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混凝土搅拌输送车内混凝土的轴向流动形态的基础上,对叶片所受轴向流动阻力作了定量计算,同时对影响轴向流动阻力的各参数进行了讨论。所得结果可供搅拌筒优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强制式搅拌机搅拌低效区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解决方案的比较,提出振动搅拌方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确定振动搅拌的合理参数。试验样机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比设计值提高了36.4%,在缩短一半搅拌时间和减少水泥用量20%的情况下,试验样机仍能保证搅拌质量,搅拌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强制式搅拌机。  相似文献   

3.
搅拌机在工作时,有均载和卡料两种不同工况,本文通过对搅拌臂和搅拌叶片在两种不同工况下进行简化受力计算,并且对两种工况下搅拌臂和搅拌叶片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其变形和应力情况,判断出搅拌臂与搅拌叶片的危险截面部分,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振动搅拌是强化混凝土生产过程、提高搅拌质量和搅拌效率的最经济的方法之一。试验研究证明,强制搅拌和振动强化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振动搅拌方案。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两种激振方案:专用激振器和搅拌激振器,并分别设计了实验样机。本文通过搅拌对比试验,对这两种方案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普通搅拌技术的不足,进行了双卧轴振动搅拌技术研究.双卧轴振动搅拌是一种将普通强制搅拌与振动相结合的新型的搅拌方式,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对双卧轴振动搅拌与普通强制搅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搅拌能有效的提高搅拌效率,改善混凝土的微观匀质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节约水泥.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搅拌质量和效率,在现有双卧轴搅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振动技术,以搅拌轴和搅拌叶片作为振动源设计制造了1m3双卧轴振动工业搅拌机,并对其进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在激振频率29.4Hz、搅拌速度1.6m/s时的较佳搅拌时间为40s,比普通强制搅拌缩短了10s,且混凝土强度提高了38.76%,在相同混凝土配合比的条件下,振动搅拌水泥量减少为10%时,混凝土试块7d抗压强度为17.6MPa,比普通强制搅拌时不减水泥量的混凝土强度提高了3.9%,节省水泥效果显著;振动搅拌时,搅拌电机的电流比普通强制搅拌降低了5.64%,减少搅拌装置的磨损,节约能源,电流方差降低了43.4%,搅拌过程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7.
刚性承台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估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刚性承台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轴力和摩阻力分布规律,将软土-水泥土搅拌桩所受的力简化为沿桩身均布和三角形分布的摩阻力,这部分力在加固体下卧层内产生的应力认为用Mindlin解比较合理,并由此简化提出一种适于工程设计沉降预估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伟民 《工程机械》1989,20(1):18-21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设计计算中,由于搅拌筒斜置在机架上,筒内的混凝土的几何形状复杂,使得确定满载混凝土状态时搅拌筒的整体重心位置和驱动阻力矩的计算既复杂又困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中所出现的一系列超越方程,采用积分中值定理,以非常近似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求出搅拌筒内混凝土的重心和驱动阻力矩,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简便、可靠的设计计算方法。本方法亦可用于斜置搅拌筒的各种搅拌机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普通强制搅拌、振动搅拌以及掺入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匀质性、含气量以及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气剂的掺入以及引气剂掺量的增加,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混凝土的匀质性变化不大,但混凝土含气量随之增加,抗压强度随之降低,并且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混凝土的含气量更大,抗压强度更高;振动搅拌和掺入引气剂都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但振动搅拌主要增多的是100 nm以下的小孔,不仅提高了引气效果,而且也因为使孔隙细化,改善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当需要的混凝土含气量(体积分数)为3%时,采用振动搅拌即可获得所需的引气效果,而当需要的含气量更大时,建议采用振动搅拌同时掺入引气剂.  相似文献   

10.
