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冯薇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484-485
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对急诊科护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合格的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相应的心智技能,即与硬功夫相对应的护理软技能。由于急诊护理岗位的高风险和高压力,使得部分高年资护士调换岗位或辞职,导致急诊护士年轻化,在频繁和复杂的抢救过程中,年轻护士表现得缺乏急诊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应急能力不够,护患沟通方面也存在缺陷。我科自2007年开始,在急诊科年轻护士培训中注重了软技能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依托高等护理教育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在首批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过程中,依托高等护理教育优势,创建新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即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将临床优势医疗资源和高等护理教育相结合的院校合作培训模式,体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思想和理念。培训效果论证了这种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哨岗位,是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复杂等特点[1]。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因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科制定急诊专科护理人员培训方案,针对不同年资、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确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和实施细则,规范我科相关工作,使之形成培训-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柯氏模型实施和评价急诊科室培训效果,促进急诊科室培训的规范化。方法 以柯氏模型为指导,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对急诊科室培训进行改革和评价,对比改革前后的护士对科室培训的满意度、认知度、参与情况、培训知识掌握情况及在临床工作中急诊急救知识的应用情况。结果 基于柯氏模型进行改革的急诊科室培训模式,反应层护士对科室培训的认知度提升,对课程构建及培训方式的满意度、对培训重要性的认知度、1周内学习完成率、行为层护士的有效心得体会书写率、结果层的科室考核合格率、抽查培训掌握率、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方面改革后均明显高于改革前(P均=0.000)。结论 基于柯氏模型4个层面进行的科室培训改革,可以提升护士对科室培训的认知和参与率,且能提升护士的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应用与临床,满足急诊急救岗位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本院急诊病历书写质量,针对问题缺陷提出管理对策,确保临床医疗安全。方法抽检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1872份急诊病历,对书写质量问题及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病历书写质量不乐观,1872份急诊病历存在相关质量问题缺陷3189条。结论急诊病历是医院诊断、抢救、处置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规避医疗风险的重要一环,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应重视急诊病历质量管理,加强法律教育及专业理论及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及书写急诊病历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我院是一所眼科专科医院,对突发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接触较少,护士临床抢救经验和相关培训不足。我院急诊科护士对于危及生命的急重症理论上的认知多,急救工作环境的历练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低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疗风险。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急诊护士这方面的培训。2010年以来,针对我院护士眼科专业知识较强,综合抢救岗位能力较弱的现状,护理部、急诊科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对急诊护士综合  相似文献   

7.
解莉 《北方药学》2013,(12):140-141
目的:研究对于急诊科护士开展医疗安全防范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加强我院急诊科医疗安全防范知识培训,比较加强急诊护士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前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所出现的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加强急诊护士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前后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分别为9.23%与4.6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加强护士医疗安全防范的意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不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而且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金10分钟--急救新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灾害、疾病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如何在医疗抢救、自救互救中提高生存率而减低伤残率,是医师与大众共同关心的问题。10年来,急诊医学在我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急诊急救的观念并没有得到普及,而且急诊医疗的发展仅局限于某些专业的研究,甚至是分科的研究。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急诊医学今后向全科方向的发展,也不是急诊的最终目的。王一镗教授曾提出“加紧实施中国心肺复苏术普及培训工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医学生中开展急诊方向培训进行探索和总结,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在校医学生的独特急诊临床思维及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医学生就业率,为社会输送急诊方向人才。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预防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的措施。方法正确认识医疗环境,转变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采取"五强化意识教育",服务措施和管理到位;加强工作能力及自身心理素质的管理和培训,防范护理纠纷,包括加强急救业务技术能力培训、急救物品器材管理、规范护理文书管理及自身心理素质培训。结果通过对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及急救工作综合能力培训,急诊科近年来无1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护士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不断增加。结论只有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3月我军区向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派出第一支医疗分队以来,至今已进行了九批轮换.医疗分队作为联合国维和二级医院开展医疗工作.由于急诊工作是在维和任务艰巨、任务区社情复杂、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环境条件艰苦(各种凶险传染病,如艾滋病、黄热病、恶性疟疾等对维和医务人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等情况下开展,因此,对维和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医药装备、指挥协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国内比较,维和急诊工作又无正规程序可循.为了使维和急诊医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现将维和医疗分队急诊医护人员培训及急诊工作程序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急诊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14年7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做博士后研究,期间有幸在其急诊医学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科研、教学、临床医疗的医生,对这所全球顶级的医疗中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全美最大的急诊医学中心,该中心拥有三个分中心,已形成一个巨大的急诊医疗体系。该中心不仅拥有全球最先进技术和设备、功能齐全和职责明确的科室结构,而且,该中心系统、严谨的医疗培训制度与体系让人耳目一新,其中具有创新、挑战、激励、共同成长机制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更是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有感于斯,遂将所见所闻、感悟心得撰写成文。虽作者力求尽全尽详,鉴于时间及篇幅所限,文中所涉内容仍乃管中窥豹、一孔之见,不免挂一漏万,望同道见谅,希望互励互勉,共同成长,促进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某医院降低医疗风险的初步成果和体会。急诊医疗对象存在着就诊时间、病情危重及病种复杂方面的特殊性,具有更高的医疗风险;这种高风险性可以依据其内外因素(条件)的变化而转化;充分认清急诊医疗的高风险性和加强急诊从业人员的自身建设,是降低急诊医疗风险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急诊护理处理是急诊护理的基本程序之一,它是急诊医疗护理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快速、准确、高效的护理程序可以使病人尽快获得专科确定性治疗,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医疗纠纷。护士在急诊护理中应根据分诊了解到的情况确定进一步处理措施,本文结合我在急诊护理的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就急诊护理的临床护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交流与考察,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疗在体制、人才、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现状。同时,借鉴西方全科医疗服务的先进理念,找到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基础医疗方面的差距,提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的改进方案。同时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服务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33-3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实践教育的进一步延伸,是医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医疗质量的有力举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做为首批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基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就我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从培训思路、规范带教、考评模式等方面,将创新性做法和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姚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55-256
急诊急救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的窗口,处于医院各项工作的最前沿,它是医院医疗水平的标志,急诊质量管理始终是急诊工作的核心。急诊患者是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本文从"快、细、严、准"几个方面探讨急诊急救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急诊医务人员救治患者的效率,增加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避免急诊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南药学》2019,(8):1341-1345
目的建立由临床药师参与的急诊药房审方药师在岗规范化培训工作模式,以促进审方药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发展。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在相关制度及法规、岗位职责和药品调剂SOP流程、常见中毒解救药物了解、处方点评及处方审核技巧、特殊药品用药交待、不同类型患者沟通技巧等6个方面向审方药师开展药学知识专项培训。结果在该规范化培训工作模式下,急诊药房审方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高,药学服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结论建立由临床药师参与的审方药师在岗规范化培训工作模式可以促进审方药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发展,实现药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医院临床的一切工作要依法进行。急诊作为第一线的重要环节,要处理各种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病症。急诊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之一,急诊部门只有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才能使急诊医疗顺利开展,因此依法行事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帮助医疗同仁们吸取教训,现将由各地公众媒体所披露过,且被相关部门处理完结的20宗急诊医疗争议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