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波诱变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明圈法和刚果红染色法从堆肥中分离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霉菌7株。通过测定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力和滤纸(FPA)酶活力,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5株菌,分别命名为D_2、D_(12)、D_(13)、D_(21)、D_(23),其中菌株D_2产酶能力最强,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为252.3U/mL和104.4U/mL。根据D_2菌株的菌落、菌丝、分生孢子梗、孢子的形态等特征,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D_2的产酶能力,对其进行了微波诱变,得到产酶活力最高的突变株W_(41),其滤纸(FPA)酶活达到128.7U/mL,比D_2菌株提高了23.3%。经连续传代,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实验从双孢蘑菇一、二次发酵培养料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0株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经过透明圈直径、酶相对活性、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比较,复筛出3株降解纤维素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分别是Ⅱ-4、Ⅱ-5、Ⅱ-6。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南瓜纤维素的菌株,以制备南瓜可溶性膳食纤维。方法:从土壤、腐烂的树叶和水果上分离出具有降解南瓜纤维素的菌株,用刚果红染色透明水解圈进行初筛,然后用CMC-Na、滤纸和南瓜渣为碳源测所有菌株及混合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最终选出1株酶活力较高菌株进行下一步实验。结果:共分离到能够有效降解纤维素的共有5株细菌和7株真菌,通过测单菌株和混合菌株的酶活力,表明混合菌株的酶活力最大值比单菌株的酶活力最大值要高3倍之多。结论:混合菌株的酶活力比单株菌酶活力值高,发酵培养72h南瓜渣可溶性多糖降解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蔗渣,筛选高效降解蔗渣的菌株,本文从堆肥中分离得到有显著透明圈、可产纤维素酶的真菌8株,选其中3株测定了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酶(FPA)活性。结果表明,菌株SC8的透明圈直径、CMCase和FPA活性均最大。经菌落形态特征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C8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关性分析表明,所筛选菌株在纤维素透明圈直径的大小与CMCase、FPA酶活性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校园内腐质土壤,利用刚果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初筛培养基、干稻草粉产酶培养基,通过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滤纸酶活筛选及微生物鉴定得到高效降解植物纤维素的霉菌。结果表明,在刚果红初筛培养基上筛选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霉菌,其产滤纸酶活达到247.48U/mL。通过菌落形态、镜下形态及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鉴定出此霉菌为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具有较高的降解天然纤维素的能力,是一株有研究开发潜力的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兰州榆中县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土样,先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出79株Hc值较大的产纤维素酶菌株,再经液体发酵复筛测CMC酶活和滤纸酶活.结果表明,经复筛后菌株No-15A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羧甲基纤维素酶活1 376.20 U/mL,滤纸酶活497.78 U/mL,其粗酶液分解滤纸快速明显,且该菌株生长速度最快,每日菌落直径增长量为4~5 cm.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No-15A属青霉.  相似文献   

7.
从白酒酒糟中获得产纤维素酶细菌,利用刚果红平板初筛、摇床发酵复筛等手段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酒糟中共筛选得到16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YS10-2酶活力最高,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CMC)酶活力为36. 73 U/m L,经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胞外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值为5. 0,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较稳定,金属离子Ca~(2+)、Zn~(2+)、Mg~(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而Cu~(2+)和Ba~(2+)则抑制酶活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底物为CMC。  相似文献   

