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建立环境镉污染人群健康影响评估技术,评价环境镉污染区居民健康风险及健康危害水平,为政府制定相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2015年,在广西3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选择污染较严重的4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18~75岁常住居民尿液及其家中粮食、蔬菜等食物及饮用水和调查村空气样本,检测样本中镉的含量及尿β2-MG、NAG,应用点评估方法计算居民环境镉暴露量,评价暴露风险和健康危害水平.结果 污染区食物(n=625)中的大米、干豆和蔬菜镉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389 mg/kg、0.216 mg/kg、0.052 mg/kg,均高于对照区;污染区饮用水和空气中的镉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54μg/L、0.19μg/m3,也高于对照区.居民环境镉暴露主要来源于膳食摄入(约占99%),每月膳食镉摄入量污染区为61.8μg/kg bw、占PTMI的247.31%,对照区为20.9μg/kg bw、占PTMI的83.41%.污染区居民尿镉负荷(平均值4.58μg/g肌酐、中位数3.46μg/g肌酐)和NAG活性(中位数2.18 U/g肌酐)均高于对照区,但未发现尿镉、尿β2-MG含量和NAG活性这三项健康危害指标同时达到判定值的个体,即研究地区未出现镉污染所致慢性早期健康危害的个体.结论 广西环境镉污染区人群健康危害水平处于相对低的状态,但应持续关注居民尿镉高负荷和大米等食物镉富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环境镉污染重点地区土壤及食物镉含量水平。方法于2014—2015年,在广西3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选择污染较严重的4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183件土壤样品和971件地产食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镉含量。结果污染区和对照区土壤镉合格率分别为0.0%和16.7%。污染区农田、菜地土壤镉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31 mg/kg(范围为0.84~13.50 mg/kg)和4.04 mg/kg(范围为0.34~82.80 mg/kg),对照区农田、菜地土壤镉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61 mg/kg(范围为0.20~0.92 mg/kg)和0.83 mg/kg(范围为0.18~1.38 mg/kg)。污染区土壤镉含量高于对照区,合格率低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污染区食物镉合格率66.9%,对照区食物镉合格率83.2%。以大米的镉含量最高,污染区大米镉合格率仅为25.5%。结论污染区土壤镉污染严重,由此造成的食物镉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3-2016年南京市民膳食中镉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居民主要膳食消费量及市售食品中镉含量,对居民通过膳食镉暴露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方法 2013-2016年监测全市10大类共计1 181份样品镉含量,结合2012年南京市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应用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膳食暴露点评估法,初步评估南京市居民主要食品的镉暴露风险。 结果 市售食品中镉含量较高的食品是茶叶、面粉、菌藻类、水产品和动物内脏, 镉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0.0300、0.0249、0.0203、0.0285、0.0327 mg/kg;各类蔬菜中叶菜类平均镉含量最高(中位数为0.0100 mg/kg),镉含量最低的食品是新鲜水果(0.0003 mg/kg)和畜肉(0.0024 mg/kg)。居民平均每月膳食镉暴露量为0.0087 mg/(kg·bw),占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34.6%;膳食摄入量采用P50时,膳食中镉的每月暴露量为0.0027 mg/(kg·bw),占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10.8%,膳食摄入量采用P90时,膳食中镉的每月暴露量为0.0188 mg/kg·bw,占PTWI的75.0%。大米、菌藻类、蔬菜和水产品是镉摄入的主要来源,从粮谷类食品、蔬菜、水产品中摄入的镉分别占膳食镉暴露量(膳食摄入量采用P90时)的35.91%、13.98%、19.10%。居民膳食中每月镉暴露量均值占PTMI百分数的顺序依次为6~17岁年龄组(45.3%)、18~44岁年龄组(36.0%)、45~60岁年龄组(34.4%)和60岁以上年龄组(32.2%)。 结论 南京市居民膳食镉暴露水平总体安全,但仍有必要加强食品中镉含量监测,从源头上控制镉污染,进而减少居民膳食中镉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主要食品中镉含量,对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镉暴露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2016—2018年监测广州市共16类2 882份食品镉含量,结合2011年广州市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应用点评估方法,初步评估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主要膳食的镉暴露风险。结果 广州市市售主要食品中镉平均含量为0.000 4~1.397 5 mg/kg,总检出率为81.37%,其中双壳贝类的镉含量平均值最高,为1.397 5 mg/kg。3~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主要膳食镉的月平均暴露量分别为17.129 5、13.970 9 µg/kg·BW,安全限值(MOS)均>1;根据食品化学物高端暴露模型计算,高端暴露量(P95消费量)分别为43.018 2、39.812 7 µg/kg·BW,MOS均<1。3~6岁、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平均消费水平下镉暴露的主要来源依次为米及米制品、叶菜类和双壳贝类,3类食品累加贡献率分别为72.39%、75.09%;高消费水平下镉暴露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双壳贝类、米及米制品和叶菜类,3类食品累加贡献率分别达89.01%、91.27%。