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楼娜飞 《现代保健》2011,(3):138-13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透析时间1~4年,每周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50 ml,归类总结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临床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对比统计得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血流量不足、假性动脉瘤、感染、血栓、瘘管疼痛及非受用部位内瘘狭窄,其中出血及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龚丽萍 《现代保健》2012,(26):49-50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4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中除3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堵塞和2例内瘘狭窄外,其余38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血流量达300~40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结论:只有加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的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技巧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83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加强造瘘术前、后、透析间期的使用及护理,使患者内瘘得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正确使用及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避免或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查丽  姬广翠 《现代保健》2010,(32):118-1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以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质量。方法对36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9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护理,使内瘘得到良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约有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1].其中动静脉内瘘作为患者的"生命线",由于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及护理不当等多方面原因,易出现血栓、感染、出血和血管瘤等并发症[2],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影响透析效果,使病情恶化.因此,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对保护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对2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顾滨 《现代保健》2010,(4):124-124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方法,动静脉内瘘又是血液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由于反复穿刺或者护理不当,会造成内瘘感染、狭窄、血栓形成、阻塞等,以至透析时血流量不足,达不到理想的透析效果,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为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充分透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臂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4月选取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于前臂远端尺侧制作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内瘘成熟后开始血液透析,对尺侧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成熟时间、通畅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前臂远端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均成熟,成熟时间4~6周;内瘘成熟后1年通畅率为91.7%(11/12),2年通畅率为83.3%(10/12);初始透析血流量和1、2年透析血流量均为250~340 ml/min;2例出现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败,其他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臂远端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血流量符合要求,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是可以选择的良好血管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赖燕灵 《医疗装备》2022,(20):175-177
目的 分析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3—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6—8月该院收治的4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均行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远红外线治疗仪,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透析时的血流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可有效提高透析时的血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12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慢性并发症的原因,找出相应护理对策,从而预防或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市工人医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慢性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相对应护理对策并观察2018年月4-11月改进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结果 2018年4-11月共有5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慢性并发症7例次,与前8个月相比,并发症发生次数明显下降,护理措施有效。结论通过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做出相对应护理对策,可以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诊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扩张次数、球囊压力,分析临床疗效、预后效果以及超声检查参数对比。结果:治疗1周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血流量均明显增加,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结果均判定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2.44%,随访12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9.76%。治疗后,超声检查参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各项参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超声扫查确认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位置后,通过物理扩张方式改善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且安全性高,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需采取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27-1528
目的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中心静脉置管为血管通路,研究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CRP、 Hb、 ALB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Kt/V、 URR、血管通路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Hb、 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透析充分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正常透析的生命线[1],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通过合理的使用动静脉内瘘,建立起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保证了足够的透析血流量,达到了充分透析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田红岩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15-45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内容。方法对本组35例患者行术前、术后、穿刺、透析等临床护理。结果 85.71%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良好。结论加强对内漏的护理能有效提升血透治疗效果,且能延长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14.
魏萍  姜雪  曲悦  崔国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10):1019-1019
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为〉150ml/min^[1],才能保证透析效果。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必需条件,是维挣I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将动脉与浅部静脉通过手术吻合,称之为动静脉内瘘手术。动静脉内瘘既能保证血流量充分,而且易于穿刺,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我们经过1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映玲 《现代医院》2007,7(7):83-8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采取护理措施后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中17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200ml/min,重新造瘘16例,改为持久性颈内静脉置管5例。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等。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速度;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长期慢性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情况,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3例进行研究,讨论慢性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过程及体会。结果:43例患者中38例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其余5例患者出现了动静脉内瘘血栓或切口感染。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良好的术后护理,以及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护理宣教都会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喜疗妥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24h后行温水湿热敷30min,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温水湿热敷的基础上于透析治疗结束24h后用喜疗妥软膏涂抹动静脉内痿及周围皮肤组织并按摩,每日2次.观察2组内痿有无血管硬化、狭窄、压痛及血流量减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动静脉内痿的血管硬化、狭窄、压痛及血流量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喜疗妥软膏能降低动静脉内痿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总结使用和保护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经验。结论:做好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和透析前后的护理,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才华  高峰  周婷 《工企医刊》2003,16(6):101-101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做为血透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在临床已广泛建立,我科自1998年以来加强了对静脉内瘘的护理工作,不但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而且保证了透析的充分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顾鸣燕 《医疗装备》2022,(20):136-138
目的 探讨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沭阳铭和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风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1年结束时,两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干预前,GQOLI-74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内瘘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护理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预防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