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变压器油质量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变压器油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糠醛精制深度是影响变压器油质量的关键因素;馏分的干点不能高于350℃;精制油苯胺点应不低于75℃;白土精制能改善油品的颜色、酸值及抗氧化安定性等;抗氧剂T501与A03复配可明显地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加入0.5%T501和0.08%A03调制成的油品除倾点外可以达到25号和45号变压器油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我国石蜡基变压器油中的抗氧剂含量,同时提高其使用性能,考察了铜及其离子对石蜡基变压器油性能的影响,以及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对铜离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抗氧剂能有效地抑制铜及其离子对变压器油氧化的催化作用,但不能减少铜离子的含量;部分金属减活剂能有效地降低油品中铜离子的含量,屏蔽铜离子对油品介电性能的不良影响。还考察了金属减活剂与抗氧剂单独和复配使用改善我国石蜡基变压器油抗氧化性能的效果。结果显示,抗氧剂改善油品抗氧化性能的效果较好;金属减活剂在不同的氧化试验中效果差别较大,当金属减活剂与抗氧剂复配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和效果,在总剂量≯0.2%时,油品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的介电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2.6—二叔丁基—4甲酚对变压器油的抗氧安定性与电性能的影响,证实了上述添加剂对新油、旧油与使用中的变压器油均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能,大大的降低了油品氧化后酸值与沉淀的生成,阻止生成低分子水溶性酸的倾向,并且不影响油品的电性能(见表1)。同时此添加剂易溶于油,在储存中  相似文献   

4.
提高45~#变压器油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羊三木原油生产45~#变压器油的情况,研究了生产工艺、萃取塔效率、白土用量对变压器油质量的影响,并对抗氧剂的复合配方进行探讨。从而使油品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取实验的方法对变压器油不同状态下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变压器油的成分组成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器油抗氧化能力随芳烃含量和精制深度的而变化。在加入抗氧剂后,变压器油的抗氧化性能也取决于它的精制深度以及芳烃含量,同时变压器油对抗氧剂的敏感度也能影响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的酸值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石油及产品酸值GB/T7304方法对稠粘油品溶解性不够,部分样品终点无电位突跃;GB/T18609方法溶解性增强,但无突跃点现象更多。特别是对用过的油品,如旧润滑油,两种标准方法均需使用毒性大的非水缓冲溶液辅助判别终点。该研究以GB/T7304为基础,用乙醇替代异丙醇和用二甲基甲酰胺替代水,同时增加甲苯比例,使溶剂组成体积比为甲苯/乙醇/二甲基甲酰胺(3/1/0.04),不仅增强重质油品的溶解能力,而且提升弱酸性物质的表观酸度;另一方面以四甲基氢氧化铵替代氢氧化钾作标准溶液提升碱强度和滴定产物相溶性,使终点识别完全基于电位突跃,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酸值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变压器油的化学组成(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多环芳烃、胶质和总芳烃)与油品性质(如比色散、氧化安定性、介质损耗因数和界面张力)的相关性,以及变压器油性质(如密度、酸值、抗氧剂量、界面张力、氧化安定性)与台架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藉助于统计的方法建立了有关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变压器油的比色散与双环、多环芳烃及胶质有关;氧化安定性与饱和烃有关;介质损耗因数与单环芳烃有关;界面张力与胶质有关。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自主设计研发了电热混合场下变压器油产气特性装置,首次建立了电热混合场下测定变压器油产气特性的方法,并考察了温度、电场强度、基础油种类以及抗氧剂对变压器油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和温度场同时存在时,温度场对变压器油基础油产气特性的影响大于电场;变压器油中溶解气含量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略增加趋势,随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含芳烃的环烷基油与石蜡基油基础油产气特性相当;抗氧剂可使变压器油产气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9.
选用了一种低硫、低芳烃铝材轧制基础油,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分析了它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芳烃含量,在SH0206变压器油氧化安定仪上测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了油品氧化前后官能团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基础油为高环烷烃基础油,其氧化安定性较差,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了酸、酯;在基础油中添加酚类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能明显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且两种抗氧剂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TSA68汽轮机油和HM32液压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油品进行D943试验模拟氧化,在氧化过程中定期取样除测定酸值外,同时进行PDSC氧化诱导期和RULER主要抗氧剂相对含量测定,对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关性考察后,发现D943运行时间和期间所取油样酸值相关性弱,但和一定试验条件下的PDSC消耗氧化诱导时间以及RULER主要抗氧剂相对含量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柱色层及化学处理的手段,将中等粘度新疆油(22号汽轮机油料)分离成不同的调合用油,以线性调油方法得到组成不同的油样。利用IP-328 SETA试验室氧化评定试验,在含抗氧剂(DBPC、ZDTP)和不含抗氧剂情况下,分析和研究了油品在氧化过程中的组成变化、酚型抗氧剂的消耗、氧化产物生成的趋势和油中各组分对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中饱和烃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较好;单环芳烃比较安定,不易氧化;多环芳烃易氧化,为油中的不安定组分;双环芳烃对油品的氧化性能影响不大;油中的硫化物为天然抗氧剂,能够延迟油品的氧化;氮化物具有引发氧化反应的作用,促进油品的氧化。所有这些组成参数和试验测得的油品有效寿命得到了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烘箱氧化法、高压差示扫描法和旋转氧弹法研究了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三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一种合成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同时也研究了在环烷酸铁存在下抗氧剂的感受性.结果表明:含硫酚抗氧剂能够使基础油的颜色变深和产生沉淀;胺型抗氧剂与含硫酚型抗氧剂复配后在基础油中的抗氧化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抑制基础油的粘度增长和酸值增加;胺型和酚型抗氧剂在控制油晶沉淀和保持油品颜色方面比含硫酚型抗氧剂要好;HVIWH125基础油和PAO-6合成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快速评定方法高压差式量热扫描(PDSC)以及NB/SH/T 0811方法对碳型组成不同的环烷基变压器油进行了氧化安定性评定,以考察变压器油芳烃含量对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加抗氧剂变压器油,其精制深度越高、芳烃含量越低,对抗氧剂感受性越好,氧化安定性就越好。但为了平衡变压器油溶解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以及在抗氧剂消耗后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应保持一定的精制深度和一定的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14.
PDSC扫描量热法主要测定基础油、抗氧剂和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和氧化沉积物,用来评价不同油品和抗氧剂的抗氧化性能好坏及其与发动机台架的对应关系,还可以用来确定内燃机油的换油期。本文通过对PDSC扫描量热法在油品研究应用中进行了总结叙述。  相似文献   

