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逍遥散对血管性痴呆(VaD)小鼠抑郁行为表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小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术后2周开始给予慢性束缚应激,每天6 h,构建VaD伴抑郁小鼠模型;逍遥散低、中、高组予逍遥散水煎剂(5,10,20 g·kg-1)灌胃,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 mg·kg-1)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计4周,给药期间给予束缚应激维持;糖水偏好试验、悬尾试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表型,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腹侧海马(vHIP)髓鞘碱性蛋白(MBP)荧光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小鼠vHIP髓鞘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BP,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髓鞘相关醣蛋白(MAG),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2(TREM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百分比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逍遥散干预后小鼠不动时间缩短(P<0.05),糖水偏好百分比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vHIP中髓鞘相关蛋白(MBP,MOG,MAG)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小鼠vHIP中MBP,MOG,MAG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iNOS蛋白表达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MBP,MOG,MAG,TREM2,Arg1,IL-4,IL-10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P<0.01),iNOS,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BP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MBP平均荧光强度不同程度增加(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髓鞘结构松解,致密层分离,排列紊乱,给予逍遥散干预改善小鼠髓鞘结构完整性及板层结构松散度。结论 逍遥散改善VaD小鼠的抑郁表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REM2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增加其抗炎及吞噬能力,促进受损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味百合、合欢皮(百欢逍遥汤)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青幼期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法(CUMS)创建青幼期(3~8周龄)抑郁大鼠模型,将60只青幼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欢逍遥汤低、中、高剂量组(5.36、10.71、21.42 g·kg-1),蔗糖偏好实验(SPT)检测大鼠糖水偏好值;强迫游泳实验(FST)检测大鼠不动时间;旷场实验(OFT)检测总路程、中心区域路程、水平穿越方格数及前肢离地垂直活动次数;Morris水迷宫实验(MWM)检测逃避潜伏期和穿梭平台次数;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iNOS、CD206和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iNOS和CD206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炎症因子IL-4、IL-6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偏好值明显降低(P<0.05),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运动和探索行为明显减少(P<0.05),学习、空间记忆水平明显降低(P<0.05),iNO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mRNA水平也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百欢逍遥汤干预后青幼期抑郁大鼠的蔗糖偏好值明显升高(P<0.05),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运动和探索行为明显增加(P<0.05),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显著提升(P<0.01),百欢逍遥汤高剂量组海马区iNOS阳性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下降(P<0.01);百欢逍遥汤高剂量组CD206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IL-4、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百欢逍遥汤高剂量组蔗糖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不动时间显著减短(P<0.01),中心区域路程显著增多(P<0.01),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显著增强(P<0.01),海马区iNOS阳性表达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较低(P<0.05,P<0.01);CD206阳性表达显著更高(P<0.01),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百欢逍遥汤对青幼期大鼠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与抑制海马区小胶质M1型极化,促进M2型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5-羟色胺(5-HT)/5-HT1A受体(5-HT1AR)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四逆散基于BDNF/TrKB,5-HT/5-HT1AR及HPA轴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连续21 d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法(CUMS)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ig)四逆散(1.25,2.5,5)g·kg-1,氟西汀组ig盐酸氟西汀0.01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干预21 d。干预期间,各造模组大鼠均继续给予刺激。通过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评估CUMS模型大鼠抑郁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及海马匀浆中BDNF,5-H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TrKB,5-HT1A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rKB,5-HT1AR,GR,MR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下降(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显著降低(P<0.01),血浆CRH,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BDNF,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海马TrKB,5-HT1AR和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M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明显升高(P<0.05,P<0.01),血浆CRH,ACTH,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BDNF,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TrKB,5-HT1AR和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M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明显复原。结论 四逆散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大鼠海马BDNF,5-HT含量,上调TrKB,5-HT1AR和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抑制HPA轴亢进,增强海马组织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抗抑郁的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除正常组外,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模型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10 mg·kg-1),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低剂量组(618,309 mg·kg-1),每组10只;连续造模21 d,刺激第7天给药,以10 mL·kg-1体积连续给药14 d,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悬尾不动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抑郁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运用多因子检测技术(Luminex)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NOD样受体3(NLRP3)及其相关激活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连续给药14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率明显降低、直立次数明显减少、悬尾不动累积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及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大鼠表现为直立、穿格次数增加,糖水消耗率增加,悬尾不动累积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HE结果显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有序,轻度疏松,小胶质细胞浸润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嘌呤能受体P2X7(P2RX7),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及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P2RX7,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以改善孤养结合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与调控P2RX7/NLRP3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经HPLC-MS/MS手段鉴定分离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小鼠行为绝望实验初步探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潜在抗抑郁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氟西汀组(10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连续灌胃给药12 d,于末次给药1 h后,测定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进而采用利血平(0.5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抑郁模型探究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分组如下,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8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1 h后,做行为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L-6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7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小鼠行为绝望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大鼠抑郁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上睑下垂现象明显增加(P<0.05),圈内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明显缩短大鼠在圈内保留时间(P<0.05),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十大功劳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能改善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合欢花-远志单味药及药对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并通过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及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表达水平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合欢花组、远志组、合欢花-远志药对组及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与孤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抑郁模型。