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江苏省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配置与使用情况、区域配置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卫生健康部门对MRI配置管理及医疗机构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对江苏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MRI配置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进一步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得到各市MRI配置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及排序。结果:各级医疗机构的MRI配置数量、磁场强度、品牌占比及使用频率方面呈现不同差异,各市年门诊总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与MRI配置量的灰色关联度均高于0.9。结论:门诊总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MRI配置的主要因素,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强化MRI的规范使用,重视MRI的临床使用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日间手术开展的基本情况并思考其规范化发展的关键要素。方法对2019年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收集的日间手术相关指标数据依照服务能力、质量与安全、效率和效益3大维度对日间手术的开展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三级医疗机构是日间手术开展的主力军,其三、四级日间手术占比高于二级医疗机构;但在所统计的主要质量与安全指标中,二、三级医疗机构各有千秋;二、三级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诊断常见病种相似且同一病种的次均费用差异不明显。结论日间手术的规范化发展关键是明确1个定义、建立2套体系,即在明晰、统一的日间手术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评价体系。配套的医保政策的护航必不可少,院内绩效制度的支持和延续性医疗服务能力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日间手术延迟出院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方法以“日间手术”“延迟出院”“day surgery”“delayed discharge”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并分析总结。结果日间手术延迟出院影响因素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因素、医疗因素、患者因素等。结论医疗机构需针对影响因素优化术前干预、麻醉管理、常见并发症管理等,减少术前刺激,提供延续性康复服务,以期降低日间手术延迟出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实施日间手术的乳腺肿瘤患者费用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剖析合理控制日间手术费用的方法,为日间医疗资源的更高效配置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从医院病案首页系统提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出院诊断码为"D48.601"的937例乳腺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实施日间手术的乳腺肿瘤患者支付费用构成、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年龄、是否有出院其他诊断、是否做病理诊断、手术及操作、手术级别、麻醉类型、是否31天再入院患者为日间手术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2)日间手术成本会随日间手术患者年龄的增加、病情的复杂化、并发症的增加以及手术难度级别的加大而有所增加。结论早发现、早治疗乳腺肿瘤的相关疾病,避免病情恶化、并发症增加,能有效控制日间手术费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福建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方法:按照《福建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满意度调查方案》,通过第三方调查评估,以网络调查的方式,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对全省19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数据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福建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总体满意度较2019年和2020年有较大提升,其中薪资与工作匹配性上升幅度最大,且性别、收入水平、岗位、在岗年限、职称均是影响职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福建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工作满意度整体向好,二级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有待提高。今后应加大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中分值较低的发展前景、薪资与工作匹配性等维度的关注,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职工工作满意度,以促进福建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我国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路径,为医院感染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三力模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5省14家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因素组态及作用机制。结果形成3条影响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路径。路径1:领导支持+配套政策+政策重视程度+会诊价值感受;路径2:领导支持+政策重视程度+培训和学习机制;路径3:领导支持+培训和学习机制+会诊价值感受。路径1属于政策驱动机制,路径2和路径3属于自主提升机制。结论领导支持是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的关键。政策驱动机制和自主提升机制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影响二级以上医院细菌真菌感染诊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医师多点执业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建议。方法:选取南京市和泰州市共14所医疗机构作为抽样单位,从中随机选取552名已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师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2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医师学历、年龄、职称、科室对医师多点执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医师性别、所在医疗机构等级、从业年限和月收入对医师多点执业意愿无显著影响。(2)政策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都与医师多点执业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按照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政策因素、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结论:为进一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相关部门需要站在立法高度上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激励、风险、准入、财政和监管等规定;二、三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也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鼓励、支持医师多点执业,完善人事制度;医师自身也要重新定位角色,以更好的状态积极参与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国日间手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和解决方案。方法 基于2020年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的日间手术调查数据,对771家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汇总和对策研究。结果 我国日间手术暴露出日间手术发展不均衡、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较低、日间手术信息化不完善、日间电子病历需优化和书写不规范等问题。结论 建议通过明确日间手术定义、统一业务流程、适当扩增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等对策,切实解决好影响我国日间手术平稳快速发展的紧要问题,提高日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同质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浦地区流动人口自感病重择医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地区11个镇(街道)1883名流动人口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自感病重时,是否选择到医疗机构就诊主要与享受医疗保障情况有关;选择就诊目的医疗机构依次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结论享受医疗保障情况是影响流动人口选择医疗服务的重要因素,应尽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满足流动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研并分析日间手术模式下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弹性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个体化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五大人格量表(BFI)、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2018年6月-2019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99例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前问卷调查。