15.
杨操  肖峰峰  崔军  严军表 《润滑油》2020,35(2):32-37
采用加氢矿物基础油和聚醚油做基础油,精心筛选合适的复合添加剂,并补加适量的抗氧剂、抗磨剂研制而成L-DAH46螺杆式空压机油。经实验室各项理化性能评定,油品具有较低的倾点,较高的黏度指数,高的闪点,良好的抗泡性和抗乳化性等。相比传统的矿物基空压机油,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和抗磨性,高温长时间使用油品不变黑,氧化后酸值变化小,无积炭等优点,可大大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通过6000 h的使用试验表明,油品各性能指标保持良好,未达到换油指标要求,对压缩机的摩擦部件保护良好。  相似文献   

16.
热氧化模拟试验仪(TEOST)在发动机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孙翔兰  刘功德  王栋 《润滑油》2012,27(2):52-56
应用热氧化模拟试验仪(TEOST),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7097-06a《发动机油适度高温活塞沉积物的测定热氧化模拟试验法(TEOST MHT)》,考察了发动机油中的主要添加剂——抗氧剂、分散剂、清净剂对油品高温清净性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不同结构的ZDDP对油品磷挥发量的影响,此方法测量发动机油的磷挥发量,具有很好的区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温氧化加速实验装置,以金属Cu、Fe作催化剂,研究合成烃类航空润滑油在温度为180,200,230,250,300 ℃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测定反应后油品的运动黏度、酸值及倾点,并结合二元相关方法计算三者间的相关系数,利用GC/MS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品的运动黏度与酸值、运动黏度与倾点的关系为高度负相关性,酸值与倾点的关系为高度正相关性;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以及其它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与氧化后油品的酸值及倾点的变化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但与运动黏度的变化呈高度负相关性;己二酸二异辛酯及抗氧剂的相对含量与氧化后油品的酸值及倾点的变化具有高度的负相关性,而与运动黏度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白土精制和溶剂精制工艺对再生润滑油J和B进行了脱色处理,并采用裂解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Py GC/MS)分析方法探究了白土吸附物和萃取物的化学结构。对脱色精制前后的油品进行了氧化安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脱色处理降低了再生润滑油的色度号。J油脱出物中含有较多杂环氮化物或疑似抗氧剂烷基二苯胺氧化产物的含氮化合物,而B油脱出物中氮化物含量较少,但含有多种润滑油使用的添加剂。J油中的着色物质主要是天然氮化物和二烷基苯胺类抗氧剂的氧化产物;B油中的着色物质主要是烃类的氧化产物--酮、醛等衍生物。精制后油品抗氧性能相比于精制前下降比较明显。精制工艺脱出物的分析结果与精制后油品抗氧性能下降的实验现象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沈娟 《石油商技》2011,29(1):87-89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GB/T2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测定润滑油的酸值。使用该方法测定高黏度润滑油在用油的酸值时,存在溶解不均匀、萃取不充分的问题,造成酸值测试结果偏小,重复性较差。在待测高黏度润滑油样品中加入一定量变压器油作为助溶剂,较好地改善了润滑油试样的溶解度,提高了酸值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用差示扫描器(DSC)评价含硬脂酸钠的酯类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在等温DSC试验中硬脂酸与对二辛基二苯胺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协同作用。氧化腐蚀试验表明,胺类抗氧剂存在时,该添加剂能有效地控制酯类油的粘度和酸值的变化。顺磁共振分析揭示,硬脂酸钠能降低氧化油品中自由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