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前瞻性记忆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南充市身心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前瞻性记忆障碍AD患者60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 TMS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口服康复春口服液,r TMS组患者口服药基础上给予r TMS,2组患者均接受4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 TMS组患者相比常规治疗组定向力[(4.41±1.02)vs(3.56±0.95)分]、瞬时记忆[(4.78±1.25)vs(3.11±0.74)分]、注意力和计算[(3.97±1.12)vs(2.55±1.02)分]、短时记忆[(1.95±0.21)vs(1.32±0.13)分]、语言[(5.68±1.98)vs(4.42±1.52)分]以及视觉空间感觉[(4.87±1.35)vs(3.58±1.12)分]认知功能得分增高,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也明显增高[(97.25±8.91)vs(70.52±7.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 TMS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常规治疗组TNF-α[(18.48±2.68)vs(23.87±3.11)ng/L]、IL-6[(7.03±1.03)vs(9.35±1.12)mg/L]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头痛、耳鸣等不良事件。结论 r TMS对A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1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临床疗效,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略低于对照组(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约占痴呆类型的60%~80%;临床表现为记忆、语言等认知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可出现各种精神行为症状。AD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位原因,也是老年人重要的致残因素,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AD的药物并不能完全阻止疾病的进程,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或辅助治疗方法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痴复康口服液、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以及二者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前瞻性记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康复科及脑病中心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痴复康口服液加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组;B组(20例):痴复康口服液治疗组;C 组(20例):阴性对照组。3组患者按上述治疗方案治疗4周。采用 Rivermead 行为记忆测试(RBMT)和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量表(CAMPROMPT)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前瞻性记忆功能的改变。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RBMT评分和CAMPROMPT评分均有提高(P〈0.05);C组治疗前后 RBMT 评分和 CAMPROMPT 评分无明显改变。治疗前3组RBMT评分和CAMPROMP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 RBMT评分和CAMPROMPT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提高更明显。结论痴复康口服液或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前瞻性记忆障碍,痴复康口服液联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变性病,记忆障碍最先出现,随着疾病进展才逐渐出现不正常的运动表现。AD和血管性痴呆是两种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而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是血管性痴呆最重要的亚型。虽然AD和SIVD在临床表现、影像学上不同,但它们在病理学和神经生化上也有许多共同特征。本研究试图证实经颅磁刺激可作为AD及SIVD患者运动皮质高兴奋性的神经生理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旨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长期改善。最新的治疗指南~([1])强调应对PD进行全面综合性治疗,运动康复、心理、照料等均是治疗的有益补充。做为康复治疗的一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8周龄,体质量24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组)和电针+磁刺激组(EM组),每组1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构建大鼠VaD模...  相似文献   

8.
经颅磁刺激与脑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颅磁刺激(TMS)技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无痛无创的检测和治疗技术。文章阐述了TM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TMS在脑梗死评价中的应用,分析并展望了TMS在脑梗死复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颅磁刺激(TMS)技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无痛无创的检测和治疗技术。文章阐述了TM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TMS在脑梗死评价中的应用,分析并展望了TMS在脑梗死康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经颅磁刺激(TMS),自1985年Barker等首先创立并用于人脑皮质功能研究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安全、简便、副作用小以及适应证较广的神经调控治疗新方法[1]。1994年Pascual-Leone等首次将其用于帕金森病(PD)治疗发现,给予初级运动皮质(M1)阈下高频TMS后,PD患者运动症状可明显改善。但TMS对PD的治疗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以往认为,TMS感应磁场穿透力有限,刺激深度只能达  相似文献   

11.
经颅磁刺激对脑出血大鼠脑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对脑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取12只作为对照组,30只大鼠采用尾状核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剔除死亡大鼠6只。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每组12只。经颅磁刺激采用频率为0.5Hz,脉冲刺激波宽为72μs,刺激强度为阈上刺激1.44T,1次/d,60个脉冲/次,连续刺激7d。采用Longa法分别于脑出血后1、7、14、21及28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增殖细胞。于7、14和28d,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周围组织的BrdU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在脑出血后第1、7及28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21天评分分别为3.1±0.6、2.8±0.5和2.4±0.5、1.8±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大鼠血肿周围、室管膜下和海马区,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脑出血后第7、14天,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BrdU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32±10)、(47±...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常规康复治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20d,治疗前后对病人的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进行评定,并进行疗效分析,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UPDRS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UPDRSⅠ、UPDRSⅡ、UPDRSⅢ和UPDRS总分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UPDRS各项评分差值比较,观察组UPDRSⅠ差值、UPDRSⅡ差值、UPDRSⅢ差值和UPDRS总分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16/17,对照组总有效2/1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的精神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工作生活质量。近年来,作为一种无创性神经调节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已应用于卒中的康复治疗,但其在PSD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对rTMS治疗PSD的疗效、可能机制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帕金森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尚有矛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表现为静止阈值降低,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增大,中枢静止其缩短。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也取得了明显疗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UPDRS各项评分降低,但最佳刺激参数、部位和时程仍需进一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应用以来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伴有抑郁症状的AD患者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研究组给予超低频TMS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伪刺激联合米氮平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和治疗第4周末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症状,以总有效率评定对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末研究组G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13.43±2.57) vs (16.08±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两组GDS评分[(9.48±3.11) vs (9.67±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估表明,治疗2周末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0.87% vs 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6,P=0.029);治疗4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7,P=0.348)。结论 超低频TMS联合米氮平治疗比单纯米氮平治疗起效时间更早,早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慢性顽固性耳鸣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顽固性耳鸣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接受不同刺激方案的TMS治疗。5次/周,2周为1个疗程。A组:治疗频率1Hz,1000次脉冲刺激;B组:治疗频率1Hz,2000次脉冲刺激;C组:治疗频率5Hz,500次脉冲刺激;D组:治疗频率5Hz,1000次脉冲刺激。治疗前后行纯音听阈、运动皮层阈值测定。结果 4组患者经不同频率、不同治疗时间治疗后的纯音测听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各频率的纯音听阈阈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皮质阈值较治疗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头晕,停止治疗后次日消失;1例出现头痛,停止治疗后次日消失;耳鸣加重1例,停止治疗后次日改善。所有患者未出现与电极接触处头皮灼伤及诱发癫痫发作。结论 重复TMS治疗耳鸣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1865年,法国外科医师Broca做尸检发现,人类大脑有两个语言中心———运动中心和感觉中心,均在左侧大脑皮质。大约有1/3的神经科患者出现失语症状[1]。但目前除语言康复训练外,还无其他特殊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患者容易耐受、无创性改变大脑皮质生理的方法。1831年,Faraday发现电流和磁场可相互影响。电磁相互诱导的原理是经颅磁刺激(TMS)的基础。在TMS中,快速释放一系列电容到电子线圈从而产生磁场脉冲。当把线圈放置在接近人或动物的头部时,磁场穿透大脑,在皮质区域诱导电场。足够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