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被膜中的微生物生活在一个由胞外聚合物(EPS)形成的环境中,它的形成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保护模式,允许细胞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分散到新的环境中。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加工设备无法严格清洗、消毒,导致产品受到污染。该文在收集、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介绍了生物被膜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概述了生物被膜的危害、控制及检测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生物被膜的认识,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湿法工艺生产奶粉为理论基础,设计并构建了生物被膜形成装置,研究复原乳中耐热菌生物被膜中的微生物在不同温度、奶液浓度和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播散规律,并对成熟生物被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奶液中耐热菌在不锈钢管道内壁形成生物被膜,并从成熟生物被膜播散至奶液,成为生产过程污染源;在55℃条件下,4.5 h是生物被膜播散关键点,4.5 h后播散速率快速增加;65℃条件下有利于形成芽孢,然而不能有效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高浓度奶液可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繁殖和生物被膜播散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生物被膜形成并无显著影响。分析认为生物被膜特殊的三维结构提供膜内微生物稳定生长、繁殖的环境,保护微生物抵抗流体剪切力等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物被膜(Biofilm)是细菌附着在惰性或活性实体表面并由其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物组分包裹的微生物群落。基于电子显微技术出现,发现生物被膜是微生物的基本生存方式。任何细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均能形成生物被膜,其广泛存在于各种潮湿表面。生物被膜状态微生物的抗性是浮游状态同一微生物的10~1 000倍。在食品加工系统中,一旦形成生物被膜,不仅增加设备清洗难度,使正常设定的就地清洗系统失效,成为其他致病菌及腐败微生物的藏身之地,还会腐蚀食品加工和贮运设备,带来严重危害;生物被膜会促使更多细菌协同共生,使设备内外表面成为传播食源性疾病的隐性生物危害源,导致难以解决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因此,对生物被膜的结构与特性、形成过程、生物被膜的危害及控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肉制品生产中细菌生物被膜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慧  韩剑众  曲道峰 《食品科学》2012,33(21):351-354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具有极强的抗药性、抗吞噬及抗趋化作用,对肉制品加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普通的清洗和消毒无法达到除菌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特点,重点阐述其对肉制品行业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被膜是固着在食品接触表面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组织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因生物被膜具有极强的黏附性和抗逆性,常规消杀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防控,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并严重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本文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在形成机制及防控方法方面的相关研究。以生物被膜黏附性提高、菌体状态改变和抗逆性增强的3个主要特点为核心,总结讨论了细菌的长链附属结构、群体感应系统及胞外聚合物在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将生物被膜的防控策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法3类,分别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作用原理及优缺点,旨在为食品领域生物被膜的高效防控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期更好地实现食品微生物的安全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6.
食品接触表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食品工业中,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在食品接触表面并形成生物被膜,不但会造成设备的腐蚀,更重要的是会污染食品,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生物被膜形成的第一步是微生物在食品接触表面的粘附.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食品接触表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玻璃和PE塑料相比,不锈钢表面粘附形成生物被膜的活菌数较多.不同的食品接触表面影响了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被膜是食品生产加工中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混合菌种生物被膜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在现有的理论和研究结果基础上,总结了食源性混合菌种生物被膜的形成规律,归纳介绍了混合被膜中微生物间以竞争和共生为主的种间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旨在为食品领域混合菌种生物被膜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加工设备无法严格清洗、消毒,产品受到污染。本章综述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被膜的形成特点及其控制方法,并对近几年生物被膜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的危害极大,可使微生物残存增加,加工设备无法严格清洗、消毒,产品受到污染。本章综述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被膜的形成特点及其控制方法,并对近几年生物被膜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常见的典型食源性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从食品微生物安全角度出发,采用生物被膜菌落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型进行分型研究,包括ica调控子分型(ica A、ica D、ica BC)与粘附特性分型(agr、atl E和aap)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检测菌株均能生成生物被膜,其中3株能生成强粘附性生物被膜,占5.2%;生成中等生物被膜能力菌株有23株,占39.7%;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生成弱粘附生物被膜,占55.2%。实验所用的58株菌株中有48株能扩增出ica A基因,56株扩增出ica D基因,57株扩增出ica BC基因,56株扩增出agr,分别有53株和57株染色体中存在aap和atl E基因。本实验的结论:ica操纵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所必须,aap基因可能作为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一个独立因素。而atl E,agr基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粘附过程中形成所必须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