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解决产品开发中用户需求目标不清、产品价值属性模糊等问题。方法 将KANO模型与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融入iNPD(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产品开发程序,对智能音箱产品创新设计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SET因素分析发现产品机会,引出基础故事情节;其次,基于KANO模型进行智能音箱需求属性划分,以及应用AHP法通过层次模型构建、权重计算等步骤,求解各属性下子需求的重要度;最后,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对智能音箱进行构思并提出方案设计。结论 基于KANO模型及AHP法融入iNPD的创新设计方法,实现了智能音箱产品开发中用户全程参与设计与决策,提升了智能音箱创新产品开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为同类产品创新设计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来实现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和手段全方位的创新.特别是高校的校史馆更是信息技术现代化的综合体现,利用与时俱进、新颖的、智能化、人机交互的方式就是校史馆全方位展示方法的创新.利用时光隧道、3600幻影成像、VR互动投影、触摸屏等智能技术设计交互式...  相似文献   

3.
陈辉  胡伟峰 《包装工程》2024,45(12):425-434
目的 探索将可供性理论融入智能厨电交互界面设计的方法思路,应对智能厨电交互方式及逻辑越发复杂的挑战,改善智能厨电交互界面的可用性及用户体验。方法 分析可供性理论与智能厨电交互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物理心理两个层面探索界面设计的具体方法,建构了基于可供性的智能厨电交互界面设计模型,并梳理出相应设计流程;对智能破壁机移动端操控APP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并以可用性评估进行设计验证。结果 在可供性理论指导下的智能破壁机移动端操控APP交互界面设计的可用性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交互可供性。结论 在智能厨电交互界面设计中应用可供性理论,能有效应对其交互系统在非物质化的发展趋势中产生的低界面可用性问题,从而降低实现用户目标所需的交互成本,有助于改善智能厨电交互界面的系统可用性状况,并为用户提供高效流畅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4.
白仲航  李颖  宋美佳  黄晓光  何琳 《包装工程》2021,42(22):103-107, 114
目的 通过将可供性引入并辅助产品造型设计,减小产品属性的信息传达与用户理解之间的偏差,优化产品造型.方法 将可供性的4种分类,即功能可供性、认知可供性、行为可供性、感官可供性,与整体特征、功能引导等7种产品造型要素对应结合,建立可供性对产品造型设计的指导方法.以小型工具曲线锯设计为例,基于此方法完成造型设计方案;运用熵处理法与李克特量表评价法,将基于可供性的产品造型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对新的曲线锯造型设计方案与现有造型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结论 构建了一种基于可供性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完成了曲线锯的造型设计方案,依据基于可供性的产品造型要素评价指标完成评价,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思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尚凯  张青  常能  陈哲 《包装工程》2019,40(24):205-209
目的从视觉感知和使用感知角度探讨可供性概念在座椅舒适度研究中的作用,结合使用者的视觉体验与生理心理体验,为座椅舒适度创新设计提供指导。方法以可供性概念为基础,利用文献分析法将其内涵扩展为真实可供性和感知可供性的综合,并对座椅舒适度要素从情感体验、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3个方面进行阐述,最终将可供性引入到座椅舒适度设计中,提出座椅舒适可供性概念并构建了座椅舒适可供性设计要素模型,并对运用该模型进行座椅舒适度设计进行介绍。结论座椅舒适度创新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对于座椅表面特性传达的视觉心理需求。从视觉感知和使用感知到的舒适程度进行创新设计,并形成两者的匹配关系,才能更加满足使用者对座椅舒适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参观者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探索江西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设计流程,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当地文博产业的发展。方法以内容分析法获取参观者对江西省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意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江西省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库,最后通过集群构成的设计方法整合典型文化元素,完成设计。结论通过分析参观者对江西省博物馆文化意象的认知数据,归纳出海昏侯文化、景德镇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公共文化意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的江西省博物馆文化资源库,可以为设计师提供设计江西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素材和灵感来源;运用集群构成的设计方法来整合相关文化重心,可以使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氛围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7.
郑昕怡 《包装工程》2020,41(18):132-138
目的 从421家庭的情感需求出发,归纳三代同堂家庭的情感特征,通过设计营造具有温情科技感的外观使用体验,以及具有差异化的智能音箱造型。方法 基于语义差分的分析方法,建立针对421家庭的语义词汇测试体系,通过审美偏好问卷调查,提取421用户认同的情感语义词汇,以现有市场音箱产品为样本,经由用户评估情感语义分值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符合421家庭情感需求的情感因子主成分,明确外观设计方向。结论 从量化思维角度,将所得数据转换为产品造型语言,指导智能音箱的外观设计,使产品更符合421家庭的情感需求及审美喜好,并通过设计反馈为造型方案评分,使整个外观设计研究形成闭环,为产品语义设计方法与智能家居产品外观设计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伊航  宋莎莎 《包装工程》2022,43(18):80-86
目的 从家具材料CMF的角度出发,分析可供性理念在家具材料CMF设计中的体现和应用。方法 通过阐述可供性理念的起源以及其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引申到家具材料CMF的设计中。可供性作为联系环境与用户使用感受和行为的媒介,通过详细探究色彩、材质和表面处理工艺的可供性对用户产生的影响,构建基于可供性理念的家具材料CMF的设计流程,以现有的优秀家具产品为例,探析可供性理念运用于家具材料CMF设计的可行性。总结归纳出基于可供性理念的三个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提出家具材料CMF设计的方法,使家具可以更好地从色彩、材质以及表面处理工艺角度把握家具设计的方向,提升家具产品的使用体验价值。结论 将可供性理念引入家具材料CMF设计的研究中,能够指导家具材料CMF设计的流程,为实际家具设计过程提供相应的理论应用。  相似文献   

9.
