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参与胺类物质代谢的酶,其底物主要包括5-羟色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胺.单胺氧化酶通过对其底物的代谢发挥生理作用,主要参与神经活动调节.然而在对胚胎植入和子宫内膜容受形成的研究中发现,在人子宫内膜容受窗期其亚型之一单胺氧化酶A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单胺氧化酶与胚胎植入有密切关系.随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单胺氧化酶参与胚胎着床的调控,但其具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关单胺氧化酶与胚胎植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祝红霞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7,26(2):76-79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通过阻断孕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影响胚胎植入。米非司酮能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和一些生化因子及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以及影响胚泡生长发育、黏附及侵入,阻止胚泡与子宫内膜植入窗期对话的建立,从而抑制胚胎植入。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通过阻断孕激素的生理效应而影响胚胎植入.米非司酮能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和一些生化因子及基因表达,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以及影响胚泡生长发育、黏附及侵入,阻止胚泡与子宫内膜植入窗期对话的建立,从而抑制胚胎植入. 相似文献
4.
管凤丽;张玉倩;陈静;杜惠兰;王李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2,42(02):199-203
目前胚胎种植成功率为30%~40%,并有研究证实有50%~75%的妊娠失败源于胚胎植入的异常。胚胎植入是正常妊娠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化失败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胚胎植入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及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研究证实缝隙连接蛋白参与胚胎植入及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调控。本文就连接蛋白在胚胎植入前子宫内膜容受性、内膜蜕膜化、血管重塑及植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不孕症、反复植入失败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胚胎种植成功率为30%~40%,并有研究证实有50%~75%的妊娠失败源于胚胎植入的异常。胚胎植入是正常妊娠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化失败是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的主要原因。胚胎植入涉及一系列信号分子及细胞因子参与,许多研究证实缝隙连接蛋白参与胚胎植入及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调控。本文就连接蛋白... 相似文献
6.
贾滢瑛;赵晓丽;徐佳淇;江楠;温子木;李凯茜;夏天;王李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5,45(05):462-467
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是高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伴随年龄增长,衰老的子宫内膜出现激素应答减弱、炎性衰老、免疫细胞失衡等表现,阻碍子宫内膜上皮间质转化及蜕膜化进程,从而对胚胎植入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生育潜能。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暴露、炎症等疾病状态、反复宫腔操作等可以导致子宫内膜与其实际年龄不同步的病理性衰老,可能与年轻女性多种生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以此立意,旨在从胚胎植入角度探讨子宫内膜病理性衰老与生殖障碍性疾病之间的联系,以期为生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嘉宁;周莹;夏飞;宋培培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37(3):240-244
胚胎在具有容受性的内膜中充分植入是成功妊娠的前提,胚胎植入是一个受到精确调控的生理过程,可概括为胚胎的定位、黏附和侵入3个阶段。血管新生贯穿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和胚胎植入过程,并为胚胎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管生成素(Ang)、整合素(integrin)等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在胚胎植入前内膜准备和胚胎植入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子宫内膜血流灌注超声评价2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干预血管新生过程,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提高胚胎种植成功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徐以民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25(2):80-83
胚胎着床是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胚胎着床成功与否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因素较多,如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整和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Ley寡糖、转化生长因子、同源盒基因及相关蛋白产物等,但各相关因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调节网络。综述目前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整和素、MMPs、Ley寡糖、转化生长因子、同源盒基因等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胚胎着床是子宫内膜接受胚胎植入的过程。胚胎植入需要经过定位、黏附、侵入3个过程以实现继续妊娠。成功的植入需要同步发育的正常胚胎、容受性的内膜及胚胎和母体不断进行相互对话来实现。目前研究发现很多调节胚胎着床的重要分子和基因,但仍有很多物质及其功能是不完全了解的,并不断有新的在胚胎种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和基因或者已知分子和基因的新功能被发现。胚胎着床机制的研究对于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胚胎植入是胚胎滋养层与子宫内膜相互融合的过程.成功植入需要:①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②正常和功能完善的且处于胚泡发育期的胚胎;③母体与胚胎组织发育同步且功能协调.胚胎植入子宫内膜需要经过定位、黏附、穿透三个过程.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在胚胎植入中有许多重要的基因和蛋白分子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参与该过程,如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4(CSPG4)、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小RNA(miRNA)等.明确这些关键基因和蛋白分子在胚胎植入时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未来临床不孕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1.
李雅琼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10,29(2):75-77,101
水通道蛋白作为水分子及其他小分子物质选择性通透的孔道,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系统广泛分布。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参与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很多重要环节,如卵泡发育、囊胚形成、胚胎着床、羊水量的调节等。在囊胚形成及胚胎着床过程中,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发生一系列变化,表明水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珏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9,28(2):106-109
介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基本特性和在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在胚胎种植中的生物学作用。趋化因子及受体经高度精准地调节和表达,不仅导致相应白细胞的定向招募和活化,而且还通过蜕膜和母体血管精确地调节滋养层的增殖和侵袭。趋化因子的产生、加工或活性的紊乱都有可能导致胚胎种植失败和胎盘形成障碍,引起妊娠早期流产和胎盘发育异常。因此,改变趋化因子功能的研究可能提供新的临床干预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江平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9,28(4):221-223
骨桥蛋白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过其分子内部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与整合素受体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迁移和黏附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骨桥蛋白是蜕膜化的标志,子宫内膜可表达骨桥蛋白,且在内膜的种植窗期高表达,推测与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及胚胎着床有关。研究还发现,骨桥蛋白存在于输卵管液中,在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兰兰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9,28(1):24-26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种植的重要因素,评价指标有很多,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各种超声参数、激素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和基因标记。超声可以简便有效地预测内膜容受性,但是争议比较大;激素及分子生物学指标从分子生物学方面阐明影响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基因标记则使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更广阔的领域,综述以上各种指标预测内膜容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陈颖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9,(3):145-147
胚胎植入是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妊娠的关键。胚胎植入是一个胚胎-母体相互识别、相互融合的复杂过程,受许多因素调控,其中母胎界面免疫调节平衡尤为重要。对母体来说胚胎是一种半同种移植物,但在整个植入过程中,胚胎并不被母体排斥,其中包含极其复杂的免疫调节过程。在母胎界面的免疫网络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母体对胚胎的排斥,导致胚胎植入失败。综述胚胎植入期母胎界面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补肾安胎方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LI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肾安胎方对胚泡着床障碍小鼠子宫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及其受体(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LI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鼠随机分为未孕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40只,在妊娠4、5、6天(Pd4、5、6)均取妊娠子宫-80℃保存。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法分别观察LI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显示正常组和中药组Pd4LIF蛋白为表达高峰,高于模型组(P<0.01),此后下降;模型组LIF蛋白表达高峰延迟至Pd5,高于正常组和中药组(P<0.01),此后下降。免疫荧光双标显示正常组和中药组LIF及其受体Pd4荧光较强,LIF及其受体表达基本同步;Pd4模型组LIF及LIFR均有较少表达,但LIFR表达更弱,其范围及强度不如LIF广泛,二者表达强度不完全同步;Pd5为模型组LIF及LIFR表达高峰,此后表达强度降低。结论: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促进LIF及其受体的同步表达来促进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妊娠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胚胎种植环境是IVF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随母亲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BMI)的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影响胚胎种植环境,使临床妊娠率和胎儿成活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增加。从年龄、BMI、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细胞因子方面就IVF-ET胚胎种植环境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唐智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3):237-239
胚胎植入需要囊胚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在植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酶类等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目前公认的一种调节免疫反应的多功能细胞因子.研究发现,MIF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