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分析的城市电网空间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实现,首先建立计及经济、人口、气温等因素影响的多变量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城市电网的负荷总量;然后根据城市用地信息,采用负荷密度指标法把负荷总量分配到各个供电小区,从而实现空间负荷预测。最后以吉林市城市电网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饱和负荷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结果,研究城市的饱和负荷对确定电网的最终建设规模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城市饱和负荷预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维度的城市饱和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分析影响城市电力负荷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以经济、人口指标为影响因素的城市饱和负荷预测指标;其次,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造了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用电需求为因变量的函数,并建立了多元二项式回归模型;最后,基于多元回归理论和Logistic曲线模型预测了城市电力负荷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某市的案例分析,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行性,为未来城市饱和负荷预测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电力负荷饱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城市电力负荷饱和分析方法,主要根据逻辑斯蒂曲线方程进行数学建模,根据历史数据利用四点法求取曲线饱和值,并进行预测分析.大量数据算例验证分析,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负荷预测作为电力系统规划运行的前提,在电力规划设计中无比重要.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出各地域各部门的电力负荷,研究将智能算法应用于电力负荷预测之中,这对城市及国家的电力规划设计有很大的意义.研究分别利用灰色预测理论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算法对芜湖市市辖区的用电量进行负荷预测,并将两种算法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这两种算法都符合预测的精度要求,且都提高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精确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负荷密度指标法计算量大、过程复杂、预测精度依赖于大量样本数据的问题,提出基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的预测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指标,利用该指标和趋势外推技术预测城市的负荷密度值.通过对8个城市的负荷密度值及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值做比较分析,预测其中某一城市的负荷密度值,结果表明预测计算过程简单方便,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负荷密度特性的研究, 结合新规划理念与方法, 设计了一套城区电网规划辅助系统.系统以负荷密度特性为主线, 形成预测、布局、组网和分析4个部分, 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城市配电网规划尤其是城市新区配电网规划的效率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对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电力负荷预测是以电力负荷为对象进行的一系列预测工作.从预测对象来看,电力负荷预测包括对未来电力需求量(功率)的预测和对未来用电量(能量)的预测以及对负荷曲线的预测.其主要工作是预测未来电力负荷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电负荷预测要根据电网的用电负荷特性,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用电负荷预测结果应达到一定精度;用电负荷预测的对象很多,应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的对象有重点的进行预测;用电负荷预测要用科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预测对象,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用电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和电网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用电负荷预测应深入分析研究用电负荷特性和变化规律,努力提高用电负荷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及工业化水平地不断提高,基于电网远景规划的饱和负荷预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做好电力系统饱和负荷的预测对城市电网架构、电网规模的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电力系统饱和负荷预测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及常用负荷预测方法、饱和负荷的含义及判断依据和电力系统饱和负荷预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分析了城市电力系统饱和负荷预测常用的方法,并对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城市电力系统饱和负荷预测的研究、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全、稳定、充裕的电力网络是现代城镇发展的基础.做好电网规划,首先要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以往负荷密度指标的选取通常采用简单类比和经验判断得到,难以满足精度要求.通过引入模糊贴近度理论,使负荷密度指标的选取更科学精准,并以安徽省某现代城镇电力负荷预测为例,得到负荷密度指标值.实例表明,该方法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杭州市城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城区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与水体水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以杭州市为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并对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污染物的事件平均质量浓度(EMC),以及污染物负荷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径流初期5~20min,地表径流污染物质量浓度大多达到较高值,随着降雨历时的延续,污染物质量浓度呈波浪状降低,直至趋于平稳,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年负荷量在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高低顺序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AHP和TOPSIS法的空间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空间负荷预测的核心问题是负荷密度指标的选取,目前选取负荷密度指标的方法一般难以满足实际工程中对精度的要求.