结论 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通过日常膳食摄入的镉对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但食物高消费水平下尤其是双壳贝类高摄入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加强重点食品的镉含量监测,倡导平衡膳食和食物摄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环境重金属污染重点地区土壤及食物砷含量水平。方法于2014—2016年,在广西3个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选择污染较严重的4个行政村作为污染区,同时选择3个行政村作为对照区,采集279件土壤样品和1 374件当地产食物样品,测定土壤砷含量、大米无机砷含量及食物总砷含量,并进行评价。结果污染区和对照区土壤砷合格率分别为19.7%和91.7%。污染区农田、菜地土壤砷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9.2 mg/kg(范围为2.2~847.0 mg/kg)和46.8 mg/kg(范围为2.5~379.7 mg/kg),对照区农田、菜地土壤砷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1.5 mg/kg(范围为3.2~91.5 mg/kg)和13.8 mg/kg(范围为2.5~160.0 mg/kg)。污染区土壤砷含量高于对照区,合格率低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污染区食物砷合格率97.4%,对照区食物砷均合格。以污染区大米的砷含量最高,合格率为94.6%。结论污染区土壤砷污染较严重,由此造成的食物砷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特征。方法 运用工作场所现场调查、空气监测、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临床资料分析,阐明2017年东莞市某电子厂一起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致病途径和发病特征。结果 该公司玻壳车间员工共计87人,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103.15~755.70 μg/L,中位数为364.0 μg/L。超过诊断值水平(>600 μg/L)4例, 超过生物接触限值水平(400~600 μg/L)24例,共计5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0.022 mg/m3。其余车间408名员工(对照)血铅检出浓度范围为26.91~184.23 μg/L,中位数为53.82 μg/L;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尘)接触水平为<0.001 mg/m3。玻壳车间员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车间(P<0.01),玻壳车间不同岗位、工龄员工血铅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不同性别员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壳车间员工该种作业和接触方式下血铅水平逐年升高,接触9年后基本维持在生物接触限值水平。结论 玻壳车间员工为涉铅作业,是一起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低于接触限值,经口摄入致群发性职业性铅中毒,主要为用人单位个人卫生管理缺失,经消化道摄入导致群发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环境镉污染状况和人群镉暴露水平。方法采集当地自产粮食和蔬菜样品进行镉含量检测,同时开展人群膳食调查。结果采集污染区样品833份,对照区样品124份,共完成546人的三日膳食调查。污染区农作物镉含量整体高于对照区。玉米、青菜、土豆和红芸豆是当地居民主要消费食物,青菜是膳食摄入镉的主要来源,污染区高年龄组居民日均摄镉量和累积镉摄入量均已超过WHO建议的允许最大限值,对照区居民未超过限值要求。结论污染区居民镉暴露的主要介质是当地产蔬菜,男性55岁以上(女性65岁以上)人群累积镉暴露已达到WHO建议的健康危害阈值2000mg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面了解郴州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科学指导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方法 按照《全国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方案》要求,对11个县(市、区)158个乡(镇、街道)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水碘中位数大于10 μg/L的乡镇开展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的生活饮用水水碘调查。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方法检测水碘含量。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分析水碘调查数据。 结果 11个县(市、区)158个乡(镇、街道)共采集水样1 319份,水碘含量<10 μg/L的水样占89.92%(1 186/1 319)。11个县(市、区)水碘中位数均<10 μg/L;158个乡镇中,水碘中位数<10 μg/L的占98.73%(156/158),10~100 μg/L的占1.27%(2/158)。以行政村为单位调查,共调查2个县2个乡镇19个村,水碘中位数<10 μg/L的村占57.89%(11/19),10~100 μg/L的村占42.11%(8/19)。集中供水、部分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碘中位数分别为2.76、2.01和1.62 μg/L,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94,P<0.001),集中供水水碘中位值显著高于部分集中供水(D=11.19,P=0.000)和分散式供水(D=16.97,P=0.000)。地表水和井水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50和2.5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5,P<0.001)。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水碘中位数分别为3.37和1.9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07)。 结论 郴州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属外环境碘缺乏地区,须坚持科学补碘,持续开展碘缺乏病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9.
