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基于导管的超声装置,该技术借助介入放射学方法将超声导管直接置入血管中,可显示血管内影像,检测血管壁性质等,已在心脏与外周血管疾病领域显示出其优势~[1-2],但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领域尚属探索阶段。DSA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传统的依靠动脉直径狭窄率来评价颅内外血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往许多被认为是垃圾的脱氧核糖核酸(RNA)被证实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长链非编码RNA(即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微小RNA(microRNA),小核RNA等[1]。环状RNA是最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特殊非编码RNA,因其呈封闭环状而得名,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与特异性。有研究发现,有一些环状RNA在大脑中呈特异性表达[2]。新近诸多研究显示,环状RNA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已经广泛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较以往应用的单层螺旋CT扫描,具有时间短、层厚薄、连续扫描范围长等特点,使其在脑血管中的病应用越来越广泛,从2层到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S-100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血清S-100蛋白的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S-100蛋白可能还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测定血清S-100蛋白的浓度对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估计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对比技术,采用高分辨三维梯度回波序列进行扫描,并应用完全流动补偿、射频脉冲扰相等技术,在对其生成的磁矩图像及相位图像进行相应处理后,可明显增强静脉的显示,其强调的是不同组织和物质的磁敏感性差异,对于静脉血管内的脱氧血红蛋白和血管外血液成分极其敏感[1]。SWI技术早期主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于1978年首次被发现。它是一种对机体的多种细胞具有刺激或抑制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通过其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知TGF-β及其受体在某些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周围间隙(PVS)是包绕在脑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周围的微小组织间隙,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可引起脑内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与脑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作者对PVS的解剖结构、功能以及EPVS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和评估方法、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吞咽障碍作为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而日益增多,由此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水分营养物质摄入障碍、窒息及心理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增高了致残率及病死率。该文对近10年来有关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液凝溶状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地物之一。本文仅就D-二聚体的一般生物不特性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近20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应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但传统CT设备的灌注成像由于受探测器宽度的限制,无法覆盖全脑范围。随着128、256甚至320排CT的应用,CTP的覆盖面大幅提高,由  相似文献   

11.
<正> 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的问世是调脂药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中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它的作用,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从而引起细胞内胆固醇减少,反馈调节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活力,促进血浆LDL-C消除,使LDL-C水平下降。但他汀类药物除了它的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纳洛酮在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血管疾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脑血管疾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纳洛酮,对照组患者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8.10%,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近来磁共振技术在评价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磁共振血管造影可快速显示脑血流,加权扩散磁共振成像可了解微观质子运动,灌注成像可显示脑梗塞区的血流情况,磁共振光谱检查可活体测定代谢变化,而超速磁共振技术使得运动伪影大为减少,并使多项磁共振的应用成为可能。这些技术无疑将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是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标志。在脑脊液或血中的浓度水平可反映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大小。测定NSE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损伤的特异性标志。在脑脊液或血中的浓度水平可反映神经系统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大小。测定NSE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NSE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蛇毒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蛇毒为治疗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国内,外对其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各种蛇毒的性质,作用特点并对该类制剂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虽然1985年国际颅外/颅内旁路术研究否定了颅内外血管吻合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方面的作用,但近年来仍有很多学者热衷于这种血管吻合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文章综述了这一技术在适应证和术式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微粒是在血液循环或多种体液中发现的直径为0.05~1.00μm的膜性小颗粒,已经发现血小板、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在不同的刺激下都会释放微粒。循环中70%~90%的微粒来源于血小板,内皮细胞衍生的内皮微粒(EMP)只占5%~15%[1]。EMP通过细胞间接触或可溶性介质的分泌,将信息[生长因子、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受体、mRNA和微小RNA(miRNA)等]转移到靶细胞发挥作用,成为细胞间交流  相似文献   

19.
作者测定129例急性脑血管病血和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IgG,IgA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差异不显著,仅前者脑脊液的IgM高于后者(P<0.05),病程一周内和八天后的体液免疫虽有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而脑脊液的免疫复合物一周内高于八天后(P<0.05)。反映了急性脑血管病的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变化,提示了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是自身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点阐述了SPECT在几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做了评价;介绍与展望了药物介入性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强调了药物介入性试验有很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