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引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民城市”理念,要求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了这一理念和要求,实现中国城市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学术层面考察与解析这一核心理念,需要在原有城市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放到中国城市建设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场域中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7日,一场淋漓尽致的暴风雨为我们历经了一次建筑文化的洗礼,由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Archina建筑中国承办的第二届UACF城市建筑文化论坛,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拉开帷幕。这场汇聚了380位来自建筑界、文化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代表和媒体人士的大型活动,得到了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各大设计院、建筑高校的大力支持,是继2012年5月首届城市建筑文化论坛之后,又一场以推动和繁荣中国城市建筑文化为目标的年度跨界交流盛会。  相似文献   

3.
加快上海城市交通现代化步伐的建议周家骧城市交通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要条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大系统工程。欧、美、日一些国家大都市实现交通现代化,花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现仍不遗余力进行改善和提高。上海起步晚,差距大。根据“一个龙头、三个中...  相似文献   

4.
“斥资14亿打造一座新城。”这是中国某个并不富裕的县城开发商推广新楼盘的广告语,非常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当下城市建设的繁荣度。正因为此,有人把当下的中国形象地比喻为全世界最大的工地,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更是为中国的城市建设注入了催化剂,越来越多的由钢筋、混凝土等高能耗的材料建构的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正在改变着我们城市的天际线。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规划》2008,(5):25-32
自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中国改革开放大幕至今,时光已匆匆走过整30年。30年国家山河巨变,30年上海日新月异。上海规划工作者是这30年历史行旅的参与者、同路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刊特分期刊登华元等同志摄录、采集的部分珍贵照片,籍以佐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推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7月13日,由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城市建筑文化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拉开帷幕。上午的主论坛汇聚了380位来自建筑界、文化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及政府代表和媒体人士,下午两场分论坛、组委会联席会及近3 000人规模的"Massimiliano Fuksas上海演讲会"也成功召开。这是继2012年、2013年两届城市建筑文化论坛之后,又一场以推动和繁荣中国城市建筑文化为目标的年度跨界交流盛会。  相似文献   

7.
一场新能源革命席卷全球的时候,正逢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这是中国与世界共赢的机遇,也是中国推进城镇化的绝好机遇。而最能代表未来城市发展的低碳建筑,尤其是太阳能建筑在这个时候于美丽的上海大放异彩,这一切都必将昭示着,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从这里起源,光电建筑的前途藉此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上海园林规划构思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卫忠 《中国园林》1994,10(4):48-52
一、任务的提出与观念的转变 (一)任务的提出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使上海市进入较全面地按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的阶段。 第八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的前一年——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同年11月,按“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总的战略思想,形成浦东新区总体规划的构想,创造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浦东新区,将使上海全市加速实现城市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太平洋西岸极有影响的国际城市,是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跨世纪的上海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这一功能的转变和目标的确立实质上是上海城市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从深层次上分析,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是以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都统一于城市持续发展过程之中,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城市持续发展的一般理论,通过对上海城市功能转换导致用地置换的分析,并结合当今国际大城市地域空间发展趋势及上海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现状,探讨了上海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5)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相继开放了上海、广州、宁波、厦门、福州等沿海口岸城市。中国早期现代化在这些开埠通商城市率先启动和发展,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西方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口岸城市陆续传入中国。开埠通商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兴市、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选取上海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发展历史进行考察,深入分析开埠通商与口岸城市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15日,在世博会结束后的第十五天,一场大火又将上海燃烧成了“热点”城市。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东部新城门户区委托项目与旧城中心改造竞赛宁波大约始建于公元前4800年,作为杭州湾南部一座极速增长的城市,它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尽管如此,宁波也一直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签订的《南京条约》就将宁波划定为中国最重要的5处开埠城市之一。今天,宁波港已是全球仅次于上海和新加坡的第三大中转港口。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其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城市面临的现代化压力也与日俱增,在上海作为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中就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艾娇 《云南建材》2011,(10):30-30
近年来发生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一场深刻的城市革命一“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关于城市复兴的规划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与此同时,也唤起了中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城市改造和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城市复兴”理论的思考。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在中国城市复兴之路上运用得比较成功案例——上海“新天地”来得出笔者对“城市复兴”这一理论运用于城市片区改造的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住舒适性.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2001年10月,建设部颁布了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属于这一区域范围。上海是一个自然资源严重缺乏、城市能耗与日俱增的城市,推进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社会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及近代城市的分类原则,剖析按不同发展模式开始现代化进程的近代城市典型实例上海、大连与济南,并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肌理的视角比较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进程,探讨中国传统城市与近代城市的本质区别,以及以上海和大连为代表的两种近代城市发展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24日,中国上海在竞争中战胜了刚刚举办过亚运会的卡塔尔首都多哈,获得2011年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举办权。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获得游泳世锦赛的主办权,上海也是继日本福冈之后第2个举办世锦赛的亚洲城市。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时隔1年之后,上海将以体育赛事为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墙材革新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延续了数千年的"秦砖汉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型墙体材料已成为上海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材料.  相似文献   

18.
现在如果让一个好莱坞导演选景拍摄一个能够象征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建筑的话.矗立在皑皑白云之中的上海金茂大厦将毫无疑问成为最热门的候选。 一度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金茂大厦,现在已经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城市发展现代化的象征之一.而位于其顶部的金茂君悦大酒店至今保持着世界最高酒店的纪录.也成为中国酒店业国际化发展的标志性象征。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筑》2010,(5):4-4
1996年,飞利浦开启了一场全球性的"City·People·Light"(以下简称CPL)即"城市·居民·灯光"的对话,舞台分别设在里昂、费城、汉堡等地。近日,CPL移师中国,在上海、北京与深圳这三座城市,以"光影未来创意风暴"为题,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画布,围绕灯光与城市定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提高居民的归属感等等问题进行了一场前沿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3):144-144
2月11日,飞利浦照明在南京主办了一场以“和谐都市,光影未来”为主题的可持续城市照明论坛。这是飞利浦在中国,乃至全亚洲的第一次活动。来自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及其他周边城市的相关政府单位、照明专家、知名建筑设计师等诸多城市妆容的打造者们济济一堂,与飞利浦照明共同探讨了“城市、居民、灯光”,这一未来城市照明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