郭江林  李明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0):1262-1264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颗粒物浓度,分析室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7—2018年绍兴市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及相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绍兴市主要公共场所室内PM10合格率为99.1%,高于PM2.5的82.9%(χ2=52.331,P<0.001);宾馆(酒店)、理发店、美容店室内PM10的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61、63、85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844,P<0.001);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3、47、59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99,P=0.003);PM2.5对PM10贡献率中位数为0.80;室内温度与室内PM10、PM2.5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s=-0.316,P<0.001;rs=-0.304,P<0.001)。结论 绍兴市主要公共场所均存在室内颗粒物污染,但浓度较低,以室内PM2.5为主,美容店受影响较大,冬春季低气温天气有加剧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张士镉污染区成年妇女肾功能状况追踪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沈阳张士镉污染区成年妇女的尿镉和肾功能状况进行追踪观察。方法于1982、1987、1992、2001年4次对镉污染区成年妇女进行了镉体负荷和肾功能状况调查。分别测定了污染区和对照区成年妇女的尿镉含量、尿低分子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尿碱性磷酸酶(AL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结果1982、1987、1992、2001年污染区成年妇女尿镉含量分别为21.66、11.09、3.15、3.32mg/L,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区妇女尿镉含量(3.06、4.29、0.78、0.72mg/L)。表明停止食用含镉稻米后,从1982~1992年污染区成年妇女尿镉含量随时间不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1982年污染区妇女尿低分子蛋白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部分妇女已发生了肾功能损害。到1987年污染区妇女尿β2-MG和ALP活性仍明显高于对照区。然而到1992年时,污染区妇女尿β2-MG含量和ALP活性和对照区差异无显著性(P>0.05)。1992年和2001年污染区妇女尿NAG活性和对照区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001年污染区妇女尿β2-MG含量和对照区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1982和1987年张士镉污染区成年妇女由于摄入含镉稻米,使体内镉蓄积量增高,肾功能也发生一定的损害。当停止摄入镉后,经过10a,污染区成年妇女体内镉蓄积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接触工人尿镉(urinary cadmium,UCd)、血镉(blood cadminm,BCd)及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 β2-microgloblin,Uβ2-MG)的变化。 方法 检测某锌粉加工厂作业场所空气镉浓度,连续7年对接触工人进行UCd、BCd、Uβ2-MG检查。 结果 接触BCd[7.05(3.50,11.80)μg/g],高于对照组[2.84(0.92,7.76)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d、BCd超标率、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24.1%、56.6%和39.8%,高于对照组(8.9%、33.3%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7年,接触组UCd、BCd和Uβ2-MG M值分别波动于2.74(1.68,4.29)~4.42(2.88,6.17)μg/gCr、3.78(2.08,5.80)~10.23(3.55,14.54)μg/g、250.0(128.6,449.2)~436.0(366.0,500.4)μg/gCr之间,年度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标率波动于15.6%~41.1%、35.7%~71.4%、2.4%~27.4%,年度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d水平超标构成比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接触低浓度Cd可影响镉作业工人UCd、BCd、Uβ2-MG水平,UCd、BCd、Uβ2-MG水平处于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深圳市新生儿早产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深圳市某妇幼保健院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病例组,妊娠满37周~42周的200例新生儿母亲为对照组。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SO2、NO2、PM10、PM2.5、CO和O3逐日浓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15年深圳市空气质量良好。