结果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弹性量表得分为(59.12±15.46)分,明显低于正常成人心理弹性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开放性性格特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患者术前心理弹性水平的预测因子(P<0.05),解释总变异的48%。结论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弹性水平普遍较低,临床工作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特征进行综合评测并制定个体干预计划,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力量,激励自我效能感,使患者对日间宫腔镜手术有更充分的认识,促进其心理弹性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山西省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分析与评估系统开发的必要性,描述了系统设计方案、运行流程、分析方法及应用情况。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及时收集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病案首页数据、门诊患者的诊疗数据与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数据,及时分析评估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患者费用负担、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影响全省人群的主要疾病等指标,为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机构日常监管、疾病防控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新冠疫情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的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产妇心理健康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1日—2022年3月15日在南方医科大学两家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产妇的一般情况、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现状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569名产妇参与调查,2.3%以上的产妇经常有情绪低落,16.4%以上的产妇认为自己不能从容面对疫情。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高、微信群支持与经常担忧紧张,医院支持、丈夫支持与不能从容面对疫情,亲友支持与周围人员关系不融洽,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方面的支持是影响产妇从容面对疫情的首要潜在因素。结论 疫情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利于产妇从容面对疫情,建议医院为产妇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军队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对临床教学的认识度和支持度,分析问题,比较并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9家临床教学医院的900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患者对临床教学支持度的因素。结果患者对临床教学相关活动的支持度普遍在50%以上,对医院承担临床教学的支持度等项目高达80%以上,确定患者年龄、学历、医院对患者私密性的保护程度、医患沟通能力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医科院校或教学医院应提升对临床教学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充分、科学利用临床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药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农合中医药补偿政策对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影响,分析其制约因素。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政策实施对中医药服务利用及参合患者受益的影响等情况。结果:中医药补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减轻患者负担,但受到多重因素制约,主要包括:中医药服务项目少、补偿比例提高幅度有限、缺乏对医疗机构的激励机制等。结论与建议:要发挥中医药补偿政策实施效果,既要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政策补偿比例,又要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如推广符合中医药使用特点的补偿政策,探索对医疗机构应用中医药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近10年来不同医疗机构入院人数和病床使用率的变化,分析影响居民选择住院机构的因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天津市1998年至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和1993年至2008年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的描述性统计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98年至2008年间,与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农村卫生院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入院人数和病床使用率增幅最小,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一直低于二级及以上医院;居民选择住院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有住院费用、性别、职业类型、征求治疗方案意见、地区分类.结论天津市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15岁以上居民门诊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浙江省15岁以上居民门诊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改革和控制医药费用上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98年浙江省卫生服务调查中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居民次均门诊费用的因素,月人均收入、城镇、就业状况、自觉患病严重程度、患病状况、就诊医疗机构及就诊科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控制门诊医疗费用上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浦地区流动人口自感病轻时择医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地区11个镇(街道)1 883名流动人口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结果]流动人口自感病轻时,是否选择到医疗机构就诊与年龄、职业、享受医保与否有关;选择就诊目的医疗机构依次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等.[结论]年龄、职业因素及是否享受医疗保障是影响流动人口自感病轻时选择医疗服务的重要因素,应尽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满足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护人员社会支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泰州市内6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707名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疫情下的社会支持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索日间化疗工作管理机制,对开展日间化疗的医疗机构进行调研,以期对日间化疗发展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样26家医疗机构,通过问卷调查各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化疗情况、患者准入管理、化疗效率、医保支付情况、日间化疗病历管理和日间化疗发展困境等问题。结果26家医疗机构平均收治日间化疗3600人次/年,占全院化疗的54.4%;制约日间化疗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医保费用的报销方式和支付比例。结论日间化疗可以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同时日间化疗的发展需要国家配套政策支持,关键政策为提高日间化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内医疗机构。方法:以绵阳市的10个市、县卫生局,2个三级医院,8个二级综合医院、15个一级医院以及1657名门诊和住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从医院供需双方分别对卫生资源进行分析。结果:二级及二级以上、一级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率分别为69.61%和33.95%,现有床位数分别是理想床位数的2.2倍和0.58倍,现有医生数分别是所需医生数的3.28倍和0.43倍。结论:绵阳市的医疗机构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卫生资源的浪费与不足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