黄天勇  陈旭峰  李胜  谌凡 《混凝土》2020,(1):123-12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振动搅拌装置,研究振动搅拌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振动压力为0.55MPa时,振动搅拌制备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普通搅拌制备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一致;在自然养护条件下,振动搅拌对C15~C5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45%、16%、23%、23%、30%、23%、28%、7%。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振动搅拌对C15~C5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0%、34%、27%、34%、40%、29%、29%、6%。最后分析了振动搅拌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振动搅拌在混凝土工业化应用中的有利影响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搅拌理论与设备的研究涉及机械工程与建筑材料两个学科,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解决搅拌机构与混合料相互作用过程的机理分析问题及工程应用问题。介绍近20年来搅拌理论及其设备的研究进展,建立搅拌过程的数学模型,得到搅拌曲线、新的搅拌概念、搅拌设备的优化目标和方法,以及搅拌功率的计算方法;提出振动搅拌理论,研制出振动搅拌设备,以及双螺带、双螺旋、双排叶片等节约型搅拌设备。针对完善搅拌设备的评定指标提出:随着对搅拌过程的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发展,除目前国标规定的宏观匀质性指标外,建议增加强度、含气量及耐久性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在再生骨料替代率为0、20%、40%、60%时,通过测试再生混凝土的冻融质量损失和抗压强度,对比振动搅拌和普通搅拌2种工艺下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结果表明:振动搅拌和普通搅拌2种工艺下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均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对分别采用振动搅拌和普通搅拌的再生混凝土进行对比,振动搅拌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高于普通搅拌再生混凝土,普通搅拌下质量损失率比振动搅拌平均增大了50.3%,抗压强度损失率平均增大了12.8%,振动搅拌能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急转弯、紧急制动及颠簸路面时三种不同工况下的搅拌筒及减速机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减速机极限工况下的失效原因,以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试分析不同搅拌条件和搅拌参数下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强度,分析比较不同振动方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机理,并利用电镜照片和汞压法测试孔结构进行微观原理的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除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掺加引气剂的方法外,合理的搅拌方式,即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叶片在强制搅拌物料的同时,也作为振动源对物料施以振动作用的振动搅拌方式也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合适的振动搅拌可以使新拌混凝土含气量普遍达到3.5%左右,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微观原理的分析表明,振动搅拌可以促进混凝土中过渡层和水泥水化浆体的显微结构改善,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分布,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计算混凝土拌合料与搅拌输送车拌筒筒壁间、拌合料与搅拌叶片间的摩擦力矩、拌合料转向流动阻力矩及由于筒体转动引起的偏心距产生的阻力矩,从而计算出拌筒的驱动功率,与实测数据对比。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振动技术在混凝土搅拌中的广泛应用,已形成我种振动搅拌方案。而所得混凝土的质量与这些方案的选取是密切相关的,振动搅拌的方案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本文对已存在的振动搅拌方案进行了比较,又从理论上加以简单说明,并提出频振动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振动搅拌和普通搅拌的对比试验,测定并分析了两种搅拌方式下的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倒坍落度时间、宏观匀质性指标、以及混凝土标准试块的7d、28d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振动搅拌对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显著提升,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黏度,且7d、28d抗压强度较普通搅拌提高了6.9%、12.1%;搅拌同等品质的混合料,振动搅拌可提高搅拌效率33%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试分析不同搅拌条件和搅拌参数下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强度,分析比较不同振动方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机理,并利用电镜照片和汞压法测试孔结构进行微观原理的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除了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掺加引气剂的方法外,合理的搅拌方式,即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叶片在强制搅拌物料的同时,也作为振动源对物料施以振动作用的振动搅拌方式也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合适的振动搅拌可以使新拌混凝土含气量普遍达到3.5%左右,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强度.微观原理的分析表明,振动搅拌可以促进混凝土中过渡层和水泥水化浆体的显微结构改善,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分布,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双螺旋搅拌机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采用一次投料法、先拌水泥砂浆法和水泥裹砂石法3种不同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搅拌工艺下的较佳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较优的搅拌工艺.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搅拌工艺相比,采用先拌水泥砂浆法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同时可以减少搅拌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搅拌时间选择85~95 s,搅拌速度选择1.6~1.8 m/s,可以得到较好质量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筒设计中几何参数的选取、有效装载容量的计算、混凝土重心计算等,并介绍了设计计算程序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