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25-35,Aβ25-35)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edicated serum of Liuwei Dihuang Pill,MSLDP)对PC12(pheochromocytoma cells)细胞及Fox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 3a)、p-FoxO3a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对Aβ25-35损伤AD(Alzheimer’s disease)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配制Aβ25-35母液和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用含有不同浓度的Aβ25-35(10 μmol·L-1、20 μmol·L-1、40 μmol·L-1)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2.5%、5%、10%、20%、30%)的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同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FoxO3a及p-FoxO3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取合适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Aβ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观察细胞形态、活力及FoxO3a、p-FoxO3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Aβ25-35显著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P<0.01),并造成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内p-FoxO3a表达量降低,而FoxO3a的表达升高。②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显著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P<0.01),并促使细胞增加分化趋势,细胞内FoxO3a表达降低,而p-FoxO3a的表达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干预组FoxO3a的蛋白表达降低(P<0.01),p-FoxO3a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够提高AD细胞模型的细胞活性,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磷酸化FoxO3a蛋白表达水平的提高可能是其相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首乌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雄性大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中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用首乌丸(1.08、2.16 g·kg-1)进行灌胃,维生素E组予以维生素E(0.018 g·kg-1)灌胃。造模6周后取全脑、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叉头框蛋白O3a(FoxO3a)、p-FoxO3a、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FoxO3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海马神经元丢失、排列稀疏,尼氏体数量减少,存在尼氏体固缩和深染,p-PI3K、p-Akt、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p-PI3K/PI3K、p-Akt/Akt均显著升高(P<0.01),FoxO3a、p-FoxO3a蛋白相对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首乌丸治疗后,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各治疗组神经元丢失好转,尼氏体增多,排列较密集,大鼠PI3K、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的p-PI3K、p-Akt、Caspase-3蛋白表达、p-PI3K/PI3K、p-Akt/Akt显著降低,FoxO3a、p-FoxO3a蛋白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激活FoxO3a,上调Bcl-2,下调Bax,上调Bcl-2/Bax,从而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SAMP8小鼠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6月龄SAMP8小鼠作为肾精不足证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设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0.747 mg·kg-1·d-1)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2.700、1.350、0.675 g·kg-1·d-1)组,每组15只,以SAMR1小鼠15只作为正常组,连续给药2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观察脑组织海马和皮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情况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CD34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脑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P-选择素(P-selectio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显著延长(P<0.01),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紧密连接模糊或间隙变大,膜结构损伤较重,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嵴大部分溶解,海马和皮层组织中Aβ、vW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D3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皮层中RAGE和P-selectio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LRP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均明显缩短(P<0.05),皮层和海马中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明显,皮层中微血管数量增多明显,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双层膜结构较清晰,线粒体数量增多、膜完整、线粒嵴恢复,海马和皮层中Aβ、vWF、RAGE和P-selectio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D34、LRP1和VEGF-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够通过RAGE/LRP1受体系统调节Aβ代谢,通过抑制vWF表达和增加VEGF-A和CD34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改善SAMP8小鼠脑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1(MAPKKK1)、锌指转录因子4(KLF4)抑制三阴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400只SPF级11.5月龄昆明种雌性种鼠,每3 d触诊乳腺部位1次,自发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紫杉醇组(0.025 g·kg-1·d-1腹腔注射21 d)、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7.2、3.6、1.8 g·kg-1·d-1灌胃),饲养至濒死期剥离瘤组织,测瘤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及发瘤小鼠生存期(6个月后未发瘤小鼠设为正常组);选用SPF级SD大鼠制备不同浓度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用于培养细胞,沉默MDA-MB-231细胞中MAPKKK1,免疫荧光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APKKK1和KLF4蛋白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MAPKKK1、KLF4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肿瘤组织体积明显减小、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抑瘤率升高,发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MAPKK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紫杉醇组及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KLF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体外实验表明,与正常大鼠血清比较,各用药组MDA-MB-231细胞中MAPKKK1、KLF4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紫杉醇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MAPKK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紫杉醇组及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KLF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沉默MAPKKK1后,与阴性质粒组(未沉默MAPKKK1)比较,阳性质粒组(沉默MAPKKK1)中MAPKKK1及KLF4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质粒组比较,各用药组MAPKKK1及KLF4荧光强度均有明显增强,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上调MAPKKK1的表达,从而激活KLF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叉头框蛋白O3a(FoxO3a)自噬轴改善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脏脂质异位蓄积的机制研究,为阐明葛根芩连汤的降糖机制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SPF级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75只及正常db/m小鼠15只予维持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血糖,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正常组(生理盐水0.2 