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之一,它具有吸收快,药力强,随时增减灵活,能充分利用药物配伍,对中医在临床辨证施冶,乃古到至今广泛应用。如何发挥汤剂的冶疗作用,就必须使用科学方法煎煮,合理用药。现将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最早广泛应用的一种剂型,特点在于易随症加减药物,组方灵活,便于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药材的浸泡,煎药的工具、火候、加水量及煎煮时间等均会影响汤剂的疗效。遵循科学的煎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药》2007,(1):I0004-I0005
一.中药煎服方法 把中药加水煎成汤剂服用,是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的.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通过煎煮,能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转入到汤液里去.  相似文献   

4.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最早广泛应用的一种剂型,特点在于易随症加减药物,组方灵活,便于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药材的浸泡,煎药的工具、火候、加水量及煎煮时间等均会影响汤剂的疗效.遵循科学的煎煮方法,才能使药物发挥最好的疗效.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现代中药多采用全不锈钢的电煎药机煎煮,它具有密闭操作、高温煎煮、均匀分装等特点,解决了传统汤剂储存、携带不变的缺点,在其发挥方便、快捷的优势的同时,也要研究其与传统煎煮方法的利弊关系,以不断完善,使其更加合理规范,从而更好地保证中药的煎煮质量,以充分发挥疗效,实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传统剂型,具有制备简便、配伍灵活、吸收迅速、疗效确切等特点[1]。科学煎煮、正确服用,是发挥其最佳功效的关键。现代中药剂型不管怎样改革,但大多仍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用口服法给药。笔者就此作了些探讨,现报告如下,与同仁们磋商。1 汤剂的煎煮方法与其功效 汤剂的煎煮方法直接影响药物的功效,明·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何见汤剂煎煮的重要性。1.1 煎药用具 历代医家都强调用竹筷、棉网、砂陶壶,现代大量煎药也可…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药》2008,(1):I0071
一、中药煎服方法把中药加水煎成汤剂服用,是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的。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通过煎煮,能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溶人到汤液里去。中药煎煮不是简单地把药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这里面也有着诸多的学问,如用具的选择、水的取用、煎煮的火候等,药物不同,讲究也不一样。煎煮中药如同烹调美食,同样的原料,优秀的厨师可以做出美味的佳肴并使营养搭配最合理,而技术差的厨师做出的饮食不仅味道差,而且营养成分丢失或者搭配不合理。合理的煎煮,则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汤剂的发展与剂型改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坚  杨剑 《中国药房》1998,9(1):44-45
汤剂,古称汤液,始创于殷商时代,是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经会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剂型,是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用药的需要,药效显著,作用快捷,因此金代李杲称:“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在中医几千年防病治病的用药实践中,汤剂始终作为中药最重要剂型发展运用。但汤剂存在着临时煎煮麻烦、使用和携带不便、剂量大、不易保存、药材利用率低的缺点,阻碍了汤剂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尤其是急诊用药。因此改革中药汤剂是发展中医药的迫切需要,保持汤剂特色,克服汤剂缺点,是中药汤剂…  相似文献   

8.
朱我义 《海峡药学》2000,12(Z1):122-123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传统剂型,又是主要剂型.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煎煮结果的好坏与服法的适宜,将直接影响至疾病的治疗效果.本人通过长期观察煎煮方法总结出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剂型,接受和使用这种剂型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甚至司药人员能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为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法都很重视,如清朝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煎药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煎煮中药一定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常用剂型,接受和使用这种剂型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甚至司药人员能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为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历代医家对汤剂的煎法都很重视,如清朝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  相似文献   

11.
李翠萍 《中国药业》2011,20(6):70-71
目的 提供中药汤剂煎煮的全方位药学服务.方法 分析中药煎煮的容器、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火候、时间、次数及其他相关因素对中药复方汤剂临床效果的影响,并说明正确的煎煮方法.结果煎煮过程的诸多因素均有可能会影响中药复方汤剂有效成分的析出,从而造成了临床效果的显著差异.结论探寻合理、规范的中药煎煮方法,不仅对于节约原料、提高临床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实现中医现代化、标准化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云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79-1080
中药汤剂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具有制备简便、易吸收、灵活加减等优点,因此被广大医患人员所喜爱[1].中药煎药室是中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住院患者的康复及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药汤剂的煎煮是中医诊疗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服用汤剂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煎煮不当,就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从而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再准确的诊断也难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与其功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传统剂型,具有制备简便、配伍灵活、吸收迅速、疗效确切等特点[1].科学煎煮、正确服用,是发挥其最佳功效的关键.现代中药剂型不管怎样改革,但大多仍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用口服法给药.笔者就此作了些探讨,现报告如下,与同仁们磋商.  相似文献   

14.
中药煎剂即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传统中药剂型之一。中药汤剂煎服是否科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如煎煮不当则功效难求,要达到“功到效达”的目的,必须从煎药用的器具、煎煮次数和时间、加水量及火候等因素中科学地选择最佳方案。1 煎药器具的选择 煎药器具首选砂锅,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化学  相似文献   

15.
汤剂是我国医药学中的传统剂型之一。因为汤剂具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及可以切合临床复杂病情,随证加减药物的优点,故时至今日,它仍为中医药用于防治疾病的常用剂型。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要想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必须保证和维持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成分、服药时间和次数等成正相关。为保证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笔者试从五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中药汤剂是直火煎煮方法,将药用净水充分浸泡后,用“文、武”之火直接煎煮。此法比较麻烦,药物有效成分容易随蒸气挥发,降低药效。介绍此方法,既保持了传统汤剂的煎煮要求,又不浪费药材。  相似文献   

17.
中药汤剂是中华民族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中药剂型。中药饮片是组成和制备汤剂的基础 ,饮片煎汤入药 ,适应中医辩证施治 ,随证加减的原则 ,使中医药学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实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用药水平的提高 ,传统中药“饮片入药、临用煎汤”的方法已日益表现出其“不方便性”和“不确定性” ,并从而影响和制约到中医临床科学的发展和中药饮片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煎煮费时 ,服用量大 ,病员或家属煎煮中药的方法多不规范 ,直接影响药物临床疗效 ;药材利用率低 ,中药饮片受品种、产地、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的治疗效果。方法煎煮器具的选择及合理的煎、煮方法和服用中药,结果不同的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疗效的影响。结论中药汤剂为广泛用于临床的传统剂型之一,通过对保证质量安全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汤剂是中医用于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这一古老剂型具有吸收快,显效速且长于辨证施治的特点,迄今仍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而汤剂质量的好坏与服用方法的合理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中药的治疗效果。笔者就医院汤剂的服用方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药汤剂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集中体现,但是临床疗效的获得还与中药汤剂的煎煮密切相关。只有严格按照煎煮中药的科学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中药煎煮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包括煎煮的火候、水量、次数等等。只有提倡规范合理的煎煮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临床疗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