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放射增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每组6只。干预结束后剥除移植瘤并称量其质量,计算各组抑瘤率;然后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中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HIF-1α、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移植瘤中mTOR、HIF-1α、VEGFA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瘤质量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瘤质量显著下降(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该组抑瘤率达到57.37%;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VEGFR2、p-mTOR、HIF-1α、VEGF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mTOR、HIF-1α,VEGFA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VEGFR2、p-mTOR、HIF-1α、VEGF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组mTOR、HIF-1α、VEGFA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以抑制食管癌ECA10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放疗联用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HIF-1α/VEGFA乏氧信号通路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五味子根、茎、叶、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味子根多糖组、茎多糖组、叶多糖组及果多糖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及总糖含量为35 mg·kg-1的根、茎、叶及果粗多糖灌胃,30 min后,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皮下注射300 mg·kg-1D-半乳糖,每日1次,持续6周。通过转棒实验、前肢握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评价抗疲劳能力;通过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活性氧(ROS)等疲劳和氧化相关指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骼肌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及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疲劳转棒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转棒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前肢握力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前肢握力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前肢握力显著增加(P<0.01);负重游泳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生化试剂盒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UN、LD含量及LDH、CK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BUN含量及LDH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LD含量及CK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ROS含量显著下降(P<0.01);根、茎多糖组小鼠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细胞中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多糖组小鼠骨骼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结论 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具有抗疲劳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组(11.1 g·kg-1),抑制剂组(2-甲氧基雌二醇,0.015 g·kg-1),芍药汤+抑制剂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对应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抑制剂及芍药汤+抑制剂治疗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7和IL-23显著升高(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中IL-10水平升高(P<0.01),IL-17,IL-23降低(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降低(P<0.01),Fox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芍药汤组及芍药汤+抑制剂组RORγt,FoxP3及HIF-1α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芍药汤可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来调节Treg/Th17的重新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通路探讨柴胡桂枝汤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影响。方法 建立TNBC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卡培他滨组(0.2 mg·kg-1),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10.62、21.23、42.46 g·kg-1),每组10只,干预21 d。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TNF-α、VEGFA的表达水平及CD34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卡培他滨组、柴胡桂枝汤低、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VEGFA和CD34阳性细胞表达及MVD明显降低(P<0.05,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卡培他滨组比较,柴胡桂枝汤中、高剂量组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HIF-1α mRNA显著降低(P<0.01),HIF-1α、TNF-α和VEGFA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CD34表达及MVD显著降低(P<0.01),HIF-1α、VEGFA、EGFR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柴胡桂枝汤可能通过调控HIF-1α/ VEGFA信号通路,抑制TNBC细胞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白解毒方(SBJDF)抑制结直肠癌(CRC)细胞HCT116增殖的药效及机制。方法 利用参白解毒方(0、0.25、0.5、1、2、4 g·L-1)处理HCT116细胞48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分别设置空白组、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形态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C-1探针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参白解毒方对细胞周期,抗凋亡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参白解毒方有效抑制HCT116细胞活力,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2、4 g·L-1)组诱导HCT116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1、2、4 g·L-1)组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2、4 g·L-1)组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A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参白解毒方(4 g·L-1)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2、4 g·L-1)组课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并下调抗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l蛋白(Bcl-xl)表达(P<0.05,P<0.01),降低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2、4 g·L-1)组可下调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κB激酶α(IKKα)、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p65蛋白(p-p65)的表达(P<0.05,P<0.01)。结论 参白解毒方有效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HCT116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味升降散对膜性肾病(MN)大鼠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和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尾静脉注射方法复制MN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升降散组和贝那普利组。各组根据相应的药物剂量灌胃(ig),每日1次。