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生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194-202
贮藏时间是影响普洱生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香气成分又是构成普洱生茶品质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以同厂家、同批号、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生茶(7542)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同时结合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筛选出普洱生茶在贮藏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普洱生茶样中共检测到74种香气成分;(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醇和酸类呈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酚类、甲氧基苯类和其他呈增加趋势,酮和醛类无明显变化规律,酯类保持稳定;(3)经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将16种香气(反-芳樟醇氧化物、乙基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二氢猕猴桃内酯、柠檬烯、4-异丙基甲苯、4-乙基苯酚、3,5-二甲基苯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3,4-二甲氧基甲苯、1,2,3-三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4-乙基-2-甲氧基苯酚、4-乙基-1,2-二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筛选为不同贮藏时间普洱生茶的特征性香气成分;(4)上述特征性香气成分可将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生茶很好地分类聚类。  相似文献   

2.
HS-SPME/GC-MS分析发酵前后扇贝豆酱中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发酵前后分扇贝豆酱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前、后的扇贝豆酱中分别鉴定出60种和100种香气成分。发酵前试样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异丁醇、乙酸乙酯、丙酮、苯乙醇、3-甲基丁醇,而发酵后试样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酸乙酯、十六酸乙酯、二甲基硫醚、异戊醛、丙酮。此外在发酵后试样中检出了包括二甲基硫醚、甲氧基-苯基肟、愈创木酚、苯并噻唑、2-庚酮等56种在发酵前试样中未检出的香气成分。发酵后扇贝豆酱中悦人香气的酚类、酯类、醛类、酮类等物质含量都相应增加,使整体香气协调。  相似文献   

3.
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法分析普洱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品牌普洱茶香气成分的特点和差异性,本研究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个品牌普洱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E-nose能够较好区分3个品牌的普洱茶,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品牌样品间差异明显,区分度良好。进一步采用HS-SPME-GC-MS对普洱茶香气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74种化合物,共有成分38种,其中大益普洱茶、老同志普洱茶和澜沧古茶分别检测出66、53和48种,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甲氧基苯类化合物等物质,且物质组成和含量差异显著,主要差异性物质包括2-羟基-6-甲基苯甲醛、藏红花醛、芳樟醇氧化物、4-萜烯醇、甲基庚烯酮、(E,E)-3,5-辛二烯-2-酮、1,4-二甲氧基苯、1-甲氧基-4-(1-丙烯基)-苯、邻异丙基甲苯、α-松油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咖啡因。香气活性值(odour active values,OAV)分析表明造成香气差异的物质主要是(E)-2-辛烯醛、(E,E)-2,4-壬二烯醛、壬醛、α-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即食花蛤在贮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贮存0,45,90 d的即食花蛤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贮存0 d,45 d,90 d的即食花蛤中分别鉴定出34,29,20种香气成分。5-戊氧基-2-戊烯、戊醇、庚醇和1-辛烯-3-醇等9种为共有成分,其中戊醇、戊醛、庚醛、苯甲醛和辛醛的相对含量较高。贮存各阶段,醛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最高;醛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减少;醇类和酮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增多。不同贮存时期香气成分的不同使即食花蛤呈现不尽相同的气味表现,本试验结果为控制即食花蛤在贮存过程中气味的劣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贵州开阳富硒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研究固相微萃取头的种类、温度、吸附和解吸附时间等条件对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复合型固相微萃取头,于80℃下顶空萃取1 h吸附效果最佳;所吸附挥发性香气物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种香气成分57种,其中醇类14种(相对含量29.62%),醛类9种(相对含量22.53%),烷烃14种(相对含量11.07%),酮类9种(相对含量4.92%),酯类和烯烃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油麦菜清香风味的化学成分及温度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油麦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模拟2种常见的销售贮藏温度条件,研究油麦菜采后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麦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9种醛类、3种醇类、1种酮类、1种酸类,以醛、醇类化合物为主;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与绝对含量分析,青叶醛、叶醇、反,反-2,4-庚二烯醛等7种物质是油麦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构成了油麦菜的清香、草香、蔬菜香等;油麦菜采后24 h内,冷藏(4℃)和常温(24℃)贮藏条件下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各成分含量变化较大,常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上升(P <0. 05),而低温条件下香气成分总量显著下降(P <0. 05)。冷藏有助于减缓油麦菜香气的释放,常温贮藏有助于油麦菜香气的合成和释放,这将对叶类蔬菜的香气研究及油麦菜的保鲜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冷冻处理对荔枝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晚熟糯米糍荔枝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新鲜糯米糍荔枝果肉和冷冻处理60d后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仪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前后荔枝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新鲜糯米糍荔枝和冷冻糯米糍荔枝分别鉴定出36、29种香气成分。相对总含量分别为96.97%、99.98%,具有8种共有香气成分。烯类是荔枝果肉风味的主要组成成分。经冷冻处理后,醇类和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增加,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减少。此外,在冷冻处理后的荔枝果肉中还检测到了醚类、醛类和羧酸类物质各1种。  相似文献   

8.
以红树莓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树莓汁及红树莓发酵酒的香气物质成分和含量,对比红树莓汁发酵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汁、果胶酶酶解汁及红树莓汁发酵酒中共检测出74种香气成分,分别为21、31、41种。红树莓果汁经果胶酶酶解后,主要香气成分变化不大,均为酮类物质,而经发酵后,酮类物质减少,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明显增加。研究结果发现,酵母菌种发酵改变了红树莓主要香气成分,这对红树莓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机械脱水一次腌制(低盐)榨菜在腌制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机械脱水一次低盐腌制榨菜不同腌制时间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榨菜腌制过程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为异硫氰酸酯类和醇醛类,其变化与腌制过程中芥子苷分解和微生物发酵直接相关。腌制6 d后,榨菜中异硫氰酸酯类相对含量达到22.33%,随着腌制的进行,其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醇醛类香气成分以硫二甘醇为主,其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21 d时相对含量达到24.85%。酯类和杂环类物质变化较为复杂;酸类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烷烃类和其它类香气成分分别以2,5-二甲基辛烷和顺式-4-甲基-2-戊烯为主。  相似文献   