可供性理论最早由James Gibson 提出,首先运用于生态心理学领域,被称为“直接知觉论”,强调人或动物与环境之间发生活动的可能性。Krippendorff的产品语义理论则是从产品认知和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产品的可用性和可理解性。文中梳理了学界有关可供性和产品语义两种理论的分歧与共识,探讨了两种设计理论的共性与区别,并从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设计应用层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可供性与产品语义的设计框架,旨在帮助设计师分析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并通过交互行为库和交互组件库的匹配,辅助产品造型和结构原型设计,最终提升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香  杨瑞 《包装工程》2020,41(14):168-173
目的基于可拓学理论,将文化特征转化为文化因子的形式以指导产品造型设计,并以智能音箱的设计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能性。方法提取能够表征文化内涵的文化因子,并将其进行对比分析,构建文化基元的可拓表征模型,得到智能音箱文化语义的意向空间;其次,用图解思维将词汇语义转换为图解语义,再将图解语义与文化内涵的关联度作为智能音箱图解语义集的标准;最后,将文化特征以语义文化因子形式与产品造型相融合,以无锡精微绣文化的现代智能音箱为例进行设计,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论可拓语义特征与文化内涵的关联度可以反映出地域文化和图解语义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建立图解语义的评估系统,为文化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上上  吴俊骞 《包装工程》2018,39(6):109-113
目的对诗歌意象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将诗歌意象视为一个多层次的审美结构,分析其构成及表现方法,同时对比研究文创产品意象的结构层次组成,找寻诗歌意象结构层次与文创产品意象结构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探究诗歌意象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最后通过设计实例对流程进行实证性研究。结论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将为文创产品赋予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罗哲辉  陈彩霞 《包装工程》2023,44(14):347-353
目的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以广东太虚拳为例,研究体育类非遗互动产品设计路径,为当前传统体育类非遗的数字活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方法 进行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应用现状研究;分析将具身认知理论引入体育类非遗互动产品设计的意义与机会,构建体育类非遗互动产品设计的具身认知模型,提出基于具身认知的体育类非遗互动产品设计路径;分析广东体育类非遗——太虚拳传承现状与需求,以其为例展开设计实践并进行设计模型与设计路径的可行性验证。结论 提出了面向体育类非遗的互动产品设计方法,强调了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文化内容提取与转化、用户体验通道构建及体验情境设置,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体育类非遗文化的具身感与沉浸感,为体育类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理论框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帅  冯荟 《包装工程》2020,41(6):228-231
目的研究可供性理论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价值与方法,进而为产品设计提供建议,实现更具人性化和情感化的产品设计。方法阐述可供性理论的起源及其在设计领域的发展,从吉布森与诺曼对可供性的不同定义来阐述在生态心理学中的可供性与在设计领域内的可供性的区别。对可供性理论在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归纳出可供性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三种类型,即潜在的可供性、集体的可供性、情感化的可供性。基于人的行为对产品可供性进行挖掘,提出行为的停顿、行为的可视化、自然行为关系三种产品设计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结论为设计师提供关于将可供性概念运用在产品设计中的理论依据,为用户创造舒适自然的使用体验,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陈默  黄辰  苏盼盼 《包装工程》2022,43(14):29-36, 44
目的 为了提高用户与产品之间互动的明确性与有效性,对消费类产品进行设计方法的研究。方法 借鉴生态心理学中的可供性理论,将可供性交互矩阵(功能–任务交互矩阵)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面向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可供性设计方法流程。该方法主要是面向产品设计早期阶段,通过解构用户任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帮助设计师识别用户与产品之间彼此互动的行为模式,确立产品的可供性,为设计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供明确的设计依据。结果 以电吹风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首先,通过功能–任务交互矩阵明确该产品的可供性因子;其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确立电吹风所具有的可供性特征,可分为功能性可供性、操作性可供性和信息性可供性3类;最后,综合以上并结合用户人群的需求,进行方案的细化。结论 通过可供性交互矩阵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的设计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操作性,而且丰富了可供性在设计领域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秋儒  杨帆  沈艾雯 《包装工程》2023,44(12):235-239, 249
目的 通过结合当下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探索设计与开发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形式。在广泛聚焦各年龄层受众的注意力的同时,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传统“非遗”的特点。方法 以“非遗”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作为突破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游戏载体相融合,并择取无锡惠山泥人为实践题材,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再以此进行游戏要素设计,进而制定出较为完整的设计策略。结果 以“融合多学科知识、突破常规、新视野展示传统文化”为研究核心,采用创新视角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结论 将无锡惠山泥人作为母体,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对相关元素加以提取,从而设计出以“非遗”为主题的互动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沉浸感和趣味性,同时也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配色过程中意象表达的不稳定性,在配色方案中,辅助设计师将隐性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方法设计师使用心仪图像作为配色意象的参考,并采用交互式遗传算法开发辅助设计师的配色技术,将提取的各种色彩组合映射至配色对象,供设计师评价与选择。在CorelDraw平台上搭建原型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以敦煌壁画为配色意象来源,进行图像配色的实例分析。结果实现了方案的自动批量生成及其概率选择、交叉重组、变异、色区调整等系列遗传操作,得到了与图像意象融合的最优配色方案。结论在色彩提取值框架内,设计师通过交互式遗传算法辅助软件,从全局视角观察配色方案,在人机互动作用下,逐步优化方案,以便在短时间内搜索到符合设计师配色思维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