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栀黄内服联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1例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并配合退黄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对照组42例仅给予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记录2组患儿每日经皮测胆红素值及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48,72,96 h经皮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72,96 h大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内服配合中药熏洗及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黄疸快速消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蓝光照射与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基础上加予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光照疗法,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加予中药熏洗。2组均治疗3 d。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监测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经皮胆红素(TCB)的变化,同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表对患儿的神经行为情况进行评定,并记录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Bil、TBA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2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 d的TCB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BN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疹和发热等情况。结论:在蓝光照射与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的基础上加予中药熏洗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进一步降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TBA水平,减少蓝光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肝损伤和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捏脊疗法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1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法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熏洗与捏脊疗法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 h、24 h、36 h、48 h、72 h以及治疗96 h后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8dh、72 h以及96 h后大便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捏脊疗法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有效促进黄疸消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来英 《光明中医》2014,29(2):341-343
目的 探索中药熏洗联合捏脊疗法对于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黄疸患儿随机的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常规蓝光治疗及基本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蓝光治疗及基本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熏洗和捏脊疗法.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每日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所测定的经皮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患儿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捏脊疗法可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并可缩短住院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新生儿黄疸病例共188例,其中100例作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妈咪爱和黄疸茵陈颗粒冲服,进行临床观察;88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从新生儿大便次数、大便转黄天数、黄疸消退时间及由生理性黄疸转为病理性黄疸比例等几方面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缩短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时间,明显减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茵栀黄白汤防治新生儿黄疸123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春莲  曹树军 《中医杂志》2000,41(2):102-103
为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治疗方法,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口服茵栀黄白汤,每日3次,每次10ml,同时每天测经皮胆红素(TCB)。结果:观察组新生儿TCB平均数上升缓慢,下降快,第7天即降到正常值(P<0.05);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茵栀黄白汤可明显减轻新生儿黄疸,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疸茵陈颗粒联合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防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2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防治组和对照组各130例,防治组出生后48 h开始口服黄疸茵陈颗粒、二联活菌颗粒,疗程为5d。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防治组2例、对照组5例因黄疸指数过高转科治疗外,防治组第5日开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防治组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黄疸茵陈颗粒联合二联活菌颗粒可明显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有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和血清总胆红素(TSB)测定结果差异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汉族黄疸新生儿160例,分别于目测皮肤出现黄疸时、黄疸出现24 h、黄疸出现48 h进行TCB及TSB测定,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结果,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时间点TCB与TSB测定结果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发生黄疸时间增加TCB与TSB测定结果相关性提高;不同胎龄新生儿TCB与TSB测定结果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胎龄≥32周新生儿TCB与TSB测定结果相关性高于胎龄32周新生儿;不同体质量新生儿TCB与TSB测定结果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出生体质量1500 g新生儿TCB与TSB测定结果相关性高于出生体质量≥1500 g新生儿。结论:TCB与TSB测定结果差异受时间、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因素影响,建议二者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蔡育丽 《光明中医》2016,(5):704-705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兼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抽取了2014年1月—2014年6月80例在我科住院的符合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给予不同的处置方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宁波戴维单面蓝光箱光照治疗每日连续12小时,观察组除了采用宁波戴维单面蓝光箱光照治疗每日连续12小时外,还联合用中药颗粒(茵陈、防风、栀子、大黄)溶于38℃~40℃温水中,在光疗前泡洗全身皮肤10分钟,一天1次,同时口服茵栀黄颗粒一次1 g,每日3次,连续使用3天。观察其全身皮肤黄染消退情况及分析经皮测胆红素值的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经皮测胆红素值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它能更快促进患者皮肤黄染消退,效果明显,安全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外兼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抚触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穴位按摩进行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光疗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抚触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效果理想,能降低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不良作用小,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增高程度及光疗对血清胆红素(TSB)及经皮胆红素(TCB)测定结果相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3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TSB水平将患儿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每例患儿先进行TCB检测,30 min后采集血液样本进行TSB检测。分析光疗前3组患儿TCB、TSB检测结果及相关性和高危组患儿光疗后12 h TCB、TSB检测结果关系。结果高危组患儿额部、胸部及额胸部TCB值均显著低于TS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胸部TCB值与TSB水平差值最小;中危组和低危组患儿额部、胸部及额胸部TCB值与TS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额胸部TCB值与TSB水平差值最小。相关性分析显示,光疗前高危组患儿胸部TCB与TSB检测结果相关性最低(r=0.781,P0.001);中危组和低危组额胸部TCB与TSB检测结果相关性高(r=0.911,P0.001;r=0.899,P0.001)。光疗12 h后,高危组额部、额胸部TCB值与TS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额部TCB值与TSB水平差值最小。结论新生儿黄疸中低危患儿TCB检测结果与TSB一致性最好,高危患儿TCB检测结果与TSB一致性相对最低,需考虑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校正,以提升诊断准确性,并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黄汤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儿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黄汤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72h后,两组平均血清胆红素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而在治疗过程给予患儿精心护理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纠酸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热的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儿胆红素值、胎粪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胆红素值明显降低,胎粪排净时间及光疗时间明显缩短,喂养耐受性更高,(P〈0.05或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袁水萍 《河南中医》2014,(9):1783-1784
目的:观察茵栀退黄汤内服联合熏洗治疗湿热内蕴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补液等综合措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退黄汤内服联合熏洗进行治疗,每日1剂,1剂汤药,一半口服,一半熏洗,7 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皮肤黄染、巩膜发黄、尿黄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经皮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黄疸的消退时间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经皮测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以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8.5%,观察组有效率为9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退黄汤可有效缓解患儿皮肤黄染、巩膜发黄、尿黄等症状,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快速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正常新生儿2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观察第1次胎便排出及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观察黄疸高峰期峰值及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胎便早排例数和胎便早变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高峰期峰值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促进胎便早排,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辅助退黄,降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46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变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下降,且观察组黄疸指数和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酪酸梭菌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较好,明显降低胆红素的水平和黄疸指数,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为研究开展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出生确诊黄疸的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4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抚触护理,余4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前后经皮胆红素值(TCB)、血清胆红素水平(TB)、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DB)值、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时间、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增长。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观察组TCB下降快于对照组(P<0.05);TB、DB均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日睡眠时间、日排便次数、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新生儿抚触联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保障了新生儿睡眠时间,利于新生儿排便和正常哺育,体质量向正向情况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爱珍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7):160-163
目的: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干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湿热熏蒸型病理性黄疸患儿,研究人员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法,包括中药药浴、小儿推拿。2组均观察10 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指数、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胆红素降低幅度及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3~6天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退黄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胆红素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钟俊丽 《新中医》2014,46(5):222-223
目的:观察中医特殊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及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1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抚触和光照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的黄疸指数、胆红素降低幅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从第3天开始至第6天,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完全退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可以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消退,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疸茵陈颗粒早期预防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生后当日起即用经皮黄疸仪监测测定胆红素值,观察黄疸情况,据经皮黄疸指数决定是否用药,如大于9mg/dl,对照组观察口服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治疗组用黄疸茵陈颗粒.药物组成:菌陈.大黄,黄芩,甘草.每袋10g开水冲服,每日服0.5-1袋.每次1-2g,每日3-5次.对照组观察口服苯巴比妥钠5mg/kg/日;2-3次/日,尼可刹米100mg/kg/日,3次/日.结论:黄疸茵陈颗粒早期预防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较西药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