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枸杞子以其药用价值和营养品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行业。但是市场上枸杞子恶意掺杂、掺假现象日益严重,此行为严重影响枸杞子品质、危害消费者健康、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如何正确鉴别枸杞子真伪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枸杞子的主要掺伪现象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分析鉴别、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和基于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机器视觉和电子舌等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枸杞子品种和产地掺伪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对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枸杞子掺伪主要检测方法的比较,为市场监督枸杞子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蜂蜜掺假一直是我国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但蜂蜜掺假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影响到我国蜂蜜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概述目前蜂蜜掺假的基本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标记物质的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展望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蜂蜜掺假一直是我国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但蜂蜜掺假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影响到我国蜂蜜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概述目前蜂蜜掺假的基本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标记物质的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展望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食用植物油是重要生活必需品,但食用油脂掺假问题比较突出。将廉价植物油掺入到高价植物油中,可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但这些做法极大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主要综述了理化鉴别、仪器分析等当前植物油掺伪检验的主要方法及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等色谱技术,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紫外和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和电子鼻等现代分析技术在植物油防伪鉴别上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在植物油掺伪鉴别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蜂蜜掺假是蜂蜜质量安全管理和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影响到蜂蜜产品的出口贸易。本文介绍了蜂蜜掺假的基本特点和几种鉴别蜂蜜掺假的检测技术,分析认为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近红外光谱、色谱技术、酶活性检测、显微镜检、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旋光法具有不同的检测特点和适用范围。基于一种方法难以确证蜂蜜掺假的问题,提出加强多种方法联合检测技术、混合蜂蜜确证技术和构建蜂密产品溯源与指纹图谱库的建议,以保障蜂密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天然蜂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市场上蜂蜜产品的质量却良莠不齐。随着蜂蜜掺假手段的提高,我国现行的国家检测标准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几年来,蜂蜜中最难检测的掺假手段就是在天然蜂蜜中掺入高果糖浆。高果糖浆与真蜂蜜中糖类物质的组成较为相似,检测蜂蜜中掺入高果糖浆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但是蜂蜜中的糖类物质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空间结构、热力学温度、寡糖组成等方面与掺假糖浆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对基于糖类物质差异鉴别掺假蜂蜜的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掺假蜂蜜鉴别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蜂蜜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备医疗功效,从而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上蜂蜜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如混淆植物源和地理源,向蜂蜜中掺杂糖浆等。蜂蜜来源识别和掺假鉴别是中国乃至世界蜂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主要介绍仪器分析法在蜂蜜掺假、品种识别、产地鉴别方面研究进展,并对所有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对蜂蜜掺假和溯源从联合多种技术(掺假:碳同位素检测技术与色谱技术、光谱技术联合;溯源:其他技术和DNA技术联用)、化学计量学引入、构建蜂蜜数据库3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质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和同工酶分析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在蜂蜜掺假鉴别中的应用新进展,旨在为我国蜂蜜掺假鉴别新技术开发应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提供参考,对于规范国内蜂蜜市场秩序,促进蜂蜜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蜂蜜是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目前市场上蜂蜜品类越来越多,售价也越来越高,难免会有掺假蜂蜜混杂其中,消费者也很难从表观上进行分辨。本文介绍三种最前沿的科学方法鉴别真假蜂蜜。酶活性检测法蜂蜜含有α-淀粉酶等内源性酶,可通过检测这些酶的含量、种类及活力来鉴别蜂蜜是否掺假。例如,不同植物来源蜂蜜中均有β-葡萄糖  相似文献   

10.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广受社会关注,食品掺伪现象是食品质量安全中最严重的问题。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及真伪鉴别研究中,为食品科学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食品掺伪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鉴伪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将来食品鉴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近年, 肉制品掺杂掺假情况频繁发生, 主要掺假方式是在高价肉制品中掺入廉价的肉类原料, 且在商品标签中不注明成分, 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本研究针对目前常见的肉制品真伪鉴别方法, 包括基于形态学、代谢学、蛋白质学和基因学这4大类真伪鉴别方法, 分别介绍各个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 为肉及肉制品真伪鉴别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蜂蜜是一种成分高度复杂的天然保健食品,富含很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蜂蜜成分易受蜜源种类、采蜜季节、贮藏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蜂蜜需求的不断增大,蜂蜜质量问题频繁出现,如向蜂蜜中添加糖浆,以杂花蜜或劣质蜜充当优质的单花蜜等,严重影响蜂蜜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科学检测蜂蜜品质是目前我国乃至国际蜂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蜂蜜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对现阶段国内外的蜂蜜真伪鉴别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准确、快速鉴别蜂蜜真伪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肉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广大消费者饮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肉及肉制品的加工生产中掺假问题频繁发生。因此开发出能够对肉及肉制品的掺假进行有效鉴别的技术与方法对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和消费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对掺假鉴别的侧重点不同,因而对相应掺假鉴别技术的要求也不同。本文阐述了目前用于肉及肉制品掺假检测的常见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免疫和质谱技术,基于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及基于无损检测的传感器和光谱技术。同时也对目前已知方法所存在的鉴别盲区和新的掺假鉴别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肉类及其加工制品掺假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佘僧  李熠  宋洪波  陈兰珍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300-304,308
蜂蜜作为一种纯天然的食品,因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近年来蜂蜜消费量的不断增多,蜂蜜掺假、以次充好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也变得更为迫切。稳定同位素技术是食品真实性溯源的有效的技术之一,在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方面也有较多成果。本文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蜂蜜掺假、产地鉴别、品种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技术的优点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蜂蜜的真实性溯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上存在用低值低价油脂掺伪高值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这不仅损害食用植物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我国食用油脂产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了对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总结了国内外现阶段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进展,这些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对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
动物油脂是动物脂肪组织经提取精炼而成的油脂。动物油脂因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风味,广泛应用于食用油、起酥油、制备肉味香精,同时也是生产肥皂、甘油和饲料的重要原料。因动物油脂成本低廉,不法商贩受利益驱使在食用植物油或高价动物油脂中掺加低价动物油脂,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法与拉曼光谱等光谱法、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及其质谱联用技术、实时分析质谱、低场核磁共振等技术应用于动物油脂掺假鉴别技术研究。本文对主要动物油脂掺假鉴别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动物油脂的掺假鉴别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乳制品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乳制品含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维持健康必需的营养成分,驴乳、驼乳、牦牛乳等特种乳因其良好的营养价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由于特种乳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且其产量较低,目前市场中特种乳价格普遍高于牛乳,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乳源掺假问题日益凸显,掺假鉴别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针对乳制品中乳源掺假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鉴别的方法,本文从基于核酸、蛋白、化合物的方法和智能无损检测四个方面对乳及乳制品乳源鉴别方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4种方法做出总结和比较,对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酒类产品造假案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发展酒类产品的真假鉴别技术,为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品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酒类市场健康发展,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用于研究酒类真假鉴定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酒类产品真假鉴别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