8.
从校园树林腐木,发霉的衣物和牛场粪便中采样,经富集培养,刚果红染色法初筛,筛选出透明圈较大的菌株6株。经过发酵产酶及酶活力测定获得高产纤维素酶野生菌株有3株,其中酶活最高的是好氧湿牛粪1菌株(HSN1),其CMC酶活是0.230IU,FPA酶活0.154IU,它的粗酶液崩解滤纸效果十分明显。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应为放线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活性菌株以为食品工业所用,从发酵豆制品及土壤中分离到21株革兰氏阳性细菌,并在含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培养基中培养24h,经刚果红染色、盐水脱色后5株细菌菌落周围可形成透明圈,其中以豆豉源F3菌株形成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即纤维素酶活性最高。F3菌株经形态学特征及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um)。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F3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培养基初始pH为pH7.0,接种量6%,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60h,纤维素酶活力可达21.14U/mL。解淀粉芽孢杆菌F3菌株的酶学性质及其对豆豉营养价值及品质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产乙醇的优良尖孢镰刀菌菌株,对14株尖孢镰刀菌依次进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刚果红平板染色、滤纸片崩解试验筛选,获得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而以甘蔗渣为底物,进行SSF产乙醇试验,探究其纤维素降解及糖转化性能。结果表明:菌株mh2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其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4.28 U/mL,透明圈直径为4.5 cm,能使滤纸片完全降解成糊状;并且对含残糖及去糖的甘蔗渣均具有良好的同步糖化发酵产醇效果,乙醇得率分别可达98、41.7 g/kg,其乙醇转化率最高可达33.36%;此外mh2纤维素酶系统中的滤纸酶、内切葡聚糖酶、β-葡聚糖苷酶、外切葡聚糖酶活力分别达到25.63、15.69、19.61、22.44 U/mL,对甘蔗渣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5.6%,对葡萄糖和木糖的乙醇转化率分别可达0.443、0.213 g/g,分别是对照菌株Cs20降解率和葡萄糖、木糖乙醇转化率的1.58、1.17、3.8倍,表明mh2在SSF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降解及糖转化性能。本研究可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葛根微粉的制备工艺条件。以新鲜葛根为原料,采用真空干燥与超微粉碎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葛根微粉。结果表明,真空干燥的最佳条件为:物料厚度2 mm、干燥温度75℃、真空度0.08 MPa。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条件,选择初始粒径为过80目筛、含水量为4.00%的葛根全粉,进料量为80.00 g、粉碎时间为3 min。此条件下获得葛根微粉平均粒度(粒度用直径d表示)为8.2μm,出粉率达70.87%。葛根微粉(d≤26μm)的酶解率、膨胀度、溶解度、黏度、电导率等特性比葛根粉(d﹥94μm)有了极大改善,但其凝沉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月季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主要因素,月季花中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n响应面法研究月季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月季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87℃、液料比42∶1(mL/g)、提取时间85min,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9.15mg/g,与理论预测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19,40(5):170-176
为促进壳聚糖纤维在医疗和卫生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壳聚糖基功能纺织材料和先进医用纺织品,总结了壳聚糖纤维的理化特性及其吸附铜离子和锌离子的性能,分析了壳聚糖纤维的细胞活性、生物相容性及其在与伤口、血液、人体组织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止血、抗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指出壳聚糖的氨基多糖结构及其对体液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使壳聚糖纤维和壳聚糖基纺织品在医用止血材料、伤口敷料、面膜制品、日用卫生品、抗菌纺织品等领域起到止血、抗菌、排毒、促愈、美白等生物活性和应用功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磺酰类除草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以利于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准确定量与有效监管。7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甲磺隆、氯磺隆、苄嘧磺隆、苯磺隆、吡嘧磺隆、甲磺胺磺隆和丙苯磺隆)经甲醇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用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甲醇-盐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在波长为220、230、240 nm处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μg/mL^100.0μg/mL,检出限为0.011μg/mL^0.025μg/mL,标准溶液测定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8%~0.89%和2.57%~5.57%。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大豆、玉米和大米样品的分析,标回收率在81.0%~116.1%。本法准确快速,20 min内可完成一次分析周期,适用于食品样品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从皮革中甲醛的危害、来源、检测方法和治理措施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指出皮革中甲醛主要来源于有机合成鞣剂、固定剂、涂饰剂等化学品,可以通过物理及化学方法去除。并探讨与展望了皮革中甲醛的研究趋势.提出加强不舍及不产生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替代皮革化学品的研制与开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探讨以罗布麻叶、山楂、决明子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在辅助降脂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将罗布麻叶、山楂、决明子提取物进行工艺优化,制成罗布麻叶降脂胶囊,根据保健食品的评定办法,复制大鼠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观察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体重、肝重变化及在30 d和45 d其血清中血脂变化情况;同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手段,检测组织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包括了Caspase-9、Caspase-3、Cleave 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经工艺优化后,浓缩后制备稠膏重49 g,加入12.6 g的糊精,干燥粉碎后重43.8 g,水分为3.04%,制成罗布麻叶降脂胶囊;罗布麻叶降脂胶囊可改善高脂血症引起的大鼠体重、肝重系数、血脂指标及组织形态异常。同时,罗布麻叶降脂胶囊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家族蛋白表达水平,发挥改善混合型高脂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17.
HPLC-ICP-MS法测定富硒小麦中硒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检测富硒小麦中4种硒形态分析方法。使用微波辅助酶萃取富硒小麦中亚硒酸盐(SeIV)、硒酸盐(SeVI)、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胱氨酸(SeCys2),采用Hamilton PRP X-100色谱柱,以6 mmol/L柠檬酸为流动相,pH=5.0,在9 min内可完全分离4种硒形态。SeCys2、SeIV、SeMet、SeVI的检出限分别为0.23、0.15、0.30、0.16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以富硒小麦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SeCys2、SeIV、SeMet、SeVI的回收率在93.7%~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6.6%(n=6)。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富硒小麦中硒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别利用5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C212、TOP15、71B、DV10、CY3079发酵海棠果制备海棠果酒,并对其基本理化指标、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海棠果酒除残糖量偏高外,其他理化指标均达到发酵酒的要求。酵母菌71B、RC212发酵的海棠果酒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通过气质联用(GC-MS)法共检测到62种挥发性物质,不同酵母发酵的海棠果酒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5种海棠果酒中共有挥发性物质为34种,主要香气成分包括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其中,酵母菌71B发酵的海棠果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267.02 mg/L。  相似文献   

19.
老鹰茶是由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evl. var. lanuginosa)叶片制成的保健饮品,其黄酮类成分含量丰富,主要包括山奈酚、槲皮素、儿茶素、乔松素和松脂素5类,具有抗氧化、抗紫外、抗炎、保肝、降血糖和抗菌等活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来源。通过对老鹰茶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化合物结构及主要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提出将黄酮作为老鹰茶质量鉴定标准、加深老鹰茶黄酮抗菌活性研究的建议,以期对老鹰茶在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20.
采用γ射线(Co60)及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柠檬酸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γ射线(Co60)诱变剂量为1400Gy,亚硝基胍的浓度为1mg/mL,作用时间为4min,在此条件进行复合诱变。经多轮筛选最终获得到一株产酸为15.5g/dL且遗传稳定性高的菌株。并对黑曲霉发酵产柠檬酸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种子液的最适条件:氮源选取豆饼粉,糖浓度为10%;最适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5℃,初始pH值5~6,氮源选取豆饼粉且氮源用量为0.8%,在50L发酵罐中进行中试试验,试验结果为周期63h,产酸17.94g/100mL,转化率为99.7%,比出发菌株发酵周期缩短3h,产酸提高10%,转化率提高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