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Wistar大鼠主动脉组织Bel-2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瑞舒伐他汀逆转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选用33只健康雄性5周龄Wistar大鼠,体重150±10 9,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1只,Hhey组11只,瑞舒伐他汀组11只;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Hhcy组给予正常饮食和蛋氨酸1 g/(kg·d)灌胃,瑞舒伐他汀组给予正常饮食和蛋氨酸1g/(kg·d)加瑞舒伐他汀10 mg/(kg·d)灌胃.16周末处死大鼠,心脏取血,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提取主动脉组织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联合巢式PCR(nested PCR)检测Bcl-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6周蛋氨酸灌胃1 g/(kg·d)可以诱导Hhcy(P <0.01);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Hhcy组主动脉组织中Bcl-2启动子区域发生去甲基化,Bcl-2 mRNA、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主动脉组织中Bcl-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水平高于Hhcy组,Bcl-2 mRNA、蛋白的表达低于Hhcy组(均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拮抗Hhcy大鼠主动脉组织的去甲基化,下调Bel-2的表达,这可能是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异常大鼠主动脉组织中bcl-2基因甲基化及bcl-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血脂异常组和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组(简称他汀干预组),每组22只。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他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以复制血脂异常大鼠模型,从实验第12周开始灌胃,灌胃4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清TC、TG、LDL-C和HDL-C。提取主动脉核蛋白检测基因组DNA总甲基转移酶(DNMT)活力;采用nMSP法检测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2周高脂饮食可以诱导血脂异常大鼠模型;与血脂异常组比较,他汀干预组血清TC、TG与LDL-C降低,HDL-C升高(均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他汀干预组较血脂异常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与对照组比较,血脂异常组DNMT活力及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bcl-2基因mRNA表达降低(均P<0.01);与血脂异常组比较,他汀干预组DNMT活力及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降低,bcl-2基因mRNA表达升高(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降低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增高其mRNA表达,参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用含有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的RPMI1640培养液对其作用48 h,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生长能力并确定实验药物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水平;荧光定量PCR测定Bcl-2 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联合巢式降落式PCR测定Bcl-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D值从0.99±0.05逐渐下降至0.28±0.03(P<0.01),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凋亡率由2.30%±0.60%上升至16.40%±0.73%(P<0.01),Bcl-2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Bcl-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下调Bcl-2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导致其mRNA表达水平减少,继而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这可能在同型半胱氨酸促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AS)时兔主动脉Bcl-2的变化及中药冠心康的防治作用。方法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喂食高蛋氨酸饲料方法建立兔Hhcy模型。用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8周时动物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兔主动脉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冠心康在降低Hcy的同时,也降低TC、TG、LDL-C的含量(P<0.01),升高了HDL-C,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冠心康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对AS的发生发展可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ecysteinemia,Hhcy)大鼠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Hhcy模型组、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组。8 w后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观察主动脉壁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胸主动脉血管壁ICAM-1及VCAM-1的表达。结果 Hhcy模型组大鼠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Hhcy模型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组(P<0.01),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高蛋氨酸饮食可诱发Hhcy,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表达上调。叶酸、维生素B12可以下调血浆Hcy水平及主动脉壁ICAM-1及VCAM-1的表达,对Hhcy致AS具有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血管炎症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引发兔主动脉的血管炎症反应。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正常饮食)和蛋氨酸组(高蛋氨酸饮食),每组各10只,12周后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核因子κB的表达和活化。结果 高蛋氨酸饮食显著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蛋氨酸组主动脉切片发现内皮细胞脱落,局部内膜增厚;白细胞介素8分泌增加;主动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增强。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导致血管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是高同型丰胱氨酸血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高血压大鼠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和CHOP表达及血管中层厚度变化,探讨Hcy对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两周采用无创尾套法测量大鼠血压,选取24只成年雄性大鼠[平均动脉压(MAP)〉150mmHg]随机等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蛋氨酸组,每组12只(n=12)。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双蒸水灌胃,蛋氨酸组给于30g/L蛋氨酸饮食+双蒸水灌胃;根据实验结束的时间,又将各组分为4W和8W两个亚组,各亚组6只(n=6)。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各组大鼠的MAP,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中层的厚度;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组织中GRP78及CHOP表达水平。结果:①对照组大鼠血清Hcy浓度在正常值范围(〈10μmol/L);蛋氨酸组大鼠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大鼠MAP均显著增高,4周时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8周时两者差异显著(P〈0.05);③蛋氨酸组大鼠血管平滑肌中层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HE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大鼠主动脉VSMCs显著肥大,管壁显著增厚;⑤两组CRP78和CHOP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蛋氨酸组表达更明显。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促使高血压大鼠动脉VSMCs内质网应激反应,导致CRP78及CHOP的平衡失调加剧,从而引起血管损伤加重,而发生血管重构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以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对照组、高蛋氨酸饮食组、高蛋氨酸 叶酸饮食组、高半胱氨酸饮食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普通饲料加1.7%蛋氨酸和0.006%叶酸;普通饲料加1.2%半胱氨酸。饲养6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结果喂以高蛋氨酸饲料6周,可诱导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升高(P<0.01),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高蛋氨酸 叶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蛋氨酸饮食组显著降低(P<0.01),其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也降低;高半胱氨酸饮食组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及冠状动脉内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了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CC型趋化因子受体1(CCR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Hcy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HHcy组在普通饲料基础上加2蛋氨酸喂养。