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澳洲坚果的出油率,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技术提取其油脂,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等工艺参数,并分析其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澳洲坚果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5 min、料液比1∶5 g/m L、萃取4次,该条件下澳洲坚果油得率可达80.7%。所制备的油脂品质好,可省去大部分精炼工序;脂肪酸组成以油酸(58.99%)和棕榈油酸(17.59%)为主,并含少量的棕榈酸(9.29%)和硬脂酸(4.15%)。上述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提取澳洲坚果油脂具有操作温度低、产品质量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亚临界萃取牡丹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籽为原料、亚临界丁烷为萃取溶剂、牡丹籽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萃取次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2,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萃取率为95.16%。牡丹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5.67%、22.48%、44.82%。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工艺条件,并运用GC-MS分析缬草精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0.47 MPa、萃取温度47℃、液料比11∶1、萃取时间25 min、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缬草精油得率达到(3.383±0.004)%;亚临界丁烷萃取的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5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相对含量为29.63%,关键药理成分缬草醛和缬草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28%和0.25%。综上,亚临界丁烷萃取缬草精油得率高,缬草精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缬草醛和缬草素,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连四超 《中国油脂》2022,47(4):9-14
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油莎豆油。以油莎豆粕残油率为考察指标,在亚临界萃取压力0.5 MPa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丁烷萃取油莎豆油的工艺条件,并对亚临界丁烷萃取的油莎豆油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莎豆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0.425 mm(40目)、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0 min、液固比8∶1,在此条件下萃取1次,油莎豆粕残油率为2.91%。所得油莎豆油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33 mg/g、0.074 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26%,甾醇和V_(E)总量分别为171.43 mg/100 g、201.81 mg/kg。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油莎豆油粕残油率低,产品质量达到LS/T 3259—2018《油莎豆油》质量指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油莎豆油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亚临界技术萃取椒样薄荷精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料比、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四因素对椒样薄荷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椒样薄荷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1(m L/g)、萃取压力0.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 min,椒样薄荷精油得率为3.108%。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1,1,1,2-四氟乙烷为萃取剂,利用亚临界萃取技术萃取神香草精油的工艺,探讨液料质量比、萃取压力、温度、时间等条件对神香草精油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液料质量比1.5∶1、萃取压力0.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0 min,神香草精油得率为2.913%。  相似文献   

7.
党参皂苷提取工艺优化及抑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党参提取物新活性,拓宽其应用范围,试验考察了亚临界水提取党参皂苷的工艺。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萃取压力、料液比、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党参皂苷得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条件为:亚临界萃取压力10.4 MPa、料液比1∶53 g/m L、萃取温度130℃、萃取时间110 min,亚临界水萃取得到的党参皂苷得率较高,其最高得率为30.68 mg/g。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方法可用于党参皂苷的提取及用于抑菌性研究,这为党参皂苷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双低菜籽脱皮低温压榨饼为原料,亚临界丁烷为萃取剂,考察了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和原料粒径对其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亚临界萃取工艺,获得的最佳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8,萃取次数3次,原料粒径60目。在最佳萃取工艺参数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到95.07%。  相似文献   

9.
以白果粉为原料、丁烷为亚临界萃取溶剂、白果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白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0℃、每次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次数3次、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白果出油率为96.16%。亚临界萃取的白果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其相对密度为0.922 5,折光指数为(20℃)1.473 7,酸值(KOH)为1.95 mg/g,碘值(I)为156.62 g/100 g,过氧化值为1.46 mmol/kg,皂化值(KOH)为181.19 mg/g。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白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是油酸(30.25%)、亚油酸(50.04%)、棕榈酸(8.28%)、5,12-十八碳二烯酸(2.34%)、9-十六碳烯酸(4.41%)和5,11,14-二十碳三烯酸(4.67%),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1.71%。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亚临界水萃取和超声辅助水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进行优化,并对2种方法的花色苷得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亚临界水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102℃、料液比1∶31(g/mL)、萃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得率为4.453 mg/g;超声辅助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温度55℃、料液比1∶34(g/mL)、超声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花色苷得率为5.248 mg/g。在亚临界水萃取条件下,花色苷DPPH·和ABTS+·的IC50分别为1.746 mg/mL和1.678 mg/mL。试验证明,亚临界水萃取法可获得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花色苷。  相似文献   