在给药的第4周末检测相关指标,检测24 h尿蛋白(UTP),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肾脏中HIF-1α,NOX4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HIF-1α,NOX4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肾脏相关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xl(Bcl-xl),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细胞死亡调节子抗体(Bim)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明显上升(P<0.05),SOD水平明显减少,MDA,ROS明显增多(P<0.05),HIF-1α,NOX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Bax,Bi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xl,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SOD水平明显上调,MDA,ROS含量显著下降(P<0.05),HIF-1α,NOX4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Bax,Bim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cl-xl,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 加味升降散的保肾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HIF-1α/NOX4通路,缓解MN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温心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能量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心方低、中、高剂量组;温心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99、1.98、3.96 g·kg-1的颗粒剂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预给药21 d后,模型组及温心方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2 h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ATP含量及线粒体复合体Ⅳ(CCO)、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SIRT1、PGC-1α、ERRα、TFAM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细胞胞质水肿,细胞核出现固缩、偏移;CK-MB、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ATP含量及CCO、S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心肌组织SIRT1、PGC-1α、ERRα、mtTF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心方预处理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且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有所改善,CK-MB、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ATP含量及CCO、SDH活性均有提高,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心肌组织SIRT1、PGC-1α、ERRα、TFAM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P<0.01)。结论 温心方可通过调控SIRT1/PGC-1α/ERRα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芹菜素对人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人大肠癌CL187细胞,利用芹菜素(0、30、45、60 mg·L-1)进行干预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的增殖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芹菜素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磷酸化(p)-Akt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克隆数和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克隆形成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不同浓度芹菜素干预CL187细胞48 h,与空白组比较,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细胞荧光反应增强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45、60 mg·L-1)抑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60 mg·L-1)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Akt、ERK1/2、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JNK、p-JN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60 mg·L-1) 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芹菜素组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p-Akt/Akt明显降低(P<0.05,P<0.01),芹菜素组p-ERK1/2/ERK1/2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JNK/JNK明显升高(P<0.05,P<0.01),芹菜素组p-p38 MAPK/p38 MAPK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芹菜素可抑制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和调控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α(PGC-1α)通路的作用及肝脏线粒体的保护机制。方法 8周龄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造模组100只。正常组给予大鼠维持饲料喂养,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组、大柴胡汤低、中、高剂量组(4.25,8.5,17 g·kg-1),每组20只。电子天平称取并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Lee''s指数,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线粒体膜电位,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GC-1α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作用。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Lee''s指数显著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GC-1α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柴胡汤能够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P<0.05,P<0.01),提高肝脏线粒体膜电位(P<0.05,P<0.01)和保护线粒体结构完整性,上调PGC-1α蛋白表达和促进CREB磷酸化(P<0.05,P<0.01)。结论 大柴胡汤激活CREB/PGC-1α通路,保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有效抑制肥胖大鼠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大鼠为模型,探究脑心安胶囊对VCI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导致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造模组(130只)和假手术组(20只),以双侧颈动脉结扎法(2-VO)造模,制成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经筛选,将造模组中VCI造模成功的87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安理申,0.5 mg·kg-1),脑心安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18、0.36、0.72 g·kg-1),每组17~18只大鼠。经灌胃给予脑心安胶囊8周后,采用大鼠新物体识别和Y迷宫实验测定脑心安胶囊对VCI大鼠学习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影响。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大鼠脑组织8-氧鸟嘌呤(8-OxoG)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的活性、线粒体的肿胀度、线粒体膜电位、丙酮酸脱氢酶(PDH)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KGDH)活性,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线粒体亚显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环磷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蛋白表达水平,光化学法测定大鼠线粒体状态Ⅳ H2O2生成和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物体辨别指数和Y迷宫自发交替反应率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ROS生成量明显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和肿胀度A值显著下降(P<0.01),线粒体明显肿胀,电镜观察显示脑组织线粒体出现显著的空泡、嵴断裂等亚显微结构结构损伤,CREB磷酸化水平和PGC-1α、NRF-1和mt-TF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中PDH、KGDH活性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线粒体状态Ⅳ H2O2生成显著增加(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及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心安胶囊各剂量均能够明显提高VCI大鼠新物体辨别指数(P<0.05,P<0.01)和自发交替反应率(P<0.05,P<0.01),减少脑组织ROS生成量(P<0.01),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肿胀度A值(P<0.05,P<0.01),减少线粒体肿胀程度和线粒体亚显微结构损伤,提高CREB磷酸化水平和上调PGC-1α、NRF-1和mt-TFA蛋白表达(P<0.05,P<0.01),提高PDH、KGDH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的活性(P<0.01),降低线粒体状态Ⅳ H2O2生成量(P<0.01),降低MDA含量(P<0.05,P<0.01),提高SOD及GSH-Px活性(P<0.01)。结论 脑心安胶囊通过激活CREB/PGC-1α通路,保护线粒体结构、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慢性脑缺血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氧化损伤,改善慢性脑缺血导致的大鼠血管性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氯化钴(CoCl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缺氧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Cl2模型组(200 mmol·L-1)、鳖甲煎丸低(0.55 g·kg-1)、中(1.1 g·kg-1)、高(2.2 g·kg-1)和扶正祛瘀胶囊组(0.56 g·kg-1扶正祛瘀胶囊)。