜方法具有使用安全、成本低、效果理想、节能环保等特点。本文论述了近年来食(药)用真菌对食品中常见致腐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及在食品防腐和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食(药)用真菌发酵液或菌体(提取物)分别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和真菌种类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中的应用实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食(药)用真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和一定的选择性,其应用于食品防腐与保鲜,既生态环保,又绿色安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可以分泌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关的酶,能够利用秸秆、木屑、棉籽壳等多种农业废弃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食用菌所产的主要胞外水解酶类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为研究对象,从其种类、发酵条件、理化性质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综述了食用菌产胞外水解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概括了食药用真菌抗茵抗病毒的特性和药理作用,以及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选育具有高效抗病作用的食药用真菌的方法原理。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鼓励研究人员深入研究食药用真菌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并为其提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良种选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