11.
以石油醚(60℃~90℃)为萃取剂,采用回流萃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以液料比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粒径作为考察因素,以籽油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水平为液料比值10 m L/g,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1.5 h,粒径5号;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油萃取的最优条件组合为液料比值5 m L/g,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1.5 h,粒径5号。此时的牡丹籽油得率最大,为32.93%±0.28%。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椪柑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压榨及亚临界丁烷萃取工艺,得到椪柑籽油最佳提取条件,并对所得椪柑籽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压榨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时间2 min、微波功率900 w和喷水比例2.10%,出油率达到27.12%;亚临界丁烷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4次、萃取温度45 ℃、萃取时间43 min,出油率达到10.0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椪柑籽油中橙皮苷含量(49.60 μg/g)和柚皮苷含量(30.07 μg/g)分别高于压榨椪柑籽油中橙皮苷含量(17.29 μg/g)和柚皮苷含量(28.30 μg/g)。当样品质量浓度为50 mg/mL,亚临界椪柑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8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48.66%,总抗氧化能力为0.123 mmol/L。压榨椪柑籽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4.34%,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5.11%,总抗氧化能力为0.102 mmol/L。因此,亚临界椪柑籽油比压榨椪柑籽油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主栽杏品种-红心杏仁为研究试材,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采用响应面法对亚临界丁烷萃取杏仁油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运用SAS8.0软件回归分析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溶比3个因素对杏仁油得率的影响,并对所得杏仁油的质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萃取时间为46min、萃取温度为42℃、料溶比为1∶6.6g/m L,此时,杏仁油的萃取率为88.58%;其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亚临界萃取大叶紫薇种籽油的最佳工艺及油脂品质进行分析。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2 min、料液比1∶4 (g/mL)、萃取4次,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97.2%±0.5%,亚临界萃取与超临界萃取的大叶紫薇种籽油理化特性差异不显著。表明采用亚临界萃取大叶紫薇种籽油是一种适宜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蛹虫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亚临界水萃取蛹虫草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临界水萃取蛹虫草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140℃、萃取时间20 min、水料比40∶1、萃取p H 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蛹虫草蛋白得率达33.25%;蛹虫草蛋白乳化性为103.63 m2/g,乳化稳定性为83.94%,起泡性为70.10%,泡沫稳定性为35.47%,持水性为5.95 g/g,持油性为4.12 g/g,溶解度为63.77%。传统热水浸提蛹虫草蛋白提取时间和得率分别为5 h和28.13%,与此相比亚临界水萃取蛹虫草蛋白具有明显优势,且对蛹虫草蛋白功能特性未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糖厂甘蔗滤泥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提取技术提取甘蔗蜡,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滤泥中蔗蜡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优化糖厂甘蔗滤泥中蔗蜡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甘蔗滤泥为200g,提取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甘蔗蜡的提取率为9.835%,此时提取得率为98.5%。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亚临界丁烷法萃取精制柚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并对柚籽油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1∶4.0(g/m L)、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2次为最佳萃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34.36%;柚籽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29.76 mg/kg,角鲨烯为30.50 mg/kg,β-谷甾醇为1 750.00 mg/kg;其相对密度为0.94,烟点为249.80℃,凝固点为3~4℃,酸值为0.27 mg/g,过氧化值为0.20 mmol/kg,皂化值为185.10 mg/g,碘价为124.20 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占比68.12%。  相似文献   

18.
试验考察了亚临界水提取山楂黄酮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提取压力、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对山楂黄酮得率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9.5 MPa、料液比1∶32 g/mL、提取温度157℃、提取时间90 min,亚临界水萃取得到的山楂黄酮得率最高,为71.13 mg/g。通过对其在卷烟中添加,可明显提高香气质、掩盖杂气、改善烟气细腻柔和程度以及增加烟气回甜等;该研究验证了亚临界水提取方法的高效、节能的优势,这为山楂黄酮的产业化及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工艺及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与油脂》2016,(12):48-51
采用超声辅助法,研究了核桃油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液料比、超声时间、功率、温度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36.41 W、超声时间47.89 min、液料比7.17∶1(m L/g),此条件下萃取率为62.87%,各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时间功率液料比。用GC/MS分析了核桃油的脂肪酸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核桃油中脂肪酸组成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亚油酸含量为42.26%,油酸含量为34.29%。  相似文献   

20.
以大豆胚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亚临界丁烷萃取大豆胚芽油的工艺条件,并与正己烷萃取工艺对大豆胚芽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40目,萃取温度50℃,每次萃取时间40 min,萃取5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豆胚芽出油率可达95.0%。与正己烷萃取工艺相比,亚临界丁烷萃取大豆胚芽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含量均较高,尤其是植物甾醇的含量提高了2倍,二者的含量分别可达3.80 mg/g和16.95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