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li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剂。结果 通过对11例患者随访,复查CT、B超,肿块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于士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79-280
目的分析总结转移性肝癌两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71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患者20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TAI)组患者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原发病灶均已切除,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33例原发病灶已切除,另有18例原发病灶未切除,对未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给予原发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结果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法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法,两组患者的12个月及24个月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显著。同时我们也对原发病灶是否切除的患者做了比较,比较结果发现,原发病灶切除患者的6、12、24个月的生存率较未切除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同样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的疗效要优于原发病灶未切除病例。转移性肝癌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汪艳  陈乐 《安徽医药》2016,20(11):2163-216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患者生存率,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5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年后,存活64例,死亡86例, 3年生存率为42.67%,死亡率为57.33%。(2)单因素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数目多、门脉癌栓、肿瘤直径大、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保护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假包膜形成、癌灶多发、门脉癌栓、肿瘤直径≥5 cm、胸腔转移、腹腔转移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国焰 《江西医药》2012,47(6):506-50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肝动脉以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选择脾中、下支动脉),同时给予肝动脉内化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1个月CT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缓解临床症状,复查CT提示肝癌病灶缩小,脾脏部分坏死状态.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康振  肖恩华 《中南药学》2013,(10):786-788
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是手术不宜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介入术中肝动脉或其分支血管迂曲、较细,对造影剂、化疗药物敏感及术者操作导管导丝刺激血管壁均可造成肝癌供血动脉的痉挛,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栓塞难以进行及疗效不满意。因此有必要寻找治疗或缓解TACE术中肝动脉血管痉挛的方法,使得肝癌经导管化疗术特别是栓塞术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本文对肝癌TACE术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常用的抗血管痉挛药物及其在肝癌TACE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寻找肝癌TACE术中治疗或缓解血管痉挛的药物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介入化疗药物灌注(TAI)与肝动脉药物化疗栓塞(TAE)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单纯经肝动脉化学药物灌注化疗(TAI组)及35例化疗并碘油栓塞(TAE组),对两组的疗效作分析比较.结果:经肝动脉介入药物灌注化疗(TAI组),显效+有效38.5%(10/26);化疗栓塞(TAE组),显效+有效82.9%(29/3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经肝动脉介入药物灌注化疗26例中,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7%(15/26)、30.8%(8/26)、19.2%(5/26)、3.8%(1/26);化疗并碘液栓塞35例中,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3%(33/35)、65.7%(23/35)、45.7%(16/35)、17.1%(6/35),两组生存率比较P<0.05.结论: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明显优于TA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22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种类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46.4%)、头孢菌素类(18.4%)、喹诺酮类(15.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平均疗程为3d;术后继发感染3例,发生率为1.3%.结论: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继发感染比例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不应常规预防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疗程过长.  相似文献   

8.
朱应合  周俭  薛忠  朱俊  李粉美 《江苏医药》2013,39(6):677-679
目的 观察化疗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化疗药物+恩度碘油混合乳剂作为TACE栓塞剂;另选取20例该类患者作为对照组,栓塞剂采用常规化疗药物+碘油混合乳剂.于2个治疗周期后,对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实体肿瘤有效率和AFP转阴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联合应用化疗药物+恩度碘油混合乳剂实施TACE可明显提高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30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分析肝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均是观察组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单纯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与肝动门咏联合治疗肝癌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30例肝癌患者单纯施行肝动脉碘油栓塞化疗;对17例肝癌患者施行肝动脉碘油性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穿刺灌注化疗。结果 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50%病人肿瘤缩小(显效36.7%,有效13.3%)。平均生存期10.22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40%,3.3%和0%动门咏联合介入治疗组;82.4%病人肿瘤缩小(显效41.2%,有效41.2%)。平均生存期19.25%个月,一、二、三年生存率分别是76.4%,52.9%和11.8%。结论 肝动门脉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在肿瘤坏死率、局部肿瘤复发率以及治疗后患者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的范围广,成为了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郭银锋  郑绚  杜玲然 《今日药学》2021,31(4):251-254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其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被认为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姑息性治疗的首选疗法.而栓塞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栓塞系统,具有精准化、人性化、多学科协作的特点,并且在疗效、安全性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治疗方法;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运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佳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效果比较满意,值得在临川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60例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或2次以上疗程的TACE术,术后定期随访。根据实体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个疗程TACE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个疗程TACE术后1个月复查CT评价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D)12例,进展(PD)2例。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晚期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灌注栓塞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栓塞(HACE)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使1年生存率提高到44%~68%。但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的生存质量仍不能令人满意。从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血液肿瘤科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一文  李华富  罗伟聪 《河北医药》2011,33(19):2929-2930
目的 观察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在其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3 d~术后7d采用药物保护肝脏,治疗组60例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观察分析2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术前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 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5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课题是在超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OCE)的基础上,在CT的引导下,加用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T)来治疗原发性肝癌,期望提高治疗肝癌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统计96例病人,男75人,女14例,年龄30~70岁,平均53岁。经CT、AFP、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PET术。对照组25例为行单纯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 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的96例病例中,随访86例,其中有25例死亡,存活<6个月者20例(23%);>6个月者11例(13%);12个月以上者56例(67%)。而对照组20例行单纯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病例中,12月以上的存活6例(30%)。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的治疗方法过程安全性高、经济、简便易行、还可从某种程度起到双重栓塞的作用,疗效显著,对肝功能影响亦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12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出年龄段相同并只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和3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和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S分别为8个月和5.1个月;OS分别为16个月和9.3个月。中位PFS和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与单纯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相比预期生存更长。  相似文献   

20.
池书平 《河北医药》2001,23(4):289-290
经导管行肝动脉化疗 (HAI)和肝动脉栓塞化疗(HAE)治疗原发性肝癌已取得了显著疗效 ,尤其对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自 1992~ 1996年 12月收治并取得随访结果的 58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 51例 ,女 7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6.5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体检、甲胎蛋白(AFP)测定、B超、CT或MRI检查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符合 1977年全国制定的肝癌分型、分期标准。所有病例初诊时 ,均已失去外科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