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早期SO2暴露浓度分别为(10.00±5.10)μg/m3、(8.66±5.03)μg/m3,NO2暴露浓度分别为(38.23±15.98)μg/m3、(35.33±15.01)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孕晚期PM10暴露浓度分别为(54.26±28.00)μg/m3、(51.39±27.92)μg/m3,PM2.5暴露浓度分别为(32.96±19.20)μg/m3、(30.11±18.36)μg/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产妇年龄分别为(29.2±5.4)岁、(27.6±6.0)岁,家族早产史所占比例分别为38.5%、26.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62.5%、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早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OR=1.009, 95%CI:1.002~1.018)、有家族早产史(OR=1.308,95%CI:1.019~1.714)、孕晚期PM2.5(OR=1.387,95%CI:1.112~1.579)、孕晚期PM10(OR=1.267,95%CI:1.108~1.531)、孕早期SO2(OR=1.118,95%CI:1.009~1.329)、孕早期NO2(OR=1.106,95%CI:1.009~1.273)对早产有影响。 结论 深圳市空气SO2、NO2、PM10、PM2.5污染、产妇年龄和家族早产史与早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盐碘含量调整后,珠海市人群碘营养状况,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和2015年食用碘盐的居民户和8~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居民户盐样和儿童尿样,检测盐碘和尿碘含量。 结果 2011年和2015年共检测盐样1 730份,合格碘盐食用率均高于97%。2015年盐碘中位数(23.30 mg/kg)低于2011年(30.49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24,P=0.000);2011年和2015年共检测900份儿童尿碘,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133.95 μg/L)低于2011年(216.8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51,P<0.05);香洲区(Z=-10.177)和金湾区(Z=-7.204)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均低于2011年的,斗门区(Z=-2.826)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高于2011年(P<0.05)。 结论 新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实行后,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珠海市居民户盐碘含量已下降,8~10岁儿童尿碘整体水平下降,珠海市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在适宜水平,但各区碘营养并不均衡,还应该持续深入的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3-10月,按照《全国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 487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分析检测。 结果 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70.34%),供水方式包括:常规处理(16.21%)、沉淀过滤(30.87%)、仅消毒(9.28%)和未处理(43.64%);枯水期和丰水期合计采集水样5 366份,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7.13%和46.97%,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45.02%和45.87%;不同水处理工艺的供水水质中,有消毒措施工艺的供水水质(52.53%)明显高于沉淀过滤(39.23%)和未处理(47.31%)的水质(P<0.05)。正常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57.43%)明显高于偶尔使用(48.94%)和不使用消毒设备的供水水质(39.07%)(P<0.05);单项指标达标率最低的为总大肠菌群(64.60%)和菌落总数(87.30%);达标率较低的指标还包括氟化物(92.12%)和六价铬(96.07%)。 结论 2015年陕西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影响农村饮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毒理学指标氟化物和六价铬超标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濮阳市饮水型氟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评价改水效果,为病区改水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首先按照改水前水氟含量1.2~2.0 mg/L、2.1~4.0 mg/L和≥4.1 mg/L把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分为3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随机抽取改水年限≤5年、6~8年、≥9年的病区村各1个,共9个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各调查点改水前和2015年饮水氟含量和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结果 2015年调查儿童1 126人,氟斑牙检出率为24.25%,低于改水前(64.10%)(χ2=368.448,P<0.001)。改水6~8年和≥9年的调查点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6.31%、2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0,P=0.132),2组均低于改水≤5年的调查点(42.69%)(χ2=49.263、43.012,均P<0.001)。