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的迅猛增长,各集装箱码头纷纷加大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以提高其通过能力。然而,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大部分集装箱码头在计算码头通过能力与营运成本时,更多的是考虑泊位利用率、堆场利用率、机械利用率,建设重点也大多集中在码头泊位、堆场面积、作业机械的数量上,很少对集装箱码头给予关注。而实际上,闸口通过能力不足却成为制约整个码头通过能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韩国三地现行的集装箱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并从参数的选取、参数的取值和公式的结构三方面对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三地现行的集装箱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计算公式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了中国大陆目前还在采用的《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中的集装箱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揭示出集装箱码头年泊位实际吞吐能力超过设计能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汉堡港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全球集装箱运输量大幅度提高、集装箱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劳动力成本上升但缺乏熟练的码头操作管理人员,集装箱码头既面临通过能力不足的压力又面临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营运成本的压力。另一方面,基于先进科技发展成果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运转技术、设备和控制软件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达到了实用的程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运转是稳定可靠地提高码头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营运成本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清波  梁燕 《水运工程》2024,(3):147-152
在集装箱码头规划阶段,通常会根据公式计算码头年通过能力设计值,由于船舶到港时间、到港船舶尺寸、载重吨位、装卸箱量等均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导致码头设计通过能力和实际通过能力相差较大。针对该问题进行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评估研究,以某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建立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宏观仿真模型,综合考虑泊位年通过能力和堆场堆存能力对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的影响,给出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仿真评价指标,通过分析码头的仿真数据,得到该集装箱码头的年通过能力评估值为260万TEU。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的合理评估可以更好地为码头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运输现状 上海港在80年代初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只有3万多TEU,1999年已突破400万TEU.上海港在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排名也由无名次到1997年的第11位,目前已进入世界10强行列.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长沙霞凝港集装箱码头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合理规划泊位的建设规模和装卸工艺,优化港口生产调度,综合到港船舶的锚地待泊、进出港航行、装卸作业、辅助作业等过程,以近5 a的运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Arena仿真软件对长沙霞凝港码头的现状泊位通过能力和增加岸桥后的泊位通过能力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和分析不同情景下的船舶平均待泊时间、船舶平均在泊时间、泊位利用率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3个泊位的年通过能力最大可达25.0万TEU;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通过优化管理手段,年通过能力可达30.0万TEU;在码头前沿增加1台岸桥后,年通过能力可达40.0万TEU。  相似文献   

7.
8.
以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运营为例,将决定泊位通过能力的各个环节分为泊位年营运天数、泊位有效利用率、船时装卸效率、单船装卸箱量、昼夜装卸作业时间、船舶装卸辅助作业及船舶靠离泊时间、岸边集装箱岸桥配备台数等因素逐一分析,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各因素对泊位通过能力影响的权重,从而为码头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期提高集装箱码头泊位的通过能力,获取更大的经营效益、改善码头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蔡峥 《水运工程》1998,(11):11-15
结合上海集装箱码头的有限公司(SCT)张兵浜、军工路码头改造工程,针对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堆场通过能力与出入口车道数的计算,对香港茂盛公司提出的有关公式,算例进行探讨,同时还介绍香港葵涌化柜码头及其出入口概况。  相似文献   

10.
陈羽 《水运管理》2012,34(10):24-27
阐述我国集装箱码头2011年生产建设情况,分析我国集装箱码头设计通过能力利用率和单位码头岸线资源利用情况,认为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能力小于实际吞吐量需求,缺口约为2230万TEU。提出未来我国集装箱码头仍需继续建设,但要有规划和重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3个地区集装箱码头要通过升级改造和新建等方式来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集装箱码头的能力则稍为过剩,码头建设需认真规划和谨慎对待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集装箱港口作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系统是复杂的离散事件系统,数学建模方法难以构建针对整个系统的模型,而基于过程的仿真模型通常缺乏对设备调度的灵活性。为准确描述我国集装箱港口的作业流程,分析内卡配置数量对港口作业效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集装箱港口多智能体(Multi-Agent)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岸桥平均装卸效率(GCR)随着内卡数量的增加先急剧增加后缓慢增加,船舶平均等待时间(AWT)和平均在泊时间(AST)与岸桥平均装卸效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垂直岸线布置的多泊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中集装箱水-水中转集疏运比例对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布置形态的影响,在目前国内典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艺模式及平面布置的基础上,运用Flexterm对堆场垂直于码头岸线和平行于码头岸线2种布置模式进行三维仿真。通过分析2种布置形态下水平运输设备的运距以及对码头装卸效率的影响,总结2种堆场布置形态对垂直岸线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的适应性,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中的相关规定,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危险品堆场布置中所涉及的重点方面进行探讨,包括危险品集装箱应分散布置的原则、如何应对可能产生液体泄漏的危险品集装箱和需要温控的危险品集装箱等。通过一个典型的设计案例,对相关设计原则进行全面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是自动化码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合理地布置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对码头综合通过能力、装卸效率和营运成本等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对国外典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在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和功能规划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布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某传统集装箱码头为例,提出2种向自动化码头改造升级的码头布局及装卸工艺,并通过仿真软件WITNESS进行仿真建模,输出仿真数据。根据仿真数据,对码头水平运输设备的数量配比进行仿真分析,并从堆场年通过能力、堆场作业能力、码头管理以及能耗成本4个方面对提出的两种工艺进行评估,选出一种较优工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山东某集装箱码头港口规划的一个实际仿真项目,分析了应用离散事件仿真方法辅助集装箱堆场大门系统规划的过程和方法.结果表明仿真方法能够较简单公式方法给出更加丰富的大门规划支持信息,从而有助于做出更加规范合理的大门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17.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平面布局设计是码头土建施工设计的依据,总平面布局设计的科学性影响码头建成后运营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应。国内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平面布局设计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没有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对自动化码头总平面布局进行研究。使用指数平滑预测算法预估码头运营后的吞吐量,依据码头吞吐量计算各功能区域相匹配的生产能力。各功能区域的设计须满足各功能区域生产能力的需求;根据业务流程中物理流的流向与衔接,确定功能区域的布局。首次采取了维修区前移、分离异步式闸口等独特设计。对国内其他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和人工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球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发展趋势已日渐明显,将冷藏箱纳入码头自动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必不可少。研究对冷藏箱进行监控、管理的方法,利用CAN总线将终端设备及控制器组网,实现对冷藏箱温度、工作状态及耗电量的7×24 h监控,并结合境外某集装箱码头,给出一种基于CAN总线及光缆组网方式的冷藏箱监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以实现实时监管,降低人工操作成本,提高整个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集装箱码头双向导引自由路径环境下水平运输系统交通管理的难题,在考虑车辆物理尺寸、轨迹及行车规则的基础上,构建合理栅格单位的环境地图,建立多车多任务路径的交通控制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路径特征的自适应交通控制方法,采用滚动调度策略和启发式策略的遗传算法进行算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固定预留方法,所提出的方法以更小的区段为调度间隔,并形成自适应计划期,预留栅格数量更灵活,实现了灵活区段定义下的道路自适应预留调度并避免阻塞,提高了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二维数值仿真的集装箱码头规划设计虚拟现实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维数值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了集装箱码头规划设计的虚拟现实系统.在该系统下可以快速搭建集装箱码头三维动画场景,并通过集装箱码头装卸生产过程的数值分析与三维动画视景,分析码头平面与装卸工艺设计的合理性,揭示码头物流系统的潜在瓶颈,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集装箱码头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