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刺梨干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剂萃取提取刺梨干酒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出36个峰,鉴定出31种香气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7.58%.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苯乙醇、3-己烯醇、1,3-丁二醇、3-甲硫基丙醇、乙氧基丁酸酯、乳酸乙酯、γ-丁内脂、dl-二甲基苹果酸、乙酸、十八烯酸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茅台酱香型酒糟的香气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分离和鉴定,鉴定出32种成分,其中糠醛、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5-甲基-2-糠醛、苯乙醇、吡咯-2-甲醛、苯甲醛、苯乙醛、2-乙酰呋喃、糠醇、2,3,5,6-四甲基吡嗪、9-十五碳烯酸乙酯、2-羟基-3-苯基丙酸乙酯、硬脂酸乙酯、3-乙酰基吡咯、植烷等是构成茅台酱香型酒糟香气的主要成分,占香气成分的93.9%。  相似文献   

3.
赤霞珠无醇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中国酿造》2007,(8):65-67
采用溶液萃取法经分子蒸馏脱醇提取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分离出29~31个峰,鉴定出27~28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7.35%和97.25%,其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有机酸、脂肪羧酸和酮类等。通过与原酒的香气成分比较,对分子蒸馏技术生产的无醇葡萄酒进行了科学地评价。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及化学计量法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原产地东阿阿胶和其他地区阿胶香气成分的特征与差异,并对东阿阿胶的关键香气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经GC-MS共鉴定出65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醛类,吡嗪类,其次为酮类,含硫化合物等。经GC-O技术共分离出23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硫代乙酸甲酯、2,6-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等对阿胶风味贡献较大。化学计量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阿胶样品分离明显,5种阿胶间最大相关系数仅为0.5285。GC-MS/GC-O技术联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不仅能准确鉴定阿胶的关键香气组分,而且为鉴别和评价不同产地阿胶品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刺梨黑糯米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提取刺梨黑糯米酒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出49个峰,鉴定出41种香气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311%.结果表明,酯类化合物是构成该酒香气的主要成分,其次为醇类、有机酸类化合物.香气成分中苯甲醇含量达15.044%,说明该酒保存了刺梨原料的香气.  相似文献   