g·kg-1)、二甲双胍组(0.2 g·kg-1)、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31.9、19.1、6.9 g·kg-1)及模型组(生理盐水0.2 g·kg-1),连续灌胃给药12周,1次/d,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磷酸化(p)-AMPK、p-FoxO3a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6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肝脏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AMPK、FoxO3a、LC3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有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小鼠FBG、HbA1c、FINS和F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p-AMPK、p62、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FoxO3a、LC3Ⅱ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AMPK mRNA表达显著降低,FoxO3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脏组织病变程度减轻;各给药组FBG、HbA1c、FINS和FFA水平有所降低(P<0.01);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p-AMPK、p62、HIF-1α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FoxO3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二甲双胍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LC3Ⅱ的表达有所升高(P<0.01);给药组AMPK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FoxO3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改善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脏脂质异位蓄积,可能与调控AMPK-FoxO3a自噬轴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减薯蓣丸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5月龄SPF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加减薯蓣丸组、加减薯蓣丸+氯喹(CQ)组,每组10只,同背景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设定为正常组。其中加减薯蓣丸组予以加减薯蓣丸煎剂(10 g·kg-1)灌胃,多奈哌齐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45 mg·kg-1)灌胃,加减薯蓣丸+CQ组则在加减薯蓣丸组基础上予以CQ(10 mg·kg-1)腹腔注射1次,与灌胃同时进行,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35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凋亡水平;生化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明显减少,相对分辨指数明显降低,识别新物体能力减弱(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海马线粒体形态严重损伤;p62、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Park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INK1蛋白表达增多(P<0.05);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加减薯蓣丸干预后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明显增多,相对分辨指数显著升高,识别新物体能力增强(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线粒体形态及各结构改善明显;p62、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PINK1、Parkin蛋白表达增多(P<0.0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加减薯蓣丸组比较,加减薯蓣丸+CQ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减少,相对分辨指数减少(P<0.05);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度再次加重;p62、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PINK1、Parkin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 加减薯蓣丸能有效改善AD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O1,PINK1,Parkin因子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钩吻素子(Kou,0,100,200,400 μmol·L-1),进一步探讨Kou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Kou体外干预HCT-116细胞24 h后,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活性氧(ROS)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叉头蛋白O3a(FoxO3a)mRNA表达情况,采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进行细胞转染,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oxO3a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Kou处理明显降低了HCT-116细胞的增殖率(P<0.05,P<0.01),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Kou处理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HCT-116细胞的凋亡(P<0.05,P<0.01),其作用与Kou的浓度呈正相关;FoxO3a siRNA干扰显著降低了FoxO3a及其下游相关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B(p27)和细胞死亡调解子(Bim)蛋白的表达(P<0.01)。与空白组比较,Kou处理诱导了HCT116细胞中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化(P<0.01),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处理抑制了Kou诱导的FoxO3a活化及其下游相关蛋白的表达(P<0.01);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显著降低了Kou诱导的ROS水平和JNK信号的活化(P<0.01)。结论 Kou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促进HCT-116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作用于ROS/JNK/FoxO3a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金香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模型心肌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金香丹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每组10只。造模前7 d开始,金香丹组给予金香丹片高、低剂量(0.72,0.18 g·kg-1)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地奥心血康组给予地奥心血康(1.29 g·kg-1)灌胃。末次灌胃12 h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电图检测ST段升高评价模型;比色法检测心脏组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CK和LDH活性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1),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心电图ST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CK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明显改善(P<0.05,P<0.01),降低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P<0.01);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金香丹低剂量组心电图ST段明显升高(P<0.05),金香丹高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和地奥心血康组心肌组织绿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P<0.01),金香丹高剂量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金香丹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机制为抑制炎症小体NLRP3,降低IL-1β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生慧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AD认知损伤和昼夜节律紊乱的机制。