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结构聚合物核壳粒子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核壳粒子与环氧树脂混合,能减小内应力,获得显著的增韧效果,且不改变热变形温度。文中采用微皂核壳乳液的聚合方法合成了不同的核壳粒子,并对这些核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用力学强度、动态力学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核壳粒子的结构和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增韧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改善核、壳之间或者核壳粒子壳层同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和界面粘合力,核层能更好地将能量充分耗散,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得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PMMA基核-壳型有机刚性粒子增韧改性R-PVC/CPE韧性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经过特殊表征的PMMA基核-壳型有机刚性粒子对R-PVC/CPE体系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流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当粒径的核-壳型粒子与R-PVC/CPE基体共混,常温(23℃)使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断裂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加工流变性也有改善,而在低温(-10℃)时几乎无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3.
PBA/PMMA型核壳结构增韧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及其扩径聚合的方法,得到了粒径从0.078um至1.38um的窄分布的BA(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的PBA橡胶核,然后,进行PMMA的壳层种子接枝乳液聚合,得到PBA/PMMA核壳结构胶乳,乳液经破乳过滤干燥后得到核壳结构增韧剂,发现随着橡胶相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BA胶粒表现双键含量增加;核壳复合粒子表观羧基的含量可以用电位滴定法获得。实验表明,进行壳层混合单体(MMA、MAA)接枝时羧基主要分布在胶粒的浅层;核壳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较大影响。利用LS激光粒径仪测得胶粒的大小及其分布;同时,TEM照片显示了核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相似文献   

4.
用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新方法,即用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刚性粒子和核壳型结构聚合物来增韧环氧树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BA/PMMA)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并对其表观形貌及结构进行了SEM和FTIR分析。将所制备的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当用量仅为环氧树脂用量2%时,冲击强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以PMMA为壳,聚丙烯酸丁酯为核心的“壳-核”型聚合物作为冲击性剂,并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为增容剂,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了尼龙6/“壳-核”型聚合物共混合金。对合金力学性能与亚微形态的研究表明,在合金中添加DGEBA可以显著改善尼龙6与“壳-核”型聚合物的界面粘接性和相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同时合金的断理解伸长率与显著提高。Brabender动态扭矩显示,DGE  相似文献   

6.
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对环氧树脂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量对种子乳液粒径的影响,MMA单体滴加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测试了核壳粒子的粒径和形态。红外光谱(FT-IR)图谱证明了产物具有核壳结构。用合成的核壳粒子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冲击实验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较增韧前有了显著的提高,核壳粒子含量为3%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峰值80.2 kJ/m2。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PBA/PS/PS/PMMA)树脂,在ACR分子设计指导下,研究了单体经例、投料方式和乳液粒子大小及分布对A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单体比例,滴加法加入单体、狭窄的粒子尺寸分布,可获得具有较高冲击强度和透明性,又能改善PVC加工流动性能的ACR树脂。  相似文献   

8.
将聚碳酸酯(PC)和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聚合物(PBA-cs-PMMA),采用密炼机以不同条件机械混合。经力学性能测试、形态结构观察和转变行为表征表明,PC与PMMA具有一定的相容性,PBA-cs-PMMA能很好地分散在PC中,当其含量超过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值为PC的10余倍,是PC的良好增韧剂。增韧机理属银纹和剪切屈服共存。  相似文献   

9.
含核—壳聚合物共混体系PC/PBA—cs—PMM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聚碳酸酯(PC)和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聚合物(PBA-cs-PMMA),采用密炼机以不同条件机械混合。经力学性能测试、形态结构观察和转变行为表征表明,PC与PMMA具有一定的相容性,PBA-cs-PMMA能很好地分散在PC中,当其含量超过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值为PC的10余倍,是PC的良好增韧剂。增韧机理属银纹和剪切屈服共存。  相似文献   

10.
PBA/PS复合胶乳的合成与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歇法以及间歇法-半间歇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PAB/PS复合胶乳。TEM的研究结果,间歇法合成的复合胶乳粒子尺寸比较均匀,无明显的核-壳结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降低,复合粒子的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11.
原位聚合PAM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对苯二甲醛(TPA)和对苯二胺(PDA)为原料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原位聚合聚甲亚胺(PAM),得到了PAM分散良好的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原位聚合的结果进行了表征,并用GPC测定了原位聚合生成的PAM的分子量,以三乙烯四胺(TETA)固化原位聚合PAM改性的环氧树脂,原位聚合过程中未加稀释剂的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原位聚合过程中加有稀释剂(E600)的PAM/EP/E600  相似文献   

12.
共聚物对PVC/PE共混物相容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室合成了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BD-b-PMMA),氢化聚丁二烯段得到含聚乙烯结构的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HPBD-b-PMMA)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PVC/PE)共混物的增容剂。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增加了PVC/PE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中加入共聚物后,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都有提高。动态粘弹谱和扫描电镜也证实了共聚物的增容作用。共聚物使共混体  相似文献   

13.
脆性塑料改性PVC体系中相界面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PVC体系分别与PVC/PS、PVC/PMMA体系相对比,观察到两类不同体系的拉伸及冲击性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认为在用脆性塑料改性PVC时,分散相对基体间的界面起很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分散相粒子对PVC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散相壳层与基体间界面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PBA—PMMA核一壳增韧剂改性聚碳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交联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结构增韧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增韧剂胶乳粒子的形态和粒径。考察了增韧剂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动态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增韧剂与PC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增韧剂对PC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其用量为4%(体积分数)时,使PC的缺口冲击强度较增韧  相似文献   

15.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研究了环氧树奚(EP)/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PHMCD)增韧体系(EP/PHMCD)的粒径分布与冲击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步加料法得到的固化物中的PHMCD的粒径呈单峰分布;予反应法得到的固化物中PHMCD的粒径呈双峰分布,而且固化物的冲击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交联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结构增韧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增韧剂胶乳粒子的形态和粒径,考察了增韧剂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动态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增韧剂与PC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增韧剂对PC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其用量为4%(体积分数)时,使PC的缺口冲击强度较增韧前提高了16倍。  相似文献   

17.
橡胶增韧AS树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BR、EVA、MBS和CPE单独或联合增韧AS树脂,研究表明,MBS/NBR和MBS/CPE对AS树脂有协同增韧效应,EVA可作为AS/NBR体系的相容剂,NBR中AN含量将影响增韧效果,并用TEM和SEM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柔性链段固化剂、核壳聚合物、热致液晶聚合物、互穿网络聚合物和纳米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环氧树脂增韧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用IR、DSC及TEM等手段,表征了聚醚型聚氨酯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PUDGEBA)/聚苯乙烯(PSt)室温同步固化IPN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固化产物,在3427cm^-1处有强而宽的吸收,说明形成强的分子间氢键和较弱的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20.
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相行为与粘接剪切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EP IPNs,由DCS、TMA和DDV研究表明,IPNs在高温区存在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IPNs的相行为与其粘接剪切强度相关,并确认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增强了IPNs的互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