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畅  雷青 《包装工程》2023,44(6):286-301, 310
目的 旨在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基础,从文化场域视角下分析、构建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传承蒙古包文化基因及进行现代设计转译。方法 通过显性与隐性因子结构化分析,从造型、色彩、纹样、材料、工艺、环境、行为与语义8个要素出发,构建基于“人、事、物、场、景”文化场域视角下的蒙古包文化基因谱系图与文化基因评价模型树。结论 文化场域视角下的蒙古包文化基因图谱构建,更能全面、全貌地反映蒙古包文化特征,以其为背景的设计转译也更具高度的场景与文化代入感,从而成为连接文化与造物间的桥梁,也为民族文创产品创新提供可借鉴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奇谭》为例,探析基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国产系列动画创新视角与方法策略,旨在探索国产系列动画创作新思路,挖掘以系列动画为载体的文化转译新路径,以实现活化传承多元文化的目的。构建文化转译模型,依托爱德华·霍尔的文化冰山理论,对国产系列动画《中国奇谭》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以跨媒介、跨时空、跨文化三维度,系统剖析多元文化在系列动画中的呈现方式,实现文化的转译重构。通过多维度的文化解读和创新转译,为国产系列动画融入文化元素的方法策略提供理论范式,助力国产系列动画更好彰显中国话语、中国气韵、中国风貌,同时将多元文化与时代语态相联结,能够完成精神传承的时代化转译,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蒙古族刺绣和汉字的转译路径,从文化转译和符号转译的角度,构建蒙古族刺绣数字化传播的新方法。方法 首先,运用汉字学中的构形和构意理论,分析汉字的笔画、部件和结构;其次,结合汉字学及符号学中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对蒙古族刺绣纹样进行分析、拆解和提取;随后,整理上述分析结论,形成基于笔画数据库与构件数据库的图文语言转译单元;最后,根据数据库生成蒙古族刺绣的汉字转译样本。结果 总结蒙古族刺绣纹样与汉字转译路径,将数据库的部件进行汉字的组合及生成,形成具有蒙古族刺绣元素和特征的汉字形态。结论 以汉字学和符号学构成的转译路径赋能蒙古族刺绣活态转化,以文化转化和再生的视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形成具有传播性和多元性的蒙古族刺绣数字化研究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刘媛霞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10):326-334
目的 研究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互联网的传播与时代审美需求,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化IP的提取,进行文化IP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设计转译。在获得视觉要素筛选结果、数字文创APP信息架构、意义体验达成路径以后,采用“APP+IP形象”的思路,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结果 围绕文化IP,完成APP用户体验设计、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引导页设计。结论 “文化转译”打造文化IP并生成数字文创的方法,融通了传统与现实,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主题,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是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品牌基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君  金然  韩叔冬  付波 《包装工程》2012,33(24):37-41
以品牌基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品牌基因理论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红旗、奥迪、宝马3个品牌汽车造型设计中进气格栅、头灯、腰线的造型特征分析,思考不同汽车品牌所表现出的差异化与可识别性的造型特征。以红旗轿车造型特征的演变为线索,探索品牌基因在红旗轿车造型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从情感、定位、文化、创新4个方向,探索红旗轿车造型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拓宽纳西族东巴文字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分析东巴文字字形特点、寓意内涵入手,总结出东巴文字作为设计元素具有的3个特点,即趣味形象性、以形表意性和民族精神传承性;提出东巴文字在现代家具应用中要坚持实用性与审美性、识别性与艺术性、创新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原则;选取东巴文字中的“春”、“夏”、“秋”、“冬”四字为典型元素,以直接应用、打散重组、简化抽象等设计方法,进行具有纳西民族文化特点的现代桌椅创新设计。结论 将东巴文字引入现代家具装饰和造型立体化的设计应用之中,彰显出东巴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既形象传达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思想内涵,亦提升了现代家具的文化附加值,突出了设计的创意。通过实践与分析,人们更加意识到了东巴文字传承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汉字创意造型中点线面的抽象化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汉字创意造型中点线面的抽象化设计与应用。方法从视觉造型的角度对汉字构成进行分析,将汉字笔画抽象化,融合西方构成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汉字的结构组合与形态意象化的造型设计,寻找汉字设计创意的新突破。结论汉字笔画中点线面的抽象化处理,使汉字造型更好地将形与意相融合,拓展了汉字的创意设计思路,更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问题,充分整合其特色的当地资源,以创新的发展模式来适应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法以人口较少的畲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及文化内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采用以设计介入的方式探究社会创新理论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中的可能性,并针对文成县畲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研,提炼出地区品牌以服务设计为导向的可持续创新方法,构建出符合当地情况并以文化发展为主的服务生态系统。结论社会创新可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工具,以此来打造体验模式、民族品牌、生产模式及服务设计等各个层面,成为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进而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9.