自造模第1天起,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分别给与总生药量1.05 g·kg-1的水煎液,氟西汀组给予2.1 mg·kg-1剂量盐酸氟西汀水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28 d。分别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7,14,21,28天进行敞箱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第28天电镜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REB和NOX2表达水平。结果 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活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减少,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大鼠水平活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与单味药比较,药对组各项行为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结果发现,模型组海马组织线粒体肿胀明显,超微结构被破坏,而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接近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升高,而MDA含量降低(P<0.05,P<0.01);与单味药比较,药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OX2表达增加,CREB的表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欢花组、远志组和药对组大鼠海马组织NOX2表达减少,CREB表达增加(P<0.05,P<0.01);与单味药比较,药对组大鼠海马组织NOX2和CREB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欢花-远志单味药及药对能改善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上调CREB表达、下调NOX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鸡血藤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鸡血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5,0.25 g·kg-1),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12 d,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 mg·kg-1),鸡血藤总黄酮高、低剂量组(1,0.25 g·kg-1),每天随机给予2种不同刺激,诱导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连续给药21 d,实验结束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通过苏木素-伊红(HE),尼氏(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缩短小鼠的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减少(P<0.01),5-HT,DA,NE的水平降低(P<0.05,P<0.01),MAO,IL-6,TNF-α的水平降低(P<0.05,P<0.01),神经元受损,TNF-α,NF-κB mRNA水平升高(P<0.01),BDNF,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升高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P<0.05);升高血清中5-HT,DA,NE的水平(P<0.05,P<0.01),降低血清中MAO,IL-6,TNF-α的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NF-κB,TNF-α mRNA的水平(P<0.01);升高大鼠海马组织中CREB,BFNF蛋白的表达(P<0.05,P<0.01);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症状。结论 鸡血藤总黄酮通过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减轻抑郁病理损伤,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抑郁大鼠海马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中、低剂量组,NLRP3抑制剂(MCC950)组。除正常组外,其余采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 21 d,制备抑郁大鼠模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中、低组分别灌胃13,6.5,3.25 g·kg-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溶液,MCC950组腹腔注射1 mg·kg-1,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21 d期间持续追加造模。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和新奇摄食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新奇摄食时间显著延长(P<0.01);海马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IL-1β和IL-18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高、中组糖水偏好率显著提高(P<0.01),新奇摄食时间显著缩短(P<0.01);海马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IL-1β和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减轻CUMS诱导的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LMT)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采用长期低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建立PD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D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多巴丝肼0.032 g·kg-1+盐酸氟西汀0.002 g·kg-1)、CLMT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旷场实验、爬杆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CL)测定脑脊液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法(IF)检测黑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总距离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爬杆时间明显缩短(P<0.01),评分升高(P<0.01),脑脊液中DA、5-HT含量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水平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增加(P<0.05,P<0.01),爬杆时间延长(P<0.05),评分下降(P<0.05,P<0.01),DA及5-HT含量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胞体缩小且排列疏松,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显著增强(P<0.01),TH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增加,胞体增大,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TH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LC3Ⅱ/Ⅰ、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p-mTOR/mTOR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LC3Ⅱ/Ⅰ、p-AMPK/AMPK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p-mTOR/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CLMT可抑制鱼藤酮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高DA水平,从而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抑郁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促进异常聚集的α-synuclein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母婴分离(MS)联合慢性束缚应激(RS)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PD21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采用MS+RS建立二次打击模型,每组15只。采用糖水、悬尾及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5-HT)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HT系统及HPA轴蛋白表达水平;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Simple Wes)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DNF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显著缓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方面,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5-HT能神经受到抑制、HPA轴异常激活,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调控5-HT能神经及HPA轴的异常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二次打击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可能是阳虚肝郁型,温阳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5-HT神经系统及HPA轴介导的BDNF信号通路,增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进而缓解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6.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冬凌草乙素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情况以分析冬凌草乙素的血清蛋白结合机制。采用超滤法结合LC-MS/MS测定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结合常数,以Scatchard方程计算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对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机制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显示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57.2%,且结合类型主要为一类强结合,相关参数为结合常数2.54×104L·μg~(-1),结合位点的数目为n=0.75。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结合常数的求算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魏星 《光明中医》2013,(11):2415-2416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党参在临床使用中的鉴别方法,确保中药党参的正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比较党参、银柴胡、家种防风之间的鉴别点.结果 可以明确鉴别所使用中药党参的真伪.结论 尽管党参与银柴胡和家种防风有相似的一面,但是仔细辨别还是有其鉴别特点,希望引起药房中药技术人员的重视,区别真伪、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的形成与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滥用丹药,化燥伤津,房劳纵欲,肾精亏耗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进行有效的糖尿病社会宣传与教育,防治于未然,即病之后的临床护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包括生活调理,饮食调理,精神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