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脑损伤与脑水肿的药物治疗刘卫平,易声禹颅脑损伤及脑水肿的治疗,是神经外科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药物的研究有所发展。药物治疗必须以脑损伤继发脑水肿的机理为依据,导致发生外伤性脑水肿的机理有下列学说:自由基学说、钙通道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能量...  相似文献   

2.
临床工作中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水肿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脑损伤后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大量表达所引发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水肿的主要原因,并且与脑组织的继发损伤程度关系密切[1].近来大量文献报告发现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颅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深入探讨NF-κB在脑损伤后是如何活化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已越来越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可引起多种继发症状。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其中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性因素,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脑组织中水分的非正常集聚,伴有脑容积的增加,导致颅内高压,直接威胁病人生命。到目前为止,脑出血后脑水肿发生的机理仍不很清楚,其发生机理的研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脑水肿是脑出血后脑组织的继发改变之一,也是导致脑组织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过程,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各种机制的研究也较多.  相似文献   

5.
黄鹏  黄寨 《广西医学》2006,28(6):882-883
颅脑损伤后由多种因素造成脑缺血、缺氧,继发严重的脑水肿,这是患者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我科采用亚低温疗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亚低温对减轻脑水肿有良好效果,可使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高峰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正>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水肿或继发颅内血肿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继发脑疝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进行监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观察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给予甘露醇、控制滴速等相关处理后,球结膜水肿得到明显消退。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水肿患者精心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观察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给予甘露醇、控制滴速等相关处理后,球结膜水肿得到明显消退。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水肿患者精心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颈髓损伤(CSCI)后病人常常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如治疗不当,可造成病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加重脊髓损伤或使已经恢复的神经功能再次丧失,严重低钠血症可引起脑水肿和脑缺血,所以愈来愈受到临床上的重视。我科2005年收治颈髓损伤伴有低钠血症者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基建、交通等所造成的颅恼损伤较前有所增加,一般来说,颅脑损伤致死的病例70%死于来院之前,另30%死于来院抢救的过程中。可见能否及时的评价外伤类别,实施有力的抢救措施是增加存活率、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颅脑损伤又被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干损伤、丘脑下部损伤、脑白质剪切伤、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积液、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及颅骨损伤、血管损伤、颅神经损伤及颅内积气等;继发脑损伤包括:外伤后的脑水肿、脑梗塞,继发性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国内外基础研究发现阻碍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是血肿灶周脑神经的继发脑水肿,脑出血后灶周脑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血肿持续释放的凝血酶以及血红蛋白降解产物。我们尝试经小骨窗在深部冷光源暴露下一次完全清除血肿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阻止血肿周围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发生。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评价方法,对完全血肿清除术(Gross—total Hematomal Removal,GTHR)与部分血肿清除术(Sub—total Hematomal Removal,STHR)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比较,旨在评价GTHR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王正梅  孙春霞 《当代医学》2009,15(32):133-133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多种原因造成缺血缺氧继发严重的脑水肿,外伤性脑水肿反应多在伤后2~7d,此期间易发生颅内高压,甚至脑疝,这是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如何避免或减轻脑损伤及对脑功能的影响,提高存活率至关重要。亚低温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证明30~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我科采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4例颅脑损伤早期病情观察及护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吴小慧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常继发脑水肿和脑受压,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因此,住院早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极为重要。我院1992年1月至12月共收治204例颅脑损伤的病人,现将早期病情观察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死亡6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常见因素:原发伤情严重,占69.0%;其次,脑干继发伤及肺部并发症,分别占13.0%和8.7%。结论:控制创伤后的脑水肿、高颅压,防治肺部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后由多种因素造成脑缺血、缺氧 ,继发严重的脑水肿 ,这是患者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2 0 0 0年 10月—2 0 0 3年 3月 ,我科采用亚低温疗法对 4 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治疗 ,结果显示亚低温对减轻脑水肿有良好效果 ,可使患者安全度过脑水肿高峰期 ,提高抢救成功率 ,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 4 2例 ,男 31例 ,女 11例 ,年龄 16~ 76岁。均于伤后 2 4h内入院 ,格拉斯哥昏迷分度 (GCS)评分 3~ 8分 ,保守治疗 2 3例 ,手术 19例。其中脑挫裂伤 19例 ;颅内血肿 16例 ,包括硬膜外血肿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对中药利水方的基础研究应用到临床中,观察中药利水方治疗颅脑损伤继发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脑损伤后继发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药物促醒、营养神经、止血、抗癫痫、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利水方治疗,每日早晚两次,一次一袋(250mL),七天为一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电解质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情况、GCS评分均发生显著改善,治疗14天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血清K+、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中药利水方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患者临床症状,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脱水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脑组织中ET、NO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致伤后腹腔注射硫酸镁,伤后6小时测定血脑组织中的ET、NO含量,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血№减少,ET增多;脑组织中NO、ET均增加。应用硫酸镁治疗可使上述改变程度减轻,脑水肿减轻。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组织ET、NO含量增加,参与了继发脑损伤的病理过程。早期应用硫酸镁治疗,通过对ET、NO水平的影响,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发挥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玉珍 《广西医学》2002,24(12):2010-2012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护理工作繁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 ( 1) ,其伤后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不仅在颅内 ,也广泛存在于颅外 ,对全身各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故颅脑损伤的监护工作即要侧重局部又要兼顾整体。近年诊疗监测技术迅速发展 ,使病死率明显下降 ,现将重型颅脑损伤监护现状综述如下。1 颅内伤情监护龚孝淑等认为 ( 2 ) 监护重点是防治继发病理变化 ,脑水肿是脑损伤后最突出的继发变化 ,伤后 48~ 72小时达到高峰 ,并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出现种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江爱国( 3 ) 、樊玉秀 ( 4 ) 提出颅内伤情…  相似文献   

19.
重度颅脑损伤继发脑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神经细胞钙超载所造成的,而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临床应用报道很少,因此我们通过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救治重度颅脑损伤的初步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病例选择 本文报告70例重度颅脑损伤(GCS5~8分)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13例,年龄12岁~57岁,平均年龄为30岁,受伤原因有车祸33例,殴击伤21例,砸伤14例,坠落致伤2例,全部作头颅CT扫描,其中硬膜外血肿伴脑挫裂伤23例,脑挫裂伤18例,广泛性脑水肿3例。均在伤后24小时内收住院,全部无合并伤,未服用过…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属于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由于脑的扭曲变形,脑内产生剪切或牵拉作用,造成脑白质广泛轴索损伤,病变可分布于大脑半球、胼胝体、小脑或脑干,显微镜下所见为轴突断裂的结构改变,可与脑挫裂伤并存或继发脑水肿使病情加重,主要表现为受伤当时患者立即出现昏迷,时间较长。昏迷原因主要是广泛的轴索损伤,使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若累及脑干,患者可有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或同向凝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