王慧敏  赵建府 《包装工程》2024,45(4):458-465, 490
目的 通过以传统文化设计为例的数码版画教学实践,提出AI赋能设计视阈下的可行性教学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字化工具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在探索版画创新应用的同时也起到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作用,并通过AI赋能数码版画与传统文化设计的教学实践来论证其在文化表达、应用与传播中的独特魅力。方法 教师在实践前引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数码版画,以及二者在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而后通过实际操作与讲解使学生学会借助AI进行辅助设计,通过Discord来使用Midjourney制作出数码版画并用于文创设计。结果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学生不仅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提高了创作的表现力与数字化实践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多元融合的创新能力。结论 通过数字化实践教学,以多元的视角展示了版画在传统文化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创新力,为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创作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行性途径,也为AI赋能时代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现代设计的走向按照国际化的趋同方式并轨,但是传统民族的文化是强烈个性标签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民间合体字的设计思路入手,从另外一种角度剖析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展现传统民间汉字的创意思维与现代设计思维的关联性的新结合,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现传统民间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探讨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汉字字体设计在国内包装设计上的广泛运用,并且起到了传递商品信息和品牌内涵的重要作用,探讨汉字字体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研究如何提高商品的艺术魅力、促进商品的市场销售,通过优秀的包装设计给人带来使用的便利和视觉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卢位安 《包装工程》2023,44(14):291-296, 326
目的 以先秦文字为研究对象,挖掘探究以其为灵感来源的标志设计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运用代表中国文化的视觉元素做好中国特色的设计。方法 从符号学角度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先秦文字的符号特征、功能以及审美。结合先秦文字标志设计实例,分析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阐述标志设计的文化语境以及基于先秦文字文化基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结果 证明中国先秦文字承载着强大的视觉化设计基因,其“观物取象”“应物象形”及“以形表意”等创造思想对当代标志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 先秦文字属于符号学意义上的视觉艺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基因,中国的设计需要在中国文化背景语境下本体化回归。在设计全球化的当下,探究以先秦文字为元素的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创新意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韦锦城 《包装工程》2021,42(14):382-387
目的 探索关于汉字立体化表现的设计方法,打破汉字立体化始终囿于二维平面的现状,使汉字造型艺术真正走向三维,拓宽字体表现的视野和维度.方法 首先对当前立体形式的汉字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设计方法及特点.其次基于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与符号语义学的对应关系,对立体化汉字进行设计考量,构建两者的对应模型,梳理设计的元素及要点.最后提出从汉字的间架结构出发,通过设计实践解析文字三维立体形态的构建过程及方法,为文字的立体化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视角.结论 汉字立体化设计在当代多元的审美语境中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汉字立体化的设计方法及要点,有助于丰富字体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文字情感表达,对汉字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字图形化创意在LOGO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斌  周晶 《包装工程》2009,30(1):176-178
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对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不同应用方式将汉字型标志进行总结、归类,试图清晰、宏观地把握汉字型标志设计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展现汉字型标志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形式美,并从中找寻汉字型标志设计的突破口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雪皎 《包装工程》2019,40(8):68-71
目的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探究导视空间中汉字识别设计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空间场域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别从汉字字形结构、汉字正负形空间布局、汉字的中宫,以及汉字在空间场域中的阅读视角与阅读距离等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的讨论与分析。结论导视空间中的汉字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汉字识别要从空间场域的视觉传达特点出发,通常采用字形结构识别强度最高的泛黑体字,尽可能做到泛黑体字的空间正负形布局合理,并且汉字的中宫放松。尤其要考虑到汉字在空间场域中的阅读视角与阅读距离等影响因素,这一研究能为导视空间中的汉字识别设计提供一条有效的设计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任莉 《包装工程》2019,40(16):294-297
目的 探寻字体设计的多元化方向以及民族文化符号在其中的创新与应用。方法 从文字的起源及其重要作用谈起,结合文字的发展与创新,对其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意义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所具备的直观表达设计理念、改善生活品质、强烈视觉冲击力、加深作品内涵等重要作用,再从传统文化符号在字体设计中的易读性、统一性、艺术性原则着手,分析其在字体设计中的具体创意流程,并通过传统图形纹样和传统书法等文化符号,对民族文化符号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有效方法。结论 汉字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将其引申到字体设计领域,融合优秀的民族文化符号,能够拓展其应用领域,发挥独特的魅力,这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必然之选。  相似文献   

17.
汉字设计之意境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燕萍 《包装学报》2015,7(3):83-88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的表意文字,其以独特的音、形、意共存的优势,越来越被平面设计者所重视。汉字具备千变万化的视觉形体,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在汉字设计中,营造意境美可提升汉字设计的信息与文化内涵,有助于实现与受众的心理情感共鸣。汉字设计意境美的实现方式有二:一是进行书法艺术再设计,二是图文交替设计。  相似文献   

18.
葛露 《包装工程》2019,40(6):46-50
目的以北方蒙古族为例,探究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方法首先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别对蒙古族民俗文化进行归类和分析;然后筛选出一些蒙古族民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元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分析法甄选和提炼出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民俗文化元素;最后结合消费者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分析,运用矩阵法从民俗文化元素和产品载体两个维度,探寻无穷设计点,开展蒙古族民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结论提出了一种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新方法,促进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丰富提供强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