10.
3种山茶属花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山茶属中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3种茶花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山茶属花的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山茶花、油茶花、茶树花中分别检测出26、36、48种香气成分,各占其总香气成分的94.53%、96.43%和98.76%。其中共有的香气成分为1-己醇、苯乙酮、芳樟醇、(反)茴香烯、去氢土臭素、吉马烯D、对羟甲酚、δ-杜松烯,但各自的相对含量差别较大;另外,各种茶花均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山茶花的特有香气成分主要有丁香酚、醋酸癸酯等;油茶花特有香气成分主要为3-甲基-二氢-2(3H)呋喃酮、月桂烯等;茶树花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有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柠檬醛等。  相似文献   

11.
3 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及种类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绿茶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固相微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绿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并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 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采用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80 ℃条件下吸附60 min,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通过对3 种绿茶特征香气组分分析,分析鉴定出58 种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依次为:香叶醇、(Z)-己酸-3-己烯酯、芳樟醇、壬醛、反-橙花叔醇等。利用16 个共有特征香气成分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多元化典型判别函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对31 个绿茶样品进行了很好的种类判别,判别正确率近96.8%。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不同产区代表绿茶的品质特征及香气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区绿茶的品质差异及其主要香气组分,以贵州六大产茶区共12种代表性绿茶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香气组成成分,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含量比较、香气活性值(OAV)、主成分分析共同筛选确定贵州绿茶的品质差异和主要贡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DB-17MS色...  相似文献   

13.
刘学  刘飞  黄先智  杨坚 《食品科学》2012,33(20):238-242
为研究桑叶绿茶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桑叶绿茶香气成分中醛类含量最高;不同季节制成的桑叶绿茶有39种共有香气化合物,主要为苯甲醛、1-辛烯-3-醇、6-甲基-5-庚烯-2-酮、(E,E)-2,4-庚二烯醛、2-乙基-己醇、壬醛、癸醛、β-环柠檬醛、1-甲氧基-4-(1-丙烯基)-苯、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十七烷等;其他化合物中α-法尼烯、β-罗勒烯、苯甲酸-(Z)-3-己烯-1-酯、吲哚、雪松醇、萘及其衍生物、植醇、正己醛等物质在各样品中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其原因与桑叶采摘的季节有关;而正己醛、(Z)-2-庚烯醛、1-辛烯-3-醇等可能与桑叶绿茶香气中夹杂的豆腥味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贺州产地的6个主要绿茶品种9个样品进行香气成分比较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9个绿茶样品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达到70~95种之多,筛选鉴定出的主要香气成分37个,包括醇类、酯类、醛类、杂氧醚硫类、烃类、酸类等。其中特征香气物质主要构成为醇类和酯类,含量各占总挥发性成分的15%~20%;其次为杂氧醚硫类、醛类,各为10%~15%。研究初步认为,本地品种开山白毛茶春季采茶有利于香气成分的聚集,同时香气成分的主要聚集部位为单芽或一叶一芽,比适中采摘的茶叶要高出许多。开山白毛茶中苯甲醇、异戊醇等含量较高,兼具有苹果香、玫瑰花等香气成分,其中苹果香气认为是其典型性的香气成分,为开山白毛茶的鉴定特征香气。  相似文献   

15.
以西林火姜干姜片为原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萃取头种类、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研究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  相似文献   

16.
普洱熟茶贮藏过程中香气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吉林  张偎  陈孝权  赵亚华  朱希 《食品科学》2015,36(10):154-157
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对贮藏1~9 a陈的普洱熟茶7572进行香气分析,得出不同陈化年份的普洱熟茶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数据,并找出其变化规律。之后对不同陈化年份的熟茶进行香气的感官审评,得出关键香味感官的变化趋势,结合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最终推测出茶叶中的香气内含物质变化对关键香味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阳  龚加顺  王秋萍 《食品科学》2022,43(4):241-24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专业级感官审评,对西双版纳州3个产地不同贮藏时间的11个古树普洱茶生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变量重要性因子分析找出主要差异成分.结果显示,未经贮藏的古树普洱茶生茶香气特征为清香型,甲苯、1-辛烯-3-醇、D-柠檬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芳樟醇...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产区乌龙茶香气特征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 个主要乌龙茶产区(福建、广东、台湾)的5 种乌龙茶样品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采用全自动顶空固 相微萃取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并对其香气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比较。 在5 种乌龙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127 种,共有的香气成分有53 种;各乌龙茶样品中,除铁观音中酮类物质含量较低 外,均以醇类、酯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但它们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在共有香气成分中,其中16 种化合 物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它们分别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β-紫罗酮、咖啡因、茉莉内酯、吲哚、植醇、植酮、芳樟 醇及其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基丙酮、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γ-癸内酯、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经对 比发现,5 种乌龙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技术对普洱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利用NIST质谱检索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共鉴定出30 种香气成分,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所测普洱茶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烃类5 类物质,其中醇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分别占总香气物质成分的47.73%和40.97%。样品中含量较高的6 个化合物相对标准偏差在4.11%~6.59%之间,本法可为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