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豆蜂蜜果冻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豆和蜂蜜为主要原料,辅以白砂糖、柠檬酸、食用胶凝剂等研制出绿豆蜂蜜果冻。结果表明:当白砂糖10%、蜂蜜9%、卡拉胶1%、柠檬酸量0.4%时,生产出的果冻具有绿豆和蜂蜜的风味,感官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一氯乙酸作为醚化剂,乙醇为溶剂,制备羧甲基绿豆淀粉。以20 g绿豆淀粉为基准,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探讨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对产品取代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氢氧化钠/淀粉摩尔比)1.3、一氯乙酸用量(一氯乙酸/淀粉摩尔比)1.0、醚化温度52℃、醚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羧甲基绿豆淀粉取代度为1.05。  相似文献   

3.
以绿豆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蛋白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最佳参数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4.5 h、蛋白酶添加量700 U/g、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绿豆淀粉提取率为96.97%。  相似文献   

4.
张驰  朱玉昌  陈卫琴 《食品科学》2007,28(8):601-605
以绿豆和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白砂糖、食用胶凝剂和柠檬酸等研制出果冻。通过实验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配方为:绿豆汁4.8%、魔芋精粉0.4%、琼脂0.1%、白砂糖15%、柠檬酸0.1%,生产产品香味特别,风味爽口,营养全面且具有较好保健功能的绿豆魔芋果冻。  相似文献   

5.
以淮山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料液比、柠檬酸添加量、绿茶粉添加量及白砂糖添加量对淮山绿茶果冻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淮山绿茶果冻配方组合,并采用感官评价等方法对产品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进行质量与卫生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淮山绿茶果冻最佳加工工艺配方为:料液比1∶3(g/mL),柠檬酸添加量0.10%,绿茶粉添加量1.0%,白砂糖添加量15%,pH3.5左右。  相似文献   

6.
用天然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绿豆淀粉与红薯淀粉复配生产粉条,对其调粉团工艺、老化低温时长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断条率、透光率、剪切力、拉伸力、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以加权综合评分为依据,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当绿豆淀粉添加量40%、加芡量6%、含水量40%,冷藏4 h、冷冻8 h所得粉条,烹煮品质及感官品质最佳;相比传统的纯红薯粉条,复配粉条顺滑透亮、不易糊汤与断条、口感细腻不黏牙;无污染、更节能。  相似文献   

7.
以雪莲果为主要原料研究制备雪莲果保健果冻的生产工艺。通过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果冻的最佳配方为:琼脂粉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12%、雪莲果汁添加量30%、柠檬酸添加量0.15%,灭菌条件为85℃、15min。生产的产品具有雪莲果的保健功效和果冻的经济价值,以及雪莲果所特有的香气和天然的浅黄色色泽,酸甜适口,组织均匀,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8.
9.
以高抗性淀粉稻米和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营养果冻型软糖.通过实验,果冻糖以高抗性淀粉稻米3%,魔芋精粉0.8%,木糖醇20%,柠檬酸0.25%的配比最好,煮胶温度控制在65℃最适宜.  相似文献   