引入AHP和TOPSIS法求取负荷密度指标,运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和排序计算,量化影响负荷密度指标的因素,选择负荷密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似度方法进行负荷密度的修正.将该种算法和模型应用于大量实际的工程项目,证明了该模型和算法能够快速计算出负荷密度指标,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精度,适用于工程实践中的空间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江苏省68个城市的地价空间分布,发现城市体系地价具有分形特征,并提出若干分形模型:以区域中心的某个城市为圆心,用半径范围内城市面积的和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作为自变量对地价属性进行分形维数测度.采用软件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分形特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变量为半径范围内的城市面积和的分形特征显著且有效,一定区域范围内城市地价的空间变化与分形维数服从一定的关联关系.此外,发现以地价特征排序后的城市面积和为自变量的分形维数反映不同区域城市地价的等级体系差异.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1987,1994和2000年三期卫星遥感TM图像,结合Matlab软件技术,编制了相应时期徐州市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成区、耕地、林地、水体、塌陷地和其他土地等6类;提取了土地利用结构转移变化的矩阵信息;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城市扩展迅速,建成区在不断扩大,2000年建成区是1987年的2倍多;城市扩展占用的耕地和林地数量大,特别是耕地,而且建成区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态势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诸如用地总量急剧增长、城市公共用地比重上升、城市容积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等趋向,以及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趋向与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武昌沙湖流域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影像图进行武昌沙湖流域的土地利用分类,利用元胞自动机(CA)模型预测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将CA预测结果与面源模型相结合,预测2015年沙湖流域面源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负荷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展,其他地类向建设用地转变速度依次为:农田56.8%、绿地35.1%、水域23.9%、未利用地8.9%.2011-2015年间各用地类型均有继续向建设用地转变的趋势.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变化情况上看,2015年3种污染物的负荷总量较2003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TN增长30.11%,TP增长17.32%,BOD增长43.38%.从污染物负荷总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上看:TN由2003年的建设用地>绿地>农田>未利用地,转变为2015年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2015年TP和BOD的污染负荷总量空间分布规律与2003年保持一致,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田>绿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等降温负荷在夏季用电负荷中所占比重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分析了负荷与气温的关系,发展了考虑气温累积效应和负荷对气温变化灵敏度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考虑待预测日的气温、高温持续天数以及待预测日与历史日的温差来计算气温累积效应强度,从而对气温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模型来分析负荷对气温变化的灵敏度;之后,以历史日负荷为基准值,根据待预测日与历史日的气温差异对待预测日的负荷进行预测。最后,用广东电力系统的历史负荷数据对所发展的负荷预测方法做了大量测试,表明了预测精度满足系统调度机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发展日渐升温,迫切需要一种系统、合理以及适合小城镇特点的确定土地开发强度的方法。文章基于GIS平台,分析影响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的因子,构建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的基准模型。依据生态原则、美学原则、文化原则修正基准模型,根据建筑密度分区、建筑高度分区、城镇功能分区去构建修正模型。并且以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用地性质和区域建设意向为基准,构建土地开发强度的扩展模型。研究发现,修正模型比较基准模型降低了鲁坦河两侧的开发强度,同时提高了老城区部分地区的开发区强度,对部分地区进行了整体性控制,避免了零碎化。修正模型的构建更有利于源潭镇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南北大道两侧景观的塑造,同时更符合源潭镇现实情况。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模型构建,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健康发展以及城乡规划的制定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景观趋同化的现状,"城市景观网络化"方法结合了典型的景观都市杭州的城市建设,对其景观栅格网络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栅格分析方法,提出"自然山水网络"、"历史发展网络"、"道路交通网络"、"用地性质网络"4个子网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重回归分析,逐一分析各层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主观满意度求得景观网络的适宜性回归方程,并针对杭州景观规划的实践成果和质化要素进行了最优尺度分析.结果发现:各景观网络具有复合层次上的相关性,并影响着人的主观判断;不同的景观切片在节奏密度与空间尺度2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