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增加尿激酶静脉溶栓及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第7、14天,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12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7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TNF-α水平、血清脑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65/67),高于对照组的80.65%(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TNF-α水平和血清脑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疗法、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预后、复发、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2.12±0.51)分,观察组NIHSS评分为(1.59±0.64)分,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34例(55.74%),观察组预后良好49例(80.33%),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病例,观察组1例复发(1.64%),对照组3例复发(4.92%),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动脉溶栓组与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单纯动脉溶栓组应用单纯的动脉溶栓治疗方法,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在亚低温环境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比较三组治疗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和单纯动脉溶栓组(P0.05);区域性血管内低温加动脉溶栓组治疗后24 h、2周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动脉溶栓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亚低温环境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对脑保护效果理想,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01~2010-01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肝素钠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心肌、加强心肌代谢,止痛及镇静等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表现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比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老年AMI,可迅速恢复梗塞区血供,改善冠脉循环,降低血粘度而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梗塞死亡率,对老年AMI患者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指导下应用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发病6~12 h通过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溶栓组及对照组,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3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 d、90 d的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结果亚低温组及溶栓组治疗后14 d及90 d NIHSS评分明显减少(P〈0.05),亚低温组90 d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在多模式MRI筛选下,很多超出目前规定时间窗的患者可以从溶栓治疗中获益,而不增加出血转归,局部亚低温治疗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溶栓组。  相似文献   

7.
谢莉萍 《四川医学》2012,33(7):1270-1271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未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d后溶栓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程度及射血分数明显优于未溶栓组(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便于临床掌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3例发病6~12小时通过多模式MRI筛选符合溶栓条件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溶栓组及对照组,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及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3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14天、90天NIHS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亚低温组及溶栓组治疗后14天及90天NIHSS评分明显减少(P<0.05),亚低温组90d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但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患者远期疗效优于单纯溶栓组,在多模式MRI筛选下,一些超出目前规定时间窗的患者可以从溶栓治疗中获益,而不增加出血转归,局部亚低温是否有助于延长溶栓时间窗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72h内早期溶栓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起病3h内给尿激酶50万u静滴,20min滴完,起病3-6h用尿激酶100-150万u静滴,30min滴完。对照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针剂5000u皮下注射,第1天2次,以后每天1次,共用7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基本痊愈62.5%,与对照组基本痊愈23%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起病6h内给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赵桂林 《中外医疗》2010,29(9):110-110,112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3.23%;治疗组患者,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0.95%;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χ2值为10.90,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U)静脉滴注,连续7d。观察组18例,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超选择插至病变血管,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h,3d,14d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测定分析,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0+9.0)分和(8.0±8.0)分,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0±10.0)分和(15.0±9.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进步)为88.9%(16/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静脉溶栓更为确切,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颅CT指导下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各60例均常规进行原发病的对症治疗,低分子肝素静注,阿司匹林口服,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CT指导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指导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血液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静  郝洁 《农垦医学》2012,34(3):248-250
目的:探讨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溶栓效果和溶栓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继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再通患者中脑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溶栓后继发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优于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高林 《当代医学》2022,28(2):31-3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比较两...  相似文献   

15.
刘北向  李迪  罗龙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263-1264,1271
目的 研究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发病12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6例,对照组37例,疗程14d,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 溶栓治疗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1.07%;症状出现后3h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73.6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0.81%,总有效率75.67%。结论 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其他治疗相同,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开通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血管开通率高、时间短、出血程度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赵孟德 《中外医疗》2016,(20):83-8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优势。方法方便抽取2011年4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超早期(3 h内)治疗,对照组行延迟(6 h内)治疗。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患者6 h、24 h、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55±8.77)分、(18.12±10.21)分、(11.75±10.57)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的25.00%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及采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5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及14 d,NIHSS评分分别为(10.96±4.15)分、(6.15±2.58)分,较治疗前的(15.36±4.18)分依次下降,Barthel指数分别为(61.54±20.84)、(88.52±31.67),较治疗前的(48.17±19.62)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0.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3%.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有效组,糖尿病比例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疗效与溶栓时间、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后临床疗效不确切,易反复。寻求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分为试验组(即采用尿激 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即单用尿激酶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脑卒中发病至治疗的时间(OTT)、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7 d内发生出血、系统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脑实质出血1型(PH-1)、脑实质出血2型(PH-2)的例数,入院3个月内死亡例数,以及治疗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以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进行预后判定,≤1分为预后良好,≥2分为预后不良。整个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控制混杂因素。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PSM前,对照组57例,试验组32例。PSM后,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两组患者PSM后性别、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心房颤动患病率、入院时血糖、OTT、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PSM后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Z=-2.754,P=0.006)。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入院第7天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21、-4.121,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7 d内均无HI-1、PH-1发生。试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20,95%CI(0.848,1.000),P=0.049〕、入院时NIHSS评分〔OR=0.538,95%CI(0.362,0.798),P=0.002〕、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OR=11.271,95%CI(1.833,69.317),P=0.009〕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