10.
绿豆是食品工业用来生产粉丝的一种优质原料,但现行的绿豆淀粉分离提取技术的效益不高。本项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对绿豆淀粉的分离新方法进行探讨。试验分别以绿豆粉和整粒绿豆为原料进行。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可获得粗蛋白质含量在0.2%(干基)以下的高纯度绿豆淀粉。理化分析表明,绿豆淀粉具有很高的粘度,这种特性将能满足在某些特殊应用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可食性绿豆淀粉膜制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姬娜  熊柳  卜祥辉  孙庆杰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1):103-106,110
以绿豆淀粉为主要材料,甘油作为增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增强剂,以可食性膜厚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阻水性为指标,研究了甘油添加量、CMC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对可食性淀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绿豆淀粉为成膜主体,配以0.4 g/g淀粉的甘油和0.06 g/g淀粉的CMC,在80℃烘干4 h,得到淀粉膜的抗拉强度为9.51 MPa,延伸率为114.55%,水滴渗透时间(Ts)为240.98 min/mm。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绿豆淀粉粉团在不同温度(20、30、40和50℃)、不同含水量(44%、47%、50%和53%)、不同淀粉糊含量(0%、12%、24%、36%和50%)、不同剪切速率(0.1、1、10、100和500s-1)和分别恒定剪切速率10s-1和100s-1从20℃到60℃连续升温扫描的条件下的流变特性,得出含水量47%,含淀粉糊量24%的粉团在温度为40℃,剪切速率在10~100s-1范围内最适合在绿豆粉丝生产中淀粉粉团的搅拌、输送和漏粉垂丝;同时用幂律方程、Cross方程和Herschel-Bulkley方程来描述粉团的流变特性,发现Cross方程比幂律方程拟合精度更高,而Herschel-Bulkley方程则适于描述纯淀粉浆团的流变状态和作为淀粉粉团在某些条件下流变状态描述的补充;并对其流变机理用颗粒在流场中的取向理论、胀容现象和触变流动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高筋粉、生熟绿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加入部分熟绿豆粉替代传统预糊化的新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绿豆挂面的最佳工艺参数。最佳配比为绿豆生熟粉配比为2:3、加水量35%、谷朊粉添加量5%、沙蒿胶含量0.3%。  相似文献   

14.
压热法制备绿豆抗性淀粉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压热法制备绿豆抗性淀粉(MRS)的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实验比较了不同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MRS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MRS制备参数,建立了各因子与MRS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即淀粉乳浓度为27.31%,贮藏温度为4.77℃,压热时间40 min时,MRS的产率为12.63%,与预测的理论值12.41%极为接近,与抗性淀粉含量为4.04%的绿豆原淀粉相比,MRS含量增加8.59%。  相似文献   

15.
对绿豆淀粉工艺废水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淀粉工艺废水蛋白在40℃、p H 9时溶解性最好;持水性在40℃条件下最好,达到362.63%;持油性随温度变化在150%~170%之间变化不明显;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蛋白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电泳测定结果表明: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62.5、46.1、27.0、20.9、16.2 k D;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蛋白总氨基酸含量为616.802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33.960 mg/g,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为39.68%,β-折叠含量为20.13%,β-转角含量为16.56%,无规则卷曲含量为23.71%;特征分解温度区间为220~360℃。  相似文献   

16.
绿豆淀粉糊粘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用Viscograph-E型Brabender粘度计测定了绿豆淀粉糊在不同浓度、pH、糖、盐、明矾、硼砂条件下Brabender粘度曲线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其粘度性质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了解绿豆淀粉的特性及开发其应用,提供淀粉科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Starch of mung beans is the raw material for high grade glass noodles, but until now industrial starch separation is often less efficient. For testing new fields of commercial use it is of benefit to experiment with very pure starches. Regarding this, possibilities of starch isolation on a semi-technical scale are described, which resulted in most pure starches. Crude protein content could be lowered down to 0.3% and crude fibre content down to 0.5% dry matter base.  相似文献   

19.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L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黏度分析仪(RVA)等手段研究碾轧处理对淀粉结构和性质影响,探究其相互关系并揭示碾轧对绿豆淀粉机械力化学效应。结果表明,碾轧处理3~6 h时,淀粉无定型区和部分结晶区发生破坏,水溶指数、膨胀度、透光率增大,热焓减小。碾轧处理9 h时,淀粉内部发生重结晶,颗粒表面形成球状凸起,脐点区域直链淀粉聚集导致膨胀度、透光率、峰值黏度下降,水溶指数、热焓值、糊化温度增大。碾轧处理12~24 h时,淀粉的结晶区域发生显著破坏,颗粒严重变形,从而使淀粉水溶指数、透光率增大,膨胀度、热焓值减小。根据机械力化学相关理论推断淀粉颗粒内部依次经过了受力阶段、聚集阶段、团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