方法 将27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生慧汤组,另将9只野生型C57BL/6JNju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多奈哌齐组(0.92×10-4 g·kg-1·d-1)和生慧汤组(13.5 g·kg-1·d-1)分别灌服多奈哌齐和生慧汤,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纯水,各组连续灌胃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功能和昼夜节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ACh)、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谷氨酸(Glu)、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多巴胺(D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初次抵达平台时间、光照活动时间、黑暗活动时间和总活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则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生慧汤组小鼠的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初次抵达平台时间、光照活动时间、黑暗活动时间和总活动时间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Ch、ChAT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生慧汤组小鼠血清中ACh、ChAT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lu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NE、5-HIAA和DA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慧汤组小鼠血清中Glu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NE、5-HIAA和DA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多奈哌齐组小鼠血清中NE、Glu、5-HIAA、D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变化不明显,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血清中E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慧汤可改善AD小鼠的认知损伤和昼夜节律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作用及对活性氧(ROS)/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 mg·kg-1)、玉屏风散低、中、高剂量组(6、12、24 mg·kg-1),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常规饲养,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Al(OH)?+磷酸盐缓冲液(PBS)]混悬液,隔日1次,连续7次。7 d后,10% OVA溶液滴鼻,2次/d,连续7 d。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玉屏风散汤液,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记录各组小鼠喷嚏、抓鼻和流涕症状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鼻灌洗液和血清中卵清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IgE)、组胺(Histamin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前列腺素D2(PGD2)、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鼻腔黏膜损伤状态,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观察小鼠鼻腔黏膜杯状细胞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鼻腔黏膜NLRP3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鼻腔黏膜NLRP3、剪切(cleaved) Caspase-1和cleaved Gasdermin-D(GSDMD)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鼻腔ROS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鼻部症状明显加重,血清及鼻灌洗液中炎症因子OVA-sIgE、Histamine、ECP、PGD2、IL-1β、IL-18、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杯状细胞数目和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cleaved GSDMD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和玉屏风散组小鼠鼻部症状明显减轻,血清及鼻灌洗液中炎症因子OVA-sIgE、Histamine、ECP、PGD2、IL-1β、IL-18、IL-4水平降低(P<0.05,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0.01);组织病理学评分、杯状细胞数目和ROS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cleaved GSDMD表达降低(P<0.05,P<0.01)。与氯雷他定组比较,玉屏风散高剂量组疗效进一步增高(P<0.05,P<0.01)。结论 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治疗效果,其具体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S/NLRP3/Caspase-1引起的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萍  刘迪秋  葛锋  赵恒伟 《中草药》2014,45(18):2684-2690
目的克隆三七总皂苷甲羟戊酸合成途径中的1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 reductase,HMGR)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MGR蛋白的功能及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上已公布的同属人参的HMGR基因全长序列(登录号GU565097.1)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以三七愈伤组织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基因片段;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三七HMGR(命名为PnHMGR)基因的cDNA序列大小为1 893 bp,该序列与人参、刺五加和杜仲中HMGR基因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8%、93%、80%,且含有大小为1 725 bp的开放阅读框,经Genbank查询为一新的cDNA。生物信息学预测PnHMGR基因编码蛋白包含2个跨膜区,不含信号肽,具有HMGR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PnHMGR基因在三七细胞生长30 d表达量最高。结论首次从药用植物三七中克隆得到HMG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鉴定PnHMGR的功能和开展三七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La(NO33对猴头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冬兰  石其德 《中草药》2001,32(3):261-263
为探索La(NO3)3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m(Bull.)Pers.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方法:在猴头菌丝发酵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a(NO3)3接种培养7d后,测定菌丝生长量及菌丝生长期间胞外酶的活性。结果:0.75-1.5mmol/L的La(NO3)3可显著提高猴头菌丝的生长;0.005-2.0mmol/L的La(NO3)3可提高猴头菌丝生长期间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含量,且当La(NO3)3浓度为1.0mmol/L、0.75mmol/L时,这3种酶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结论0.75-1.5mmol/L的La(NO3)3促进菌丝分泌胞外蛋白,从而提高了猴头菌丝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酶活性的提高又提高又促进菌丝的生长。因此,在培养猴头菌丝时,可在培养液中加入0.75-1.5mmol/L的La(NO3)3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王欣  王晨  李波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1):912-915