6.
张世奇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1,32(8):281-285
采用超声溶剂萃取、同时蒸馏萃取、固相微萃取3种方法对会东块菌香气进行提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溶剂萃取法的萃取物中共分离出80个峰,鉴定出65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3.59%;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的萃取物中共分离出了91个峰,鉴定出了67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0.45%;用固相微萃取法的萃取物中共分离出64个峰,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总组分的75.15%;综合比较,采用3种方法共分离鉴定出142种香气物质,其中主要香气物质23种,3种提取方法中同时蒸馏萃取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采用红心猕猴桃发酵蒸馏制得猕猴桃蒸馏酒和白兰地,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红心猕猴桃蒸馏酒和红心猕猴桃白兰地的风味物质。从果酒样品中分别鉴定出14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6种、酯类5种、醛酮类1种、其他类3种。乙酸乙酯、乙醇、异戊醇、糠醛、乳酸乙酯和丁二酸二乙酯等化合物为主要香气物质;白兰地经过橡木桶陈酿一年后,风味物质种类基本相同,但其含量有所差异,其中乙醇、乳酸乙酯、糠醛、丁二酸二乙酯和苯乙醇香气成分显著性下降,而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含量明显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
韩明 《酿酒科技》2007,(4):124-125
采用CH2CI2萃取番茄酒酒精蒸馏后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测定成分的99.99%,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苯乙醇(65.52%)、4-羟基丁酸乙酸乙酯(31.66%)和1,3-丙二醇二乙酯(2.81%).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沙田柚果皮精油的成分,分别采用冷磨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田柚果皮精油,使用分子蒸馏设备将所得原油分别分为轻、重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别对原油及各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得到柚皮冷磨油和水蒸气蒸馏油及其各自轻重组分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共检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醇类、酯类、醛类和酮类。冷磨油和水蒸气蒸馏油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共有成分为14种,经对比分析发现冷磨法比水蒸气蒸馏法更能保留原有的精油香气成分。分子蒸馏分离后,各级馏分中成分数量及相对含量差异显著,轻组分中烯烃类物质含量均超过99%,说明分子蒸馏可有效分离纯化沙田柚精油,可用于柚子精油的综合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鼻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DE-GC-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杜仲叶水提液的主要香气成分差异性。SDE-GC-MS分析结果表明,未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1种,以醛类相对含量最高(14.3591%);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后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45、38、51和43种,分别以酮类(18.8255%)、杂环类(25.7828%)、醇类(18.3376%)和醇类(14.1481%)相对含量最高。通过电子鼻分析,PCA和LoA主成分贡献率均大于95%,说明传感器识别效应和样品间的风味区分度较好。同时,ROAV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增加了杜仲叶提取液关键香气成分含量,降低原本杜仲叶的青叶味。经乳酸菌发酵后的杜仲叶提取液,不仅挥发性成分数量较多,且关键香气成分含量增加显著,更有利于杜仲叶提取液香气提升。研究结果为杜仲叶产品后期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固相微萃取法收集高粱蒸煮时产生的香气成分,GC-MS大体积进样方式分析,共检出高粱蒸煮时产生的香气成分108种。其中,烃类21种、醛类15种、酮类13种、醇类17种、酸类7种、酯类7种、苯类7种、酚类6种、杂环类15种。单个组分含量较高的有壬醛(8.436%),4-乙烯基愈创木酚(9.026%)和2,3-二氢苯并呋喃(5.506%)等。比较了东北高粱、川南本地高粱和杂交高粱,高粱和其他粮食蒸煮时产生的香气成分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凌育赵  刘经亮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530-153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柿子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析,分离出62个峰,鉴定出56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86.66%,包括醇类、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异戊醇(38.55%)、苯乙醇(14.50%)、甲酸异戊酯(7.44%)、2-甲基-1-丁醇(4.72%)、乙酸-3-甲基丁酯(2.25%)、异丁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宋河粮液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鉴定出31种香气成分,约占总含量的99.94%,其中酯类15种、醇类9种、酸类5种,醛类和酮类各1种。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秦美猕猴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离与分析,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6.44%,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烃类以及少量的其他化合物,以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3-甲基丁酯、3-甲基丁醇、苯乙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酯、已酸乙酯、辛酸、2-甲基丙醇、乙酸-2-甲基丙酯、癸酸、乙酸己酯、己酸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猕猴桃果酒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姜醋汁中的香气成分,经GC-MS分离与分析,共鉴定出59种香气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2.62%,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单萜及倍半萜类和杂环类化合物,以酸类(30.09%)、单萜及倍半萜类(22.92%)、酯类(20.05%)为主.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26.25%)、柠檬醛(8.12 %)、乙酸乙酯(5.01%)、3-羟基-2-丁酮(4.35%)、姜烯(3.55%)、乙酸异戊酯(3.48%)、乙酸正戊酯(3.12%)、苯乙醇(2.81%)、丁二酸二乙酯(2.30%)、乙酸-2-苯乙酯(2.14%)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姜醋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6.
张玲  张钟  海金萍  张旭 《酿酒科技》2011,(11):113-116
采用液液萃取提取发酵型菠萝蜜果酒的香气成分,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果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其峰面积占总量的99.52%。其中醇类6种,含量为85.99%;酯类7种,含量为4.05%;酸类7种,含量为3.44%;酮类3种,含量为1.48%,其他物质占4.56%。醇类中含量最高的是苯乙醇,达57.82%,其次是3-甲基-1-丁醇,含量为23.03%,它们是菠萝蜜果酒香气的主体成分。这些物质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使菠萝蜜果酒体现出特殊的果香和发酵香。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和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跟踪考察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各类风味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酒醅中大多数风味成分在发酵前期增长迅速,发酵中期含量较为平稳,发酵后期略有下降;入窖45 d左右是大多数风味物质生成最多的时间;部分风味物质在酒醅中的含量及量比关系与白酒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美洲种葡萄Conquister干红葡萄酒香气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民  侯敏  王华 《酿酒科技》2010,(4):99-104
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美洲种葡萄Conquister葡萄果汁和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应用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美洲种葡萄Conquister葡萄汁中共鉴定出68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乙酸乙酯、5-羟甲基-2-呋喃甲醛、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乙酸、(E)-2-己烯-1-醇、1-己醇、乙酸异丙酯、糠醛、2-丁烯酸乙酯、乙醇等;从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68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分别为乙醇、异戊醇、乙酸异戊酯、苯乙醇、辛酸乙酯、乙酸乙酯、葵酸乙酯、辛酸、7-[2-(乙酰基)-3à,5á-二甲氧基环戊基-1]-己酸乙酯、1-己醇。  相似文献   

19.
粮食白酒生产中,在锅底添加高浓度的酒精,以提高蒸馏过程中酒精浓度,能将存于酒尾和蒸酒后醅子中的酯,醛,酸等成分更加有效地提取到成品酒中,减少了酒尾的量,达到了增己降乳且已乳比更为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原酒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窖内各种理化指标、窖池温度以及风味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相应有机酸对乙酯生成的推动作用更大;粗淀粉的消耗水平可影响出酒率,但不能同时反映优质酒率;只有通过调节母糟酸度,才能控制酒醅中乳酸含量,才能有利于酒体协调;窖池温度是影响窖内主体酸及其相应酯类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浓香型白酒中杂醇油含量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