60d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P-1α、CCR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IP-1α、CCR1mRNA的表达。结果:HHcy组血浆Hcy浓度(45.74±9.65)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38±2.28)mmol/L,P<0.01;HHcy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MIP-1α、CCR1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HHcy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cy可能通过激活NF-κB诱导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MIP-1α及受体CCR1增多,进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不同组织和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中B1和Alu序列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给予不同饮食14周后,分别取小鼠心脏组织、血管及白细胞;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用50、100、200 及500 μmol/L 同型半胱氨酸干预培养72 h后,抽提组织、白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基因组DNA,采用巢式降落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不同组织和细胞中B1和Alu 序列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饲以高蛋氨酸饮食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心脏组织、血管和白细胞中B1重复序列甲基化水平下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在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的平滑肌细胞中Alu序列甲基化水平下降显著(P<0.05和P<0.01)。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引起B1和Alu序列低甲基化改变可能是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12/15-脂氧合酶(12/15-L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给予高脂+维生素D3粉剂饮食;对照组正常饮食。3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其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的血管组织,用改进的半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血管组织中12/15-L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①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有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②按照吸光度(A)比值把全部血管组织分为低甲基化状态和高甲基化状态,模型组大鼠的血管组织的低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管斑块处12/15-LOX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与AS的形成相关,在AS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时,激活相关因子IRE1α和p-JNK的表达与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对其干预效果。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PAAC),术后2周选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依叶组,n=12。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25 g/L蛋氨酸饲料喂养,依叶组用25g/L蛋氨酸饲料喂养并依叶片〔10 mg/(kg·d)〕灌胃。于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10周测尾动脉SBP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术后10周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形态变化,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观察胸主动脉中层厚度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和p-JNK的表达。结果 术后10周,模型组大鼠尾动脉SBP、血清Hcy值、胸主动脉中层厚度、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和p-JNK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依叶组大鼠尾动脉SBP、血清Hcy值、胸主动脉中层厚度、血管平滑肌细胞IRE1α和p-JNK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高血压伴HHc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ERS因子IRE1α和p-JNK被激活,以促凋亡因子p-JNK的表达占优势;依那普利叶酸片具有降低血压和血清Hcy的双重效果,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ERS,恢复内质网稳态,逆转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木贼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给以不同剂量木贼水煎刑灌胃,实验10w后,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内皮细胞凋亡率及两个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木贼组内皮细胞凋亡率与bax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bcl—2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用药后bax/bcl—2比值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木贼可从基因水乎调控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环节及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9只)、高脂饮食组(17只),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吡格列酮组(9只),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Bcl-2、Bax的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血脂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0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03),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00);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0),Bcl-2蛋白表达(P=0.001)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00),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633±7.0584比6.0475±2.2370,P=0.000)。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凋亡蛋白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豆异黄酮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将60只大鼠按总胆固醇含量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饲基础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和高脂饲料加设雌激素。20周后处死动脉,光学显微镜检测HE染色的主动脉壁横切面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壁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并运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大鼠主动脉粥样斑块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大豆异黄酮可以减轻高脂饲料诱导的主动脉病理变化,减弱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在主动脉内的表达。此结果提示,大豆异黄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此作者可能是通过减弱粘附分子在主动脉壁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芪参降脂饮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主动脉ICAM-1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芪参降脂饮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主动脉ICAM-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喂普通饲料;模型组8只,喂高脂饲料;中药组8只,喂高脂饲料,同时给予芪参降脂饮灌胃.6周后急性处死.取血测血脂;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血管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壁ICAM-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结论芪参降脂饮能够降低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抑制ICAM-1在主动脉血管壁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血清IL-1β、Hs-CRP、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计数、热休克蛋白染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及蛋氨酸饲料饲喂C57BL/6J小鼠并予以肺炎衣原体滴鼻感染(每隔周接种1次,共3次,6周时间)的方式造成AS模型。测定血清学及病理染色指标。结果:高脂+CPn感染和/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小鼠的血清IL-1β、Hs-CRP、内膜下单核细胞浸润计数、热休克蛋白染色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Pn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增强高脂饮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