 目的 研究采用体外BALB/c 3T3细胞光毒性实验评价几种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光毒性。方法 通过比较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受试物对细胞杀伤的半数抑制浓度,来计算光刺激因子PIF值,并根据PIF值判断受试物有无光毒性。结果 研究表明,酮洛芬PIF>134.4,有光毒性;萘普生PIF>6.69,有光毒性;芬布芬PIF=5.96,有光毒性;布洛芬和吲哚美辛因在光照和非光照条件下,对细胞杀伤率均大于50%,因此无光毒性。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BALB/c 3T3细胞光毒性实验方法有很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来全面评价化合物潜在的光毒性,是该领域研究逐渐发展完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VK3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标记法检测凋亡,观察As2O3联维生素K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同时通过RT-PCR检测VEGF表达来观察VK3、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两者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VK3和As2O3二者均可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系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Bcl-2mRNA的表达、诱导调亡,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经VK3和As2O3作用后的RPMI8226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维生素K3(VK3)、As2O3单独及联用作用于RPMI8226细胞DNA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梯形条带。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VK3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减少。RT-PCR检测表明RPMI8226细胞经VK3、As2O3单独及联合作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降低。结论:VK3、As2O3单用及联用对RPMI8226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可能通过VEGF表达降低而起作用。VK3和As2O3在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新  张彤  刘秀婵  王毅 《天津中医药》2021,38(8):1071-1076
[目的] 考察雷公藤甲素(T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T-bet/GATA3和趋化因子(CXCL)10及CXCL受体3(CXCR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L929细胞考察TP的细胞毒性,确定实验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TP对RA患者PBM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TP对PBMC中Th细胞亚群比例及CXCR3受体表达调节,Luminex技术检测RA患者PBMC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7/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6、IL-10及CXCL10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分析T-bet、GATA3、CXCL10及CXCR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当TP浓度<25 nmol/L,培养时间为48 h时,TP对L929没有显著的细胞毒性(P>0.05)。在此浓度范围内,当TP浓度为5 nmol/L时即表现出对PBMC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Th、Th1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XCR3受体表达均受到TP抑制(P<0.05),但对Th2细胞亚群比例没有显著调节作用(P>0.05)。抗炎因子IL-4、IL-10,促炎因子IFN-γ、IL-6、TNF-α、IL-17/IL-17A,以及CXCL10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仅CXCL10表达显著降低,T-bet、GATA3以及CXCR3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TP对Th1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显著降低CXCL10及CXCR3的表达,但未观察到对T-bet、GATA3表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镧和铈对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冬兰  温川蓉 《中草药》1997,28(11):684-686
La(NO3)3和Ce(NO3)3在浓度不同时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及其培养液中的残糖量的影响不同。2mmol/LLa3+和Ce3+能抑制灵芝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58%和42.76%;低浓度(≤1mmol/L)的La3+和Ce3+能促进菌丝生长,以0.5mmol/LLa3+和Ce3+的促进率最高,分别达到35.21%和57.01%,且随浓度的降低这种促进作用逐渐降低。菌丝生长量与培养液中的残糖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只有生长量最大的0.5mmol/L的La3+和Ce3+的培养液中的残糖量比对照低,其余皆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7.
李清  李标  郭顺星 《中草药》2017,48(12):2502-2508
目的克隆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HMGS)基因DnHMG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DnHMGS基因cDNA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结构域等特征;用DNASTAR、MEGA软件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分析;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结果 DnHMGS基因全长为1 816 bp(GenBank注册号KX789180),编码一条由47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52 458.47,等电点5.98。DnHMGS蛋白具有植物HMGS酶的典型结构域和活性中心,与凤梨、稻、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近。DnHMGS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接菌前,DnHMGS转录本在金钗石斛叶中的表达量最高,为根、茎中的2倍以上。但接菌后DnHMGS基因表达情况转变为茎叶根。结论首次从金钗石斛中克隆得到HMGS基因的全长cDNA,该基因的分子鉴定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金钗石斛萜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作用及菌根真菌影响石斛碱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研究苷V生物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时空表达特性。方法克隆罗汉果看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微管蛋白(α-tubulin)、肌动蛋白(β-actin)和泛素(UBQ5)的基因片段,评价了4个基因在不同部位(叶、茎和果)及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稳定性,筛选内参基因,分析HMGR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 UBQ5表达最稳定,适宜作为内参基因;叶片的HMGR相对表达量较低,茎和果实相对表达量较高;果实不同发育时期,HMGR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然后再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式变化,70 d后HMGR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然后依次是5、30、10、50 d。结论 UBQ5是适宜的内参基因。叶片、茎和果实中,HMGR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明显。果实发育不同时期,HMGR的相对表达量呈波动式变化,与苷V合成积累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9.
张夏楠  郭娟  申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378-2382
目的:对丹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 CoA reductase,HMGR3)基因的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丹参转录组文库克隆一种新的丹参次生代谢途径上的功能基因;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ORF Finder寻找开放阅读框,Clustal W比对丹参中已有的3条HMGR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QRT-PCR检测丹参HMGR3基因在根、茎、叶中的mRNA水平,并检测Ag+诱导子诱导后丹参毛状根中该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克隆得到一个新的丹参HMGR3基因,该基因ORF全长1 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具有HMGR基因家族的特征序列,与SmHMGR1和SmH-MGR2分别具有75.04%,80.64%的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丹参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Ag+诱导24 h时mRNA水平达到最高值。结论:首次克隆得到了1条新的丹参HMGR家族基因SmHMGR3,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丹参次生代谢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磁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磁性粒子,采用超声乳化和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建立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光度法检验微球包封率并确定优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A3B2C1,即Fe3O4-As2O3(1∶2),聚乳酸体积分数0.6%,PVA体积分数3%。制备的磁微球平均含量26%,包封率60%。结论:试验制备的三氧化二砷磁微球包封率高、毒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