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与HIF-1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Cl2刺激24 h后,RAW264.7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各用药组能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IL-1β、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处理后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巨噬细胞中HIF-1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及M1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HIF-1α、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CD163、IL-10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NF-κB p65、p-NF-κB p65、p-IKKα/β、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扶正祛瘀胶囊组能抑制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结论 鳖甲煎丸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缺氧环境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损伤,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IF-1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A(SSA)逆转人肺癌顺铂(DDP)耐药株A549/DDP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A549和A549/DDP对DDP的耐药性及SSA对A549和A549/DDP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DDP凋亡率和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myc,B淋巴细胞瘤-2(Bcl-2)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 mRNA的表达情况;TopFis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转录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DDP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变化。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A549/DDP的耐药性是A549的12.8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A能够抑制A549的细胞活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4.9 μmol·L-1。SSA抑制 A549/DDP细胞的活力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0 μmol·L-1浓度时,对A549/DDP的抑制率<10%,选择20 μmol·L-1作为逆转浓度;流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DP组A549/DDP的凋亡比例明显升高,细胞内活性氧的累积明显增加(P<0.05),与DDP组比较,SSA+DDP组A549/DDP的凋亡比例明显升高,细胞内活性氧的累积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DDP组A549/DDP细胞中C-myc,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DDP组比较,SSA+DDP组C-myc,Bcl-2 mRNA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DDP组β-catenin的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DDP组比较,SSA+DDP组β-catenin的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DDP组比较,SSA+DDP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皂苷A可以提高A549/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青蒿琥酯(ART)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CNV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BN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应用532 nm激光机建立CNV动物模型。5组分别灌胃给药14 d,ART低剂量、高剂量组10.08,20.16 mg·kg-1·d-1,正常组、模型组、康柏西普组等容积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灌胃,同时康柏西普组予5 μL玻璃体腔注射1次。分别在7,14 d应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法(FFA)评价CNV荧光素渗漏情况(灰度值),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NV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脉络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F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灰度值在7 d及14 d时升高(P<0.01);7 d时与模型组比较,ART高剂量组、康柏西普组灰度值降低(P<0.01);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ART各剂量组、康柏西普组灰度值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HE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NV厚度值在7 d及14 d时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ART各剂量组、康柏西普组CNV厚度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IF-1α,VEGF表达量在7 d及14 d时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ART各剂量组、康柏西普组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ART对实验性CNV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下调实验性CNV形成早期HIF-1α,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2.1×10-5 g·kg-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运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AD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治疗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海马α7nACh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坏死、海马区锥体细胞或颗粒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逃逸平台次数降低、有效区域停留时间、有效区域游泳路径均减少(P<0.05,P<0.01),血清中ACh,ChAT浓度降低(P<0.01),海马中ACh,AchE,ChAT含量,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逃逸平台次数、有效区域游泳路径、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E,ChAT,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海马α7nAChR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高剂量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1);逃逸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AchE,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Aβ1-42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Aβ1-42所导致的胆碱能系统损伤,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五味消毒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HBZY-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肾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50 μmol·L-1)、五味消毒饮高、低剂量组(2.75、0.69 g·kg-1)。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使用10%正常大鼠血清,五味消毒饮高、低剂量组使用10%含药血清。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给予LPS(100 μg·L-1)以体外干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法(IF)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层粘连蛋白(LN)和纤连蛋白(FN)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IL-1β、FN、NF-κB p65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p-IKK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显著增多(P<0.01),细胞上清中IL-1β、ICAM-1、LN、FN的含量显著增多(P<0.01),IL-1β、FN、NF-κB p6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p-IKKβ、p-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上清中IL-1β、ICAM-1、LN、FN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IL-1β、FN、NF-κ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p-IKKβ、p-IκB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五味消毒饮可减轻由LPS诱导的肾系膜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古今录验》续命汤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途径调控缺血性卒中(IS)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续命汤低剂量组、续命汤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0只,连续灌胃3 d取材。