2015年调查男、女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3.54%、2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8,P=0.518);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8.71%、19.31%、29.82%、24.87%和3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74,P<0.001),改水≤5年、6~8年的调查点,儿童年龄越小,氟斑牙检出率越低(χ2趋势=18.412、6.294,均P<0.05);改水≥9年的调查点各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7.263,P=0.123)。除10岁年龄组外,同一年龄组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与改水年限有关(均P<0.05)。 结论 濮阳市饮水型氟病区改水成效显著,改水年限对儿童氟斑牙患病有很大影响,改水5年以上可达到病区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湖南省长沙市痛风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为痛风的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长沙市痛风患者102例(痛风组)及湘雅医院就诊的长沙市非痛风患者105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各因素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 结果 痛风组、对照组的男女性别构成(男性:95.10% vs.42.86%)、年龄[(46.02±14.49)岁 vs.(36.88±13.40)岁]、BMI[(24.70±0.28)kg/m2 vs.(22.95±0.46)kg/m2]、劳动强度构成(较大强度:54.90% vs.7.62%)、饮白酒史占比(52.94% vs.14.29%)、吸烟史占比(36.28% vs.15.24%)、高血压史占比(28.43% vs.8.57%)、高血脂史占比(42.16% vs.9.52%)、肾脏疾病史占比(21.57% vs.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患痛风为因变量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6.245,95%CI:1.647~23.669)、饮白酒史(OR=2.404,95%CI:1.231~7.039)、肾脏疾病史(OR=12.669,95%CI:1.609~99.737)、劳动强度较大(OR=4.415,95%CI:1.605~12.148)是痛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男性、高龄、BMI高、劳动强度较大、饮白酒、吸烟,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疾病史者需高度警惕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居民镉的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江苏省居民镉的膳食暴露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食物中镉含量资料来源于2001-2006年江苏省12大类共229种食物中镉含量的监测;江苏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江苏省居民3 d 24 h膳食回顾资料,共有调查对象3938名,分为<7、7~、13~、18~岁4个年龄组,共获得778种食物消费资料.分别采用点评估和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计算镉的膳食暴露量,对不同年龄组镉的膳食暴露量进行比较,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点评估结果显示,江苏省居民每天镉的膳食平均暴露量为5.7~8.6 μg/kg,为暂定每日允许摄入量(PTDI,1.0μg/kg)的567.1%~857.1%.简单分布评估结果显示,江苏省居民每天镉的膳食平均暴露量为0.2~0.4μg/kg,为PTDI的20%~40%;每周镉的膳食平均暴露量为1.4~2.5μg/kg,为暂定每周允许摄人量(PTWI,7.0μg/kg)的20%~35.7%.<7、7~、13~、18~岁年龄组居民每天镉的膳食暴露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0.3、0.2、0.2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P<0.05);各年龄组每周镉的膳食暴露量平均值分别为2.5、2.0、1.4、1.4μ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P<0.05).<7、7~岁年龄组居民每天镉的膳食暴露餐的第97.5百分位数(P97.5)分别为1.4、1.2μg/kg,高于PTDI.13~、18~岁年龄组居民每天镉的膳食暴露量第99.0百分位数(P99.0)分别为1.3、1.1μg/kg.不同年龄组膳食中谷类来源的镉暴露量为每天21.5~253.4μg/kg,构成比为42.2%~47.8%.蔬菜来源的镉暴露量为每天8.0~119.4μg/kg,构成比为14.6%~20.1%.结论 简单分布评估得到的江苏居民镉的膳食暴露平均水平位于安全限值以下,且远低于点估计得到的暴露值.各年龄组均有每天或每周镉的膳食暴露量的P97.5、P99.0暴露量超过PTDI或PTWI安全限值.镉膳食暴露主要来源为谷类和蔬菜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宜昌城区霾与非霾天气下PM2.5中元素污染特征,为本地区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以及环保调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利用中流量采样器采集大气中PM2.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铍、铝、铬、锰、镍、砷、硒、镉、锑、汞、铊和铅含量后,对12种元素霾与非霾天气下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宜昌市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的年均值为56.4 μg/m3,呈冬季(94.0 μg/m3)>春季(50.6 μg/m3)>秋季(36.6 μg/m3)>夏季(28.1 μg/m3)趋势;12种元素中污染水平最高的是铝(141.2 ng/m3),其次依次是铅(37.8 ng/m3)、锰(25.3 ng/m3)、砷(5.29 ng/m3)等。检测的12种元素占PM2.5质量浓度的0.393%,非霾日(0.555%)高于霾日(0.232%)。 结论 宜昌市大气中PM2.5污染情况较以往有所改善,但砷、铬、铅等金属污染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