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信使RNA(mRNA),对关键差异基因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法、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损伤效应;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缺血侧脑皮质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比较;荧光双标染色检测HIF-1α、NLRP3共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LRP3、HIF-1α、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RNA测序共得到5 705个(下调2 733个,上调2 972个)差异基因,经同源基因转化后,与焦亡基因集取交集,获得95个关键差异焦亡基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元形态多样、排列错乱、细胞间隙增宽,缺血侧皮质区IL-1β、IL-18的含量显著增高(P<0.01),共定位荧光强度明显增强,HIF-1α、NLRP3、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续命汤高剂量组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最显著(P<0.01);各药物组神经元较完整、排列较整齐、细胞间隙变窄,共定位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续命汤能够降低IL-1β、IL-18的含量及HIF-1α、NLRP3、Caspase-1、GSDMD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尤以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结论 《古今录验》续命汤能够抑制IS后细胞焦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抑制HIF-1α/NLRP3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的增强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0.1%、0.5%、1%、5%、10%)处理HCT-116细胞、NK-92MI细胞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低体积分数(0.1%、0.5%、1%)含药血清处理共培养的HCT-116细胞、NK-92MI细胞24 h,钙黄绿素-乙酰甲酯/碘化丙啶(Calcein-AM/PI)双染检测N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4(STAT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分泌。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5%、10%)能有效抑制HCT-116、NK-92MI细胞增殖(P<0.01),但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0.1%、0.5%、1%)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0.1%、0.5%、1%)呈浓度依赖性的增强N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并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P<0.01)。Western blot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能下调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l蛋白(Bcl-xl)表达,上调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P<0.05,P<0.01);与共培养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0.1%、0.5%、1%)能激活p-STAT4磷酸化,促进IFN-γ表达(P<0.05)。ELISA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0.1%、0.5%、1%)能提高IFN-γ分泌量(P<0.01)。结论 消癌解毒方含药血清增强NK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活性的机制可能与激活STAT4通路,增加NK细胞IFN-γ分泌量,下调Bcl-xl、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进而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心肌梗死(MI)后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线粒体分裂-融合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仅穿线不结扎)、模型组(生理盐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心端)、苓桂术甘汤组(4.2 g·kg-1)、卡托普利组(0.002 57 g·kg-1),每组10只,连续给药28 d。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检测大鼠心功能参数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Ⅰ~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3、磷酸化(p)-AMPK、磷酸化动力相关蛋白1(p-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线粒体分裂因子(MFF)、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显著升高(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病理损伤明显,ROS、MDA水平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ATP含量、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Ⅰ~Ⅳ)显著降低(P<0.01);p-Drp1、Fis1、MFF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1),Sirt3、p-AMPK、OPA1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组与卡托普利组LVIDd和LVIDs显著降低(P<0.01),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病理损伤明显减轻,ROS、MDA水平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ATP含量、膜电位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Ⅰ~Ⅳ)显著升高(P<0.01);p-Drp1、Fis1、MF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Sirt3、p-AMPK、OPA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苓桂术甘汤可缓解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其作用可能与线粒体分裂-融合、Sirt3/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过甲酰肽受体2(FPR2)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FPR2抑制剂(Boc-2)组,假手术组仅游离血管,不做插线处理。其他各组运用改良Longa法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再灌注后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联合Boc-2组给予补阳还五汤(16 g·kg-1)灌胃,每日2次;补阳还五汤联合Boc-2组术前30 min腹腔注射Boc-2 (0.4 mg·kg-1);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退化神经元染色(FJC)观察FJC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2(NOX2)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FJC阳性细胞数目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P<0.01),NO和MDA含量增加(P<0.05,P<0.01),GSH和SOD活性下降(P<0.05,P<0.01),NOX2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FJC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1),Bcl-2表达增加(P<0.01),cleaved Caspase-3和Bax明显减少(P<0.05,P<0.01),NO和MDA减少(P<0.05,P<0.01),GSH和SOD增加(P<0.01),NOX2表达减少(P<0.01)。给予Boc-2后,补阳还五汤的作用部分被抑制。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FPR2调控N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哈蟆油蛋白酶解物(ORPH)对乙醇诱导的L-02细胞损伤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复合酶解法制备ORPH,以400 mmol·L-1乙醇建立L-02肝细胞损伤模型,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变化,JC-1/Hochest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在L-02肝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研究ORPH对乙醇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 CCK-8法结果表明400 mmol·L-1乙醇可在12 h内明显引起L-02肝细胞损伤;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02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0.01),细胞总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 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明显上调(P<0.05,P<0.01),且焦亡蛋白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明显增强(P<0.05),Bcl-2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ORPH处理组细胞周期阻滞有所改善(P<0.05,P<0.01),细胞总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呈剂量相关性;Bax,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呈下降趋势(P<0.05,P<0.01)。结论 ORPH可通过抑制乙醇诱导L-02肝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肝细胞损伤,改善恢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蛋白的表达,并抑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焦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从而降低乙醇诱导L-02肝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并减轻氧化应激,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